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與上古社會

該文屬於原創文章,尚未發表,如有使用者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這是我的新書《紅山文化玉器研究》當中裁減下來的文章,由於該文涉及到上古史部分,被我裁剪下來。以保障《紅山文化玉器研究》的真實性。

紅山文化自前6500年開始至前5000年為止,共跨越1500餘年。其中前6500年至前5500年屬於前半階段,前5500年至前5000年屬於後半階段。牛河梁遺址和以動物造型為主題的肖生玉器共同處在紅山文化的後半階段,也就是說前5500年至前5000年的500餘年當中,才是紅山文化的昌盛時期。

上古人物、上古社會、上古時期、上古傳說時期、上古神話時期通指三皇五帝時期。三皇五帝共分為前後兩個階段,三皇有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屬於前半階段;五帝有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屬於後半階段。

本文以紅山文化存在的東夷角度進入上古傳說時期,將考古物品與歷史文獻進行對接,以此展現紅山文化的社會背景。

第一節 以往的上古史研究

在進入正題之前,先了解一下以往的上古史研究,也好對以往的研究有個大致印象。

以往的上古史研究多以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研究重心,許多學術觀點是單獨建立在這兩支文化之上,並沒有考慮到其它地區的史前文化。近二十年的考古發掘有了重大突破,大地灣四期遺址屬於仰韶文化系統,地處西北地區;牛河梁遺址屬於紅山文化系統,地處東北地區;大地灣與牛河梁兩種文化遺址的文明程度,遠遠超越了同時期的大汶口文化和中原地區仰韶文化的文明程度。這是以往上古史研究的學者所想不到的,也是當時學者們所看不到的。以往上古史研究出現了管窺認識,是符合常理的。

如今,我們從紅山文化角度看以往的上古史研究,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來形容並不為過。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區的華夏文明屬炎黃系統的文化遺存,學者們不該「將東夷首領太昊伏羲氏編入華夏系統裡面」進行混群研究。東夷首領對接東夷文明,學者們研究太昊伏羲氏就應在東夷地區尋找答案,或者去東夷文明裡面進行研究。這是上古史研究的首次失誤,跟在後面的大汶口文化研究也是繼續「將錯就錯」,於是便有了近百年的上古史研究之亂;大汶口文化在「找不到龍圖騰物品印證太昊部落」的情況下,僅憑少昊陵與蚩尤冢就把東夷集團鎖定在山東地區,出現了既不合情又不合理的粗暴論述。東夷民族史由此開始,變得晦暗不清,上古史研究也跟著陷入混亂狀態。

隨著北方地區史前文明的深入研究,太昊與少昊部落的氏族圖騰崇拜出現在紅山文化當中,東夷集團在東北地區從新崛起,東夷集團回歸東北地區,東夷之地亦變得名正言順,文獻與考古雙雙吻合,上古史研究在紅山文化的介入下,將會擺脫困惑。

第二節 重建史前史

多年來,郭大順先生堅持著重建史前史這個話題。重建史前史與重建上古史字眼雖不同,但意義相同。我們支持該觀點的提議。因為上古史研究已經漏洞百出,失誤過多不易重建,不如棄之不用,利用紅山文化研究為契機,重建一個完善的、正確的史前史,同時也標誌著廢舊立新。

在互聯網上,隨意搜索一下太昊或少昊,便可以看見以往研究成果的錯誤之處。太昊裹著獸皮(圖1),披頭散髮,具有濃郁的原始服飾味道。少昊衣冠整齊(圖2),頗具商周服飾風格。在圖片上可以看出,兩昊服飾差異較大,並且跨越了數千年之多。

說:「句芒,少昊之子,輔佐太昊。」《鹽鐵論·結和》說:「軒轅戰逐鹿,殺兩昊、蚩尤而為帝」。文獻裡面說兩昊是並存的,年齡差距也不大。而兩昊服飾卻相差如此懸殊,世界各地每天都在網路上瀏覽這些夾雜著錯誤信息的圖片和文字。僅從兩昊衣著服飾這一點,便可影射出重建史前史的重要性。

(圖1) (圖2)

重建史前史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利用考古物品找出相應的史前人物,並將史前人物的生存年限界定清楚;二是利用找出來的史前人物,把文獻記載的相關故事梳理清楚。

第三節 神話人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淮南子?時則訓》說:「東方之極,自碣石山,過朝鮮,貫大人之國,東至日出之次,槫木之地,青土樹木之野,太昊、句芒之所司者萬二千里」。據這段文獻記載,東夷集團的太昊部落,當在東北地區(圖3)。東夷集團憑

(圖3)

借東北地區的廣袤土地敢於華夏集團抗衡。

東夷集團有太昊、少昊、蚩尤、句芒、風伯、雨師等部落級首領、胞族級首領和神職人員,生活在我國的東北地區,屬於紅山文化先民(與蚩尤、風伯有關的紅山玉器收藏在民間,我們將在《紅山玉文化2》對蚩尤、風伯、雨師進行專門論述,此處為了分清東夷集團的各級首領,提前將蚩尤、風伯、雨師擺了出來。);軒轅集團有軒轅氏為部落首領,生活在中原地區,屬於仰韶文化先民;神農集團有神農氏為部落首領,屬於仰韶文化大地灣四期先民。東夷兩昊與蚩尤、神農集團、軒轅集團在河北涿鹿地區發生過數次戰爭,戰爭地點與三方部落屬地有直接關係。

防止亂了秩序,我們再來理清人物之間的先後順序。太昊、少昊、蚩尤、句芒、風伯、雨師與軒轅黃帝、神農炎帝是三皇時期的人物,顓頊、帝嚳、共工與帝堯、帝舜、三苗、南蠻是五帝時期的人物故事。黃帝、顓頊、帝嚳與炎帝、共工之間的關係記載較多,根據《史記·五帝本紀》、《世本·帝系篇》的記載,我們整理出炎黃系統人物關係圖(圖4)。黃帝之孫是顓頊,帝嚳是黃帝曾孫,共工是炎帝後裔,軒轅黃帝與神農炎帝發動過戰爭,顓頊與共工因爭奪帝位也曾發生過戰爭。神話人物的先後順序和輩份要整理清晰,絕不能亂了輩份。 (圖4)

上古戰爭把地點、人物、事件進行了詳細記載,為我們破解上古史提供了重要依據。根據《史記·五帝本紀》、《山海經》、《世本·帝系篇》的記載,我們整理出三皇與五帝之間的關係圖(圖5)。戰爭之

(圖5)前為三皇時期,伏羲氏、軒轅氏、神農氏是並列存在的三個部落首領;戰爭期間有所變化,軒轅氏殺兩昊(伏羲氏)、蚩尤於冀州之野,神農氏屢次戰敗臣服於軒轅黃帝,軒轅氏統一天下,登基做了黃帝;軒轅氏取得了戰爭勝利,改稱黃帝,社會進入五帝時代。軒轅黃帝因戰爭勝利成為五帝之首,顓頊、帝嚳、帝堯、帝舜是軒轅黃帝的後裔。

第四節 兩昊與《史記·五帝本記》

《史記·五帝本紀》僅僅記錄了軒轅黃帝的事迹,卻沒有記載黃帝與兩昊之間的故事。而《山海經》、《鹽鐵論》、《韓非子》卻把兩昊與黃帝之間的故事記錄的較為詳細。只要我們把《山海經》、《鹽鐵論》、《韓非子》記載的人物故事穿插到《史記·五帝本紀》當中,使太昊、少昊、蚩尤、炎帝、黃帝之間的人物故事前後連貫起來,並且合情合理,就算重建史前史。

《史記·五帝本紀》說:「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氏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逐鹿之野,遂擒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山海經·大荒北經》說:「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

《韓非子·十過》說:「昔者黃帝俁鬼神於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凰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

《鹽鐵論·結和》說:「軒轅戰逐鹿,殺兩昊、蚩尤而為帝。」

我們以《史記·五帝本紀》為主,以《山海經》、《鹽鐵論》、《韓非子》為輔,將東夷兩昊與軒轅黃帝之間發生的事情,按照先後順序進行梳理,並製成圖片(圖6),以便閱讀。需要注意的是,《史記·五帝本紀》的前後順序千萬不能顛倒過來。

(圖6)

1、軒轅氏、神農氏、太昊伏羲氏、少昊、蚩尤共同生活在這個戰亂年代。東夷集團的蚩尤戰鬥力最強,黃帝不敢伐他。

2、炎帝欲侵略其它部落,軒轅與兩昊進行了部落結盟。

3、結盟時,黃帝為表誠意,將孫子顓頊交由少昊孺養;蚩尤、風伯、雨師作為盟軍屬臣,陪伴黃帝禪封泰山;太昊將熊、羆、貔、貅、貙、虎等東夷軍隊借給軒轅氏,助其三次戰勝炎帝。

4、炎帝又來侵略,蚩尤逐炎帝;炎帝告於黃帝,黃帝以蚩尤作亂,不用帝命為由,將其殺害;隨後又在冀州之野將兩昊殺害;兩昊、蚩尤屍骨沒被運回東夷地區,而是被黃帝運到中原地區,分別葬在河南淮陽、山東曲阜、山東壽張。

5、軒轅殺兩昊、蚩尤於冀州之野,神農臣服,軒轅氏回中原登基做了黃帝。(軒轅氏與兩昊結盟,是炎黃兄弟集團瓦解東夷集團強兵壯馬的第一步計劃;殺害蚩尤是第二步計劃;殺害兩昊是第三步計劃;登基做黃帝是第四步計劃。)

6、為了征服兩昊余部,軒轅黃帝後半生一直在東北的山水之間征戰。為了防止兩昊余部的襲擊,他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久未寧居。

軒轅氏戰敗神農、殺兩昊、擒蚩尤,大勝天下之後,開始登基做黃帝,完成了統一大業,被尊為千古第一帝。

第五節 黃帝與兩昊結盟

黃帝與兩昊進行部落結盟,才有了勝炎帝、殺兩昊、擒蚩尤、統一天下的機會,文獻中都有哪些證據呢?

1、《史記·五帝本紀》說:「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黃帝與兩昊結盟源於此處記載。

結盟是雙方實力相當,歸屬是弱者投奔強者。兩昊與黃帝之間是歸屬,還是結盟呢?我們要查看兩昊與黃帝的雙方實力。兩昊勢力強就是結盟,黃帝實力強就是歸屬。

「蚩尤是東方戰神」,「蚩尤最為暴莫能伐」,「蚩尤是少昊臣」,東夷集團兩昊部落有蚩尤把守,其戰鬥力遠遠超過軒轅黃帝。以此分析,當是軒轅黃帝主動與兩昊進行部落結盟。

2、《山海經·大荒東經》說「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顓頊是黃帝之孫,黃帝憑什麼把顓頊交給少昊孺養?

部落結盟有多種見證方式,如結盟雙方帝王的子女舉行嫁娶或通婚,進行部落聯姻;也有弱勢一方將太子質押給對方,以表誠意;也有樹立紀念碑者;也有鑄鼎者;也有殺牲者;也有琢玉者。

黃帝欲與兩昊結盟,為表誠意,先把孫子顓頊交由少昊孺養,實為「質押太子」。弱勢一方用質押太子的方法,表示結盟的誠意。例如少昊與太昊結盟同樣質押了太子,少昊與太昊部落結盟之時,少昊之子句芒就由太昊部落領養,句芒長大後做了太昊輔臣,於是便有了「句芒,少昊之子,輔佐太昊」的記載。黃帝質押太子以後,得到兩昊的信任,換來兵權,戰勝了炎帝。

文獻中並沒有兩昊子孫由黃帝孺養的記載,也沒有太昊之子由少昊孺養的記載,充分說明了結盟雙方的勢力強與弱,此為一證。

3、《史記·五帝本紀》說:「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熊羆貔貅貙虎是東夷集團的氏族圖騰崇拜,也是兩昊部落的氏族圖騰崇拜。除紅山文化以外,其它史前文化當中無法找到如此眾多的氏族圖騰崇拜物品。

軒轅黃帝使用熊羆貔貅貙虎等東夷軍隊去打仗,印證了黃帝與兩昊結盟一事,此為一證;

黃帝與兩昊結盟之後,蚩尤成為黃帝的「臨時屬下」,於是便有了蚩尤、風伯、雨師伴隨黃帝拜泰山的記載,此為一證。

4、《逸周書·嘗麥解》說:「蚩尤乃逐(赤)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史記·五帝本紀》說:「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逐鹿之野,遂擒殺蚩尤。」蚩尤是東夷首領,是少昊輔臣。因黃帝與兩昊進行了部落結盟,使蚩尤成為黃帝的「盟軍下屬」。蚩尤逐炎帝,是在幫助盟軍黃帝打擊敵人,黃帝反說「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帶領軍隊與蚩尤在涿鹿大戰一場,將蚩尤擒殺。此為一證。

黃帝與兩昊合作,共同抵禦炎帝的侵襲,確有其事。無論是結盟也好,還是聯合也罷,「諸侯咸歸軒轅」這句話需要我們高度看待。由於我們對紅山文化陶器研究較少,未能找出見證黃帝與兩昊結盟的陶器,此處還請專家學者給與指教。

第六節 小結

上古史研究之亂根源在於東夷集團的太昊、少昊、蚩尤三個人身上,當圖騰玉器將兩昊、蚩尤鎖定在紅山文化當中之時,就等於我們利用紅山文化捋順了上古史研究裡面的矛盾。能將原有矛盾轉變為合情合理的證據,是紅山文化對上古史研究作出的貢獻。

上古神話人物生於哪裡與葬在何處只是人生的起點與終點,並不等於他的部落屬地。研究上古人物傳記與研究現代人物傳記具有同樣的道理,就像毛主席生於湖南,葬於北京,曾在延安工作過。毛主席在延安工作與葬在北京和生於湖南並不存在矛盾,而我們研究上古神話人物同樣要有這樣的認識,例如蚩尤部落屬地的研究,「蚩尤生於姜水」、「蚩尤是神農裔」、「蚩尤輔佐少昊」、「蚩尤是東夷首領」、「蚩尤是三苗先祖」、「蚩尤冢,在壽張」等諸多的歷史文獻記載,雖然繁雜,但仍有秩序可循。蚩尤出生在甘肅地區,屬神農後裔,蚩尤長大後來到東夷地區做了氏族首領,並輔佐少昊,在做東夷首領期間曾與神農、軒轅打過仗,蚩尤被殺後葬于山東壽張,蚩尤死後余部南遷,始為三苗。蚩尤作為東夷地區的首領,我們就應在東夷地區尋找蚩尤的影子,而一味的在生死之地大搞研究,難免會造成研究偏差。

伏羲、神農、蚩尤三人皆生於西北地區,蚩尤是神農後裔。伏羲與蚩尤長大後,一先一後來到東夷地區,並做了東夷地區的部落首領,而神農則再本地區做了部落首領,蚩尤與神農從此成為敵對部落的首領。蚩尤作為東夷地區的氏族首領,在集體利益受到侵害時,大義滅親驅逐炎帝,實為忠於東夷集團的東方戰神。而以炎黃部落(華夏文明)為主導的中華民族,把東夷集團看做敵對部落是合乎情理的,惡意歪曲蚩尤的身份也是可以理解的

推薦閱讀:

說說網路賭博那些事
建設和諧社會的法學理論——調整論
淺談擇日在當今社會的應用
馬雲有哪些名言語錄?

TAG:社會 | 文化 | 上古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