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航海稱霸歷程 – 鐵血網

1588年5月,大西洋的萬頃波濤在西南風的吹拂下,泛著排排雪白的浪花湧進英吉利海峽。海面上一支龐大的艦隊正由南向北順風疾馳,綉著基督和聖母神像的旗幟瘋狂地扭動著身子,發出聲嘶力竭的呼喇喇的響聲。艦隊司令米地拉·西多尼亞公爵仁立在甲板上,身邊圍著一大群隨從和艦長。他緊鎖雙眉,腦海里浮現出遠方的普里茅斯港,狡詐、勇敢、技藝高超、神出鬼沒的英國海盜弗朗西斯·德雷克一定正忙著準備攻擊他的艦隊。一絲不祥的預感從他的心底升起,怎麼也驅趕不散。雖然西班牙元敵艦隊覆滅的故事被人們講了許多遍,但誰也猜不透這位未來的敗軍之將此時是何種心情,誰也理不清英國與西班牙幾十年來的恩恩怨怨。英國與西班牙原本保持著十分密切友好的關係。可在16世紀初,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的一段婚外戀情卻埋下了兩國矛盾的禍根。亨利八世的第一位王后是他的寡嫂阿拉貢·凱塞林,他們有一個女兒瑪麗·都譯。1516年繼位的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是凱塞林的侄子。他對錶妹瑪麗·都鋒一往情深,雖未能結成眷屬,卻一直自認為是她的「保護人」。1527年初,多情的亨利愛上了王后的侍女。美麗的安妮·博林,遂以王后沒有男嗣,可能發生繼承糾紛為由要求離婚。羅馬大主教皇自然不同意這樁不光彩的婚姻。亨利「衝冠一怒為紅顏」,為了達到離婚的目的,決定進行宗教改革,建立獨立的英國安立甘教會,擺脫教皇的控制。1533年坎特伯雷大主教克蘭默在距倫敦30英里的女修道院開庭審理亨利離婚案。由於凱塞林拒絕出庭,他遂於5月23日判決亨利與凱塞林的婚姻無效。兩天後,亨利就與已經懷孕的安妮舉行了秘密婚禮。28日,克蘭默宣布亨利與安妮的婚姻有效。同年9月,教皇把亨利開除出教。亨利八世與安妮也生了一個女兒,取名伊麗莎白,她加入了英國國教。1554年,已繼位英王的瑪麗·都譯與她表哥查理一世的兒子、她比小10歲的腓力二世(1556~1598年在位)締結婚約,使兩國在名義上聯合起來。然而禍根既已埋下,終要破土發芽。1558年,瑪麗·都譯病死深宮,新教徒伊麗莎白一世繼承了英國王位。由此出現王位繼承爭端。伊麗莎自雖是瑪麗·都鋒同父異母的妹妹,但卻不是大主教徒。在羅馬天主教皇的眼裡,她繼承英國王位是不合法的,合法承繼人應是蘇格蘭的瑪利·斯圖亞特女王。瑪利,斯圖亞特是蘇格蘭詹姆士五世與法國蓋斯家族的瑪利所生的女兒,也是英王亨利七世的曾孫(此時,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正儼然以羅馬天主教國家最主要的君主和羅馬教會衛士自居。他本來準備給妻妹一點顏色看,可是1558年4月24日,瑪利·斯圖亞特與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二世(1559~1560年在位)結了婚。那時,她的舅父蓋斯公爵正在法國當權,想利用瑪利,斯圖亞特的關係把法蘭西、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聯合成為一個偉大的蓋斯帝國。可是,西班牙正統治著尼德蘭。「尼德蘭」原意為低地,指萊茵河、繆司河、些耳德河下游及北海一帶,相當於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的一部分。英格蘭的位置恰好威脅西班牙到尼德蘭之間海上交通線的側面。如果英格蘭落人瑪麗·斯圖亞特手中,尼德蘭必將不保。這對於西班牙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所以腓力二世寧願支持伊麗莎白確保其王位,以制約瑪利·斯圖亞特的勢力。而對於伊麗莎白來說,只要尼德蘭掌握在西班牙手中,英格蘭就始終處於西班牙的兩面夾擊之下,無法保持英國海面的制海權,也就無法保衛領土不受侵犯。這樣,英、西兩國表面上雖然一團和氣,私下裡卻互相提防。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終於使兩國關係出現緊張。首先是腓力二世在尼德蘭推行殘暴的統治,軍事上野蠻鎮壓,財政上瘋狂榨取,宗教上無端迫害,大大損害了英國對尼德蘭的傳統貿易關係。尼德蘭人民多次發動起義,對抗西班牙的暴政。英國對尼德蘭革命採取了支持的政策,向起義軍提供資金,開放英格蘭做尼德蘭新教徒的避難處,並允許尼德蘭的「海上乞丐」(一種打擊西班牙海上貿易的私掠船)使用英國港口。其次是英國公開支持海盜行為。英國是一個海洋國家,也是一個日益發達的商業國家。當時,西班牙壟斷了海上貿易,賺取了巨額利潤,擁有全世界四分之三的貴金屬。在能「讓人的靈魂升人天堂」的黃金面前,年輕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豈會袖手旁觀。她信奉的原則是「英國的商業需要英國戰船的保護」。可是在1558年,英國海軍實力還主要靠武裝民船,王室海軍只有大船22艘。所以有人說:「英國的軍人和海員都躍躍欲試,想向西班牙挑戰,但是女王對於他們的呼聲,卻掩耳不聽。」伊麗莎自不是不想挑戰,而是她的力量遠遠不足以與強大的西班牙抗衡。在這種情況下,她便暗中鼓勵和慫恿英國的海上冒險家們破壞西班牙的海上貿易,掠奪西班牙的「金銀船隊」,從側面打擊西班牙的海上霸權。英國的海盜活動,使西班牙每年損失300萬杜卡特。普里茅斯人約翰·霍金斯是最早從事海上劫掠的海盜之一。1562年10月,他開始第一次販奴航行。在非洲的幾內亞海岸,他捕獲了300多名黑人,然後揚帆直趨西印度群島,用黑人換取了大量的獸皮、生薑、蔗糖和珠寶。1563年9月,他滿載而歸。這是大英帝國最早的「三角貿易」。1564年,霍金斯第二次出航。女王把自己的戰船「耶穌」號折價投資於他的遠航。1565年9月,他再次勝利歸來,女工授予他一枚獎章以資褒獎。1567年10月2日,他第三次出海。女王借給他王室海軍戰船「耶穌」號和「米尼翁」號。他的表弟弗朗西斯·德雷克也參加了船隊。霍金斯首先在幾內亞海岸附近捕獲、購買了500多名黑人,然後駛往西印度群島,把他們秘密地賣給當地的西班牙殖民者。不料,在返航途中,船隊遭遇颶風。於是,他避人西屬港口桑約安港。恰巧西班牙新上任的墨西哥總督恩里奎斯也率領艦隊進港躲避風暴。幾天後,恩里奎斯向霍金斯發起突然襲擊,殺傷了300多名英國船員,擊毀了「耶穌」號。霍金斯猝不及防,只好率殘部倉促逃走。他歷經艱辛,才於1569年1月回到普里茅斯。正當尼德蘭和海盜問題攪得英、西關係不得安寧之時,西歐政局也發生了變化。1560年12月5日,弗朗西斯二世逝世,他的弟弟查理士九世(1560~1574年在位)繼承法國王位,並暫由其母攝政。1561年8月,瑪麗·斯圖亞特回到蘇格蘭。1567年,她和情夫布恩華爾伯爵合謀暗殺了她的第二任丈夫達恩里勛爵。1568年5月,瑪麗·斯圖亞特因此被廢黜,逃往英格蘭避難,從此被伊麗莎白拘禁。她的年僅13個月的兒子繼位蘇格蘭國王,稱詹姆士六世。對腓力二世來說,來自法國的威脅已經不存在了,可以放心大膽的吞併英國。他向伊麗莎白求婚,但遭到拒絕,遂改變對英政策,陰謀利用瑪麗·斯圖亞特造伊麗莎白的反。1568年發生的另一件事,終於使英、西關係走向緊張。霍金斯的兄弟、普里茅斯市長威廉·霍金斯也組織了私掠船隊,不時搶劫西班牙財寶船。為了不把英國女王牽涉進去,他們的船隻都懸掛著尼德蘭抵抗領袖奧倫治的威廉的旗幟,12月,私掠船把一支滿載金條的西班牙船隊,趕人了罕威、普里茅斯和南安普頓等英國港口內。船上的錢財屬於熱內亞銀行,準備交付給正在安特衛普的西班牙將領阿爾伐公爵,作為鎮壓尼德蘭起義的軍費。伊麗莎白設法奪取了這批餉銀,將其中一部分轉送給歐洲大陸上的新教諸候。阿爾伐哪受過如此奇恥大辱,便把留在尼德蘭的英國船隻和貨物一律沒收。伊麗莎白也毫不示弱,照樣沒收了留在英國的西班牙船隻和貨物。正在此時,傳來了「耶穌」號被西班牙擊毀的消息,更是火上澆油。失去餉銀的阿爾伐公爵,一方面禁止尼德蘭與英國通商,另一方面只好徵收極其繁重的捐稅,結果激起尼德蘭人更猛烈的反抗。而英國海盜則繼續大肆搶劫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的財富。這樣從1568年起,英、西關係逐漸緊張。腓力二世支持英國的天主教徒,伊麗莎白也開放英格蘭,供荷蘭新教叛徒避難。從1568年10月起,英國國內外的大主教勢力就開始議論英國最後一個天主教公爵諾福克公爵與瑪麗·斯圖亞特的婚事,並展開一系列陰謀活動,企圖擁立瑪麗·斯圖亞特為英國女王,1571年,腓力發動了李多費陰謀,想用阿爾伐所屬的6000人支持英格蘭境內的大主教叛變,並在英國重建天主教的信仰。但伊麗莎白髮覺了這個陰謀,鎮壓了貴族叛亂,並於1572年6月處死了諾福克公爵。於是英國與西班牙的矛盾更加尖銳。由於腓力二世正在對土耳其人和荷蘭人作戰,所以一時間無暇顧及英國。伊麗莎自認識到腓力的剋制只是暫時的,一旦他騰出手來,就會設法剝奪她的王位。因此,她著手加強英國的防禦,開始重建一度曾被忽視的英國海軍。霍金斯奉命重建海軍,他對戰船和火炮進行了改革。霍金斯設計的快速艦取消了高聳的前後船樓和艦首的撞角,這種戰船重量輕,航速快,機動性強,威力更大。他還在戰船上安裝了射程較遠的長炮(又叫寇非林)。當時軍艦上普遍使用的火炮有三種:加農、寇非林和皮里爾。皮里爾是一種落伍的火炮。它射程較短,且只能發射20磅的石彈。加農和寇非林則是戰船上的主要裝備。這兩種火炮的特性如下表:架式 鏜 彈 重 最小射程 最大射程加農 7.25英寸 50磅 340 2000寇菲林 5.25英寸 17磅 400 2500西班牙人的戰術目標為先使敵船喪失戰鬥能力,然後再攀登上敵船進行白刃格鬥,所以船上多裝備加農炮。英國人的目標卻是在遠距離擊沉敵船,或迫使它易幟投降,所以儘可能地多裝備寇非林。霍金斯的改革為英國人戰勝西班牙艦隊奠定了基礎。另一個海上大盜德雷克在1570~1571年和1572~1573年兩次遠航美洲,奪取了豐富的戰利品。僅1573年春,他在巴拿馬地峽就搶劫了5噸黃金和數不清的奇珍異寶。他回到普利茅斯時,受到空前熱烈的歡迎,被譽為「自由英國的旗手」。1577年,德雷克得到樞密院的默許,決心要打破西班牙在太平洋的獨佔地位。他率領5艘船隻,開始做週遊世界的航行。一路上,他在未設防的美洲西海岸奪取大量金銀,接著突襲了凡爾巴萊索,搶劫了塔拉巴卡,捕獲了西班牙最大的運寶船「卡卡弗哥」號,還駛入了;舊金山灣,以伊麗莎白女王的名義將其收為英國領土,定名為新阿爾賓。1580年9月,他返回英國,帶來了價值約50萬英鎊的財物。這些財物相當於英國王室一年的全部收入,伊麗莎白女王則分到16.3英鎊。她還親自訪問駐紮在普利茅斯港口的德雷克艦隊,並在德雷克的旗艦「金雌鹿」號的後甲板上,封他為爵士。西班牙駐英國大使要求伊麗莎白賠償德雷克造成的損失,結果一無所獲。1580年初,腓力二世與法國大主教貴族蓋斯公爵共同策劃刺殺伊麗莎白,計劃由蓋斯公爵率領軍隊攻人英國。不料法國發生內戰,入侵計劃成為泡影。1581年,尼德蘭北方6省與部分南方城市成立的烏德勒支同盟召開了三級會議,宣布廢除腓力二世的統治,成立聯省共和國。1584年,奧蘭治的威廉被刺身亡,尼德蘭革命力量屢戰屢敗。腓力更禁止一切英國船隻進出西班牙港口。英國為了保持古老的商業聯繫,決定出兵尼德蘭。1585年12月,英國派萊斯特怕爵率軍前往弗拉辛,實際上開始了對西班牙的戰爭。(註:英軍雖不善陸戰,但對尼德蘭北方沿海城市弗拉辛等的佔領,對後來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還是起了輔助作用。)英國還派遣德雷克率領大、小船舶四艘、士兵2300人,再次西航,襲擊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1585年9月14日,德雷克與馬丁·弗羅比希爾一同出發,在開普費爾地群島上洗劫了普萊港,蹂躪了聖多明哥,搶劫了哥倫比亞的卡塔吉拉,毀滅了弗羅里達的聖奧古斯丁。刺殺伊麗莎白的計劃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1586年春。瑪麗·斯圖亞特的餘黨認為只要伊麗莎白依然健在,任何入侵都不可能成功,於是又發動了巴丙吞陰謀,企圖刺殺伊麗莎白,解救被囚禁的瑪麗·斯圖亞特,並在英格蘭和愛爾蘭發動暴亂,從而裡應外合幫助西班牙和法國軍隊在英格蘭登陸,佔領倫敦,消滅英國艦隊,恢復天主教。伊麗莎白派遣的大批間諜及時偵知了陰謀。她的寵臣沃爾辛厄姆設法搞到了瑪麗·斯圖亞特批准其同黨刺殺伊麗莎白的親筆信。1587年2月1日,瑪麗·斯圖亞特被判處死刑。瑪麗·斯圖亞特被處死是歐洲天主教勢力的一次嚴重失敗。教皇下特別詔書號召天主教徒同英格蘭作戰。腓力二世立即宣布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作為一個異教徒,不能繼承英國王位,並以他曾是英國女王瑪麗·都鋒的丈夫為理由要求得到英國王位。腓力二世下定決心入侵英國。然而,似乎是上帝捉弄他,入侵計劃從一開始就屢遭挫折。英國商人把證券交易所的西班牙票據收集起來,要求立即兌現,結果使腓力一度經濟緊張。而當他剛剛開始集結戰船的時候,英國海盜德雷克就對他進行了襲擊。1587年4月2日,德雷克突襲卡地茲港(又譯為加的斯),擊沉了34艘戰船,掠走了4艘滿載補給的運輸船。5月10日,他又襲擊了里斯本港外的卡斯卡斯灣船舶錨地。西班牙又損失了24艘船和價值17.2萬達卡的貨物。隨後,德雷克佔領了里斯本與地中海之間的戰略要點聖芬生特角,掐斷了西班牙船隻向里斯本集結的通道。此外,他還毀滅了數以噸計的制桶材料。(註:那時,所有的鹽腌食物、酒和水都要用桶裝,所以這個損失也是很巨大的。)6月9日,德雷克在返航途中打劫了一艘腓力的私人遠洋船「聖菲立普」號。船上裝有價值11.4萬英鎊的貨物,還有許多記載著有關東印度貿易的秘密文件(英國商人對這些文件非常感興趣,後來他們參考這些文件組成的東印度公司,是大不列顛帝國在印度的基礎)。德雷克的突然攻擊使西班牙的入侵計劃整整推遲了一年,伊麗莎白破格授予他海軍中將軍銜。第三次打擊是在1588年2月底。那時,西班牙又一切準備就緒了,可是能力最強的海軍宿將克魯茲上將卻突然死亡,於是遠征的行動再度擱淺。腓力只好派米地拉·西多尼亞公爵接任艦隊司令。這位公爵雖然出身高貴,可是對於陸海軍一無所知,所以上書國王要求辭職。腓力不準西多尼亞辭職,另派了一位優秀的海員做他的軍事顧問,還同意任命帕馬公爵為遠征軍總司令,指揮陸海軍部隊在英國登陸。米地拉的艦隊共有船隻130艘,大炮2431門,部隊27023人(海員8050人,陸軍18973人),加上划船的奴隸和其他人員,共計總數60493人,這支艦隊號稱「元敵艦隊」,腓力對米地拉下達了這樣的命令:「當你接到我的命令之後,就應率領全部艦隊出海,直向英吉利海峽進發,一直駛到馬格特為止。於是再與帕馬公爵取得聯絡,並保護他渡海。」他還警告米地拉應該避免與英國艦隊接觸,假使德雷克在海峽中出現,除了動用後衛作戰以外,應該對他不予理會。此時,英國海軍實力已經大大加強,擁有:167艘戰船,l972門大炮,16000名士兵。伊麗莎白的表叔霍華德勛爵出任艦隊司令。人們對霍華德的評價是「誠然他並非一個內行的海員,但是他卻能知人善任,而且從善如流。」海盜出身的將領德雷克任副帥,霍金斯任一支分艦隊的司令。雙方艦隊裝備的火炮如下表所列:艦隊 船數 加農 寇菲林 皮里爾 總計英吉利 172 55 1874 43 1972西班牙 124 163 635 326 1124註:西班牙艦隊還裝備有1307門輕型火炮,如「Saker」,彈重5磅;「Minion」,彈重4磅;「Fa1eon」,彈重2.5磅到3磅,這些火炮威力大小,只能擊傷人體,不能擊毀船隻。可以看出,英國人的遠程火炮比西班牙人的多2倍,但在中程火炮方面,西班牙人比英國人多2倍。這種差異體現了雙方不同的戰術思想。英國人集中全力在遠程戰鬥方面,而西班牙人則注重中程和短程戰鬥。這樣看來,雙方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實力不相上下。英國人雖在火力方面不佔絕對優勢,但英國海員多經過海上掠劫的考驗,技術十分優秀,習慣於在惡劣天氣中航行。英國的船隻也比西斑牙的輕便,易於操縱。西班牙人則多是慣於在良好天氣中航行的海員,西班牙的船隻與其說是一艘船,倒不如說是一座堡壘,上面擠滿了陸軍的士兵,而負責航行的海員卻人手不夠,其地位也只比划槳的奴隸略勝一籌而已。在英國人的戰船上,水手雖然也是強迫服役的,但每天尚有4個便士的報酬,其作戰積極性比西班牙水手高。這支具有先天缺陷的西班牙艦隊在米地拉的率領下未能擺脫倒霉的厄運。大西洋上的風濤是如此險惡,6月9日,米地拉進入柯魯拉避風時,發現補給品腐爛了不少,大量淡水從新制的水桶中漏光,船隻普遍需要修補,許多人生病。他建議暫停這次遠征,到明年再圖大舉,可是遭到腓力的嚴辭拒絕。於是,在採購了新的給養之後,儘管天氣惡劣,尤敵艦隊還是再度啟航,繼續它那前途叵測的遠征。大敵當前,伊麗莎白仍在與帕馬談判。她之所以要為和平做最後的努力,是因為與一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國家作戰要冒很大的風險。艦隊集中在普里茅斯港,主戰的將領們等得都不耐煩了。霍金斯上書政府:「我們必須有所選擇,是接受一個不光榮和不可靠的和平呢?還是決心一戰,以求得一個安靜的和平?照我看,最可靠最有利的途徑,就是決心一戰,攻擊即為最可靠的防禦。」德雷克也寫了一封措詞極為強烈的信給女工的戰爭會議(這封信被認為是納爾遜所建立的新英國海軍思想的起源):「假使陛下與諸位大人都相信西班牙國王是的確想要侵入英格蘭,那麼毫無疑問,他在西班牙必正在作巨大的準備,而帕馬的侵入也必須以這個艦隊的行動力基礎。假使若有方法阻止其艦隊的行動,則他們即無法以征服者的姿態由海上來臨,而帕馬也被阻止在原地了。除了上帝的保佑以外,時間和地點的爭取實力我們致勝的秘訣。假使我們能有50艘船、開往敵人自己的海岸邊作戰,則比更多的船,在我們自己海岸邊要大為有利了。而我們出發得愈早,則成功的機會也就愈大。「6月15日,霍華德向主管大臣華爾新漢報告:「對付西班牙艦隊的最可靠方法,就是在他們的海岸邊,或在他們的港日中,將他們擊敗。」6月17日,英國政府終於授權霍華德可以按照他認為「最適當的」辦法去做。這期間,英國人躲過了一次可能發生的毀滅性攻擊。西班牙艦隊的艦長和參謀們向米地拉力諫應乘德雷克尚未駛出海峽之前先將其擊毀。這是海戰常識,英國人要施展遠程炮戰,必須有寬廣的海面以供調動之用,而西班牙人的攀登戰術在狹窄的水面上才能更好發揮效力。如果這個建議被採納,那麼英國艦隊必會遭到慘重失敗。但是,西班牙國王有令在先,米地拉怎敢抗旨不遵。就這樣,米地拉大搖大擺地駛過了普利茅斯,霍華德封鎖了他撤退的航線。7月21日,雙方進行了第一次交手。英國人的長炮由於射程過遠,所以即使擊中了西班牙船,長炮發射的輕炮彈也穿不透船體;西班牙人則由於火炮的射程近,炮彈根本打不到英國船。雖然雙方誰也不佔優勢,但是炮戰仍然激烈地進行。彈藥成噸地消耗下去。西班牙的各位船長勸說米地拉佔領英國南部海岸的維特島,以便得到彈藥補給,並且堅守等到與帕馬取得合作之後再行動。英軍也估計到了這一點,遂決定連夜向敵人追擊。德雷克點起「復仇」號船頭上的大燈,指揮艦隊行動。可當夜深之後,他的燈突然不見了,跟在後面的船只有的徘徊不進,有的保持著航向不變,亂成了一團。直到7月22日日出,還看不見「復仇」號的蹤影。原來,德雷克賊性不改。他聽到一艘載有大量珍寶的西班牙船已經損壞,就熄滅了燈,偷偷的獨自前去將其捕獲,把它護送回了托爾拜港。由於英國艦隊發生了這次混亂,所以米地拉獲得了喘息的機會。7月23日拂曉時,東北風起,米地拉馬上發出全面備戰的訊號,於是戰鬥又起。隨後,在維特島以南幾里遠的地方,雙方艦隊第三次交手。米地拉本來希望戰勝英國人,但是這一次他的艦隊又是無法制服英國人。他放棄了奪占維持島的企圖,轉而向加萊斯前進。23日的戰鬥決定了整個戰局。英國人遠程炮擊戰術使雙方的彈藥都消耗殆盡。霍華德可以從附近的港口獲得補充,而米地拉在到達目的地之前,無法獲得任何接濟。7月26日黃昏,米地拉在加萊斯與格里斯尼茲角之間投錨,這時傳來了令人沮喪的消息:由於荷蘭艦隊封鎖了港口,帕馬無法出兵接應他們。此時,英國艦隊的兵力增加到126 艘船,無敵艦隊的實力卻減少到了l24艘。午夜過後,萬籟俱寂,幾艘小船悄悄地向西班牙艦隊靠近。突然,船上火焰升騰。英國人的火攻船來了!火光照耀之下,西班牙人心施搖動,魂飛魄散。雖然有一支攔截火船的巡邏船隊,但在混亂之中竟未起任何作用。米地拉更是不知所措,發出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命令,叫各船砍斷錨索。他的原意是等到火攻船過去之後,再來重占這個投錨地。誰知匆忙中多數的船砍斷了兩個錨,僅靠剩下的一個錨根本系不住船隻。火攻船本身實際上未造成任何損失,但西班牙艦隊只能隨波逐流向東北方漂走。拂曉之後,德雷克和霍金斯等人立即揚帆追擊。西班牙人的炮彈早已打光了,所以英軍放心大膽地接近敵人以使彈無虛發。這場戰鬥一直延續到下午6時才結束。一個西班牙人記載道:「我們正在向北和東北航行,秩序異常混亂,彼此間距離都不一致。英軍占著我們的上風,向我們作巧妙的射擊,各炮並能彼此合作,使我方損失慘重。」大風吹著西班牙艦隊繼續向北飄去,米地拉已經沒有希望再度控制海峽了,於是決定繞道北海回西班牙。這是一個令人喪膽的冒險,不僅是多數船隻已經損壞,而且所有的補給也不夠長途航行之用。儘管如此,米地拉仍然有機會挽回這個厄運。那就是在蘇格蘭的弗爾斯登陸,鼓動蘇格蘭人反對英國女王。可是,此時他卻一心只想回西班牙,艦隊駛過了弗爾斯,向阿克尼群島進發。8月7日,霍華德停止追擊,返回基地。故事的後半段更是悲慘,西班牙艦隊返航時的損失極為慘重,許多船隻都中途沉沒。從里斯本出發的130艘船中,有63艘永沉海底。英軍方面卻連一艘船都沒有損失。那些在愛爾蘭海岸邊失事的西班牙船隻,其人員逃上岸後,幾乎都被英國人捕殺。有些船隻雖未失事,但其乘員所遭受到的苦難卻更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於創傷、疾病、飢餓和口渴,死亡者數以千計。9月12日,米地拉終於回到了西班牙的艾斯柯列爾港。當使者把這些壞消息報告腓力時,他正坐在辦公桌前。聽完彙報之後,腓力沒有改變常態,只是這樣淡淡的說:「我應感謝上帝,使我具有這樣大的權力,假使我願意的話,我可以很容易的再建立一支艦隊,只要泉源不斷,則一道流水雖有時被阻止,也並無太大的重要性。」(這次失敗之後,腓力開始著手建立一支遠洋海軍,以確保西班牙的制海權。他改用載重只有200噸的快速武裝船隻運送貨物,有效地抵禦了英國淘盜的襲擾。)戰爭一直拖延到1604年。這期間, 1589年,德雷克出征西班牙無功而返;1591年,英國艦隊在亞速爾群島遭到西班牙艦隊的突然襲擊,損失了王室的重要戰船「復仇」號; 1595年,德雷克和霍金斯最後一次遠航,企圖奪取西班牙的金銀船隊,但兩人很快病死了;1596年,女王的寵臣、年輕的埃塞克斯伯爵組織了一次對西班牙的大規模出征,曾佔領加的斯兩周,但勞師費響,得不償失;160l年,西班牙派出一支50艘軍艦的艦隊進攻英國,佔領了沿海的幾個據點,不料海上突起暴風,艦隊損兵折將元功而返。1603年3月24日,伊麗莎白一世逝世,瑪麗·斯圖亞特的兒子、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繼位,稱詹姆士一世。他同西班牙結盟,戰爭終於結束。擊敗西班牙元敵艦隊,是英國人在奪取海上霸權過程中的第一個具有決定性的會戰,是英國殖民擴張的序曲。它不僅挽救了英格蘭,使之免受入侵的危險,更重要的是奠定了不列顛帝國的基礎。英國人從勝利的喜悅中悟出了一個道理:贏得海洋要比贏得陸地更為有利。接下來的兩個世紀中,他們滿懷必勝的信心和對海權的強烈渴求,走上了殖民主義的道路。最後米字旗終於飄揚在全世界各大洲之上,英國終於成為亘古以來所未有的海洋大帝國。《航海條例》之爭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資本主義蓬勃發展,實力逐漸雄厚的英國資產階級不斷擴大對外貿易,積極向印度和美洲滲透和擴張,16世紀初,英國先後在蘇拉特、甘比亞、馬德拉斯建立了商站。僅在:1605~1627年的短短20多年時間裡,英國就先後在巴已多斯、弗吉尼亞、新英格蘭和蓋亞那建立了殖民地。英國政治家、探險家兼詩人沃爾特。雷利爵士(1552~1618年)道出了英國人的座右銘:「誰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貿易;誰控制了世界貿易,即控制了世界財富,因而控制了世界。」英國、法國和荷蘭為了爭奪海洋、貿易和殖民地,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荷蘭原是西班牙的屬地,1609年才徹底獨立。它的造船業極負盛名,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幾十家造船廠,全國可以同時開工建造幾百艘船,而且船隻造價比技術先進的英國還要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所以荷蘭很快就成為歐洲的造船中心。那時,世界各國間的貿易交往主要依靠海上交通。荷蘭的商船隊擁有1.6萬餘艘船隻,占歐洲商船總噸位的四分之三,世界運輸船隻的三分之一,被戲稱為「海上馬車夫」。這些商船隊在世界各大海洋中游戈,幾乎把歐洲的全部貿易都集中在自己手中。貿易上的壟斷必然導致大規模的海上擴張。荷蘭商人從葡萄牙人手中偷來了遠航東方的航海圖,旋即組織商船到達印度的果阿、爪哇和摩鹿加群島等地。1602年,荷蘭的商人和貴族聯合建立東印度公司,在南亞迅速擴張,建立起一批武裝商站。1603年在爪哇,1606年在馬六甲,先後打敗西班牙和葡萄牙海軍。1619年在爪哇建立巴達維亞城(今雅加達),後又到了蘇門答臘、錫蘭(今斯里蘭卡)和蘇拉威西。1621年,荷蘭成立西印度公司,把勢力擴展到美洲。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中國的台灣(後於1661年被中國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1642年,荷蘭航海家塔斯曼發現了澳大利亞東南的塔斯曼尼亞島。1648年,荷蘭佔領了好望角,在非洲南端建立起一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殖民據點。荷蘭人大肆擴張之時,英國正陷於國王與國會之間的劇烈衝突。衝突引發內戰,並最終導致資產階級革命。1649年2月,英吉利宣布為共和國,成立了克倫威爾為首的護國政府,護國政府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對外消除外國競爭者,使資產階級的英國變成稱霸世界的海上商業強國。然而,此時荷蘭到處排擠英國商人。在俄國和波羅的海各國,在北美殖民地和東亞各國,在地中海和西非沿岸地區,荷蘭人倚仗資本雄厚,基本土壟斷了各國的貿易。1649年,又與丹麥簽訂條約,獲得了貨船免稅通過松德海峽的權利,從而掌握了這一地區的貿易優勢。最令英國人不能容忍的是,荷蘭竟然在英國水域肆意捕撈魚蝦等水產品,甚至還把這些水產品拿到英國市場上高價出售,牟取厚利。這些情況早已激起英國資產階級的憤怒。英國意識到只有打擊荷蘭的海上勢力,才能獲得充分的貿易自由,使英國人變成世界上最富裕的民族。當時,位居歐洲一流強國的荷蘭建立了龐大的海軍艦隊,其海軍數量比英、法兩國海軍的總和還要多。為了改變落後面貌,護國主克倫威爾決心實施規模巨大的海軍建設計劃。他出售沒收來的貴族財產,籌資建造裝炮80~l00門、排水量1000多噸的大型戰艦,而荷蘭海軍最大的戰艦裝炮也只有40~50門。他改組並加強了海軍機構各個部門,成立了專門負責海軍事務的海軍委員會,他加強海軍訓練,提高水兵的薪金和伙食標準,實行俘獲和擊沉敵船的獎金制度。到戰爭爆發時,英國海軍的實力大大超過了荷蘭海軍。有了強大的艦隊做後盾,英國的態度逐漸變得蠻橫起來,!「165l年2月,英國議會派出兩位特命全權大使出使荷蘭,提出兩國應該結成更緊密、更真摯的同盟。什麼是「更緊密、更真摯的同盟」呢?荷蘭人猶如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於是英國政府明確指出,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在國際條約和國際同盟中,兩國應該像一個統一的國家那樣採取行動,在某些場合下,甚至在內政問題上,荷蘭三級會議應服從英國議會的決定。英國政府還說,如果這個建議被接受,還有「更重要的、將對兩個共和國的幸福具有更重大後果的條文要提出來」。這個建議自然遭到了荷蘭三級會議的斷然拒絕。克倫威爾遂於:而:年頒布了《航海條例)。《航海條例》是重商主義的典型產物。根據這個條例,自1的1年12月1日起,亞洲。非洲和美洲生產的任何商品,只能從原產地直接運人英國,且必須由英國船隻運輸。違反條例的船隻將被連船帶貨一併沒收。同年,英國政府又宣布:凡從歐洲運到英國的貨物,必須由英國船隻或原商品生產國的船隻運送;在歐洲以外各地生產的商品,必須用英國船隻運人;運人英國的魚類必須為英國漁船所捕,且只有英國船隻才能運魚出口。這樣,主要從事轉口貿易的荷蘭便被排斥在之外。兩國關係急劇惡化。1652年5月,英國海軍將領布萊克率領20多艘艦船在多佛爾海峽巡邏,迎面碰上荷蘭海軍上將特羅普率領的42艘為商船護航的軍艦。英國海軍要求荷蘭海軍向英國國旗致敬,遭到拒絕。於是雙方展開了4個小時的激烈炮戰。結果,荷蘭人損失了2艘戰艦,布萊克的旗艦「詹姆斯」號被射穿了70多個彈孔。第一次英、荷戰爭爆發了。英國海軍統帥羅伯特·布萊克,於1599年出生在英格蘭西部的一個富商兼船主的家庭,他曾就讀牛津大學。刀歲時,子承父業從事於海上貿易。內戰中,由於精明強於、學識淵博、屢建戰功,受到克倫威爾的器重併名噪國內。就任海軍統帥後,他潛心研究海軍戰略,精心實施作戰指揮,大大促進了英國海軍的發展和海軍學術的繁榮。布萊克深知,海上貿易和漁業生產是荷蘭人的「命根子」。於是率領戰艦大肆洗劫荷蘭商船,甚至遠離軍港到北海襲擊荷蘭的捕鯡船隊,去蘇格蘭北方攔截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運寶船,人波羅的海破壞荷蘭與北歐的海上貿易。沉重的打擊深深震撼了荷蘭人成千上萬隻滿載貨物的商船躲在港內,急切地盼望著海軍把他們護送出港。

情同手足:世界上與中國關係最鐵的十個國家曝光掃右邊「鐵血軍事」微信:巴基斯坦是當之無愧中國最鐵的朋友,但還有幾個和中國關係很鐵的國家你可能不知道。

微信掃一掃關注鐵血軍事0您可能對這些帖子感興趣

史海鉤沉 | 世界真奇妙:一艘軍艦曾將英國拉出火海又推進地獄

美媒排史上最高大上政權 元朝第五加拿大第一大英帝國為何那麼敵視蘇維埃第一次世界大戰大英帝國其實獲得很多,真正衰敗是在1929年後大英帝國為何不可戰勝大英帝國小型軍隊竟然締造世界最大帝國鴉片戰爭時期,大英帝國也是民不知有國嗎3500年來世界各大帝國綜合實力排行榜-歷史流逝了曾經的多少大帝國日本對大英帝國的崩潰做出了重大貢獻7條評論8樓zwlzwlzwl92010/4/9 19:46:41法國殖民地也很龐大的7樓聽風觀雲2008/8/2 19:35:49英國的島國地形決定了只要擁有海軍就能保證英國自身的存在和貿易的利益,而且英國的人口數量也決定了外貿型經濟可以養活英國人,所以海軍的重要性在英國人腦中是得到了長久的肯定的,這成為了一種傳統而法國人說他不把握機會的最重要一點是,法國人在歷史上數次建立了一隻強大的甚至可以和英國海軍一決雌雄的海上力量,但是總是曇花一現,沒有留下法國海軍的軍魂,沒有一個光榮而偉大的傳統來支撐法國海軍的發展,一旦當權者變更,就會肆意改變海軍的發展政策,缺少延續性,類似的還有蘇聯的紅海軍,不同的執政者上台都隨意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變更海軍的發展方向,缺少長期戰略所以,自英國海軍崛起後300年,這個世界的海洋變成了大英帝國女王的池塘……而法國人,則是一個過客6樓zwlzwlzwl92008/7/29 21:27:11二戰前法國海外殖民地還是第二名的,歷史上每個國家都有盛衰,能夠征服時間的文明才是真正的征服者5樓聽風觀雲2008/7/29 19:18:09應該承認,英國人把握住了自己的機會,而法國人則丟掉了自己的機會……畢竟法國不是當時俄國那種落後的國家,對外來的需求沒有那麼迫切……而彼得大帝正是認識到了自己的落後,才會努力去把握機會,說出那樣的名言:上帝給我兩隻手,一隻是陸軍,一隻是海軍可憐的法國佬4樓zwlzwlzwl92008/7/29 0:25:56少了個萬字吧3樓聽風觀雲2008/7/28 21:23:461580年9月,他返回英國,帶來了價值約50萬英鎊的財物。這些財物相當於英國王室一年的全部收入,伊麗莎白女王則分到16.3英鎊。這個,英女王分到的也太那個了吧……2樓zwlzwlzwl92008/7/27 17:08:58

1652年12月、日,荷蘭海軍統帥特朗普率78艘戰艦(幾天後,又有四艘戰艦編入)出海,護送300餘艘商船前往大西洋。12月10日,布萊克率領犯艘戰艦在鄧傑尼斯附近與之展開激戰。結果,荷蘭的300艘商船安然通過海峽駛往大西洋,英國卻有3艘戰船被擊沒,2艘被俘,6艘被打的遍體傷痕。回到英國後,布萊克總結經驗教訓,認為紀律渙散是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他把6名臨陣逃脫者(包括他的弟弟本傑明)撤職查辦,並制定了英國海軍的第一個紀律條令。條令共分三十九條,其中有二十五條是要判處死刑的。例如,條令第七條規定:「每一名艦長和軍官,都應該以身作則,並按其職位激發、鼓勵水手和兵員英勇作戰,不得表現怯懦、臨敵逃跑、祈求饒命,如有違犯者應判處死刑或類似的其他懲罰」。第十四條規定:「在任何應及時作戰的情況下,或逃脫、或後退、或不投入戰鬥,以及不儘力俘敵、射擊、廝殺或致傷敵人的」判處死刑。紀律條令對英國海軍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英國海軍著作家戴維·豪沃恩寫道,正是布萊克「奠定了海軍的傳統,這些傳統在以後數世紀中,一直是英格蘭國家榮譽的柱石」。竭,工廠倒閉,鄉村到處是乞丐,城鎮的街道長滿了荒草,昔日的鬧市阿姆斯特丹竟有1500所房子空元一人。荷蘭徹底垮川英格蘭打贏了第一次英、荷戰爭。1654年4月15日,荷蘭被迫締結《威斯敏斯特和約》。根據和約,荷蘭承認了《航海條例》,並保證賠償從1611年起給英國東印度公司造成的損失。這次和約標誌荷蘭將海上霸權讓位於英國的開端。第一次英、荷戰爭並沒有根本解決兩國的經濟矛盾。l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在英國復辟。英王查理二世一上台,就授予英國海軍「皇家海軍」的稱號。他繼續執行重商主義政策,爭奪和擴大殖民地。為了獨佔海上運輸業和殖民地市場,增加稅收,大量銷售英國工業品,英國政府於1660年再次頒布《航海條例》。新條例規定:殖民地不論輸出和輸入商品,都必須用英國船隻裝載。條例還指定了許多物品,如煙草、糖、原棉、靛青、染木等,只能運往英國和英屬領地,首先滿足英國工業生產的需要,多餘的產品再從英國轉銷歐洲各地。1663年,英國政府又頒布了《主要產物法令》。法令嚴格規定:凡在歐洲各地出產或製造的物品,都必須先輸送到英國,再用英國船從英國海港啟程,才可以轉運到美洲殖民地。《航海條例)和《主要產物法令)嚴重損害了荷蘭人的利益。第二次英、荷戰爭於:1665年爆發。戰爭剛剛開始,荷蘭就吃了一次敗仗。1665年6月13日,英國約克公爵指揮137艘軍艦在英國東海岸的洛斯特夫特海面與121艘荷蘭軍艦展開大戰。荷蘭的30艘戰船被擊沉,刪名官兵葬身魚腹,英國只損失了2艘戰船和800人。荷蘭認為敗局已定,請求媾和。英王查理也以為勝券在握,下令大部分艦隻退役,水兵複員,豈料這一目光短淺的行動,使英國遭到屈辱的失敗。1666年6月,英國收到一份錯誤情報:法國艦隊已抵達英吉利海峽,準備進攻英國。(該年1月,法國路易十四國王已對英宣戰)。英王查理決定,把艦隊分為兩路:由其表兄魯伯特親王率24艘戰艦南下海峽,迎戰法國人;由阿爾比馬爾公爵率艦56艘充當魯怕特親王的支援兵力。11日,阿爾比馬爾率艦揚帆駛向佛蘭德海岸,不料遭遇了米歇爾·艾德里安森·德,路特率領的擁有85艘戰艦的荷蘭艦隊。路特是一位行伍出身的將軍。他1607年3月生於西蘭省一位老水手的家庭。11歲時,小路特就隨父親上船當了實習水手,後來逐級提升。路特足智多謀、勇貫三軍,但又平易近人,體恤士卒,一直是荷蘭海軍的靈魂和象徵。阿爾比馬爾不顧力量懸殊,英勇迎戰。結果,英軍傷亡巨大,幾乎每艘戰艦都挨了炮彈。12日,阿爾比馬爾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即便情況最壞,我們一同勇敢戰死,也比落在荷蘭人手中受羞辱要光榮。戰敗是戰爭命運的註定,而逃跑則是懦夫的行為。」在阿爾比馬爾的鼓動下,英軍將士勇氣倍增,頑強作戰,但終因寡不敵眾,被迫撤退。13日,在撤退途中,英軍旗艦「皇家查理」號帶領數艘戰艦一頭扎進沙洲。噸位最大,吃水最深的「太子」號也深深陷入了泥沙。荷艦蜂湧而上,縱火將,「太子」號燒毀。傍晚時分,荷軍漸漸逼近了英艦。危急時刻,魯伯特親王率艦隊回師增援。荷軍未敢輕舉妄動。14日,兩位英軍將領決定再次迎戰荷蘭艦隊,挽回丟掉的面子。激烈的海戰從清晨一直延續到下午4點。每艘英艦都被打得遍體傷痕,荷蘭人卻越戰越勇。眼看皇家海軍就要徹底滅亡。關鍵時刻,真是上帝保佑,荷軍的彈藥告磐,路特只好下令轉舵返航。這次海戰被稱為「四日海戰」。英國皇家海軍有17艘戰艦被打沉海底,5000多人戰死,3000餘人被俘,而荷蘭海軍僅僅損失了6艘戰艦,2000名官兵死亡。「四日海戰」簡直是英國海軍的奇恥大辱。8月,英國人終於找到機會報仇雪恨。首先在聖詹姆斯紀念日之戰中,以1艘戰船3艘火攻船和300人(包括5名艦長)的微小代價取得了擊沉20餘艘荷蘭戰船、殺傷7000多人的戰績。然後,羅伯特·霍姆斯爵士率一支小艦隊偷襲荷蘭的特塞爾島,燒毀了150艘荷蘭商船,給荷蘭財政造成極大損失。戰爭勞民傷財,英、荷雙方困難重重,加之法國又意圖稱霸歐洲,兩國遂於1667年1月開始和談。為了在和談中處於有利地位,路特策划了一次對英國查塔姆海軍基地的奇襲。該基地處在英國內陸腹地,位於梅德韋河上游,有18艘巨型戰艦停泊在那裡進行修理。基地的防護非常嚴密。梅德韋河遍布著淺灘和沙洲,是它的天然屏障。沿江築有希爾內斯炮台,其火力控制整個江面。在梅德韋河口與查塔姆之間,還沒有一根長800碼、重14.5噸的橫江大鐵鏈。基地設有厄普諾爾炮台,岸上炮火能封鎖港口,保護基地內的軍艦。1667年6月19日,荷蘭艦隊神不知鬼不覺地航行到泰晤士河口,趁夜黑風高一舉推進了20英里,順流上溯到梅德韋河。消息傳來,倫敦朝野驚慌失措,宮廷和市內人心惶惶,一片騷亂。阿爾比馬爾公爵急忙組織江河防禦。但是,他的參謀人員卻是「一幫沒有用的侍從和幫閑,帶著手槍也帶著滿腦子畏懼」。英軍沒能進行有效的擋截作戰。第二天下午,荷蘭戰艦駛人希爾內斯炮台的防區之內。英軍慌忙發炮還擊。然而,由於火炮未按規定安裝,第一發炮彈射出後,大多數的炮管都脫離炮床,掉進了後面的泥潭。英軍官兵頓時不知所措,在荷蘭人的艦炮轟擊之下,紛紛抱頭鼠竄,僅剩37人在陣地上堅守。荷軍登陸隊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炮台,繳獲了成桶的火藥和價值4~5噸黃金的木材、桅杆、樹脂、瀝青等船用物資。希爾內斯的陷落,使英國當局更加恐慌。阿爾比馬爾兒匆匆趕到查培姆,準備再次組織江河防禦。6月22日,英國在橫江鐵鏈下方的狹窄航道中鑿沉了7艘艦船,企圖封鎖航道。然而,荷蘭偵察船很快就探明了沉船位置。第二天,路特率艦順利地繞過英軍沉船,又用兩艘火攻船壓斷了鐵鏈,隨後繼續向上游推進。6月23日清晨,荷蘭艦隊到達查塔姆。厄普諾爾炮台伽像巨大的橫江鐵鏈一樣形同虛設。大炮年久失修,炮架破朽不堪,炮身銹跡斑斑。更糟糕的是,急急忙忙運來的炮彈,丸都與火炮的口徑不符。荷軍戰艦毫髮未傷就將英國的巨型戰艦付之一炬。頓時,衝天火光熊熊而起。英軍一位目擊者寫道:「這些威武雄壯、戰績輝煌的戰艦的毀滅,是我生平所看見的事情中最令人痛心的。每一個真正的英國人見了都會傷心位血。」幾天後,路特率領荷軍全部艦船,帶著俘獲的英國海軍砌艦「皇家查理」號回到荷蘭。這次奇襲使英國損失了20萬英鎊,也加快了和談進程。1667年7月21日,英、荷政府簽署了《布雷達條約)。英國放寬了《航海條例》的限制條件,承認了荷蘭在東印度群島的勢力範圍,荷蘭人也承認西印度群島為英國勢力範圍。英國把普洛蘭島(摩鹿加群島)和南美洲的蘇利南轉讓給荷蘭、荷蘭則把哈得孫河谷和新阿姆斯特丹(即紐約)的殖民地割讓給英國。第二次英、荷戰爭終於結束了。第二次英、荷戰爭結束後不到3年,又爆發了第三次英。荷戰爭(l672~1674年)。這次戰爭是法、荷戰爭的一部分。法王路易十四企圖并吞荷蘭,進而稱霸歐洲大陸。他向英王查理許諾,打敗荷蘭後,將荷蘭的瓦爾海倫島、布里爾城和卡贊德城併入英國。查理經不往誘惑,於1672年借口荷蘭的一幅畫侮辱了英國人,突然襲擊荷蘭海軍,從而拉開了第三次英、荷戰爭的序幕。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遭到英國議會的反對。英國資產階級認為,按照大陸均勢原則,與日趨衰弱的荷蘭相比,實力膨脹的法國才是英國真正的敵人。英國海軍表現不佳。6月初,英、法聯合艦隊集結在英格蘭東南海岸,準備從海上偷襲荷蘭。不料,荷蘭老將路特先發制人,於7日清晨乘著強勁的東風率艦突然出現,直逼聯合艦隊。法軍臨戰畏敵,打得縮手縮腳,只圖自保。這一下苦壞了英軍。英艦在荷軍的包圍圈中南沖北突,東擋西殺。激烈的戰鬥一直打到滿天星斗。英艦4艘連同2500多名官兵統統冤沉大海。這一仗暴露出英、法海軍貌合神離,沒有統一指揮,根本不能協調作戰的缺點。1673年8月的特塞爾海戰更使英、法兩國關係出現了難以彌補的裂痕。當時,英、法聯合艦隊集結了:140餘艘艦船(包括戰列艦92艘、縱火船28艘、輔助船25艘),企圖在荷蘭的戰略要地特塞爾島登陸,建立前進基地,然後一舉攻佔荷蘭本土。21日,英、法聯合艦隊逼近特塞爾島。路特分派10艘戰艦牽製法國艦隊,親率65艘主力戰艦向英國艦隊發起猛烈攻擊。法國軍艦隻打了幾個回合就丟下盟友逃之夭夭。英國艦隊在荷軍的圍攻下,苦苦支撐,先後有9艘戰艦受損,2000多名將士陣亡。夜幕降臨時,英艦才殺出一條血路,衝出重圍,倉惶敗走。特塞爾海戰之後,英軍對於法軍臨陣逃脫的行為極度痛恨。議會猛烈抨擊支持法國對荷作戰的政策,終於迫使英國國王於1674年2月單獨同荷蘭簽訂了《威斯敏斯特和約)。和約規定1667年的《布雷達條約》繼續有效。荷蘭送給英國80萬競倫的補償金,並把英國奪取的荷蘭殖民地都讓給英國。英國則保證不再幫助法國作戰。法、荷戰爭仍在繼續,西班牙也加入荷蘭一方對抗法國。1676年,荷蘭戰敗。1678年,法國、英國同荷蘭、西班牙締結了《尼姆維根和約》。根據這個和約,英國坐收漁翁之利,獲褥了北美的新澤西和東方的聖海侖拉。前者使英國戰爭期間佔領的北卡羅來納和南卡羅來納和賓夕法尼亞等北美地區連成一片。後者成為英國東印度商業艦隊的基地。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法、荷戰爭的延續,英國接替了荷蘭的大部分海運貿易。當《尼姆根和約》簽訂之際,英國已經變成世界上的商業和海軍強國。英國開始把它的殖民觸角伸向法國的殖民地。王位繼承起風波西班牙和荷蘭衰落後,歐洲大陸上能對英國的海上霸權構成威脅的國家就只有法國了。法國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一個新興的海洋國家。它擁有漫長的海岸線、眾多的優良港口、豐富的資源,海上作戰潛力巨大。它在歐洲大陸上稱霸,在亞洲和美洲侵佔了大量殖民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很重視海軍建設。財政大臣讓,科爾伯是法國海軍的總設計人。到1681年,法國已經訓練出6萬名熟練的水兵,建立了邊防要塞部隊和港口內的海軍警衛隊,制定了嚴格的海軍紀律。到1689年,法國艦隊的數量上相當於英國和荷蘭艦隊的總和。瀕臨地中海的土倫港、大西洋方面的布勒斯特港、敦刻爾克港、勒阿弗爾一德一格拉斯港、羅什福爾等港口也都已花巨款修建完畢,僅土倫港便可停泊上百艘戰艦。因此,與法國交戰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英國與法國是傳統的敵對國家,歷史上就曾為了征服對方,進行過長期的戰爭。進入海洋時代以來,兩國在殖民地問題上又產生了新的矛盾。17世紀中期之前,這個矛盾被英西矛盾和英荷矛盾所掩蓋。從17世紀後期開始一直到19世紀初,英、法之間力爭奪海上霸權進行了一百多年的曲折鬥爭,主要經歷了英國王位繼承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北美獨立戰爭和拿破崙戰爭等幾個階段,本節講述的是三次王位繼承戰爭中的海戰情況。英王查理二世死後,詹姆斯二世承繼王位。他是一個虔誠的大主教徒,竭力恢復天主教會的權威。為了防止大主教會勢力復辟,英國議會於1688年宣布詹姆斯自行退位,迎立他的女兒瑪麗和女婿荷蘭國王威廉為英國女王和國王。詹姆斯二世逃往法國。這次政變在英國歷史上稱為「光榮革命」。此後,議會通過了一系列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英國和荷蘭也在雙重元首的統治下聯合起來了。自稱「太陽王」的路易十四早就在謀求歐洲霸權。他先是趁第二次英、荷戰爭之機對英國宣戰,後又聯合英國侵略荷蘭,詹姆斯被廢黜後,受到「這個傢伙為了一台彌撤而拋棄了三個王國」的嘲笑(三個王國指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路易十四認為這是進攻英國的好機會,於是企圖扶持詹姆斯複位。1689年,他派遣艦隊護送詹姆斯在愛爾蘭登陸,但一個月後被擊潰。英國王位繼承戰爭(1689~1697年)開始了。有道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朝氣蓬勃的法國海軍勇敢地向英國海軍發起挑戰。在1690年6月30日的俾赤岬戰役中,英、荷艦隊的60艘艦船遭到刀艘法國艦船的猛烈攻擊。英、荷聯合艦隊集中兵力對付法國艦隊的後衛,法國艦隊司令托爾維里沉著應戰,指揮前衛對聯合艦隊實施反包圍,從兩側夾擊聯合艦隊。英、荷聯合艦隊陣角大亂,經過頑強的抵抗,損失了17艘艦隻,其餘戰船有的逃進泰晤士河,有的則藏匿於荷蘭海岸的沙洲群里。此戰,法軍連一隻小艇也沒有損失。以後差不多兩年時間,英、荷兩國的船隻都躲在港內不敢出海。法國暫時掌握了制海權。然而,法國海軍存在兩個先天的不利條件,足以抵消其海上優勢。第一,法國是一個大陸國家,隨時隨地都可能遭到鄰國的攻擊,需要大規模的陸軍來保衛陸上邊境線。軍費必然主要投向對付直接威脅的陸軍。海軍與陸軍相比重要性較低,在長期戰爭中,不可能得到足夠的人力和物力的補充。更何況,法國還要依靠陸軍力量在歐洲大陸稱霸。第二,法國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有兩道海岸線,必須把海軍分兵兩處。一旦兩支艦隊不能合兵一處,英國就能集中兵力將其各個擊破。英國針對法國的戰略缺點,一方面通過聯合歐洲(大陸國家從陸地進攻法國,使它忙於陸上戰爭,間接削弱其海上實力;另一方面設法阻止法國的兩支艦隊會合。英國和荷蘭加入了西班牙、奧地利、德意志等國組織的奧格斯堡反法聯盟,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戰爭。1692年初,法國決定派貝爾奉德茲元帥統帥3萬名士兵在英國登陸。300餘艘運輸船停泊在諾曼底,升火待發。然而土倫艦隊未能趕來與諾曼底艦隊會合。英、荷聯軍抓住機會,先是於5月底在巴弗勒戰役中大敗企圖故計重施的法國艦隊,接著又集中優勢兵力,經過兩大兩夜的鏖戰,摧毀了法國40艘大型戰艦。6月2日,英軍火燒駐紮在塞納灣的法國艦隊,當場焚毀15艘戰船。這次打擊使路易十四認識到他不可能同時保持一支強大的陸軍和一支強大的海軍。為了實現稱霸大陸的野心,他選擇犧牲海軍。從1693年起,法國減少了對作戰艦隊的撥款,轉而鼓勵私掠船襲擊英、荷商船隊。私掠船的確造成了一定的損失,曾劫掠了4000餘件戰利品,但這一戰略遠遠起不到決定性作用。反法同盟的海軍對法國實行貿易封鎖,使法國經濟遭受了巨大打擊。戰爭使雙方都精疲力竭。1697年9月,在荷蘭海牙附近,英、法訂簽了《里斯維克和約》。法國交出戰爭中征服的地方,承認威廉三世為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國王,並承認詹姆斯二世的次女安妮公主力其王位的繼承人。反法聯盟宣布解散。和平只維持了三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就爆發了(1700~1714年)。1700年11月1日,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溘然長逝,他留下遺囑把整個帝國都交給路易十四的孫子菲力普·安爵公爵,但假如菲力普不願接受,則給予奧地利的查理公爵。路易十四早就窺覦西班牙帝國的廣闊領土,因此立即派菲立普前往馬德里接受遺囑,並於次年加冕,稱腓力五世。在誰繼承西班牙王位問題上,英國有著切身的利益。那時,英、荷兩國的商船經常冒充西班牙船在西班牙與其殖民地之間從事貿易活動,一旦法國控制了西班牙帝國,這項利潤豐厚的貿易就會被禁止。另外,大西洋通往地中海的海上要道直布羅陀是西班牙領地,法國與西班牙聯合起來必將稱雄地中海,嚴重損害英國在該地區的利益。同時,如果西班牙站在法國一邊,法國就沒有了後顧之憂,能夠集中力量對付歐洲的其他國家,不僅英國在尼德蘭的貿易要受到威脅,歐洲大陸均勢也會遭到肢壞。果然,路易賊心不死。他以保護西班牙為借日,派兵侵入了西屬尼德蘭,同時嚴令禁止英國商人從事對美洲的貿易,還宣布詹姆斯二世的兒子為英王詹姆斯三世。英國怒不可遏,下議院馬上投票通過一項議案,撥出大量軍費招募4萬名水兵和4萬名陸軍(其中1.8萬人為英國人,其餘為外國僱傭兵),並籌集武器,積極地準備戰爭。面對法國的挑釁,歐洲國家又組成了反法大同盟。法國也與俄國建立了同盟關係。馬爾巴勒公爵約翰·邱吉爾任反法聯軍總司令。陸上戰鬥以1700年,8月的布侖漢戰役最為著名。英軍以近5000人陣亡、刪人受傷的代價,擊斃法軍1.2萬人,俘虜1.4萬人,包括、名將軍和1200名校尉級軍官,繳獲了法軍的全部大炮和難以計數的裝備。自詡為「常勝之師」的法國陸軍威風掃地。在以後的拉米伊戰役、奧德納德戰役、馬爾普拉凱戰役中,馬爾巴勒捷報頻傳。1706年,法軍被迫退出義大利。1709年,法軍被趕出尼德蘭。海上戰鬥集中在地中海海域。1704年,英國海軍上將喬治·魯克爵士率領英、荷聯合艦隊攻佔了極具戰略價值的直布羅陀。直布羅陀是地中海的咽喉,也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天然要塞。漫長的海灣內風高浪大,沒有港口可供泊船,岸邊的懸崖絕壁更使人無法接近,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英軍沒有貿然從正面進攻,而是出其不易,在這座城市背後的地峽登陸。一小支水手分隊神不知鬼不覺地划船至防浪堤下,乘守軍不備,突然行動,迅速佔領了防浪堤。隨之大部隊越過防浪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直布羅陀。佔領直布羅陀就掌握了地中海戰場的主動權,使土倫艦隊和布勒斯特艦隊分割開來,被迫各自力戰,無法相互支援。路易意識到形勢嚴重,立即命令土倫艦隊出擊,企圖奪回直布羅陀。魯克上將率艦迎敵。在馬拉加戰役中,雙方都傷亡慘重,但未分勝負。法軍返回基地,英軍繼續控制著直布羅陀。1705年3月,法國又派出13艘戰艦進攻直布羅陀,同時一支陸軍部隊從陸路進行包圍。不知法國倒了什麼霉,艦隊一出征就遇上風暴,部分船艦被風暴摧毀。實力大減的法國海軍哪是驍勇慣戰的英軍的對手,一番較量後幾乎全軍覆沒。法國陸軍也在固若金湯的英軍陣地前敗下陣來。從此,法國受到海陸夾擊,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反法聯軍勢如破竹,一路攻下遇到的所有要塞,甚至一度佔領馬德里,英國艦隊則乘勝前進,直逼土倫港前開炮轟擊。· 這時,歐洲局勢發生了新的變化。1709年,俄國軍隊大破瑞典軍隊。英國不願看到俄國強大,擔心歐洲均勢受到破壞,因而在反法戰爭中消極起來。1711年:月,英國政府開始與法國舉行秘密談判,1711年4月,奧地利的查理大公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位,是為查理六世。這樣一來,如果法國被擊敗,查理六世必然繼承西班牙王位,神聖羅馬帝國將成為大陸強國,歐洲均勢又出現危機。英國為了保持歐洲均勢,下決心結束這一曠日持久的戰爭。反法聯盟中的其他一些國家既擔心英國的海上勢力進一步壯大,又害怕神聖羅馬帝國掌握歐洲霸權,加上勞師費響,也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交戰各國經過長期談判,終於簽訂了《烏德勒支和約》(1713年10月1日)和《拉斯塔特和約》(1714年8月7日),從而結束了戰爭。英國從西班牙得到直布羅陀、米諾卡島和美洲大陸的貿易特許權,從法國得到聖克利朵佛島、紐芬蘭島。新斯科舍。法國歸還戰爭中從英國奪取的哈得孫海灣,並賠償英吉利貿易公司的損失。法國還向英國保證,拆毀敦刻爾克的工事,驅逐已被推翻的英王詹姆斯二世的後裔。法國保證不與西班牙結盟,並再次承認安妮公主的英國王位繼承權。奧地利上位繼承戰爭(1740~1748年)實際上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繼續。奧地利君主查理六世在世時,曾頒發「國事詔書」,將王國交由長女瑪麗亞,特蕾西亞繼承。該詔書取得了歐洲各大國的同意。然而, 1740年查理六世去世後,普魯士、法國、巴伐利亞、薩克森、西斑牙、撒丁等國,垂涎奧地利的廣闊領土,拒絕承認特蕾西亞的合法繼承權,要求瓜分奧地利版圖。英國、荷蘭、俄國、捷克和匈牙利站在奧地利一邊支持特蕾西亞。英國參加這次戰爭主要是為了打擊法國,爭奪法國殖民地。因此,英國把戰爭重點放在美洲和印度,在歐洲戰場上沒有重大行動。土倫海戰是這次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1744年2月,在土倫附近海面,英國海軍上將托馬斯·馬修斯率領艦隊追擊一支實力相等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英國艦隊由於長期執行封鎖任務,船底粘滿了海藻貝殼,艦船航行速度較慢,馬修斯不甘心讓到嘴的肥肉跑掉,戰鬥隊形尚未完全展開就下令開火。英艦的前衛同敵人的中軍對陣,中軍同敵人的後衛對陣。馬修斯滿以為擔任後衛的海軍中將理查德·萊斯托克會主動加入戰鬥,就沒有發戰鬥信號給他,並忘了收回。『成一路縱隊前進」的信號旗。萊斯托克刻板地執行旗艦的信號,讓他的後衛艦隊空對著茫茫大海,一直沒有投入戰鬥。這場戰鬥未分高下,雙方損失都不大。戰鬥過後,馬修斯以貽誤戰機之罪逮捕了萊斯托克,但當時英國海軍把線式對陣戰術當成了教條,在軍事法庭上,萊斯托克被宣判無罪,馬修斯卻因沒有嚴格遵守前衛對前衛。中衛對中衛、後衛對後衛的戰術要求而被撤職。1745年,法國為了牽制英軍,派5000人護送詹姆斯二世的孫子查理。愛德華在蘇格蘭登陸。愛德華率軍向英格蘭挺進,企圖復辟斯圖亞特王朝。但由於得不到英國人民的支持,他很快就失敗了。此後,英國艦隊分別於1747年在西班牙的芬尼斯特雷角、1748年在哈瓦那小勝法國一西班牙艦隊。法國艦隊在印度海域戰勝了英國艦隊,奪得馬德拉斯。在歐洲大陸,英國出資30萬英鎊支援奧地利。英王喬治二世還曾帶幼子坎怕蘭公爵親赴歐洲戰場,率領英、荷、奧聯軍在德丁根戰勝法軍。總的來說,以奧地利為主的一方和以普魯士、法國為主的另一方各有勝負。最後,交戰各國於1748年10月至11月間,簽訂了《埃克斯·拉·夏佩勒條約》。普魯士從奧地利割取了西里西亞,特蕾西亞的王位得到了承認,法國在印度佔領了馬德拉斯,英國則維持現狀。簽訂和約不過是列強為了暫時休戰而採取的策略,各國之間的矛盾並沒有真正解決,英、法的海上爭奪也還未見分曉。八年後,第一次世界性的戰爭爆發,英、法展開了全面的軍事鬥爭。海上魔王其人其事.弗朗西斯·德雷克,出生於英國德文郡一個貧苦農民的家中,從學徒干到水手,最後成為商船船長,而贊助人就是當時的伊麗莎白女王,當時的英國雖然已經開始過渡到生產力急速發展的資本主義時期,但由於原始積累不夠,還並不是什麼航海大國,當時的海上霸主是西班牙人,早在十五世紀,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就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贊助下發現了美洲大陸(西、葡兩國的關係非常親密,還曾一度合併為一個國家),後來麥哲倫又完成了環球航行,使得西班牙對海洋的認識遠遠超過了其他的歐洲國家,西班牙率先進入美洲,葡萄牙人則開進了印度,1519年西班牙人找到了傳說中的黃金之國,在毀滅了阿茲特克和印加這兩支瑪雅人的後裔後,徹底控制了南美大陸,控制了秘魯的金礦,為了襲斷與亞洲和美洲的貿易,他們封鎖了航路,嚴禁一切他國船隻的來往,非西班牙的船隻甚至連太平洋都沒有見過,太平洋變成了西班牙的私海,英法等國雖有怨氣,卻也是敢怒不敢言,只得通過奴隸貿易分一些油水。1568年,德雷克和他的表兄約翰·霍金斯帶領五艘販奴船前往墨西哥,由於受到風暴襲擊,船隻受到嚴重損壞,起先,西班牙總督同意他們進港修理,但在幾天後突然下令攻擊,將英國船員全部處死,僅有德雷克和霍金斯逃離虎口,撿了一條命,德雷克不明白為什麼西班牙要屠殺無辜的商人,更想不通的是新大陸的財富憑什麼只要西班牙才能享受。從此以後他就有了一顆仇恨西班牙的心,他發誓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向西班牙復仇,就此確定了其一生的軌跡。1572年,德雷克召集了一批人乘坐小船偷偷橫渡大西洋,躲進了巴拿馬地峽,像當年的探險家一樣,橫穿了美洲大陸,第一次見到了浩瀚的太平洋,在南美叢林里他們蹲守了近一個月後,搶劫了運送黃金的騾隊,又搶下了幾艘西班牙大帆船,成功的返回了英國成為了英雄,這次行動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獲得黃金,更重要的是德雷克證明了西班牙人並不是不可侵犯的,他受到女王的召見,並很快成為了女王的親信。1577年,他再次從英國出發,乘著旗艦「金鹿」號直奔美洲沿岸,一路打劫西班牙商船,西班牙人做夢也想不到,竟然有人敢在「自家後院胡鬧」,當他們派出軍艦追擊時,德雷克早已逃往南方,但由於西班牙的封鎖,他無法通過狹窄的麥哲倫海峽,在一次猛烈的風暴中,「金鹿」號同船隊其它夥伴失散了,被向南吹了5°之多,來到了西班牙人也未曾到過的地方,自從麥哲倫海峽被發現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海峽以南的火地島就是傳說中的南方大陸的一部分,但此時呈現在德雷克面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德雷克被這意外的發現驚呆了,他很高興的向大家宣布「傳說中的南方大陸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一定是在南方更寒冷的地方,」(直到今天我們還稱這片廣闊的水域為「德雷克海峽」),但德雷克卻一直向西橫渡了太平洋。1579年7月23日,他到達了馬里亞納群島,8月22日穿過北回歸線,9月26日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普次茅斯港,再次成為了「民眾的英雄」,這次航行是繼麥哲倫之後的第二次環球航行,但德雷克卻是第一個自始至終指揮環球航行的船長(眾所周知,麥哲倫在菲律賓被土人做成三明治吃掉了)。德雷克帶回了數以噸計的黃金白銀,豐富了女王的腰包,更重要的是德雷克為英國開闢了一條新航路,大大促進了英國航海業的發展,而且他還發現了寬闊的德雷克海峽,自此以後,太平洋再也不是西班牙的海了,做為一個探險家德雷克的業績到此為止,但作為海戰史上著名的海戰專家,他的冒險才剛剛開始。1587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處死了親西班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西班牙對英宣戰,積怨已久的兩國終於拔劍相向,但當時,英國海軍還非常弱小,僅有三十四艘戰艦,根本無力與西葡聯盟作戰,危機時刻,德雷克帶領著25隻海盜船趕到了。沿著西班牙的海岸,德雷克開始「外科手術式的清洗」在加的斯港外他擊沉了36艘西班牙補給艦,接著又衝進加的斯港擊沉了33艘西班牙船隻,5月15日,德雷克艦隊突襲里斯本附近的舶錨地,在混亂中千百艘船隻相撞沉沒,損失無以估量。接著,他又攻佔了聖維森特角要塞,扼住了地中海的咽喉,在回國的路上,他又打劫了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私人運寶船,搶到了價值11萬鎊的財富。由於這一系列的行動,戰爭至少延後了一年,從而為英國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1588年5月20日,由10個支隊,130條船艦組成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從里斯本起航,7月19日,開始在英吉利海峽步陣,英國方面除三十四艘皇家海軍戰艦外,還有私人船艦60艘,前鋒是由34艘戰艦組成「德雷克支隊」,德雷克的表兄海盜船長霍金斯也趕來幫忙,兩人準備一起為當年死於墨西哥灣的同伴們報仇。英方的總指揮是霍華德勛爵,西班牙方面則是米地拉公爵領軍,此時的西班牙戰艦仍舊是以老式的樓船為主,這種船非常大除了水手外,還裝滿步兵,火力配備主要以重型的加農炮為主,作戰的西班牙海軍仍舊使用古老的橫隊戰術,即是讓艦船肩並肩的前進,用艦首炮轟擊後靠近敵船打接舷戰。十七年前,西班牙人就是憑藉著這種戰術取得了勒班托海戰的勝利,但此時英國人卻採用了更為先進的戰術,英國戰艦多為船身輕便的快帆船,除了水手外,不帶任何步兵,這種船靈活輕便,更易於轉向和突進,而且根本捨棄了「接舷戰」這種落後的方式,用德雷克的話說:「海上的事要由船來解決,和步兵沒有關係。」在火力配備方面英國人使用輕型的長炮且多布置在兩舷,戰鬥時則採用德雷克發明「縱隊戰術」,讓艦船首尾相接的排列,用舷炮轟擊,這是海戰史上的一次革命,自此以後火炮才取代步兵成為海戰的主角,就這樣在戰爭還沒開始前,西班牙艦隊覆滅的命運就已經註定好了。(遺憾的是在幾百年後的中日甲午海戰,丁汝昌仍舊命令「北洋水師以「橫隊」迎戰日軍的「縱隊」。)7月22日晨英國艦隊借著順風,以「一條單長線」的隊型楔入西班牙艦隊,由於先進的戰術和靈活的機動性,沒有一艘船被西班牙陸軍搶佔,到7月25日西班牙已經損失了十分之一的艦船,而英國方面則匯合了西莫爾勛爵的援軍使艦船總數達到136艘,7月28日晚,在德雷克等人的建議下,霍華德下令採取古老的火船戰術,(參看「赤壁之戰」)西班牙艦隊陣腳大亂,無法保持隊形,英艦趁機突擊。從29日上午9時,到下午6時,雙方艦隊在沒有編隊的情況下,互相混雜,三五成群的對射,直到都沒有炮彈為止,西班牙損失了近一半的船隻死傷1400人,英軍則一船未沉且死傷不足百人,這就是史上著名的英西大海戰,自此以後,西班牙一蹶不振,英國逐漸取代其成為海上的霸主,而德雷克則被封為英格蘭勛爵,登上海盜史上的最高峰。附錄:大航海時代大事記年表1488 葡萄牙人巴托羅繆·狹亞斯到達非洲最南端「風暴角」(好望角)1492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到達西印度群島1497 葡萄牙人達·伽馬在印度卡利卡特登陸1517 葡萄牙使節到達廣州1519 西班牙人科爾特斯毀滅墨西哥的阿茲特克王國1525 成吉思汗後裔巴貝爾統一印度北方建立莫卧爾王朝1531 西班牙人皮薩羅滅亡了秘魯的「黃金之國」印加王朝,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僅存的古文明1571 勒班託大海戰爆發在希臘外海奧斯曼帝國海軍覆滅,西班牙取得海上霸權1572 尼德蘭大起義,荷蘭崛起1588 第一次英西海戰,「無敵艦隊」覆滅1600 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1640 查理一世重開議會,世界近代史開始1652 英荷第一次海戰,英國確立海上霸權1688 丹彼爾發現澳大利亞,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1699 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徵結束,奧斯曼土耳齊帝國割讓特蘭斯瓦尼亞給奧地利,「亞德里亞海新娘」威尼斯開始崛起1713 英西戰爭結束,英國完全取得霸權,大航海時代進入尾聲
推薦閱讀:

讓人目瞪口呆的經典語錄!句句是真理丫! – 鐵血網
[原創]「湄公河慘案」契機:中國「中南半島經略」之新起點、新思維 – 鐵血網
[原創]鄧華上將那些事– 鐵血網
西方媒體犯難:中國生肖羊是綿羊還是山羊?– 鐵血網
一男扛四女,畫面太美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鐵血網

TAG:航海 | 帝國 | 鐵血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