標籤:

冷戰中,蘇聯曾一度處於優勢,為什麼最終慘敗?

關於蘇聯的失敗,一般人認為的原因是蘇聯經濟結構畸形導致,也就是重工業軍事工業發達,輕工業民用工業落後。這種觀點其實根本說不通,至少這並非主要的原因。

要說清楚蘇聯為什麼在冷戰中失敗,並最終解體,就要知道蘇聯曾經在哪些方面佔有優勢。蘇聯失去各項優勢的過程,就是它落敗的原因。

蘇聯的優勢:

一,軍事上,美蘇勢均力敵,各有千秋。

二,意識形態上,美蘇都有各自的陣營。蘇聯陣營明顯更團結。

三,經濟實力上,美國及其盟友實力更強大。但是蘇聯的經濟實力也不差,尤其是工業體系齊全,足以對抗美國。蘇聯貧富差距更小。

四,資源上,美蘇兩方都不缺石油天然氣。

五,領土和盟友。蘇聯陣營佔據了亞歐大陸的大部分地區,美國及其盟友只是佔據了亞歐大陸的邊緣地帶。至少在亞歐大陸勢力範圍上,蘇聯佔有優勢。

這五項優勢中,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意識形態。堅持意識形態才能在道義上佔據優勢,才能把蘇聯人民和盟友們團結在一起,才能把蘇聯的優勢全部串聯起來,形成巨大的合力。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其實一直把意識形態(自由民主和基督教精神)的鬥爭放在首位,二戰後,美國的「麥卡錫主義」就是最好的例子。

蘇聯失敗的原因就是蘇聯淡化了意識形態的鬥爭,實行了錯誤的政策,推崇「美蘇共治」,放棄了對美國的堅決鬥爭,由此導致了一系列惡果。簡單的說就是,蘇聯對美國妥協了,希望美國當世界一哥,蘇聯當二哥,這就是「美蘇共治」。對此,美國表面上答應,讓蘇聯不斷納「投名狀」,在戰略上配合美國,最終天真的蘇聯被坑死了。

具體來說就是:

一,蘇聯為了討好美國,對盟友支持力度不夠,導致盟友離去。

有個國家面積大,人口世界最多,本是蘇聯最鐵的盟友。蘇聯因為要納「投名狀」,就粗暴的把他趕走。結果,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美國拚命討好,最終把蘇聯的這位重量級盟友變成了自己的盟友。蘇聯傻眼了。

蘇聯在與美國爭奪中東的過程中,對於盟友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的支持力度不夠,導致盟友多次戰敗,最終,埃及、伊拉克投靠了美國。

二,石油戰爭的落敗。

1973~1986年,在美國和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組織的操縱下,石油價格飆升,蘇聯開始以賣石油天然氣為生。石油美元造就了蘇聯經濟的虛假繁榮。1986年,石油價格暴跌,蘇聯財政枯竭。

沒有石油美元的掩蓋,蘇聯多年來積累的各種民族、地區矛盾等全都爆發,蘇聯最終解體。

除了以上原因外,蘇聯「老人治國」「病夫治國」也是解體的重要原因。


推薦閱讀:

細數醜人健康優勢 來源:《大科技》 作者:趙習水
羅傑道森:優勢談判
英國《金融時報》:中國製造業優勢仍在
凝聚力:中國模式的巨大政治優勢
O型血有哪些優勢?

TAG:蘇聯 | 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