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的文物鑒別水平怎麼樣?

壺痴4 4小時前 37贊

我以前聽講過,馬未都說收藏。我首先聲明,我不認識馬未都這個人,和他沒有任何來往。我只是從客觀的角度說。馬未都老師是一位值得我尊敬的老師。我也從馬未都說收藏。獲得了一些寶貴的文物知識,和保護歷史傳統文物的重要性。千百年來歷史流下的文化文明。是先人給後人流下的無窮才富。也是後人值得驕傲榮耀!!!!!!

評論

方城7 4小時前 29贊

普通人或者說文物圈以外的朋友幾乎不能從技術角度入手來判斷馬未都是否厲害。但是,作為一種基本的感知而言仍然有跡可循,那就是觀察這個人的知識結構,文物無疑是一種文化載體,在它形成以後的歲月里逐漸具備藝術品的特徵,所以,每一件文物都會有那個時代的文化特性,反應當時的社會審美價值追求及體現當時的生產力水品,所以對文物的鑒賞與鑒賞者文化修養和歷史知識的整體把握密切相關,甚至對整個歷史脈絡的把握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單純從物理意義上的技術層面鑒賞文物不僅會走樣更會失去鑒賞的價值。馬未都鑒賞風格給我的感覺恰恰具備豐富的包含性和清晰的脈絡性及嚴謹的知識性因而也是趣味橫生的,所以體現了文物鑒賞的價值。毫無疑問,他是高手,他是否更高?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是問技術上他是否更高,這個很難回答,就像馬先生自己說的 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對!他說的是很多道理,這才是價值所在!

2評論

上上之選101104996 4小時前 27贊

不奇怪 人怕出名豬怕壯

誰出名 就寒磣誰

如果馬未都 默默無聞 就不會有人對他說三道四

羨慕嫉妒恨 借馬未都來抬高自己

「儘管收藏界的大家對馬未都難以認同,但我認為不能全盤否定馬先生,他對中國收藏界,尤其是民間收藏界是有貢獻的,可惜的是由於媒體的過度追捧,讓他浪得虛名啊!他的藏品中,除了傢具和銅胎掐絲琺琅瓷器以外,其他確實難值一提,既沒有錢幣,也沒有玉器,瓷器也微不足道,和我熟識的許多大藏家相比,簡直是小兒科。在此之前,我認真拜讀過他的幾部所謂 『專著』,諸如《馬說陶瓷》、《馬未都說陶瓷》、《馬未都說馬未都》等,無非是用一種調侃的手法在戲說陶瓷,在鑒定技巧和收藏理念方面,難說老道。」

  陳先生剛說到這,我就打斷了他的話語,問道:「既然您說馬未都先生難說老道,為什麼他的書的發行量那麼大?既然您說他的博物館連汝窯的瓷器也沒有一件,而且他的專著沒有自己獨特的思想,那麼您敢挑戰馬未都嗎?」

  陳先生哈哈大笑:「挑戰馬未都豈不要讓方家取笑於我,我要挑戰的是南方北張巴蜀羅,我要挑戰的是民國四大公子,馬未都何足掛齒?看在維護常識和捍衛真理的份上,我就挑戰他一回,權當和馬先生PK一下,問題是,馬未都先生敢應戰嗎?」

  

  1. 「馬未都的牛皮吹得太大」

  

  在一本名為《馬未都說馬未都》的書中,馬未都口氣之大,令人咋舌,他說:「歷史上著名的瓷器收藏家,古代是乾隆爺,近代就是我。在文博界這麼多年我沒覺得碰到過什麼對手。」該書的作者梅辰說,「這自信讓人聽著都冒汗。」有趣的是,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和天雅古玩城,最流行的就是這句話,我曾親耳聽到一位姓姚的老闆說:「我的瓷器收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沒對手。馬未都算什麼,他路過我的店門口,都不敢進來。」

  陳治木先生點評說:「牛皮吹得太大,這是一種愚昧和淺薄,除了乾隆以外,民國時期從上海遷往香港的古陶器收藏大家還有張宗憲家族,仇炎之家族,此外還有故宮專家孫瀛洲先生,台灣的鴻禧美術館,香港天民樓葛氏家族等都是一流的古陶瓷收藏家。張宗憲家族的張永珍女士從他哥哥處拍了一件4000多萬元的粉彩蝙蝠桃紋橄欖瓶,並捐給了上海博物館,難說哪位藏家的瓷器可與之比肩。鴻禧美術館有一件40公分以上的洪武的釉里紅大碗價值連城,一般藏家都難望其項背。觀復博物館陳列的幾乎都是民窯的瓷器,比如磁州窯、吉州窯、耀州窯、建窯等等,只有一件明洪武的釉里紅玉壺春瓶還算勉強可以。如果馬未都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本人所藏的同類釉里紅玉壺春瓶。另外,馬未都在他書中介紹相關的鑒定知識,用的藏品沒幾件是自己的,大約只有1/10強是觀復的,而且1/10的東西中也沒有幾件是官窯的,而且錯誤連篇,前後矛盾,許多基本常識都難以經得起推敲。」

  馬未都曾說過:「我們的史觀是有問題的,我們是文獻史觀,但我不認為文獻上的資料有多重要!我講究的是證據史觀,以物證史。文物就是文化的一個物證,我拿東西說話??」這話表面聽起來振振有詞,其實是一種謬論,沒有文獻資料,你怎知道文物的價值?你不研究,怎知道官窯還是民窯?文獻應該和文物互證,況且文化也包涵了三層含義:最低層次的是器物,中間的是建築,最高層的是思想。一件梅瓶能和故宮比嗎?一個故宮能和一部《論語》或《聖經》比嗎?真正影響人的還是文獻史料和書啊,連你馬未都自己也不是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嗎」?

  

  2.誰說汝窯無大器

  

  曾經有人在評論某位藏家的藏品時說:「收藏而不研究者,只是保管員而已。」這句話很有道理,若將自己的古玩置於他們所產生的那個既定的歷史背景里研讀,那麼,除了能較全面了解所藏古玩的歷史價值、科研價值、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之外,一個善於思考的藏家,往往會產生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新想法、新見解。不幸的是,這些想法和見解將不可避免地和一些「權威」專家的觀點發生劇烈碰撞。這是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孰是孰非,就看真理離誰最近。

  當今的收藏界很流行什麼「汝窯無大器」,什麼「汝窯瓷器只有館藏,民間無藏」等等。誠然,下這些結論的人不是專家就是學者,還有那些鸚鵡學舌的擁躉,他們是御林軍。現就馬先生關於汝窯的一些見解,根據陳先生幾十年的理論和經驗逐條與之商椎、研討。

  陳先生認為,汝窯有無大器,北宋人清楚,南宋人也明白,只有今人糊塗。有個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有一段記載:「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竟尤難得。」現在有人抓住「竟尤難得」這句話大做文章,例如,馬未都先生說,一千多年來各個國家傾一國之力才收得67件汝窯瓷器,而民間怎麼可能擁有呢?我們從上述汝窯瓷器的統計不難看出,宋汝窯瓷器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地點被逐漸發現的,它不可能在發現了第67件之後就戛然而止,但至於以後在什麼時候、在哪裡發現我們無法預測,但可以肯定新汝窯瓷器的出土是不以一些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馬未都先生在談論汝窯時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他認為「寶豐(距京師開封)大約有500里地」,因此斷定「寶豐的條件不構成皇家專用的窯口」(見《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上)P38-39),這是錯誤的。眾所周知,江西景德鎮龍珠閣是明清兩代官窯的窯址,也是皇家專用的窯口,它距北京的距離是多少?2000多公里!8倍於汝窯窯址與京師開封之間的距離,北宋到明清時代的交通工具好像也沒有什麼明顯的進步,關於燒造陶瓷的信息傳遞比宋代會更慢。因距離遠近而說汝窯窯址不是皇家專用窯址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3.「為什麼要宣揚這樣一種觀念」

  

  在《馬未都說馬未都》一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過去在鄉下看好一件東西,老頭、老太太死活不賣。老人嘛大部分都比較戀舊,他對那東西有幾十年的情感在裡面了,東西再破再爛他都不捨得扔,更捨不得賣了。那我就給他的鄰居留下一個信封,信封裡面是沒有內容的,沒有瓤的,只是一個空皮兒,郵票什麼的我都給他貼好了,然後我就跟他說:「老爺子眼看著不行了,等他過世了,你就把這信封扔到信筒里就行了。」

  有人問馬未都:「人家就幫您扔?」

  馬未都說:「我給錢啊。我把信封擱他那兒的時候我就先給他一百塊錢,你得先取信於他是不是?我跟他說:『你把這信封好好留著,等老頭一死你就把它扔到信筒里,等我接著信回來的時候我再給你一百塊錢。』我估計等我走了以後他就天天在家盼著那老頭死,好再掙一百塊錢,等老頭真死了,他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奔了郵局了。」

  接著馬未都說:「接到信後我就立馬趕過去。這個時間基本上就是一個星期,正趕上辦喪事,正需要錢,正趕對了時候嘛。」

  對話的作者梅辰有點不好意思了:「您這不是趁火打劫嘛!」

  馬未都卻說:

  那我還覺得是雪中送炭呢!人家正需要錢的時候送錢的人就來了!人都死了,那桌、椅、板凳、柜子對他還有啥用啊?況且我還給他們解決了遺產分配的問題呢。本來就那麼一張桌子,四個兒子分,怎麼分?一人辟一條腿兒?!都紅了眼在那兒瞅著呢,正發愁沒法劈呢,咱去了不就不用劈了嘛!而且給錢的時候,人家說「除不開」, 「得,多少能除開?」咱再給添上點湊個數能整除。比如我給五千塊,人家說我們六個孩子您能不能給六千呀?得,那就六千吧。(梅:嘿!最後還落個遠近聞名的「及時雨」美名)

  陳先生聞言後點評道:「嗚呼哀哉!馬未都的書中講了許多故事,要麼是諸如此類,要麼是如何撿大漏沒撿到多後悔,或者虧了多少錢,差點沒氣死,我不知道這究竟是一種什麼心態。這就是一個大收藏家應有的品格嗎?中國的某些媒體為什麼要宣揚這樣一種觀念呢?」

  

  

評論

huxinchun13 4小時前 40贊

不說馬老專業水平怎麼樣,人品怎麼樣,了解的人除了他朋友,誰也說不出一二三。但是可以從些小事分辨一二。他年輕時,在沒有互聯網的情況下,一次就可以把開會的所有人物姓名相貌一一對應的全記下來。文物鑒賞第一基本功就是記。

評論

彩雲東升 4小時前 28贊

文物鑒定水平來自三個環節。一有豐富的專業書本知識。二能接觸到真品,反覆把玩觀察,這點許多人做不到,因為各時期的真品都集中在各地方的國有博物館裡,走馬觀花地看不管用。三多買真品,多去實踐,對真品深入觀察研究。四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針對以上四條能夠把握的人少之又少。馬未都算是其中之一的。

評論

有一種焦距叫定焦 4小時前 23贊

馬未都對文物鑒別水平,源於他對中國古代書籍和文化的認知遠遠超越一般收藏家,他能從文物後面的年代、社會背景、行業、工藝等來做一個多方面全方位的解讀。我有幸請教過馬先生一塊關於黃玉的疑惑問題,非常滿意。

評論

手機用戶1315376761 4小時前 9贊

文物首先要講文,對中國的歷史文化了解的越深越透,對文物鑒別的基礎越牢固。馬先生在這方面是很出色的。語言豐富,做事沉穩,不浮誇也是文物鑒定者應有的特質。馬先生具備這樣的特質。再說物,馬先生幾十年睹物無數,可謂見多識廣,收藏文物自建博物館。供專家,愛好者鑒賞。沒有貨真價實的文物難為此舉。僅從這幾點分析,馬先生的文物鑒別水平在國內可以說是屈指可數的。比起一些到處撿漏,倒賣文物,靠賺取鑒定費積累財富的某些專家,馬先生是有良心的文物收藏鑒定大師。

評論

品質人生72371865 4小時前 3贊

馬先生對文物鑒定的專業水準肯定不是最高的,但他絕對是最具有專業精神的。

所謂專業精神主要體現在馬先生首先尊重文物,他是真把祖宗留下的東西當寶貝,從來都是以文化價值衡量文物古玩,這把他和那些對文物做估價的專家一下就區分開了。

馬先生的專業精神還體現在他對古代文化的紮實研究。大家都知道他做過很多年的編輯,王朔就是他發現和一路推上去的作家。而馬先生受過的正規教育只有小學四年級,可想而知以這樣的文憑能進去國家級文學雜誌做編輯那得有多高的文化修養啊。所以馬先生言談舉止無不透著傳統知識分子的風骨,談到文物古玩的出處、典故、傳說更是信手拈來……而他的表達能力不僅僅是流暢、準確,更具有樸實和幽默,這就不光是超出文物鑒定專家了,而是更符合當代傳媒的需要了。

我覺得馬未都的出現是時代的需要,至於是時代需要他還是他需要這樣一個時代都一樣。

評論

好奇的二把刀 4小時前 5贊

文物這個行當可能歷史比文物都長,你能理解這句話,咱們再商量後面我說的對不對。

這行表面上是對古董收藏的熱愛,背後多數都是巨額的利益,水太深。

馬老師可以說是當今中國古董品鑒第一人,原因很多

一首先他經濟自由,品格高尚,不用為五斗米折腰,不至於收錢說假話。當然,不只是收錢說假話,馬先生曾經提過,一次一個博物館請他去,就為了讓他站台。

二他學問很好,表達方式很讓人喜歡,讓人感覺很有條理,真服真信。

三性格柔和態度謙虛。

評論

念月3 4小時前 24贊

能張牙舞爪唾沫橫飛口吐蓮花的都不是專業人士!比如郭德綱也講歷史講民俗,可他再有錢聽眾再多也是個說相聲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同樣一個老物件兒,你關注了它的歷史就會忽視了它的工藝,關注了它的工藝價值就會忽視了它的市場價值。人與人的側重點不同!就像袁騰飛,課講的天花亂墜也只不過是一個入錯行的說書的。真正的歷史研究要的是數據和史料文證,你把興趣都集中在野史上了,不是做學問的樣子!馬未都亦然,在觀眾眼裡他是個好說客,但跟故宮博物院那幫人比起來還是有差距!起碼人家眼界寬,看的真東西也多。現在市面上虛的太多,眼都看花了!當然,放的市面上,那幫人也不一定有馬未都搶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再一個,老馬嘴太碎,太墨跡,一個意思八句廢話,這是我丈母娘的感言!

評論
推薦閱讀:

中國大部分香火旺盛的陵、林、墳等真的有遺骨么?
為什麼中國佛教的石窟主要都如下分布?
為何元青花很珍貴?
[第0009期]探訪唐代黃金城—阿勒吞古城遺址:「絲綢之路·天山道樞紐路網綜合考察」第六天
[考古日報Vol.25]甘肅寧縣西頭村石家墓群發現春秋秦墓

TAG:文物 | 水平 | 怎麼 | 鑒別 | 馬未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