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彩繪木雕:送子觀音坐像  欣賞

(高清大圖 可放大觀賞)

明代木雕漆金規格:H. 13.7 cm W. 7 cm D. 6.4cm

Lacquered wood with tracesof polychromy and gilt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 文/隆日編譯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尊明代彩繪木雕--「送子觀音」,俗稱「送子娘娘」,是一個懷抱男童的中年婦女形象。她頭戴風帽,髮髻高挽,面如滿月,慈眉善目,顯得安然恬靜、慈悲仁愛。右手攬童,左臂置胸前(左手已失)。身披袈裟,衣衫自然流暢下垂,赤足呈遊戲姿坐於岩石之上。

此雕像的看點在懷抱的童子,該童子偎依在觀音懷中,左手捧卷,右手指經,頭部左傾,眼望上方觀音菩薩似在請教著什麼。童子雙腿隨意伸屈,小腳穿著藍色小鞋,很是自在愜意的模樣。觀音菩薩慈悲莊嚴,顯現的是樸實善良的慈母形象。此雕像將觀音菩薩從天上請到了世間,一下子拉近了觀音菩薩與信眾中的距離。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有說;觀世音菩薩,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

「送子觀音」是依據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逐漸演變成慈悲善良的「送子觀音」,深受中國婦女喜愛。信徒們認為,婦女只要摸摸這尊塑像,口中誦念和心中默念觀音菩薩名號,即可得子,故稱「送子觀音」。

【送子觀音的由來】摘自網路

佛教傳入中國後,佛和菩薩的形象逐漸為國人所熟悉。人們常見的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寶相佛、西方安樂世界無量壽佛、北方蓮華莊嚴世界微妙聲佛,以及駕獅子持智慧之劍的文殊菩薩、騎白象的普賢菩薩,都是從印度傳來的。而「送子觀音」的形象,卻是中國佛教所創造的。《法華經》中說:「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這是民間「送子觀音」的由來。    「送子觀音」俗稱「送子娘娘」,是抱著一個男孩的婦女形象。「送子觀音」很受中國婦女喜愛,信徒們認為,婦女只要摸摸這尊塑像,或是口中誦念和心中默念觀音,即可得子。    據說晉朝有個叫孫道德的益州人,年過五十,還沒有兒女。他家距佛寺很近,景平年間,一位和他熟悉的和尚對他說:你如果真想要個兒子,一定要誠心念誦《觀世音經》。孫道德接受了和尚的建議,每天念經燒香,供養觀音。過了一段日子,他夢見觀音,菩薩告訴他:「你不久就會有一個大胖兒子了。」果然不久夫人就生了個胖乎乎的男孩。

  《異祥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南朝宋代有個名叫卞悅之的居士,濟陰人。行年五十,沒有兒女。娶妾幾年,也沒有懷孕。便向觀音菩薩祈求繼嗣,發願頌《觀音經》一千遍。從此每天念經,將滿一千遍時,妾已懷孕,不久便生下一個兒子。    相傳無代南京大寧坊有個叫王玉的人,年過四十無子。至無二年(1336),於友人馬公酌家神前,見到一部《白衣觀音經》,便專心致志地念起來。以後每天都念,從不懈怠。次年四月十四夜他的岳母劉氏夢見一個白衣人,頭戴金冠,抱著一個嬰兒,對她說:「我給你送聖奴來。」劉氏接過嬰兒,抱在懷裡。第二天,她女兒即生下一個兒子,模樣和夢中白衣人送來的嬰孩一樣,於是就為這個孩子取名「聖僧奴」。

  中國佛教之所以創造出一個「送子觀音」來,無非是基於下述原因:    一、受儒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思想的影響,認為婚後沒有孩子,斷絕香火,是對祖宗最大的不孝。所以創造出「送子觀音」琿,使之成為沒有孩子的夫婦叩拜、供養的主要神靈。    二、受封建倫理「多子多福」思想的影響,認為子孫滿堂、香火旺盛,是最大的「福氣」。所以創造出「送子觀音」來,使之成為新婚夫婦祈求生兒育女的主要神靈。    三、受中國傳統「母以子貴」思想的影響,認為「養兒可以防老」,沒有兒女老了就沒有依靠;兒子升官發財,父母也能富貴、享福。所以創造出「送子觀音」來,使之成為天下母親祈請保佑早生貴子的主要神靈。    送子觀音是觀音菩薩化身之一,通常作手捧嬰兒的中年婦女相;也有作觀音雙手合十狀,前立一童男。此外,還有「子安觀音」,亦為中年婦女的形象。這是中國佛教為了保佑孕婦安全生產而創造的神靈形象。

推薦閱讀:

??百年罕見 ! 千手觀音,功德無量(快看)
一曲《千手觀音》如滴滴甘露灑向眾生心田
觀音堂
乾州觀音閣

TAG:木雕 | 觀音 | 彩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