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兇猛——暴利炒作催生「墓奴」
新華網 ( 2010-04-05 ) 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
清明節前夕,國內各墓園迎來祭掃高峰,市民大都帶上鮮花或絹花祭奠逝去的親人。本報記者 徐德武/攝日漸短缺的墓地資源、墓地商的投機、新式葬法的推廣困難,正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讓「活得起,死不起」成為了客觀存在《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林禾、張夢潔發自北京、上海 「我們這裡是高尚社區,上風上水,地下CBD,人生後花園。按均價僅售人民幣3萬元整,值得一生典藏。」電影《瘋狂的賽車》里一位墓地推銷員的表演讓人發笑。不過,當人們發現這瘋狂的墓地成為現實的時候,更多的是哭笑不得。清明前夕,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公墓單位迎來了墓地銷售的黃金時期。任意打開一家墓園網站,價格表上的墓地價格少則數千元,多則數十萬元。再到實地去看一看,如今可以供市民選擇的墓地中,低於萬元的已經不多見了。活得起,死不起北京市昌平區景仰園骨灰林管理處是北京市公布的29家合法經營性公墓之一,是北京市民政局批准的大型骨灰安葬場所。目前該園出售的有成品墓和藝術墓,墓價包括佔地費、墓料費、前期20年管理費。「最低18000元起,根據佔地大小不同、所用石料品質、多少不同,墓價相應不同。」該陵園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高中低各種檔次供不同需求的客戶選擇,現在是銷售旺季,很多人都得排號等待。」始建於1993年的北京八達嶺陵園是經北京市民政局批准的合法陵園。目前,該陵園的價格按碑型分為成型墓、成型藝術墓和設計藝術墓三種。價格分別是1萬~3萬元、3萬~5萬元和5萬元以上。據該陵園工作人員透露,這樣的墓地,已經「很便宜了」,價格更高的墓地一般不往價目表上寫。上海的墓地價格也同樣昂貴。最近幾年,上海新墓單價以每年至少10%的幅度上漲,總價低於2萬元的傳統墓穴基本很難買到。普通墓穴售價一般在總價2萬至20萬元之間,個性化藝術墓售價更高達5萬元/平方米,而且必須7平方米起賣。在位於上海市青浦區的一家公墓單位的銷售處,陳女士來為自己80多歲的老母親挑選一塊墓地。不過,陳女士一問之下有些傻了眼。凈地面積約1平方米的成品墓售價要7到8萬元,這還不包括墓地的綠化費、維護費等。如果是對墓碑的石材、造型等有特殊要求,價格還要更貴。陳女士搖頭說:「房價漲,墓地價格也漲,真是活人買不起房子住,死人買不起一個小盒子安身。」對於近年來持續高漲的墓地價格,有人因此形象地總結:高價墓地正構成攔劫人生終點路上的最後「一把刀」。在生活成本不斷增加的同時,「死不起」成為老百姓的又一個沉重負擔。賣方市場由於大城市的土地資源有限、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近年來大城市的墓地資源越來越緊張。以上海為例,近幾年每年死亡人口都要超過10萬,也就是說,每年要產生數以萬計的新墓需求。中國人有著「入土為安」的傳統,據民間的調查顯示,約80%的人希望埋在墓地。如果每座墓按1.5平方米的尺寸來建,每年11萬座墓,就需要16.5萬平方米的土地。而上海目前只有44處公共墓地,有些小型公墓甚至面臨土地消耗殆盡的「死墓危機」,由於供不應求,墓地的價格飛漲。目前,國內每年喪葬費市場有約164億的規模,基本殯葬服務包括:遺體接運、冷藏、火化、骨灰寄存等。該部分主要由民政部門下的殯儀館壟斷經營,價格由國家統一釐定。墓地實行政府指導價或市場調節價,價格公開,由喪戶自願選擇。殯葬暴利一般都發生在此。據業內人士透露,如果將墓地的銷售收入也計算在內,殯葬業每年的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而相關產品的利潤率超過300%。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上海殯葬協會會長王宏階坦言,上海公墓單位的主要利潤是來自於土地獲得與轉讓之間的差價。「很多墓地管理者為了獲取暴利,故意進行炒作。在這種情況下,很大程度上存在著『炒賣活人墓』的現象。」一家公墓單位的銷售人員王立告訴記者,「由於害怕墓地價格繼續上漲,類似這樣(生前高價購買)的人很多。」王立將這些人稱之為「墓奴」。面對供不應求的局面,公墓單位進行土地擴容迫在眉睫。近年來一些城市土地價格飛漲,與地價密不可分的墓價也就跟著一路上升。為了防止造成惡性循環,去年上海市民政部門準備向公眾推出1萬平方米的低價墓地,但在供不應求的大局面尚無改觀的背景下也只能是杯水車薪。孝心不打折高價墓地的出現,是多方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除了供應一方,需求一方的推動也不能忽視。不可否認,「薄養厚葬」的觀念在人們心中仍佔有極高的比例。許多人認為,辦葬禮一定要風光、體面,否則就對不起先人,這從某種程度推升了墓價的一路上漲。記者在採訪時看到,公墓內墓地、墓碑大小不一,規格、質材、造型各異,既有奢華的「府宅」,也有簡陋的「筒子樓」,顯示出了森嚴的「等級界線」。在同一片墓區,有些墓地達上百平米,有些不足一平米。有人因此開玩笑說,死人比活人更能燒錢,死人是活人的面子。活人走在大街上你一般不能分辨他到底是貧是富,但是一到公墓,眼睛隨便一掃就能分清等級。甚至還有人產生某種攀比心理,寧可下血本購墓,也不能丟了面子。「墓地價格定死了,買墓地的人也不好意思砍價。有想跟我們砍價的客戶,我們一般都會以『孝心不打折』為借口拒絕,你一砍價就是對逝者的不敬呀!」一位墓地推銷人員告訴記者,這一推銷技巧在「實戰」中屢試不爽。如今,很多墓地都有著「風水先生」這一特殊的崗位。「我們墓地銷售處就組織過客戶聽風水先生講課,宣傳風水知識——山前山後、朝陽背陰、高處低處等。一些有錢人就會不惜重金買下風水寶地。」王立說。新葬之難事實上,一些城市很早就開始通過鼓勵「移風易俗」的安葬手段解決墓地不足的問題。具體而言,就是在公共墓地內不設墓碑,而是將遺骨和遺物放在骨灰堂,家屬可以隨意前來祭祀。這就是所謂的「壁葬」。此外「花葬」、「樹葬」等形式也被倡導。這是將骨灰埋在花壇或樹木下,讓死者處於鮮花和綠樹的環抱當中。不過,雖然近年來公眾對於節地的新型葬式的接受程度在提高,但新葬式的推廣仍存在不小難題。以上海青浦區的福壽園為例,這裡佔地800多畝,除了傳統墓葬,還有草坪葬、花壇葬、樹葬、塔葬等多種新型節地葬。因為佔地少、成本低,這些節地葬產品的售價比傳統墓葬低得多,最便宜的只要800元。價格在1萬元以下的墓葬產品佔到整個產品總量的60%。福壽園執行總經理伊華告訴記者:「價格在1萬元以下的節地葬產品有幾千個,但主動問津的人很少。我們刻意推銷,也是阻礙重重。很多老百姓還是比較傾向於傳統的、有墓碑的、佔地大的墓地。」類似的情況在上海奉賢區的濱海古園也存在,目前該園內有1300多個低價墓地推銷無門。自1991年起,濱海古園開始推行「海葬」(骨灰撒到大海),耗資100多萬元興建的海葬紀念樓和海葬紀念碑上,至今只留下不足兩萬名先人的姓名。每年的海葬人數大概只佔到落葬總數的1%-2%。該園一位工作人士告訴記者,政府早在1991年就鼓勵人們採用海葬,新的喪葬方式確實可以節約墓地,但一些家屬覺得這種節約方式有損面子,「在大多數老百姓的觀念中,『死無葬身之地』一直被視為終極悲慘之事,海葬難成氣候。」「墓地可是活廣告,孝心看得見。買個更大更好的墓地,往後來掃墓的人,誰不會說你是大孝子呢?」王立並不看好「新式殯葬」項目的前景。(應受訪者要求,王立為化名)
推薦閱讀:
※立二拆四是個什麼樣的人?
※薛之謙唱功真的被嚴重低估了嗎?專業人士怎麼評價薛之謙?
※如何看待2015環球小姐大賽的主持人宣布優勝者時念錯名字?
※徐曉東的挑戰,是一個人的武林?還是一群人的鬥爭?——事件炒作背後的「商業思維」
※如何判斷"國產手機不能上飛機"視頻是不是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