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首現「十」字宋代古墓
虎丘地區發現的漢代古墓。
出土的漢代陶罐。 □記者杭興微攝
4米多高的土墩清理髮掘2米多,便發現漢、六朝、唐、宋、明、清六個朝代的古墓。專家認為,繼續發掘,有可能發現春秋時期的墓葬。據了解,在此次考古過程中——
6月下旬以來,市考古專家在虎丘西南側的宋家墳村發現一面積達2000平方米的超大型古墓群,截至昨天已發掘清理西漢、東漢、六朝、唐、宋、明、清的43個古墓,這六個朝代的古墓層層重疊在一起,在我市考古史上也較罕見。
新墳修建時會破壞舊墳 多數古墓不完整
昨天,記者隨我市考古人員來到位於宋家墳村的考古現場,「目前已發掘到漢代的土層,四周沒有磚的土坑就是西漢的墓穴」,市文物局專家介紹說,我市文物管理部門早就知道宋家墳有古墓,但一直沒有發掘,此次虎丘地區綜合改造工程啟動,按規劃宋家墳將來為婚紗城地塊,考古工作也因此提到議事日程。據了解,在宋家墳村,先前被認為可能有古墓的,一共有5個墩,3號墩最大,便首先發掘。「這個墓葬群在以前還要大」,專家介紹說,原先南北有80多米長、東西有50多米寬,但隨著周邊居民樓等的建設,目前南北為50米,東西為40米。考古發掘之前,土墩上面長滿雜草和樹木。
據了解,這2000平方米的土墩已經發現了43個古墓,而其中多數不完整。專家解釋說,這裡很可能自古便被人們認為是風水寶地,歷代被當地居民作為墓地。而當墳墓的封土隨歲月流逝、經風吹日晒,漸漸平整,變得沒有墳墓跡象,便有人在上面修築新墳,而新墳修建時,難免會破壞原來的墳墓,就這樣,一個個墳墓在土墩上一層層疊加起來。
從石灰澆漿到土坑墓 各朝代墓穴特徵明顯
「這個土墩,各個朝代的土層非常清楚,相應朝代的墓穴特徵也明顯」,市考古研究所所長助理張鐵軍介紹,最上面的清代墓穴已發現10多個,四周都有白色的石灰漿,為石灰澆漿墓,墓穴多為夫妻合葬,沒有墓志銘,男的多有銅鏡、女的多有金簪等小首飾,作為陪葬。
明、唐、宋、六朝的古墓為磚室墓,但古墓形狀等有所不同。據了解,明朝的古墓多為長方形,墓的頂部或為弧形的劵頂,或為大石板做成的平頂,也是夫妻合葬墓,有首飾、銅鏡等陪葬,但夫妻中間有隔斷。因有多個明朝古墓位置相對集中,且朝向、構造等類似,考古專家認為可能是家族墓葬。專家根據墓志銘推測,這戶人家姓毛,北宋時為大家族,後南遷至蘇州,在婁江一帶居住,其中一個墓為吏部侍郎為父親修築的。而唐朝的古墓為船形單室墓葬,宋朝為長方形或十字形。張鐵軍說,這是蘇州第一次發現十字形古墓。據了解,該古墓的一側被分成三個並列的長方形,「如果不是放骨灰,根本放不下去」,張鐵軍說。
六朝的古墓發現一座,為磚室墓,但磚的尺寸和宋、唐時期的墓穴並不相同,其間有兩個棺木。「破壞嚴重,就剩一個底部了」,張鐵軍說。
漢代的墓為土坑墓,墓穴相對要長一些、深一些,目前發掘到年代最早的是西漢墓。
據了解,挖掘前,考古人員曾用洛陽鏟了解土墩「內部」情況,發現有戰國時期的土層和陶片,「下面有春秋時期的古墓,也不是不可能」,張鐵軍說。宋代象棋字體有別 出土物品多為生活用品
考古隊員臨時租住在附近居民家,並在這裡對出土的文物做清理。在專門儲藏文物的房間,考古專家正在整理前天從西漢古墓中發掘出的陶罐、鼎、盒、瓿等。
擺放文物的柜子中,有漢朝的瓷器、壺,六朝的陶罐、銅鈸。其間有個約19厘米高外形細長的陶罐。張鐵軍介紹說,這就是「韓瓶」,原先是南宋名將韓世忠部隊所使用的行軍壺,相當於現在的水壺,後來傳入民間,人們用它來汲水、裝水、盛酒等。
考古隊員還拿出5個青石做的象棋,一個「象」、一個「馬」、一個「炮」、兩個「卒」,從形狀上看,和現在的象棋差不多,但周邊有花紋。「這是從宋代墓穴中發現的,也只發現這5個」,張鐵軍說,這樣的象棋也是他第一次見。記者注意到,這些象棋上面的字和現在的象棋有些不一樣,「像」、「傌」、「包」分別對應現在的「象」、「馬」、「炮」。市考古研究所所長陳軍解釋說,這是宋朝的習慣寫法,有的象棋上還一方寫「象」、「馬」,另一方寫「像」、「傌」,以區別雙方棋子,以免混淆。
張鐵軍還拿出金簪、銅鏡等向記者展示。金簪有兩支,都有纏枝花紋,圖案變化多端、婉轉流暢,其中一支有蝙蝠,而另一支鑲嵌有寶石,可見當時精湛的手工藝技術。
張鐵軍說,從出土的物品來看,多為生活用品,沒有大型的工藝品,因此可以認為,這裡是生活相對殷實的平民古墓群,但因相對集中,且年代跨度大,對研究虎丘地區的市民生活有重要意義。( 李 曉)
推薦閱讀:
※團伙荒山上挖出28個大坑盜取千年古墓
※阿斯塔那古墓群
※謊稱「挖井」盜走宋代古墓 12名盜墓賊涉案金額近百萬
※建昌古墓群戰國大墓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