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名人之後】 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一百三十三)

名人之後有人推薦了一本章太炎(1869~1936)的傳記給我,說這本書寫得很規矩,也很平實,書名是《我的祖父章太炎》。章太炎這個名字太響亮了,我在幼年時期就常聽父輩們談到他,而且每當提到他的名字時,都是用敬仰的語氣。因為章太炎不但是與孫中山一同推翻清朝的革命人物,並且還是一個頂尖的文人,是一個傳統文化的大家。慚愧的是,對於章氏的著作,至今也沒有看過一本,因為我出生在「打倒孔家店」的五四時代,在「批孔」的大環境洪流中,對於古典學術是排斥不屑的,直到中年才醒悟回頭。現在看到章氏後人所寫的這本書,深感世紀以來的時代變遷,人們思想文化的翻轉回復,真是一言難盡,令人感慨萬千。這本書的作者說,他在三十多年前,「進了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專事先祖父《章太炎全集》的整理、研究、出版」工作。這位作者,陸續寫出研究成果各篇,包括章氏一生的經歷,努力的方向,作人的原則與貢獻,皆分門別類理清敘明――可惜少了一個年譜。作者研究的,雖是自己的祖父,但學術態度頗為公正,引用資料文獻,皆註明來源出處,對於外界不實的報導說辭,亦只舉證辨明是非對錯而已,沒有偏見,且行文作風正派無私。名人之後如此嚴謹探討先人學術行履者,在目前芸芸文化界、出版界而言,實屬難能可貴。其實,令人更關心的,是名人之後的作為和現象。世界上的偉大人物,傑出人士,都應屬名人之列。但有些知名的人物,卻不稱他為名人,就像抗戰前後的上海杜月笙,一般只稱他為「聞人」,中國字真妙。說到名人的後代,因為他們是名人之後,難免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而他們的行為舉止,更會被放大鏡加以檢驗。所以有些名人之後,頗能克遵父祖之教,安份守禮;有些則青出於藍,如建築界的貝聿銘,其成就名揚世界;有些後人則另系發展成名,如梁啟超之子梁思成,在古建築領域的貢獻;有些則對先人的學術,深解義趣,如宋代邵康節之子邵伯溫;更難能可貴者,則是孔子之嫡孫子思,從祖父門人曾子而學,終以著《中庸》流傳千古。不過,大人物的後代,不一定個個出類拔萃,像古代的堯舜,子嗣皆平庸之輩。平庸不要緊,只要不頂著先人的光環謀財求名也就不錯了。偏偏有些名人之後,不務正業,就愛招搖過市。記得多年前,某一有名的委員,在過世後一兩年,他的獨子即手持先人工作單位的人名冊,挨家挨戶去化募,號稱集資,實飽私囊
推薦閱讀:

德國名人歌德,卻也是個風流多情種!
名人名言——愛情篇 Love
馬相伯是怎樣的一個人,如何評價他?
這個把特斯拉送上太空的男人給了我們哪些教育啟示?
哈佛教授吐槽:中國孩子最擅長的竟然是自我麻醉

TAG:名人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