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的「逆思維」格鬥訓練(續九)

八極拳撐捶發力——「理論完美」的活典型    我在(續七)文章的結尾說:發力是聽命於實戰、還是向理論看齊,會導致出截然相反的訓練方法。又因為發力總要藉助某個拳術動作來發,這種影響首當其衝反應到拳術的技術動作上。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八極拳的例子,譬如那個流行的「撐捶」發力,它所採用的發力技術(或者說要領),就是典型的向理論看齊。它的要領是這樣的:「邁後腳發闖步(後腳變前腳),頭上頂腳下踩,前手頂後手拽(詳細說應為:後手變前手頂打、前手變後手拽拉),最後定型在馬步」  用這些要領指導撐捶發力,它在理論顯得非常合理。  (一)先說「邁後腳發闖步」。大家都知道,把後腳變前腳向前邁一大步發力,比之前腳滑一小步出拳,多出來一大截提速的距離,就如同短跑比賽有人在起跑前先獲得一段助跑。這種在發力前就提了速的發力(同時又有充足的蓄力時間),發出的力能不大嗎?另外,當後腳變前腳闖到前面時,上半身要旋轉180°(比拳擊後手直拳的擰轉幅度都大),180°的擰轉發力,力度當然大了。  (二)「頭上頂腳下踩」的用意在,視頭與腳為弓弦的兩頭,把頭腳之間綳上勁,身子就如牛筋一般有了彈力,給拳頭一個彈射的力。   (三)「前手頂打後手拽」呢?這一要領,要的其實是後手拽,後手向後拽,如同拿鞭子抽陀螺,意在加速身體的擰轉,增力。  (四)採用「馬步」,用意還在增力,馬步發力時,腳和腿能獲得45°左右的擰轉幅度,比之腿腳只擰轉10°左右,力量無疑提升一截。  以上都是純粹的理論分析,只要是我們的分析停留在理論層面(或者空發力),那麼,這種空發的撐捶,它即便不是「直擊拳類」所能發出的最大的力,也是非常理想的整力。  但是——空發的演練的撐捶,它所有的合理、所有的完美,只停留在理論上。  假如,我說的是假如,這個整力在格鬥中不打折扣,能夠原封不動用到實戰,我就有足夠的理由和自豪感拍著胸脯宣稱:八極拳撐捶,是東西方搏擊術中發力最大的直擊拳,展望未來,八極之撐捶將取代從散打到拳擊到泰國拳到全球各個角落的直擊拳,成為所有武技直擊拳的發力樣板。  非常遺憾,這話我不敢嚷嚷出來,一我不是臆想狂,二我沒有這麼不要臉。我無法不正視一個事實,這個在理論上非常合理、非常完美的撐捶發力,一用到實戰對抗,它立刻傻×,打不了人。  興許有人問:八極拳傳世將近三百年了,這麼長的時間裡,難道就沒出過一位能用這種撐捶打人的嗎?有沒有我沒聽說過,咱就假設出過倆仨人吧。問題是,三百年才造就出倆仨人(還是假設的)的拳術發力,把它視為一門拳術的標準來推行,顯然行不通。這就像法國那位徒手攀爬摩天高樓的「蜘蛛人」,他的攀爬技術、訓練方法,是不能用來培訓其他人的。世界上永遠有天才、異人,但天才異人的方法,就像我以前說過的,只適用這些天才本人。普通人模仿他們,就是下地獄。    從實戰修改「 理論的撐捶發力」    如果從實戰來看上述的發力要領,那麼——  (一)「後腳變前腳」得改。因為格鬥是跟活人打,不是打死木樁子,你後腳變前腳往前沖,做這麼大的動作,你得用多長的時間?不等於把自己送上門去?就因為你從邁步到發力這個過程太拖沓,耗時長,所以除非對方是傻子,換任何一個頭腦正常的人,他都會在你發力之前,先一拳打到你臉上——對方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即便對手膽小不知如何出手,他也完全來得及一閃躲開。另外,把「後腳變前腳」用在反擊上更不要想,對方拳頭打來,電光石火般的一閃,你還後腳變前腳迎上去發力,找揍啊?實話說,只要對方不是從三米遠奔你打來,你就不會有機會上後腳。  從實戰看撐捶發力,當你要發前手拳時,只能向前滑動前腳(用『三角步』續發後手撐捶除外)。  (二)「頭頂腳踩」的要領,在訓練中可以先放一邊,為什麼?大量的事實告訴我,「頭頂腳踩」屬於好上加好、錦上添花的東西,對於練拳沒幾年的人,不強調這一點反而比強調好。有經驗的人都知道,軟腿毛腰發力的人沒有幾個,相反,倒是軟著身子發力才不好學,得故意去做。人在用力出拳時會本能地挺直身子,腳蹬地是本能,而且腳一蹬地身子自然往上挺,用得著時時強調嗎。太強調了,反要落個練時僵硬、打時全忘——忘了倒好,腦子裡有這事才麻煩,容易出拳慢、有預兆,還接不上第二下,畫虎不成反類犬。「頭頂腳踩」是具有中等水平的人考慮的事,大家千萬別不管自己是什麼水平囫圇一齊上,把自己練成挨揍架兒。  (三)實戰的撐捶發力,要用「四六步」,三七步也行,最要不得的是馬步。馬步的荒唐就不說了,人人都知道,馬步是挨揍的架兒,尤其是用在進攻當中。  (四)「後手拽」之後不要停住不動,必須立即接二次發力(或拳或腳)。單從字面看,「前手頂打後手拽」這句話找不出毛病,但同時它什麼也沒有說明。就因為它喪失了指導作用,導致流行的「後手拽」,一拽就拽出小半米遠,把手拽到肋骨那,而且只拽一下就停住不動,最要命的是定格在馬步上。這樣的後手拽簡直是為擺造型而設的,它有多麼荒唐,我也甭多做解釋了,大家去對抗試一下,一目了然。  試完對抗,大家再來看我給你提供的「後手拽」,該拽是一拽即止,連發連拽(指連發前手撐捶),不邁後腳,前腳滑頓、前手發,後手可做從臉前而過的弧線拽,也可做從胸前而過的直線拽(視身高性格打法等而定)。應用在實戰的後手拽,力度是弱了點,不過,用我師爺吳秀峰的話說:「是出手就能打人的東西。」  於是,就有兩種「後手拽」(實為兩種撐捶)擺在我們面前,前者合乎理論、發整力但打不了人,後者理論差、力道弱些但能夠打人。請讀者品評一番,它們哪一種屬於真正傳統的八極拳?哪一種是應付學生的大路貨?我相信讀者的智力,能夠咂出滋味來。  大路貨所以泛濫成災,原因在,老輩人教拳都特別保守,譬如我吳師爺,他教真東西之前,用他自己的話說要「徒弟看老師三年,老師看徒弟又三年」。但你不要理解為,每個徒弟六年之後都能得到真傳,不,他仍有很大的選擇性,只教個別經受了全面考察的親近弟子,他瞧不順眼的徒弟不教,對這類的徒弟他教什麼?教套路,比如八極「小架」,吳師爺由一趟給擴展到十二趟,十二趟架子,半年教一趟夠教六年的。偏吳師爺肚子里的套路特別多(吳秀峰乃八極拳歷史上會套路最多的拳家),永遠教不完——吳師爺拍下腦門就能編趟拳,當然教不完了。所以,吳師爺的追隨者僅在天津就成百上千,但能打的只有幾個人。所以有的徒弟說「老師不能一碗水端平了」——「老師教東西摳兒」——還有氣急敗壞者說「吳秀峰有藝沒德。」等等。像吳師爺這種教拳法,不用說,會傳出大量應付人的大路貨。如此,徒弟再教徒弟,幾輩傳下來,會是什麼情景?很可怕了。  八極拳是這樣,吳秀峰是這樣,難道別的拳就都傳真東西了?別的拳家就是聖人啦?大家不都是俗人嘛,彼此彼此啊。所以,那種一入門就教、是個門人就會的東西,從沒有好玩意兒,有才叫怪呢。    說幾句大成拳的好話    以「空發說手拳論掌故」為樣板的發力,技術動作不一定都是錯誤的。  一般來說,流傳年代久遠的拳,動作才容易走型,像八極拳,流傳了快三百年,像少林拳,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少林拳大量使用弓箭步就屬於技術走型,譬如弓箭步發直衝拳。直衝拳弓箭步的走型,跟八極撐捶又不一樣,它不是為了追求整力,是出於好看的目的。不過,這種為了漂亮的走型好糾正,讓膝蓋打彎就行了。其實,凡用直衝拳格鬥的人,你即便不叮囑他,他一打起來,也准打成「彎膝蓋、翹後腳跟」的樣子,像截拳道的後手直拳,也像拳擊的後手直拳。就是說,用「怎麼打就怎麼練」的原則糾正就可以。
推薦閱讀:

背部肌肉訓練圖解
肩胛骨翼狀突出矯正訓練: 6個動作矯正肩背不良各種姿勢
眼神訓練_張曄的博客
戲說金庸之心理訓練法七
MovNat:自然運動的復興

TAG:思維 | 訓練 | 八極拳 | 格鬥訓練 | 格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