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詩鴻:「失去的20年」?日本經濟沒有你們想的那麼差

洪詩鴻

這兩年有不少中國人到日本買房。要了解日本的房地產市場,除了考慮投資回報之外,還需要了解宏觀經濟走向。自從19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以來,中國媒體經常強調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三十年,似乎日本經濟已經日薄西山。事實到底怎樣?我自1986年到日本留學,開始研究日本經濟,至今已經超過三十年,很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對日本經濟的一些看法。

安倍支持率為什麼高?

應該說,目前日本經濟的整體狀況並不是太好。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說法,日本經濟目前存在三大問題:消費和投資無改善,人們的消費意願不高;勞動力市場存在二元結構,越來越多企業拋棄了傳統的終身僱傭,改行臨時僱傭;貧富分化嚴重,35%有工作的人處於貧困狀態。

日本東北地區每小時的工資可能只有5、6美元,這比歐美的10美元低很多。在日本,拿這樣的工資生活是很拮据的,所以很多年輕人不消費、不結婚。我所在的學校(阪南大學)是一所私立大學,學費比較貴,這兩年明顯感覺申請貸款的學生越來越多,這顯示日本的中產處境不妙。但即便如此,安倍的支持率一直維持在50%以上,高的時候甚至有70%多,這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在經濟上的。(阪南大學位於大阪府松原市,這裡2010年的人口為12萬。——編注)

安倍2012年底第二次擔任首相後,「安倍經濟學」開始大行其道,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積極的金融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經濟結構改革。這些舉措雖然冠以「安倍經濟學」的名稱,但實際上是日本經濟產業省裡面的結構改革委員會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不斷討論不斷積累的共識。我們都知道安倍是比較右的。而在安倍之前執政的民主黨政權,採取的是完全相反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那就是抑制通貨膨脹,抑制貨幣的發行;控制財政支出,削減財政赤字;進行徹底的改革。這三條都觸動到了一些既得利益者和一般老百姓的利益。其中影響特別大的是停止新的公共工程,很多建築商受到了衝擊,建築勞動力人口大概有500萬,加上靠他們供養的家庭,以及相關行業,保守估計牽涉到3000萬張選票,所以民主黨執政沒多久就被選下去了。

安倍上台後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把民主黨原來所有的停下來的工程全部上馬,而且再加撥出很多預算修橋鋪路。建築行業一下子就有了非常非常多的訂單,而建築行業是乘數效果很大的行業。民主黨執政的時候,建築業僱傭的人數從500多萬下降到480萬,安倍上台後不但反彈到500萬,而且一下子人手不足起來,因為光東京奧運會的場館建設,一下子就是3兆億日元,大概是1800億人民幣的工程量。

另外,日本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建築業的地方保護。1970年代,田中角榮當首相時通過了一個法律,叫《地方自治法》,其中就許可地方規定建築行業一是絕對不允許外資進來,二是區域自治。比如東京都所有的公共工程建設只能給東京都的建築公司做,即便大阪的建築公司做得更好更便宜,也不能用。第一條決定了,中國的建築公司可以到非洲,到中東去做工程,但進不了日本的市場。第二條就是地方保護。東京都的新市長小池百合子前一陣視察東京奧運會場館建設,開始說覺得太貴了,隔壁的城市有那麼好的設施,為什麼不用,非得要搞一個新的呢?隔壁一個城市的市長一聽覺得很高興,但沒兩天就改口說不行,因為周邊建築公司支持的政客遊說了這個市長,說你這樣子的話,下一屆選舉你就別上了。這是非常現實的。

安倍的另外一招是拚命增發貨幣,把日元的匯率壓下來,對出口產業來講,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

所以大企業是非常擁護安倍的政策。當然,這些大企業一般都在中國有投資,所以希望安倍跟中國搞好關係,但他們又不得不支持安倍,因為民主黨上台把他們的預算都給砍掉了,而安倍的政策有利於他們。日本特殊的產業組織結構也決定了,安倍只需要抓住大企業就可以了。日本有一個系列公司制度,豐田底下給它做配套的公司叫做豐田系列,直接的配套廠家有兩萬七千多家,底下間接的應該有十幾萬家企業在給豐田做配套,而只要你是給豐田做配套的,豐田的一舉一動,豐田要求你做什麼,你一定是要跟著做的。

中國大使館每年春節會在日本搞活動,目的是讓日本人了解中國的習俗。這個活動在名古屋就很容易搞起來,因為豐田的總部在名古屋,豐田一說支持,這裡所有給豐田做配套的企業都會出錢出力,所以中國大使館只要搞定了豐田就行了。安倍也是一樣,只要搞定了幾個大公司,底下那些人自然不會有反對意見。

市場經濟的道德基礎

安倍支持率高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日本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社會,私人不動產的半數以上是老年人擁有的,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年輕一代可以享受到前輩積累下來的經濟成果,經濟形勢對他們的影響沒那麼大。

前幾年我的班上有一個日本學生,在畢業之前也不找工作,我說你小子不找工作,以後幹啥呢?他說我就打零工,不用去上班。我說那你這樣子賺不到什麼錢啊,萬一以後要買車買房怎麼辦呢?你還得結婚呢?他說我不用買房,我已經有兩套了,我爺爺奶奶已經過世了,留給我一套。我爸爸媽媽早晚也得走,我還有一套。我照顧這兩套房子就夠了,還用自己努力奮鬥嗎?我一聽也對,這種人你沒法跟他解釋。因為我們的想法是錯的,我們這一代人的奮鬥目標跟他們的奮鬥目標是不一樣的。

曾經有中國大使館的朋友,他說你幫我研究一下日本的維穩,日本年輕人收入也不高,工作不好找,他們為什麼不鬧事?我就把上面的情況給他講了。我相信,隨著獨生子女一代慢慢長大,這種情況也會出現在中國。人無恆產就無恆心,哪裡都一樣。

日本是一個比較平均主義的社會,稱為「一億中流」。從經濟史上看,日本的這種經濟社會結構是從明治維新開始的。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也是一個兩極分化很嚴重的社會,仇富心理很普遍,商人地位低下,見到幕府官僚、武士無不點頭哈腰,卑躬屈膝。明治維新的重要人物澀澤榮一,到歐洲考察後意識到日本的落後,33歲從大藏省辭職創辦實業,把股份公司制度引進到日本,並親手創辦了500多家企業,是日本資本主義制度和經營思想的設計者和奠基人。他有一本著名的著作叫《論語與算盤》,推崇宋代大儒程頤的「順理則裕」,認為算盤要靠《論語》來激勵,同時《論語》也要靠算盤才能真正服務社會。不追求物質的進步和利益,人民、國家和社會都不會富庶;而致富的目的不光是為了有很多的錢,而是為了回報社會,證明商人的社會價值。

而且,不僅是澀澤榮一,當時日本經濟界的一批人都有很強烈的進行遠景制度設計的想法,有自己的價值目標,這對後來日本終身僱傭制度的建立、企業和政府之間的關係和企業的經營思想,都有很深刻的影響。所以,日本的明治維新是在一群有學識、有遠見的精英的規劃和推動下取得成功的,是有其思想理論基礎的。歐洲的工業革命也是如此,用宗教來規範人們的經濟活動,給人們一種安心感,那就是你賺錢是有目標、有崇高目的的。

而中國的改革開放,缺的正是這一塊,沒有思考和價值觀確立的過程,所以人們賺了錢內心缺乏正當性和使命感,也不快樂。

不能只看GDP

日本終身僱傭制開始鬆動的重要原因是技術進步。原來做彩電,一個生產線最少可以用二十年,企業最少可以賺二十年錢,工人也可以工作二十年,不用擔心失業,這就是產品的技術周期。現在這個周期是越來越短了,從隨聲聽到CD到MP3的換代,很短時間就完成了,原來做隨聲聽的企業,你讓他養工人三五十年已經不可能了,所以當下臨時僱傭成了一種趨勢,這不僅在日本,全世界差不多都是如此。

近年來香港的年輕人、台灣的年輕人都對社會和政府不滿,其實根本原因不在於政府的政策,也不在於中國大陸資本的介入,或者中國人工的便宜,而在於技術進步。

而在技術進步方面,日本還是很強很有競爭力的。湯森路透最新評出的全球最具創新力的100家企業,日本今年佔了40家,美國緊隨其後是35家,法國7家,瑞士5家,德國和韓國各有4家,中國則一家也沒有。這兩年中國流傳很多關於日本企業的壞消息,什麼索尼要不行了,某大企業要倒閉了,這些很多都是誤傳,經常是索尼關閉了在日本國內的某一間工廠,或停止某個項目。這兩年,日本不少企業把某一方面的業務賣掉了,比如東芝把個人電腦部門賣給了聯想,三洋是整體賣給了海爾,夏普則賣給了富士康。

但是,這些企業真正賺錢的部分已經不是電腦或彩電的製成品了,而是在核心電子零部件。前兩年我去參加深圳的高交會,發現松下的展台一個家電都沒有,展示的是它現在主要賣的半導體晶片,而且主要集中在汽車領域。一台汽車,特別是高檔車,60%以上的價值是電子零部件,特別是汽車的中控(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機械部分只佔不到40%。而全世界的電子零部件,80%是日本企業製造的,你不買它的,你的汽車就動不了。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里氏9.0級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福島一個生產ECU的工廠停產了一個月,結果幾乎全世界所有的汽車廠商跟著停產一個月,不光是日本的廠商,德國的、美國的包括中國的都是這樣。

再比如蘋果手機,裡面零部件價值的45%是日本的零部件,美國只有6%,剩下的7%是德國的,韓國佔14%,中國的勞動力,七七八八都算上只有3.6%。

另外,日本企業這些年在全球進行了很多投資和併購,這樣一來,積極的財政政策之下超發的貨幣很多就跑到海外去了,日本國內的物價和不動產價格並沒有上漲。這是和中國很大的不同。前一陣軟銀(SoftBank)的總裁孫正義跑去跟特朗普說,要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日本政府其實是想把這些流出去的錢給堵住的,但它不能這麼做,因為日本是七國集團的成員,和其他六個發達國家簽訂了資本自由流動協議,所以不能進行外匯管制。

我有一個朋友在建行東京分行的融資部工作,是中國人,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替日本的地方銀行在中國尋找投資機會。這對日本國內經濟不一定是好事,但因為資金有外流的渠道,避免了資產泡沫的產生。而中國是沒有這個渠道的,這是因為,一來人民幣還不是可自由兌換的貨幣,二來中國有外匯管制,資金不能隨便出去,所以只能囤積在國內的股票市場或房地產市場。

所以現在要看日本真實的經濟狀況,不能只看GDP(國內生產總值),還要看GNP(國民生產總值),前者只計算日本國內的經濟所得,後者就包括日本個人和企業在海外的所得。這些年日本的GDP增長不多,有的時候甚至是負增長,但GNP增長比較多,日本在全球賺的錢目前是所有國家當中最高的。因此,日本經濟包括兩個部分:保守低效的本土經濟和先進、充分競爭的海外日本經濟。

投資日本房地產應該謹慎

最後談一下日本的房地產市場。要投資日本的房地產,首先需要意識到,日本是一個成熟的市場,買一套房,幾個月後轉手賣出去賺一大筆錢,是不可能的,而只能追求一個穩定、可預期的回報。

總體而言,日本的房產是過剩的,但分布不均,東京的市中心房子是不夠的,但二三線城市多數都是過剩的,總體已經過剩了800萬套。所以和其他地方一樣,在日本買房子要看地點。除了東京、大阪之外,其他地方的房子都不太值錢,中國人熱捧的北海道也是如此。

房子買了要出租的話,首先要看能不能租得出去,12月份的最新出租率數字是60%,這是平均數字,也就是說,你買的房子有40%的可能租不出去。當然,地段好的房子更容易租出去,不過買房投入的資金就更多;貪便宜買的多半地段不好,很難租出去。經常有朋友來問我,有地鐵車站旁邊的公寓,一套才30萬人民幣,太便宜了,要不要買一套來租賃?我給他看了,發現是東京的地鐵站沒錯,但是最偏的車站,很難找到租戶,就勸他不要買。因此,買的時候要逐區查看出租率的數據,不能想當然。

另外,外國人在日本買房是沒有辦法在日本銀行貸款的,自然也享受不到日本的低利率。買的時候要交相當於購房款8%~10%的雜費。買了之後每年要交房地產稅,如果你的房子升值了,那麼房地產稅的金額也會水漲船高。如果你不在日本,就要委託相關公司幫你辦手續,你還要給它支付代理費。還有房子的物業管理、供水供熱、維修保養等費用,越高級的公寓這方面的費用越高。房子出租獲得的租金,你還要交所得稅。這些費用加起來,大概佔整體收益的15-20%左右。

在日本買房子最大的好處是回報率很穩定,全國大概是6%,也就是你100萬人民幣投入進去,每年大概有6萬的收益,20年左右才能回本。

而如果你要賣房子,就要做好房價折半的準備,因為在日本人的概念里,新舊是差很多的,哪怕你早上買了下午賣,也是如此。事實上在日本,不僅房子是如此,車子等很多東西,新舊的價格差別都很大。

(本文依據作者2016年12月17日在廣州購書中心的演講整理而成,由國際問題自媒體「世界靈敏度」獨家授權澎湃刊發。)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日本經濟真的嚴重依賴中國嗎?
日本經濟真的嚴重依賴中國嗎? 三
東芝崩潰,夏普賣身,除了馬桶蓋,日本電器還值得我們買嗎?
一封來自日本的信-2018年日本社會和生活水平現狀

TAG:日本 | 經濟 | 日本經濟 | 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