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呼喚「中華歷」

呼喚「中華歷」——關於改進曆法的建議摘 要現在全世界普遍使用的公曆是一種比較好的曆法,但是它有明顯的缺點。本人提出改進建議:1. 每月固定為30天,一年仍規定為12個月,一年的其餘5天或6天集中安排於年末,不打亂前面360天的整齊排列,不冠月份,作為國際假日。2. 星期是現代人們工作與休息的節奏周期,每星期以5天為宜,前四天工作,第五天休息。3.利用春分日確定歲首。春分日應該是春季的中點,定為2月16日,以此為基準向前推定1月1日,正是我國二十四節氣的立春。4.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確定新紀元,使人類文明史上絕大多數事件都處在新曆的正序列之中。現在全世界普遍使用的公曆是一種比較好的曆法,它用恰當安排閏日的方法,很好地處理了歷年與曆日的關係,在保證歷年總是曆日的整數倍的前提下,比較平均地分散了歷年對於回歸年的積累誤差,在長達四百年的時間裡,歷年對於回歸年的誤差只有不到3個小時。但是它有明顯的缺點。有缺點就應該改進,使其趨於完美。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全球化時代,制訂一部更好的曆法勢在必行。我國是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修改曆法方面應該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並有所作為。本人提出修改曆法的建議意在呼籲國人對這一問題的重視,進行討論,達成共識,制訂出更好的曆法——「中華歷」,先在中國施行,然後向聯合國建議,積極斡旋,使「中華歷」成為「國際歷」,造福於全世界人民。曆法是關於年、月、日安排的規定,制定曆法應當以科學、簡便為原則。現行曆法存在四個缺點:1.歷月的長度不固定,有28天、29天、30天、31天四種長度,且排列不太規則。2.除平月外每月的天數不是星期的整數倍。(星期本不屬於曆法範疇,但是它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本文不得不一併提及)以上兩個缺點使月份、日期與星期的關係沒有規律,無法記憶,難於推算。3.歲首的選擇不夠科學,使曆法季度與氣候季節不太符合。在北溫帶,每年的四個季度應該對應春夏秋冬四個氣候季節才是,一月應該是春季的開始,但現在卻是「小寒」接著「大寒」的嚴冬;已經是秋季的七月卻是「小暑」接著「大暑」的酷熱夏天(南半球與此情形相反)。4.公曆元年的確定宗教色彩太濃,科學性欠缺,距今只有兩千多年,使人類文明史上很多事件發生的年代不得不用「公元前某某年」表示。針對現行曆法以上缺點本人提出以下改進建議,作為「中華歷」方案之一。1.公曆屬於陽曆,歷月不是朔望月,而是人為規定的比年的長度小的一種時間單位。既然是時間單位,就應該有固定的長度,我建議,每月固定為30天。一年仍規定為12個月,共360天。這360天的表示法與以往相同,為××月××日。一年的其餘5天或6天集中安排於年末,不打亂前面360天的整齊排列,不冠月份,稱為××××年361日,…,××××年365日(或366日)。2.星期是比月短的時間單位,實際上是現代人們工作與休息的節奏周期。每星期7天是宗教的規定,沒有科學依據,不應強加於全世界。7不能整除月的天數是它的最大弊端。建議改為每星期5天,前四天工作(學習),第五天休息。這樣的工作與休息節奏比較恰當,比工作6天休息1天更有利於消除疲勞,增進健康;比工作5天休息2天的節奏較為緊湊,有利於工作。每月6個星期。而且規定每月1日為星期一,這樣,星期一、星期二…的序數與日期的對應關係是固定的,好算、好記。每年的361日至365(或366)日不必編星期序數,作為國際法定假日。3.春分點是一個重要的天文學參照點,應該用它來確定歲首。按北溫帶的氣候,春分日應該是春季的中點,定為2月16日,以此為基準向前推定1月1日(勿選閏年次年或交春分時刻接近0時的年)。這一天正是二十四節氣的立春,這比現在的1月1日晚34天。這樣一來曆法季度與氣候季節就基本符合了。4.關於新紀元的確定,應當使人類文明史上絕大多數事件都處在新曆的正序列之中。比如選取人類最早文明的蘇美爾或古埃及的某一重大事件發生的年代作為新紀元。這樣,一是歷史事件年代順暢連貫,很少出現「紀元前某某年」,二是使當今和後世的人們時時刻刻感到人類文明歷史的悠久。也讓外星人知道地球文明史的長短。當然,曆法的改變涉及到廣泛而複雜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1.新、舊曆銜接的問題,可有三種解決方案:(1)在轉換的這一年,例如2020年,將原1月1日至2月3日定為「舊1月1日」至「舊2月3日」,然後進入新曆的2020年1月1日。這樣,2020年的日期多了34天。日期的寫法為2020年舊1月日,…,2020年舊2月3日,緊接著是2020年1月1日,……。(2)在轉換的這一年,例如2020年,只有1月1日至2月3日,接著開始2021年1月1日。在這種方案中2020年就只有34天。(3)在轉換的這一年,例如2020年,從1月1日開始到2月3日截止,此後,廢止公元紀年,接著進入新曆××××年1月1日。2.重大節日,如婦女節、兒童節、勞動節,各國的國慶紀念日、獨立紀念日等,可以保持原日期名稱不變,如國際勞動節在新曆中仍為5月1日。3.新、舊曆轉換前出生的人的出生日期可以查新編萬年曆。4.有關宗教仍然實行自己一個禮拜7天的規定,進行其宗教活動,而不受新曆的約束。推行新曆法的問題是很多的,困難是不少的,但帶來的方便和利益是巨大的,應當把它作為一種國家標準去推行。相關問題一:我國所使用的「農曆」實際上是「陰陽曆」,在反映農事活動所依賴的氣候季節上它遠不如陽曆。但它能比較準確地反映月亮的運動規律,而月亮的圓缺變化則與潮汐、日食、月食等重大天文現象密切有關。另外,我國的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都是按農曆的日期確定的。為了研究、利用與月球運動有關的天文現象,為了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農曆仍應作為法定輔助曆法。相關問題二:如果施行「中華歷」,為了發揚光大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建議我國法定假日作如下安排。這一安排的特點有二:一是傳統節日都放假。二是安排了三個長假,這三個長假的實際長度都在十天以上,且在一年中分布比較均勻,有利於國民的休閑旅遊,對於促進假日經濟,緩解交通壓力也是有益的。假日名稱假期天數補充說明星期日72年終假日5或6元旦0緊接年終假日,不必放假春節8與年終假日相距很近,甚至重合,假期最長可長達17天元宵節1清明節1婦女節1女性占人口一半,而且女男關係密不可分,應是全民假日端午節1勞動節12加三個星期日,共15天兒童節1七夕節1中國的情人節更有內涵、更有意義,應該放假中秋節8加兩個星期日共10天,與國慶節相距較近重陽節1年輕人看望長輩國慶節3天氣已冷,不宜出行,假不宜長合 計115或116全年法定假日天數與現在相同,但是聚集了三個長假
推薦閱讀:

高貴華麗玉帶飾 博物雜譚 中華博物
中華謀略的六重境界三
《史記》——中華民族的身份尋回
中華母親節的設立與文化自信

TAG: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