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隔代教育」無隔閡方案

隔代教育」無隔閡方案——化解與祖輩的教養矛盾陳開顏【專題名稱】幼兒教育導讀(家長版)【專 題 號】G51【複印期號】2010年03期【原文出處】《家庭·育兒》(津)2009年12期第41~43頁

在當下的中國,很多寶寶從小都由祖輩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來養育照顧。有關調查表明,孩子年齡愈小,與祖輩生活在一起的比率愈高。這一方面是因為社會競爭加劇,工作節奏加快,許多年輕的父母們將更多的精力集中於事業,只能將寶寶託付給祖輩照顧;另一方面,有些年輕的媽媽在心理上還沒完全成熟起來,比較依賴父母,也會將寶寶交給長輩來照料。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隔代教育現象在目前的中國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只要存在,就一定有其存在的道理。眾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社會,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隔代教育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有弊,關鍵在於如何揚長避短,實現家庭共同的教育目標。從根本上說,無論是年輕的父母還是年長的祖輩,教育孩子的出發點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但是兩代人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存在較大差異,又缺乏相互理解和溝通,從而形成了各種矛盾和問題。案例一:家裡的「小霸王」明明的媽媽和爸爸因為平時做生意,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明明只能長期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明明媽媽以為孩子放在爺爺奶奶家就可以放心了,可沒想到孩子的壞毛病被慣得越來越多。最近,她發現明明越來越不像話了:吃飯時,奶奶必須一口一口地喂才肯吃;下樓梯的時候必須讓爺爺背著才行;更甚的是,為了讓孫子高興,爺爺不顧自己的心臟病,竟然心甘情願地趴在地上,給孫子當「馬」騎。幾天前,明明媽媽帶著兒子逛超市,兒子看上了一輛遙控車。因為家裡玩具多得都快沒地方放了,媽媽就沒答應買。沒想到兒子躺在地上大哭大鬧。媽媽又氣又尷尬,就在兒子屁股上打了兩巴掌……回家後,奶奶聽說這件事後就哄著孫子說:「乖孩子,別哭了,明天奶奶給你買。」第二天,奶奶果然帶著孫子把遙控車買了回來。上述案例中,明明的爸爸媽媽和老人都有責任。作為明明的父母,不應該用生意忙沒時間帶孩子當借口,將孩子推給老人;而作為明明的爺爺奶奶也不應該因為祖孫情深,就一味地遷就、溺愛孩子。其實道理老人也明白,可落實到具體行動上時,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溺愛孩子。從心理上說,祖輩對孫輩的溺愛,內心活動是比較複雜的。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和坎坷,使得祖輩在對待孫輩的教育上,或多或少帶著某種補償心理,想利用對孫輩的撫養彌補一下自己失去的情感。對於孩子的合理需要是應該滿足的,而無原則的遷就和溺愛只能助長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個性。案例二:袒護出的家庭「戰爭」圓圓的媽媽常常抱怨:老人太過溺愛孩子,凡事都為孩子「撐腰」,弄得父母在孩子面前一點兒威信也沒有。有一次,媽媽從老師那兒得知圓圓在幼兒園搶小朋友的玩具,人家不給,還推人家……回家後她剛批評了兒子幾句,兒子就哭鬧起來。在一旁的奶奶也跟著抹眼淚,還數落起圓圓媽媽的不是,結果兒子更得意了。「每次我教育兒子時,婆婆總是護著他。我對孩子說話的語氣稍微重一點,婆婆就不高興,還反過來說我。」圓圓媽媽無奈地說。為了孩子,她和婆婆經常吵架,弄得婆媳關係很緊張。在很多家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父母在對孩子的過錯行為進行教育時,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總免不了在旁邊插上幾句話,如「孩子太小,不懂事,以後大了就好了」、「你小時候我們都沒有這樣對待過你」、「孫子乖,待會兒爺爺帶你買好吃的去,咱不理他們」……諸如此類的話,會讓孩子更加有恃無恐。案例三:「無所適從」的孩子在聰聰的家裡,時刻存在著混亂的標準。爸爸讓他少吃點零食,以免影響正常吃飯,可爺爺說沒關係;媽媽說男孩子吃點苦沒關係,不要太嬌慣了,可奶奶說又不是家裡沒條件,幹嘛讓孩子吃苦;每次聰聰亂扔玩具,媽媽都堅持要他自己整理好,可奶奶總是心疼,替孫子收拾……面對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會覺得一頭霧水、無所適從,不利於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長此以往,孩子還會在感情上產生「親祖輩、疏父母」的傾向,甚至學會「察言觀色」,鑽空子,採取不同的態度對待父母和祖輩,這種「兩面派」的心理可能會為其人格的發展埋下陰影。教養矛盾積極化解法類似上述的案例還有很多,從中我們不難看到隔代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但是,隔代教育是一種現狀,與其唉聲嘆氣抱怨,還不如用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對祖輩教子的優勢真誠肯定,對隔輩教養矛盾耐心化解。首先,接受隔代教育這種家庭早期教育形式的存在。其次,充分認識隔代教育的優勢,比如:不少祖輩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與孩子一起生活,能夠細心地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這對孩子的成長無疑是有益的。而且,相比那些年輕的父母,祖輩擁有較豐富的撫育孩子的實踐經驗,積累了豐富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這都為孩子社會性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除了以上兩點相處原則外,最後再為爸媽們提幾點具體做法上的建議:1.盡量做到孩子以自己帶為主,老人幫忙為輔。不要完全把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交給老人,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做法,因為父母的教育更趨於理性,而老人對待孩子往往是以盡量滿足孩子的願望為出發點,比較感性。2.如果孩子是和祖父母一起生活,老人有責任幫助樹立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權威。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威信本身的意義在於它不要求任何論證,在於它是一種不可懷疑的長者的尊嚴、力量和價值。」因此,在遇到祖輩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致時,尤其是在父母批評孩子時,祖輩即使有不同意見,這時也要盡量保持沉默,以維護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不同意見可以在事情過後再交流溝通。3.父母要經常和祖輩進行交流,讓老人了解現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了解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儘管做到這點非常不容易,但至關重要,必須達成共識。比如: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理能力和責任感,就必須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祖輩包辦代替。怕孩子吃飯撒到地上,就一口一口地喂;怕上下樓梯摔著,就抱著……這樣做不僅剝奪了孩子手腳運動的機會,也剝奪了他們獨立思考的權利,還增加了對家長的依賴心理。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會缺乏自信心,遇到困難容易退縮,長大後接受新生事物慢,社會適應能力較差,對其一生的發展不利。4.隔代教育不能代替親子教育。隔代教育應該是親子教育的補充而不是替代。研究表明:0~3歲是人腦迅速生長的發育期,是人一生中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及性格特點的最佳時期。每個孩子都會有很多天賦,關鍵在於父母如何進行開發,如何去挖掘孩子的智力潛能。教育失敗往往表現在忽視了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期,所以早期教育的每一天都很重要。從這個角度來說,年輕的父母應該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良好的親子教育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合作精神,促進孩子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的全面均衡發展,有助於開發嬰幼兒的潛能,為孩子一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NU1DA20100506


推薦閱讀:

做蒙氏幼兒園,關於教具必須要了解這幾點!
如果你的孩子出櫃了,你會怎麼做?
那兩隻白雕對郭靖是「有意識的感情」還只是「本能反應」?
蒙氏幼兒園與普通幼兒園有什麼不同?
教育類APP推廣有什麼好方法么?

TAG:教育 |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