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古代被冤殺的十位將才

中國古代被冤殺的十位將才 原創 高山流水品歷史

  1. 崇禎殺袁崇煥。袁崇煥在關外的寧遠城(今遼寧錦州附近)死死地遏制住了清兵進關的要道,讓大明朝能夠騰出手來,全力對李自成的起義軍。從奴爾哈赤到皇太極,一次次在寧遠城下無功而返。袁崇煥就像一塊卡在喉嚨里的硬骨頭,想咽咽不下,想吐又吐不出,還活活把清太祖奴爾哈赤給噎死。

    明的玩不轉,就改玩陰的,戰場上解決不了的事情,可以用戰場之外的手段解決。范文程獻了一條毒計:讓皇太極從蒙古借道,繞過寧遠直搗北京。清軍拋棄輜重,輕兵急進,來了一場冒險之旅。

    北京城內頓時慌了手腳,緊急會議一個接著一個,正在討論遷都之事時,袁崇煥從關外殺了回來。兩軍在城外廝殺,首戰告捷,大家歡呼雀躍。之後,雙方在城北形成了對峙。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城內流言四起,並且越傳越邪乎,傳得皇帝的疑心病越來越重,而城外的皇太極和范文程卻在掩嘴偷笑。此時,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了,一個太監回來說,他是從清軍的戰俘營里逃出來的,在被關押期間他親耳聽到清軍將領在慶祝,說是袁崇煥馬上就要歸順大清了,準備將大明皇帝獻給皇太極。

    悲劇由此發生,崇禎用最殘酷的刑罰處置袁崇煥。以政府的公信力發動群眾撕咬之前手下愛將的皮肉。一代功臣就這樣被千刀萬剮給弄沒了。

  2. 宋高宗殺岳飛。岳飛沒什麼背景,僅僅是作戰勇猛受到宗澤的賞識,宗澤又在上級宋高宗面前提了一下,宋高宗由此開始注意起這個人才,並刻意加以培養,幾年時間就提撥到了與韓世忠同等級別的大將。

    後來岳飛在襄陽屯田,有人打小報告,說岳飛的權力太大,可能要謀反。宋高宗不以為然,還把那些舉報材料包做一包送給岳飛。

    到得皇上如此信任,岳飛感動之餘拍著胸脯向組織表忠心:皇上您放心!我岳飛絕不辜負組織的信任,一定直搗黃龍,迎回二帝!令宋高宗差點吐血。

    合著我在這勞心勞力的撐起半壁江山,指揮你們抗金,就是為迎回二帝?你要真把二位前輩弄回來,你讓俺往哪坐啊!於是就有了一個為皇帝承歷史責任的倒楣蛋出現了。

    秦檜知道當前最大的政治就抗金,在這一點上岳飛深得人心,要扳倒他可不容易。所以他就充分利用了皇帝的心理:「皇上啊,岳飛提出的口號確實是挺能鼓舞人心,激勵士氣的,可俗話說『天無二日』,何況這一下子出來仨。」說得高宗臉上肌肉狂跳。

    岳飛只能退場,這個耿直的漢子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哪做錯了?可上頭給出的說法是「莫須有」三個字。

  3. 唐庄宗太子殺郭崇韜。唐庄宗李存勖比他爹李克用還牛,李克用生前收了一幫乾兒子為他賣命,這些人個個戰功赫赫,都有自己的勢力。李克用還擔心自己身後兒子駕馭不了他們,可李存勖上任後,不但平定了叔叔李克寧的叛亂,還讓那些人對自己服服貼貼。

    李存勖的作法很簡單,他在戰俘營里挑選了500名騎兵,讓他們騎上青一色的白馬,統一使用銀槍,充當自己的衛兵,號稱銀槍校節督。每當遇到難啃的硬骨頭時,他就帶著自己的衛隊,對自己的一班干兄弟說:「你們在一邊看著點,讓我打個樣子給你們看!」一馬當先,跟著是一股白色旋風向對方捲去,手到擒來。因此,手下對他是越來越怕,也越來越服。

    李存勖非常注意挖掘人才的工作,不久,一個人進入了他的法眼,此人名叫郭崇韜。李存勖以獨到的眼光將郭火速提拔,開始有很多人不服,可這個郭崇韜確實不凡,是個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民的大才,一次次不俗的表現,讓人不得不心悅誠服,被稱為唐的後起之秀。

    後唐立國後,唐庄宗李存勖開始躺在功勞薄上享受,這時多虧有郭崇韜擔任尚書僕射,全力維護,大局還算穩定。之後,唐庄宗命郭崇韜帶太子李繼岌去征討四川,一路上,郭崇韜盡心儘力,用智慧加上謀略很快平定蜀地。接下來,郭崇韜日夜教導太子讀書學習,還時常督促他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李繼岌也像所年青人一樣,有叛逆行為,有個老學究天天管著,當然令他感到不爽。這個時候教唆的人來了,李繼岌身邊有個宦官李從襲,對郭的才能很是嫉妒,就對李繼岌說:「太子你看啊,你貴為太子,卻天天受人管束,連我都看不下去,乾脆把他殺了,這樣你可以無拘無束的盡情玩耍了。」

    李繼岌眼睛一亮:「真的,就這麼簡單?那好,你幫我把他弄死吧,反正我也挺討厭他的。」一個文韜武略的英才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

    事後李繼岌怕無法向父皇交代,那幫兇手說:「這事簡單,隨便給他安個罪名就行了。」於是,唐庄宗接到報告,說郭崇韜蓄意謀反,已經被處決了。庄宗當然不信,可一邊是兒子,一邊是重臣。權衡再三,加上有人從旁說:「殺了就殺吧,太子人在四川,可不敢把他逼急了,不如順水推舟默認了吧!」唐庄宗硃筆一批:好!還獎勵了一批參與「平叛」的「有功」人員。

  4. 楊廣殺高穎。隋文帝楊堅是中國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好皇帝,他在位期間是國富民足,儲備庫里的糧食吃到唐太宗時代還有。而他對自己是高標準嚴要求,生怕對不起自己的老婆獨狐皇后,連妃子都不納,是獨狐皇后看不下去了,才勸他:「自古皇帝都有三宮六院的,你一個妃子都沒有也說不過去,這會讓天下人指責我不夠賢惠。」在皇后的張羅下選了幾個妃子。

    隋文帝手下人才濟濟,著名大臣很多。其中最有威望、最有能力的當推司徒高穎。此人是文武全才,很早的時候就跟隨文帝,為文帝出謀劃策,居中調度,幫助文帝統一了天下。是個德高望重的老元勛,大家對他非常敬重,連皇帝的兒子們都對他禮敬三分。

    楊廣一上台就可著勁糟蹋他爹留下的那些家產,作為艱苦奮鬥過來的高穎,當然不能讓他由著性子鬧騰,就極力加以勸阻。一開始楊廣有點懼怕這個威望極高的老前輩,不敢太出格。可時間一長,楊廣難免就心生怨恨。其時楊廣的班子里個叫楊素和宇文化及的小人,有高穎這樣的老前輩在,對他們的政治前途肯定有阻礙。

    小人最大的能耐就是善於揣測領導的意圖,楊廣那點心思自然逃不過這兩人的眼睛,於是他就極盡誣衊造謠之能事,搜羅黑證據,這些正是楊廣想要的東西,高穎就這樣被不明不白的判處了死刑。

  5. 宋文帝殺檀道濟。南北朝時候的劉宋政權一開始是很牛的,北邊打到山東和河北,西邊攻克了關中地區,差點提前統一了全國。這主要得益於兩員出色的大將,西邊統軍的是王猛的孫子王鎮惡;北邊就是南朝時著名的猛將檀道濟。這兩人都不是死於敵人之手,而栽在了自己人手裡,相比之下,檀道濟死得更冤。

    檀道濟文韜武略,非但作戰勇猛,而且謀略過人。「唱籌量沙」巧退魏兵,樹上開花從容撤退。是北魏最為忌憚的南朝猛將。劉裕對人他非常器重,臨終前還將兒子託付給他,希望他好生為兒子效力。

    劉裕的兒子劉義隆繼承了大統,史稱宋文帝,此人本身還有點才能,把老爹交給的事業打理得不錯,就是有點小肚雞腸,看到檀道濟如此威猛又久負盛名,心裡難免就會有想法,當領導的一坦有了想法,就會給小人創造機會。

    接下來的事情完全是按照中國式的劇情發展,一幫嫉妒檀道濟的小人不斷製造輿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反正宋文帝也就順著一幫小人,點了一下頭就讓人通知檀道濟自行了斷。

    聖旨送到檀道濟面前,把他氣得七竅生煙,手指著那幫人大罵:「我靠,這不是自毀萬里長城嗎?劉宋天下就要毀在你們這幫人的手裡了。」

    若干年後,不斷壯大的北魏向南發展,不斷蠶食宋的領土,當北魏大軍渡過長江時,宋文帝嚇得趕緊向東逃到了鎮江的北固山上。看著山下縱橫馳騁的魏兵,他終於說了句人話:「檀道濟要是還活著,絕對不會讓魏兵如此囂張!」

  6. 司馬昭殺鄧艾。在玩弄陰謀詭計方面,司馬昭絕對稱得是上大師級別的人物。魏帝曹髦的死,就算是瞎子也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可這小子硬是裝傻充楞的抱著皇帝的屍體痛哭,還大喊著要嚴懲兇手成濟為皇帝報仇!身邊的陳泰從旁提醒說:「成濟只是個侍衛,太小了,哪怕把帶隊的賈充拉來頂罪,多少還能掩蓋天下人的耳目啊!」可他假裝聽不見,繼續放聲大哭。

    在這種人手下混,能不被算計嗎?吞併蜀漢政權的戰役,是司馬昭為自己登基必走的鋪墊過程,因此,無論群臣如何反對,此行勢在必得。在一片反對聲中,只有鍾會堅決站在司馬昭一邊,司馬昭舍他其誰。而西征將鄧艾則是反對伐蜀的最堅決者,司馬昭決意派他們二人分兩路討伐蜀漢。

    鍾會的哥哥鍾毓跟司馬昭說:「我弟弟雖然野心渤渤,但不知道深淺,讓他帶兵恐怕會出亂子。」司馬昭說不會的,你放心好了!

    等鍾毓一走,司馬昭馬上對親信說:「鍾毓說得沒錯,我對鍾會真的不放心。」手下問「那為什麼還讓他去?」

    司馬昭說:「這次出征大家都反對,只有鍾會全力支持我,此人有野心又有膽量,用他一定會成功,等事成之後我再收拾他。」

    果然,當鄧艾率先攻入成都,取得滅蜀戰役的決定性勝利後,鍾會嫉妒鄧的功勞,報告說鄧艾要謀反,請求司馬昭授權自己前去平叛。在還沒有完成對鍾會的部署之前,司馬昭就順水推舟的同意了鐘的請求,讓他火速進攻成都。同時命令監軍衛瓘潛入鍾會軍中聯絡反鍾勢力,並命賈充迅速帶兵進入漢中切斷鍾會的後路。

    毫不不知情的鄧艾,又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稀里糊塗的成了司馬昭拖延一下時間的一顆棋子。可惜了一代名將死得如此不值,讓人感到握腕痛惜。

    這當中最清楚的莫過於司馬昭本人了,所以,事情過後,馬上給他恢復了名譽,可人都沒了,盡弄些虛的能有啥用呢!

  7. 漢景帝殺晁錯。漢高祖劉邦取得天下後,為了使劉氏江山更加鞏固,把自己的十幾個兒子弄到各個地當王,還殺白馬宣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諸侯者,天下共誅之。」心想不管將來誰造反,皇帝都姓劉。

    這可苦了後來的皇帝,事情真像劉邦所預料的那樣,那些分封到各地的諸侯王,勢力越來越大。到了漢景帝劉啟的時候,有的諸侯王自己鑄造銅錢流通,有的作威作福,有的仗勢欺人,中央已經控制不了他們。

    景帝找人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御史大夫晁錯站了出來,說可以先處理吳王劉濞。理由很充分,劉濞在其封地大量發行貨幣,還不斷招兵買馬,這不是準備叛亂嗎?等收拾了劉濞下一步再趁機考慮削藩。這正景帝下懷,於是開始搞撤藩。

    決定先削奪吳國的會稽和豫章兩郡,吳王劉濞當即聯絡各地諸侯王打著誅晁錯、安定國家的旗號反叛作亂,史稱「七國之亂」。可造反總得整個由頭,做到師出有名,於是他們就打出了「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的號口,舉兵向長安進逼。完全慌了手腳的景帝,馬上順水推舟把責任推給了晁錯,都是他的主意!並聽從曾經做過吳國丞相的袁盎的建議,殺晁錯,恢復各藩王故土,以換取七國罷兵。晁錯這條小命就樣被玩沒了。

  8. 呂后殺韓信。韓信此人領兵打仗很有一套,可政治上卻過於單純而又自負,這一點劉邦當然心知肚明。所以當他寫信向劉邦請求要當代理齊王時,劉邦雖然氣得要罵娘,可還是答應了他的要求,而且還一步到位讓他當了正兒八經的齊王。

    平定天下後,韓信被封為楚王,有人向劉邦舉報他有謀反之心。劉邦遲疑不決,很多將領異口同聲說:「信不信由你,反正我們大家都信了,陛下,趕緊發兵打吧!」可見韓信的人緣真不咋的,讓劉邦的兄弟集體患了紅眼病。

    韓信被貶後,有次從呂后的妹夫樊噲門前走過,樊將軍懾於韓信往日的威風,當即跪迎他。誰知韓信卻敲敲樊噲的頭,笑嘻嘻的說:「你是侯,我也是侯,真沒想到我韓信竟然會淪落跟你和周渤這樣的粗鄙之人為伍!」說完扭頭就走,全然不顧樊噲那怨毒的眼光。

    有次劉邦找韓信聊天,劉邦問他:「韓將軍啊,你說憑我這樣的才能,去帶兵打仗最多能帶多少啊?」

    韓信腦袋瓜子一晃,脫口而出:「像你頂多也就能帶十萬兵,多了你肯定玩不轉。」

    把個本想聽點奉承話的劉皇帝噎了半死,不禁反問:「那你呢?」韓信想都沒想:「我嘛,當然是多多益善了。」

    劉邦這下可氣得夠嗆,口不擇言地回擊:「既然你多多益善,那為什麼我是皇帝,而你只能供我驅使呢?」韓信這才醒悟自己是在跟皇帝說話,把皇帝給氣著了,於是打圓場:「您善於統帥將領嘛,我帶的兵再多還不都是您的?」

    關於韓信到底該不該殺的問題上,劉邦一直很糾結,一方面韓信有不賞之功,沒有他,就沒有大漢朝;另一方面他確實不太安分,叫人很不放心。不過這個問題很快就有人幫他解決。

    這個人就劉邦的老婆呂后,作為一個有政治遠見的皇后,當然不會作壁上觀。既然韓信如此讓皇帝糾結不休,不如把他殺了,一了百了。當劉邦聽呂后說已經把韓信給殺了時,既惋惜又高興地連聲說:「殺了?真殺了?啊?」

  9. 吳王殺伍子胥。伍子胥此人在中國歷史上倒是一個血性漢子,且不管他的做法是對,還是錯。最起碼他是個有仇必報的人,「君子報仇十年未晚」那怕你躲到閻王那裡也要揪出來抽一頓再說,省去了很多的酸腐味。

    恩怨分明的他報起恩來也毫不含糊,對幫他完成宿願的吳國同樣傾注了畢生的精力。只是吳王夫差在取得滅越勝利後,有點沾沾自喜,忙於稱霸,再也聽不進正確的意見,個性鮮明的伍子胥當然見不得吳王把吳國帶向險危境地。他們兩個強人之間註定有一個要退場。

    伍子胥死了,中國歷史從此開始了一個無奈的宿命,英雄能匠們活得風風光光,卻死得窩窩囊囊。

  10. 秦昭襄王殺白起。白起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超越時代的軍事家,他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他指揮了兩場足以影響歷史進程的戰役:討伐楚國,成為繼孫子之後第二個攻克楚國首都郢城的大將,還挖掘了楚國先王的陵墓,使六國膽戰心驚,嚇得失去抵抗的意志;長平之戰一舉坑殺趙國40萬大軍,掃清了統一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白起的軍事水平毋庸置疑,可像歷史上所有功高震主的能人一樣,白起也擺脫不了受猜忌的命運。只是他自己還渾然不知,在長平取勝後的他提出要乘機拿下趙國的請求,此時的秦昭襄王能答應嗎?

    一氣之下的白起乾脆撂挑子泡起了病假,秦昭襄王暗贊他識時務的同時給了他一個終生成就獎。如果事情到此為止,君臣倒也相安無事。可少了白起的秦軍在圍攻邯鄲時,出師不利,秦昭襄王這才明白,仗不是人人都能打的,於是才又想起了老白,希望他能再立新功。

    此時已是時過境遷,眼看著這是一場毫勝算的戰役,白起當然不能從命,他還從純軍事的角度出發,勸秦昭王趁早撤軍。這些在事後看來都是金玉良言,卻把秦昭襄氣得直翻白眼,再加上文臣范睢的趁機詆毀,白起最終成了邯鄲戰役失敗的責任人。

    當秦昭襄王派人把讓白起自刎的寶劍送到他面前時,白起憤憤不平的問道:「這是為什麼?」可轉而一想,就什麼都瞭然了,自己挖人祖墳,坑殺戰俘,道難還不該死嗎?

推薦閱讀:

中國古詩詞,倒著念,居然也美哭了!
民主中國
組圖:月亮與中國古典詩詞
中國女性尿路感染診療專家共識發布
急死我了!全世界都在瘋狂搶錢 唯獨中國不願醒來(1)

TAG:中國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