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各位同學問】2015.11.16小兒黃疸、急疹,發燒,文章轉載,鼻炎,扁桃體炎,瘦,慢性腎衰,孫...

老師,你好,最近在學習小孩生病的處理辦法,發現現在的小孩出生後都會有黃疸,治療辦法是藍光照射小兒急疹,總會有幾天發燒起疹子,處理辦法就是物理降溫或者吃點退燒藥,等待疹子下去,這兩種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能否想辦法避免,省著小孩將來遭罪,還有小孩出生後吃奶要不要給他喂水喝,有的說奶水80%都是水,不用喝水,有的說要喝水,我同事還有講小孩發燒的時候多餵奶就能好,是這樣嗎,可否幫我解答一下,麻煩老師了,萬分感謝!

答,新生兒的問題啊,都是父母的問題。堤壩不牢固就會漏掉百出,父母精卵脆弱,先天不足,孩子出生後啊,問題就很多,但你如果精卵強悍,胎教很好,後天環境不好,好像良種落在貧瘠沙漠上,也很難結出碩果。

所以保養之道在先後天,孩子問題要在父母身上解決,這些都是教育層面上的,可以看家庭六步教育。

中國中醫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健康教育普及的歷史,《黃帝內經》最根本的核心就是,防病在先,治病在後。教育理念普及在前。

現在好多夫妻啊,還沒有學習教子之道,就結成夫妻要了孩子,問題就出現在這裡,就像還沒有學習種菜之法,就忙著撒秧播種,好比我們剛進山時,非常熱情,種的菜比誰都多,但收成比誰都小。

後來虛心向老農學習後,慢慢懂得種菜之道,因時因地制宜,以及澆水施肥鬆土之法,慢慢菜苗就多得吃不完了。

所以要虛心向周圍人請教,特別是很多年輕夫妻,加起來歲數還不過百年,你看老祖宗數千年積累的智慧,如果能虛心鑽研進去,人生免多少災難病痛。

比如網上的善友寄來的這系列弘化社寄來的善書,把養生之道、保健之道,都講得非常好,《衛生集》《達生編》《青年修養箴言正信錄》,裡面都是由不少關於胎育教子的智慧。

孩子這些問題啊,都很簡單,孩子為什麼會發黃,我們看菜葉為什麼會發黃,不外乎水道溝渠沒有疏通,或者肥料下太多燒根了。

所以黃疸啊,保持胱腸通暢,孩子身心就會健康,所以為何茵梔黃,張仲景很推崇,說白了就是打開胱腸通道。

大黃讓腸子推陳出新,茵陳、梔子把肝跟三焦聯絡起來,將水濕導向膀胱,使膀胱推陳出新,這樣邪有出路,邪去正安。

這對於急黃又效果,對於慢黃,萎黃,就要從土虛論治了。

孩子究竟要多喝水還是少喝水,這個不能夠規定死,就像我們有兩塊田,一塊在高處,風一吹就干,多澆水它長得快,不澆水它還蔫了。

有另外一塊田在低處,不怎麼澆水,蔬菜都油嫩油嫩,你多澆點水它還爛根給你看,所以天地萬物都在表法都在說法,說給誰聽呢,表給誰看呢?說個有心人聽,表給有緣人看。

所以這孩子如果面紅赤,口乾舌燥,呼吸粗重偏熱,你就知道缺水了,如果舌頭水濕,小便清長,你就知道不要給他進太多水了。

總而言之,小量地給不間斷,及時做出反應,然後再調整,就不會有大問題了。

您好!網路上看到你們學堂開講的藥性賦,感覺太精彩了,我們也開了個宣傳中藥的公眾號,想轉載一下你們的文章,可否。我們的公眾號是:龍家鮮葯。

答,中醫普及學堂龍山書院的文章啊,歡迎轉發!

轉發正能量,獲得正能量,轉發智慧,得到智慧!

有好多人想學習中醫,苦於沒有門路,有一個中醫愛好者,他就專門轉發好文章,收集好經驗,都交給大家,最後他居然在當地成為小有名氣的中醫。

原本他也想不到,只以為學醫是一種興趣愛好,卻不料越去分享,自己提升得越高。

有人問,學醫有什麼捷徑,沒有別的,普及智慧,得到智慧,就這樣簡單而已。

所以大家能重講《藥性賦》,或者堅持做早晚課,這樣久而久之,所得收穫不可思議。

在經典上,最讚歎的福慧雙修之法就四個字,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給大家看,說是講解給大家聽,一個中醫者要先能做個榜樣給大家看,堅持長期熏修不間斷,然後不斷傳播講解,就會越學越得力。

請問老師:八周男孩,舌齒紋,有白泡,起床,口味重,易出汗,白痰,鼻炎,扁桃體發炎伴淋巴痛。該怎麼辦?謝謝!

答,痰多口味重,飲食消化不徹底,扁桃體容易發炎,下面肛腸通暢度減弱,中醫講上病下取,,所以啊不要把自己腸胃堵壅塞了。

現在好多家庭都沒有這養生觀念,等到生病時就亂了手腳,孩子一吃零食,或者外面開大餐回來後,呼吸粗重,就知道壅塞了。

小孩子餵奶,一餵過飽,脹在那裡,化不了,氣火降不下來,也很容易發炎發熱。

所以饑寒啊不可怕,溫飽過度最可怕,你如果捨不得饑寒啊,就養不了孩子。

但是好多父母根本怕孩子,不敢三分飢與寒,根源不在孩子,而在於父母經常吃撐,沒有節制,一個沒有自制力的父母啊,好難養出有規矩,能自制的孩子。

飲食有節保平安,俗話講竹報平安,沒有節制了如何得到平安,就像車子沒有剎車板,怎麼得到安全。

所以孩子狼吞虎咽容易啊,踩油門很快,但你要教他細嚼慢咽,保證安全,能踩踩剎車很難,現在好多大人都不知道胡吃海塞,狼吞虎咽,會製造出很多疾病。

養生保健有八個字,蟻食,猴行,龜欲,童心。

其中蟻食是最基本的,像螞蟻那樣細嚼慢咽,有什麼難消化的呢?

我們講《座右銘》的時候提到,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

大家聽了這麼好的經句啊,有沒有落實啊,有沒有常貼桌子上來練呢?取經取經,取回來了,要讀要練啊,束之高閣,受用不了啊!

所以養孩子第一條就是養父母,養父母第一條自己要先做到節飲食。

謝謝老師給我解答,我從小到大一直很瘦,現在才七十九斤,吃得很少,醫生說讓我胖起了,但我怎麼也胖不起來,以前是熬過夜,還有脾氣不好,愛煩人,請問老師慢性腎衰,除了通過杜絕這些壞習慣外,可否通過喝薑湯和溫敷來改變寒性體質,怎樣讓肌干指標降下來,謝謝老師!

答,中醫講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寒熱錯雜,可以導引疏通平衡之,體寒後用薑湯溫灸,完全可以,但你要確定你是寒性體質,舌淡苔白,尿清長。

如果帶有些濁熱啊,你就要換一種方式,用導引、按摩之法,如老農耕田種地,持之以恆,就會有些效果。

想要身體強壯,就要把握一兩條原則,然後堅持做下去,本身腎衰腎虛的人啊,後勁就不足,耐力不夠,持之以恆很難做到,也沒有頑強的志向,這個是關鍵。

養生保健,導引吐納,就像種樹畜養,這些蔬果魚豬,你天天用功去養它,日見其大,而不自覺爾。

人會消受就是這個心散亂,需要做一些定課來收攝,有定課才有定心,有定心才有定慧。有很多小夥子都很瘦,一旦結婚生活規律後,身體慢慢就壯起來了。

還有些很瘦的人,心胸放寬後,身體居然慢慢豐滿起來,這叫心寬體胖,歸根結底人消瘦啊,是因為這個心量小了。

為何寺廟裡的佛陀都比較豐滿,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啊,那怎麼把心量放寬,跟你最難相處的人相處,並且包容他原諒他,你的量就在增長。

一個人在忍辱吃虧的時候,能不計較,他的智慧跟福德就在潛滋暗長,能長期保持這種狀態啊,很快就出離疾苦。

今天看見老師們說孫思邈最喜歡佛學,麻煩老師說一下出處,謝謝!

答,在史書上記載,孫思邈弱冠善讀庄老及百家之說,尤好釋典。特別喜歡釋迦摩尼佛講的經典。

在接下來講到孫思邈傳的時候啊,我們好好來看看孫思邈,它是怎麼樣成就的。

在《大醫習業》上講到,一個醫者要修哪些方面的典籍,要如何按此地來修上去呢?這裡面都有秘密,為何孫思邈要把《大醫習業》放在《千金要方》的首篇,我們要好好思量,為學者,沒有眼目,怎麼能行呢?這首篇就是眼目。

《大醫習業》上講到,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睹事則不能默而識之;不讀《內典》,則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讀《庄》《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凶拘忌,觸塗而生。至於五行休壬、七耀天文,並須探賾,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

大家看學醫的次第就出來了,必定是先紮根於儒釋道三經典,這《內典》有些人認為是內經,其實更貼切的應該是內明的經典學問,佛門裡頭有五明,聲明(說法明了),因明(明達因果),醫方明,工巧明,最重要的事內明,沒有內明,其他的都不會有。

前面四明,是各家學派共有,而內明在佛典裡頭,講得最多,而且獨有。

明心見性,講的就是內明,考驗有沒有明心見性啊,首先第一點就是有沒有一切皆慈悲,一切皆喜舍。

所以說用什麼來內明,慈悲喜舍四個字,可以講內心光明開發出來。

所以佛典就是內明的經典,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上講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這些都是內明的學問,現在我們學醫先從枝葉下手,沒有顧到根本,所以不能長久。

推薦閱讀:

扁桃體炎的癥狀與食療
兒童扁桃體為什麼會肥大呢?
急性扁桃體炎。治宜清熱解毒,化痰消腫。 銀花9g,山豆根9g, 板藍根9g,淡芩6g, 焦山枝6g, 象貝母9g,生地12g,大連翹6g,生石膏15g,蘆根15g, 薄荷葉6g(後下)。 凡惡寒、高熱、脈浮、無汗者可用
扁桃體先生,請坐下,還沒輪到你「發炎」!

TAG:文章 | 學問 | 發燒 | 轉載 | 鼻炎 | 扁桃體 | 慢性 | 黃疸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