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中國古典時代的最後輓歌
(下文為我在中國電影博物館看《一代宗師》後,在博物館所組織的座談會上作為主講嘉賓對《一代宗師》即席發言的文字紀錄。並談到中國武俠文化,以及傳統文化向工業文化的轉變等等。)
我覺得這部電影在王家衛的電影體系里是非常完美的電影,再現了逝去的武林,逝去的中國人的氣度,情懷。我打9分,為什麼差一分呢,那一分留給將來的完整版再加上去。
這部電影在王家衛的體系裡面是非常完美的,印象深刻的,每個地方都很好,每一句話每一個鏡頭都很有講究,最喜歡的,一個是情感,男女之間的情感,葉問和他妻子的情感,和宮二之間的情感,還有道統,中國人已經失去的道統,民國的風俗風雅。還有一個是武術的美,都是非常值得說的。
簡單舉幾個例子,比如說宮二去火車站堵馬三,老薑說今天的事情是我們二姑娘和馬三之間的事情,別人不要插手,馬三就冷笑說:什麼年代了,還耍這種猴戲。這部電影沒有出現任何西方文明的東西,但實際上講的是在西方文化衝擊下,中國傳統文化道統的斷裂,馬三看到的是:你還耍什麼猴戲,還來什麼一對一決鬥,這個時代已經不需要這種東西了,現代的價值就是實用,能贏就好,但是對老一代人來說還是守著這個道統,但實際上也是一個過時的東西,這個電影里所有人都在守著一個過時的東西。
現代的價值是能贏最重要,但傳統的價值里,可能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正確的事。文天祥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失敗了,但他還是很驕傲,因為他認為自己做了正確的事,就是這種傳統的價值觀的體現。
情感方面也是非常了不起,比如說葉問和他老婆之間的感情,其實他跟現代人的感情是完全不一樣的,那個時候還殘存一些比較舊的文化,那時家庭還是以男性為主的,三從四德的,當然它肯定沒有現代的價值好,現代的男女平等,甚至女尊男卑。
但確實這種文化在被西方文化取代以後,就像辜鴻銘寫的《中國人的精神》,其中一些美的東西沒有了,電影里,妻子給丈夫擦身體,丈夫給妻子洗腳,妻子點一盞燈等丈夫回家。可能還有一個細節大家沒有注意,比如拍照那場戲,有一種傳統的中國封建的坐次,丈夫在中間,妻子在旁邊,孩子在更旁邊,但是葉問是站在妻子的後面,他不想遵守這種傳統的坐次,下一張就是拍成的照片,攝影師把那個凳子挪走了,丈夫在後面,孩子在旁邊,只有兩個鏡頭,兩張照片,你如果不注意的話就會忽略,但傳達的東西是非常豐富的。
葉問和老婆之間,是傳統的相敬如賓的感情,而和宮二之間就是知己的關係。電影最後有一句話,說「人生中很多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這是王家衛式的語言,翻譯成中國古代的話就「白頭如新,傾蓋如故」。兩個夫妻,過了一輩子,頭髮都白了,可能根本不了解對方。相反的,有時兩個人偶然相遇,卻好像相識多年的故人一樣,就是一見如故,就是相見恨晚。葉問和宮二就是這種。但這樣的感情,最後因為道德或者其它的原因而放棄,就更有悲劇感。
包括武術,電影里的武術可能很多人不喜歡,但是實際上如果你進入這個體系的話,會覺得非常的好。比如剛才說掰餅那一塊,如果你習慣了傳統的武俠片會覺得這個一點意思沒有,但是如果你懂這個道理的話就覺得很有意思,裡面提到一個楊露禪的鳥不飛,一個鳥在他的手上,鳥要借踩他手的力跳起來,如果他的手不給這個力的話這個鳥永遠飛不起來,掰餅也是這樣的道理,必須有兩個相反的作用力,餅才能掰斷,但如果你用力的時候,我就向相反的方向化掉你的勁,那麼你就永遠掰不開這塊餅,這就是中國武術里講的「聽勁」。
這裡面有很多中國武術傳統的東西,當然你也可以說是這是中國武術的糟粕,有點故弄玄虛的東西,這就是不同的角度了。但是武術它是實用化的,但是又不純粹是實用化的,它有很多哲理美感的東西,電影所表現的就是這種東西。
我覺得這個話題特別有意思,文戲和武戲的關係,電影里文戲和武戲是不分的,這部電影不能用傳統的武俠電影的眼光來看它,功夫片拍的是練功夫的人,但是這個電影拍的是一群文人的電影,葉問是一個世家子弟,有人說詠春拳是女人拳,但是很有可能詠春拳就是一個文人拳,有點像太極拳一樣,其實我們看創立太極拳的陳王庭,王宗岳,都是文化水平非常高的人,他們創的拳就就是很有哲理的,實際上在太平盛世裡面功夫並不是打架或者實用的東西,而往往是一種個人修養。
我們看甄子丹的葉問是不教拳的,為什麼呢?他不缺錢嗎?這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世家子弟,他覺得教拳是一件非常粗俗的事情,就像如果你是一個大名士,你不可能去開個畫畫班,開個書法班去掙錢一樣。但是到了香港之後,家道中落,他就是必須要教拳了,但是還是有他的道統在,比如張震那個人物也很有意思,小瀋陽來收保護費,說你教我點唄,張震說武功傳給你這種人,是糟蹋了祖宗的東西。
這讓我想起當代的八極拳大師吳連枝,他曾講八極拳的門規:學成了八極拳,一你不能去打把勢賣藝,這是糟糕祖宗的東西,給人當猴耍。二你不能當看家護院的,不能說學成了八極拳你去給有錢人當狗,這不行。張震的話是一樣的。包括葉問也說三不教,舞龍舞獅的不教,因為學了就打架。武術是一種修養,不是打架的。還有頭無片瓦者不教,飯都吃不上,還學什麼拳。原來還有一句話是聰明的人不教,太笨的人不教,等等。
如果大家對詠春拳有一點了解的話,詠春拳和洪拳都是南方的代表拳種,詠春拳跟洪拳的特點非常不一樣,洪拳非常的有力量,非常威猛,大開大闔,八極也是,但是詠春拳是非常文人化的,中國武術里,雙手叫作橋,雙腿叫做馬,詠春的橋手是一個防守的架勢,它並不主動攻擊人,但如果你一拳過來,我左手把你攻勢消掉,同時右手就攻擊到你,連消帶打,就是說你不打我就沒事,但你一打我你自己就挨打。所以我猜想長年練這種拳的人,應該往往是非常有風度非常優雅的人。
包括民國戲,舉個例子,裡面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話,葉問第一次要出頭,來個人說我要賀你,葉問微微一笑,回答說:那怎麼好意思呢?覺得非常平常的一句話,很客套,甚至很俗氣,但是過了多年以後,日本佔領佛山,他變得特別窮,有一個酒店的人說今天辦酒席,剩了很多菜,你不如帶回去給孩子們吃吧,他這個時候身體一震,因為他這樣一個世家子弟,居然要給他剩菜,但他的反應是什麼呢?他轉過頭還是微微一笑說,那怎麼好意思呢?這跟第一次說的時候就是完全不一樣,這就是民國人的風度,雖然對我好象是一個侮辱一樣,但是我還是很微笑的說感謝你,說怎麼好意思呢。
還有很多,我想表達的就是文戲和武戲是不分的,《葉問》的武打就是快感,噼里啪拉就把這些人打趴下了,而《一代宗師》追求的是中國功夫的美感,這幾個門派的美感都是不同的,八卦掌的優美,八極拳的勇猛,詠春拳的文雅,都表現得很好。
談到歷史上的俠,最早的肯定是墨家的俠,是那種能夠犧牲自己的俠,勇猛無懼。後來的俠,曾經有一段時間成為一個貶義詞,比如有首詩寫「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就是說不要像遊俠一樣弔兒郎當的。每個時代都不一樣,到現在的俠應該有更多元的元素,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金庸的也是一種俠,包括我們看電影裡面,胡金銓的是一種,張徹的是一種,徐克的俠則每部都不一樣,黃飛鴻也是一種俠,非常進取的。笑傲江湖就是另外一種俠,它的精神就是退,你們都爭,我不跟你爭而已,拋棄俗世的價值觀,就是俠。
我有一次看一個訪談非常感動,傅雷的兒子傅聰,是鋼琴家,他說他很喜歡一個網球運動員,這個運動員他打網球的時候想的不是輸贏,而是打出最好的網球來,而且每次輸了,都很真誠的讚美對手。傅聰說,這就是武俠的精神,我特別感動,什麼是俠?不是說你贏了才是俠,而是你輸了之後一點沒有心理上的不舒服,還是真心的讚美對方,這種胸襟,這種氣度就是俠。就像劉禹錫有一句詩說:「章句漸非第一流,世間才子暗陪游」,就是說我這個人沒有什麼才華,但我的朋友都是有大才華的。這種氣度就和傅聰說的一樣,也是一種武俠的精神氣度。所以我認為俠應該是比較多元的。
《卧虎藏龍》跟《一代宗師》非常像的地方是它的評價非常兩極,因為他有他個人的一套風格,你接受了就覺得特別好,不接受就覺得特別糟。賈老師剛才有一句話我特別認可,《一代宗師》是什麼?是中國近現代史的史詩,我認為是輓歌。我想舉個例子,日本大師黑澤明有一個電影《姿三四郎》,是講日本柔道的,柔道是非常講究禮儀道德的武術,有很多道統的東西在,雖然它的實戰能力,比不過現代改良的格雷西柔術等。第二集,它講了一段美國的拳擊手來挑戰,有人讓姿三四郎去應戰。中國人拍了很多中國人打敗洋人的戲,但黑澤明怎麼拍的呢?姿三次郎他說我不想打,為什麼?因為拳擊就是兩個人像野獸一樣搏鬥,給人取樂的,拳擊不是武術。我特別感動這句話,他是有一種道統精神在,《一代宗師》也是這樣,講了這種逝去的道統和精神。
我經常拿日本和中國對比,日本人把自己看成是中國文化的傳人,他認為自己保持了非常好的傳統文化,但是在鴉片戰爭那個年代,日本也受到西方的侵略,他必須要學習西方,於是明治維新時,把所有把這些傳統文化都扔掉了,但是後來日本變得非常強大,把世界強國俄國都打敗了,一下子自信心爆棚,於是開始把自己丟掉的東西又撿回來了,所以日本的傳統文化保存的特別好,一個民族有自信的時候,傳統文化就會被重新找回。
中國也是一樣,中國的現代化,從五四開始就是反傳統文化的,這是對的,但很多好的東西就被一起扔掉了,然後就破四舊,破爛孔家店什麼的。五四的時候極端到什麼程度,甚至要消滅漢字,這是包括魯迅在內主張的:漢字不死,我們必死。我們今天看來不可理喻,但在當時確實是一件很可研究的事。我看《一代宗師》的時候也有這種感動,我們這個民族非常有自信的時候,我們這個民族非常強大的時候,我們才會去把那些被丟掉的東西找回來,我覺得這是它的意義。
我也是特別喜歡《東邪西毒》,《東邪西毒》里又特別喜歡洪七那一段,剛才講的雞蛋是怎麼回事,洪七開始是一個非常自由的俠士,後來被歐陽鋒僱傭了,慢慢變成一個非常現實的人,後來他發現了這個問題,就一定要去跟太尉府的刀客打,不是為別人,而是不想自己變得市儈。結果把自己的手指砍掉了一個,最後只拿了一個雞蛋,他對那個女人說我幫你就是為了這個雞蛋,你不用報答我,這很了不起。
這個故事是從金庸的小說里來的,王家衛又重新創作了,王家衛把他洪七設計成一個刀客,一個天下刀法最快的刀客,但因為幫這個女人出頭,把大拇指砍掉了,就再也沒有辦法用刀了,但他是怎麼說的呢?他說:我要去闖蕩天下,如果你將來聽說有一個九指英雄,那一定就是我。這種東西特別了不起,現代也有這種情況,一個人已經在一個非常高的位置,但是因為一些原因跌到底,是不是就一蹶不振了?但是他不是,他還是要重新開始,成為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我覺得這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俠義精神。
剛才你說中國武俠電影是什麼狀況,武俠和任何片種一樣,精品是非常非常少的,特別是武俠片,大部分都是糟粕,只有很少數才傳達出來比較好的東西,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武俠電影都只是一種打鬥的視覺快感,只有極少數會傳達出一種精神、情懷,但是每個電影都不一樣,胡金銓的不一樣,張徹的不一樣,徐克的也不一樣,所以不要給武俠片某種限制,只要傳達出一種有精神的東西就可以。
沒有俠義精神的武俠片,廣義上來說當然也是武俠片,這是一個類型片,就像美國有西部片,日本有武士片,只要是有武士拿刀就是武士片,有牛仔拿槍就是西部片,但是狹義來說,有沒有俠義精神就是另一說,只是個人的判定標準。
這個片子傳達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逝去,我們看《伶人往事》看《霸王別姬》,就和裡面講的京劇文化一樣,其實每個行業都是一樣,在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中,有很多傳統道義的東西丟掉了。
剛才有人講中國武術跟西方武術,糾正一點,不是中國武術跟西方武術,是中國武術跟現代武術,現代武術的極致就是混合格鬥,MMA,而李小龍是MMA的精神教父,李小龍非常批判中國傳統武術,認為中國傳統武術裡面有很多不必要的動作,比如趙本山給他點煙的時候用了八卦的起手勢,葉問用詠春拳的起手勢來接,李小龍非常批判這種東西,還有一些儀式也好,李小龍認為武術就是打倒對手。
當然從某個角度來說李小龍是對的,現代化就是實用化,科學化。但武術是不是就是打倒對手呢?《精武英雄》裡面有一句話:要想打倒對手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槍。在現代,武術有什麼用呢?你的武功再高,能敵得過手槍嗎?你有問題可以找警察嘛。但武術有什麼用?武術可以打造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我剛才說日本柔術並不太厲害,中國武術厲害嗎?我可以說,也不厲害,但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身心。
《一代宗師》的顧問徐皓峰最早寫《逝去的武林》,老師教學生怎麼練功,一大串的儀式,就問為什麼這樣,然後師父就說:要不搞的神秘點你們年輕人怎麼肯練呢。其實這是一種謙虛,它實際上是讓你培養這種敬意,對武術、對世間真理的敬意。這種精神狀態是不能代替的,比如日本的空手道,它講究的就是培養一個人的意志力,平常心,比如你面對一個兩米高的壯漢,你一點也不畏懼,你面對一個瘦小的對手,你也不輕視他,你永遠是一個平常心,這就是武術帶給人心理的一種改變,雖然說現在的東西可能更實用,但是缺少了這種傳統的東西。所以這個電影還是對逝去的東西的一種懷念,一種祭奠。
我剛才的意見不是說我贊同或者反對李小龍的看法,只是一種對比,李小龍代表了一種前進的方向,我剛才說中國的現代化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傳統文化很多被摧毀也是不可避免的,這點我們要分開來看,李小龍代表了現在的科學精神,他的很多批評是對的,中國文化有很多很好的東西,但是帶來了很多負面的東西,比如產生了大量的江湖騙子,比如我們都很熟悉的是最近的閆芳大師。
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東西。像宮二,我確實很感動,別人對她說:你要想清楚,奉了道以後就不能嫁人不能傳藝怎麼樣,但她最後把仇人打死了,她也到了香港,這個資本主義世界裡,在新的時代她完全沒有必要遵守以前的一個承諾,但是她還是遵守了,你可以說她很傻,也可以說她很可悲,但也可以說這是一種道義,這點見仁見智。
像日本人,他們的現代化過程比中國早,所以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和我們不同,他們是覺得特別特別可惜,比如大師黑澤明拍的很多電影,《七武士》是非常典型的,裡面有一個劍客特別特別厲害,一生為了修鍊劍術完美,但最後被一個下三濫的土匪,一槍就給打死了,很可悲。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你不能不接受現代的文明,但是在傳統被摧毀的時候,有一些傳統文化的代表者堅守了傳統的文化,比如中國也有,像王國維,對這種做法我們見仁見智吧,黑澤明也沒有評價是好還是不好,他只是說這些人,這些堅守舊時代的人,很悲劇,很悲壯。和《一代宗師》是一樣的。
推薦閱讀:
※【一青人物】華夏一青古典詩詞學院羅瑛(睿心飛雪)女士
※《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的編寫是一場文化盛典,還是一場文化浩劫?
※絕塵詩雨,一箋的古典惆悵
※〖詩詞鑒賞〗古典詩詞賞析:《陶淵明篇》十二首
※T43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