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全球化路線圖曝光,為何選迪拜選做全球化第二站

昨天,阿里雲與迪拜Meraas控股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協議規定,雙方將合資成立一家全新的技術型企業,為中東、北非地區的企業以及政府機構提供以雲計算為支撐的系統集成服務。大概細節包括:Meraas在迪拜建立一個以技術為導向的綜合社區:包括數據中心、酒店、住宅、商業區域、零售等。其中,這個符合3級標準的數據中心由阿里雲提供技術支持:合資公司將為迪拜的交通、通訊、城市基礎設施、電力、經濟服務和城市規劃等六大支柱領域提供服務。

結合之前阿里雲副總裁胡曉明披露的一些信息,至此阿里雲國際化的整個路線圖已經基本明朗,那就是在今年底前,阿里雲將在全球開通超過12個數據中心。

這個過程包括,先是在境內開通了杭州、北京、青島、深圳四個數據中心,然後登陸香港,算是半個國際化步驟,因為香港數據中心的網路光纖除了接通中國大陸之外,更重要的是還包括了新加坡、美國、歐洲等國際級電信商。

隨後登陸北美,在矽谷設立數據中心,算是國際化第一步。

這次在迪拜的合作,則是國際化的第二站,此後,阿里雲還要日本、新加坡、德國建設數據中心,在2015年底實現初步的全球化的布局。

幾個月前阿里雲在矽谷設立數據中心的時候,還有媒體追問阿里雲高層,阿里雲到底會在美國把業務發展成熟到什麼階段才向全球擴張,現在答案已經自然顯露。

阿里雲成立後至今在國內已經與十幾個省級部門建立了雲計算合作,先後拿下12306、中國氣象局等政府大項目,在國內羽翼已豐,籌謀國際化屬題內應有之意,借道香港,第一站殺到矽谷也很自然,但把第二站、全球第七個數據中心設在迪拜還是頗為出人意料,因為按照香港、矽谷的路線邏輯,下一步似乎應該是歐洲、日本、澳洲這樣的路線,也就是先發達市場,後次發達市場。

但此次落子迪拜,卻暴露出馬雲對阿里雲的另一番安排,顯示阿里雲的國際化並非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而是非常規、跳躍式的發展路線,馬雲的野望是快速就拼出一幅全球雲地圖,力度之大,難怪連貝索斯也在公司的內部會議都預言說「阿里雲將是亞馬遜AWS最大的競爭對手。」

為什麼選擇迪拜為阿里雲的國際化第二站,其背後有頗多原因:

其一,迪拜這個城市雖然位於中東沙漠之地,但卻因為土豪們的玩命建設而成為一個極現代的國際化大都市,具備建設國際級數據中心的基礎條件。

其二,迪拜原本就有建設智慧城市的想法,也就是說「地方政府」有配合的願望。事實是,迪拜酋長、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正在倡導發起了建設「雲上迪拜」,這次跟阿里雲合作的Meraas本身就是當地酋長旗下的公司,既是私人公司,又具備「國有」性質,承擔著提升迪拜國家形象的任務。迪拜已經贏得了2020年世博會主辦權,這使它有強烈意願採用雲計算驅動世博會,提升國家形象。

其三,也有可能是風雲際會,因緣巧合,因為媒體報道顯示,去年阿里巴巴集團上市前夕的9月17日,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迪拜酋長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在迪拜會見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當時迪拜王儲哈姆丹·阿勒馬克圖姆也參加了與馬雲的會面。這種級別的大佬碰面,一個投資合作其實也就是一句話說定的事情。

其四,避實擊虛,先易後難的市場策略。在迪拜先啟動國際化有兩個好處,一是迪拜的地理位置決定它可以連接中東和非洲市場尤其是北非市場,在迪拜逐步實現本地後,可以突破人才、文化障礙,順勢進入中東和北非。二是阿里雲國際化最大的競爭對手亞馬遜,儘管其雲計算AWS已經向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但卻還沒有在中東設立數據中心,使阿里雲有漏洞可鑽。而這一邏輯和百度、獵豹、華為等中國公司的國際化邏輯也是一致的,就是儘可能避開與巨頭的正面碰撞。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更簡單,中東土豪不差錢,阿里雲這一單總不會是個虧本的生意。

雖然現在阿里雲的營收規模還很小,但是增長速度卻是阿里巴巴諸多業務中表現最好的。隨著阿里雲逐漸完成在全球的布局,貨幣化的速度也會加快。

首先是,我覺得如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中美所有的企業都有產生更大聯繫的這樣一個需求。在這樣的一個國際交流已經無所不在的情況之下,整個世界現在已經連成了一片,所以很多美國企業來到了中國,我想我們到美國去交流一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無論是從中美之間的互相投資,還是中美之間的貿易交流上來說,現在都處在了一個比較健康環境。在這個環境之下,中國企業去美國的情況也非常多的。

第二點,我們看到整個公共雲計算市場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是一個完全國際化的過程,既然要做一個公共雲計算廠商,你就必須能夠給客戶提供一個全球部署的資源環境,這個從技術上來說也是必須的。

第三點,公共雲計算隨著發展會形成一個全球性的生態平台,在這個生態里,所有的廠商實際上都是在一個大雲裡面,給客戶形成一個大的網路,這個大的網路必須是國際化的。我們很難想像,作為一家公共雲計算的廠商,你只能為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的生態合作夥伴提供價值。

最後再提一下阿里云為什麼要國際化。這不僅僅是因為阿里雲在中國佔了20%以上的市場份額,超過了傳統的電信運營商和國際廠商,更因為公共雲計算市場具有天生的國際化特質,在中國這樣外貿依存度極大的國家裡,一個雲服務商不可能只在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為客戶提供價值,給客戶提供一個全球部署的資源環境,這是雲服務商的基本價值。另外主要阿里的電商要全球化,作為基礎設施的雲計算肯定也要全球化。

國際化的阿里雲會遇到很多強硬對手,比如亞馬遜、谷歌、微軟,但阿里雲也有自己的特點,背靠中國是最大的一個,基於安全問題,中國巨大的雲服務市場肯定還是被本土廠商瓜分,阿里雲有可能會成為壟斷巨頭,並獲得規模優勢。

可以這麼理解這個規模優勢,亞馬遜曾經表示,在全球範圍內,其AWS客戶總數超過了100萬,但彭博社則報道阿里雲已有超過140萬的客戶。當然,就客戶平均體量來說亞馬遜可能更大,但作為挑戰者,阿里雲的140萬中小客戶已經可以說明問題,它們的來源跟阿里的電商生態密切相關。

推薦閱讀:

迪拜帆船酒店一晚的正常消費是多少?
想開拓中東市場去迪拜
迪拜|放棄那些打卡景點,二分鐘帶你玩轉文藝又有逼格的旅行地
阿聯酋,六日三城(中)

TAG:阿里雲 | 迪拜 | 路線 | 全球化 | 曝光 | 路線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