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萏笑傲於江湖
後來我發現,「荷」與「蓮」這兩個名稱的使用是頗為含混的,猶如現代的混沌學,初學迷濛,然後頓然開竅。幾千年前,在中國,「荷」與「蓮」就指的是同一株植物,因位置而得名不同。花叫荷花,也可以叫蓮花,葉叫蓮葉,也可以叫荷葉,果叫蓮房或蓮蓬,一般不叫「荷房」或「荷蓬」,地下莖只能叫蓮藕,從沒人叫它「荷藕」。
這種鮮艷的花兒,最早恐怕還得叫「荷花」。因為《詩經》里,就是如此稱呼的。《詩經·鄭風》里有一首詩說道:「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大家都知道,隰指多水的地方。因為有水,也才可能有水中綻放的荷花艷朵。《詩經·陳風》里還有這樣的一首詩:「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彼澤之陂,有蒲菡萏。」同樣相近的解釋,澤陂也是指多水的地方,但不同的地方卻在於,專家們已經確認了,「荷花」和「菡萏」都是指稱荷花的花朵,並非這種植物的總稱。區別就在於,花在未綻之時,稱為「菡萏」,開放之後呢,就得稱「荷花」了。
其實,古往今來,它常見到的名稱還應是「芙蓉」。有毛澤東的詩為證:芙蓉國里盡朝暉。豪邁盡矣,卻與屈原的《離騷》所吟:「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有別樣的韻味。到了明代,有本花卉的專著《群芳譜》里仍叫其為水芙蓉。這同時,許多地方也叫芙蕖,有人認為「芙蓉」是從芙蕖演變來的。
荷、蓮、芙蓉是荷花的三個正式名稱,別稱就更多了,以至於混亂不堪。在藥典《本草經》里都竟然無法一時明解,還註解為水芝。《古今注》里則又叫它澤芝,不一而足,其後,《三餘貼》叫它玉環,《三餘贅筆》叫它凈友,《三柳軒雜識》叫它凈客,《類腋輯覽》又叫它六月春,還有諸如「草芙蓉」「水華」「水旦」等優雅的名稱。
一般情況之下,荷花的花與葉都是高離於水面的。這就有了一個專業名詞,叫做挺葉。這種挺葉,有的能高出水面一米以上,絕對卓爾不群。而睡蓮的花和葉就稍遜得多了,它多半浮在水面上,其「睡態」卻無意間顯得嬌柔嫵媚。故此蘇軾有首著名的詩云:「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只此一個「擎」字,便用得極為精當,一掃陰霾,再無猥瑣可言。楊萬里的《小池》也極妙,小詩另闢蹊徑:「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其說的是,凡事得佔先機,才能夠先閱人間春色。現代大師齊白石畫的荷花顏色紅艷,所有的荷花都有亭亭靜植,不蔓不枝之姿,難掩其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潘天壽畫里的荷花,肯定出在山東濟南,豐碩驕矜卻不失剛勁之氣,寧折不彎,哪怕泰山壓頂。十年前,在濟南大明湖、趵突泉等處旅遊,都時時見到荷花,不由默誦起周敦頤的《愛蓮說》。
所有種種,都是對中國荷花傲然及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詩經》里的菡萏,是笑傲於江湖的王者,驕傲是骨子裡的高貴。
推薦閱讀:
※江湖流口
※《江湖道》第十三章 殺身之禍
※戰國也有江湖嗎?
※最具有江湖氣息的城市是哪個?
※黑社會的人為什麼喜歡戴金鏈子?
TAG: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