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大墓上百箱文物搬進現代高科技「住房」(圖)

12月22日,圍繞主棺柩一重棺的清理工作仍在進行。據專家介紹,此前在棺內發現的「大金板」,初步判斷為金冊,上面應該有文字或圖案,或與帝王有關。金冊在清代墓葬中較常見,在漢墓考古中為首次發現。

當天,來自全國各地的40多名考古專家齊聚發掘現場。面對出土如此多的文物和一流的發掘保護水平,眾專家不禁驚嘆:南昌西漢大墓考古堪稱當今中國考古學標杆!

文保中心存放漆木器的地方

盾牌上精美的神仙圖案

盾和戟

主棺內露出的玉環

「大金板」疑為金冊

經初步清理的馬車

探營

上百箱「寶貝」打包送進4000平方米文保中心

色彩鮮艷的馬車,形象生動的馬偶,幾十把各式劍具,分門別類的漆木器……22日下午,記者隨專家團,進入位於南昌西漢大墓西側的文保中心。在這個佔地約4000平方米的保護中心,目前已有上百箱文物被打包轉入這裡進行保護和清理。

在這裡,科研人員需要對每一件文物,建立應急保護修復檔案,採集其尺寸、重量、完殘程度等重要信息,再進行保護處理。相對於青銅器來說,脆弱的竹木漆器的保護更加困難。工作人員對出土的竹簡、木牘及漆木器做飽水、遮光、防霉等處理,防止微生物的滋生。

專家組組長信立祥告訴記者,南昌西漢大墓出土的鎏金器物、漆木器、青銅器,都必須立即進行應急保護,在完成應急保護後,再把這些文物送進文保中心實驗室進行更多複雜、專業的保護。

漆木器都要「喝水」 馬車經清理原貌初現

記者在文保中心兩側庫房看到,上千件漆木器做完飽水處理後,就地保存在純凈水裡。文物保護組組長管理博士介紹,因南昌西漢大墓的文物埋藏環境是水浸狀態,所以要儘可能還原當時的埋藏環境。

在文保中心,記者還隨專家團一起見識了先前出土的馬車、馬偶及幾十把劍。信立祥介紹說,馬車的清理非常成功,目前主要色彩已經呈現,原貌初現,非常漂亮。幾十把劍從目前來看很有特色,其中除了玉具劍外,還有幾把戰國時期的青銅劍,表明墓主生前喜歡收藏,因為之前已經不止一次出現過先秦時期的文物。

目前,馬車、馬偶等文物經過前期修復清理後,大部分已經分門別類進行了裝箱打包,需要運至陝西、北京及湖北荊州等地進行不同配件的保護、還原,待完全成型後再運迴文保中心。

揭秘

「大金板」疑為金冊或與帝王有關

在昨日的考古發掘現場,記者還了解到,此前在主棺柩一重棺內發現的「大金板」,可能是金冊!據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介紹,金板只露出了部分模樣,目測有20厘米長,15厘米寬,厚度約0.5厘米,共發現三張,與金器放在一起,目前不清楚它們的功能。

專家推斷,這些金板可能是金冊,或與帝王有關係。金冊在清代墓葬中較常見,是記載國史的史冊或金箔制的冊封詔書,但是在漢墓考古中還是第一次發現。

記者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到,金冊源於清朝冊封達賴喇嘛時的用語,清代皇后金冊由滿、漢、蒙、藏四種文字書寫。專家認為,此次發現的「金冊」裡面,有可能記錄了與帝王有關的文字,也可能有圖案。至於具體有什麼內容,是不是金冊,還有待於提取後進一步考證。

此外,據專家透露,在一重棺內發現的3塊大玉璧,經過考古測量後,發現最大的一塊直徑約28厘米,漢製為一尺二,僅比國內發現的戰國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少了4.8厘米。專家一致認為,在漢墓中出土3塊如此大的玉璧,非常罕見。

內棺蓋有荒帷痕迹完整提取難度大

22日,考古人員在對主棺柩一重棺進行清理時,發現了內棺蓋上還有清晰的絲、綉痕迹,專家判斷應該是附著在棺蓋上的荒帷。

據專家介紹,荒帷即棺罩,是對死者生前居室帷幄一類的模仿。荒帷的主體為絲織品,即罩於棺框上的素錦類織物,裝飾有圖文及其他金屬墜飾,是漢代常見的喪葬儀具。

絲織品保護專家王亞蓉表示,2000年北京老山漢墓、山東日照漢墓考古發掘中都出土了荒帷,但這次不像過去出的荒帷,這次都是滿綉,圖案排列有序,也是在比較薄的料子上,用硃砂染的線,專家組決定明後天現場將荒帷取到紡織品實驗室。不過,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看來,此次發現的荒帷貼在棺蓋上非常緊,完整提取的可能性非常小。

或出土漢代貴族男性高級絲織品

棺蓋上發現荒帷,那內棺有可能出土更好的紡織品嗎?

王亞蓉認為,紡織品是有機蛋白類,極易被破壞,另外在出紡織品的地方都挨著屍身,屍身水化過程破壞性更大,所以難保存。「紡織品出土概率非常少,一千座漢墓不見得有一件好的紡織品。」不過,她對南昌西漢大墓內棺出土高等級絲織品仍充滿期待。

「從目前內棺的保存狀況來看,密度應該是可以的,紡織品肯定會有,只是多與少的問題。」王亞蓉表示,過去出的女性紡織品比較多,比如馬王堆墓,這次起碼能夠得到一批漢代貴族男性的高級絲織品,對於紡織文物研究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評價

南昌西漢大墓發掘堪稱中國考古學標杆

經過一天的實地考察,來自全國的40多位考古專家,對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發掘所取得的成績驚嘆不已,同時也對我省邊發掘邊保護的考古理念讚不絕口。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白雲翔說,南昌西漢大墓的考古價值非常高,如果墓主人是劉賀,他是王、是帝、又是侯,這對揭示漢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了很多信息。此外,南昌將科學發掘、文物保護和學術研究全過程有機結合在一起,而且考慮到了今後的展示和利用,是當今考古學的標杆。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振東認為,最大亮點就是,作為西漢侯一級的墓葬,各種要素都比較清楚,尤其對於研究墓葬等級制度非常有價值。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田亞岐認為,南昌的發掘手段非常科學,在當今考古領域,舉全國之力,使人文考古有了科技保護的介入,這是非常好的創舉。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段清波說:「每天看到新東西,非常驚喜。我覺得應當能代表中國目前文化遺產保護水平,無論是考古發掘,還是文物保護和展示,包括未來的遺址建設,都是這麼多年來大型文化遺產發掘保護項目中做得最好的。」

文/江南都市報記者 陳文秀 圖/江南都市報記者 許南平


推薦閱讀:

美國總統身邊的高科技保鏢
高科技弘法  (共一集)

TAG:科技 | 文物 | 高科技 | 西漢 | 現代 | 住房 | 高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