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少林內勁一指禪》功法練功要領的體會

《少林內勁一指禪》功法練功要領的體會一、關於關於少林內勁一指禪介紹:該功法最大的優點是安全。原因:氣功是通過調心、調息、調身進行自我鍛煉的方法,而該功初時只需要調身(即姿勢正確)就可練功,呼吸自然,不用意守和無須入靜,故不易出偏,安全呀。其次是易學易記,一樁一姿勢,不複雜。再次是易得氣,氣感感覺快(注意:因各人身體的個體差異,其氣感的強弱,感到氣感時需要的時間各異,有些人需要較長時間,有些人很快就有氣感了,但也有練了多年甚至未有氣感的,但其本人自我感覺是身體較練功前健康)。 二、聽說闕老前輩教功時,只站樁,在多年站樁的基礎上才進行扳指,循序漸進。王瑞亭老師的少林內勁一指禪,是融合了他個人的心意六合拳,加進了熱身法。闕老師帶徒弟較多,都練得很好,功力也強,各人練功的體會也不同。目前關於少林內勁一指禪功法的版本甚多,真如陳氏創陳式太極拳,帶了楊露禪、吳鑒泉等徒弟,現在社會上就有楊式和吳式太極拳。不管怎樣,站樁是所有版本中共有的,是核心部分。 三、馬步樁即基本樁是所有樁式的基礎,練得好,就為練其它樁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我在15年前遇見一人,基本樁站了8年,體感的效果與別人不一樣,功力也強,可謂各有千秋。我建議基本樁至少要站半年以上。 四、練少林內勁一指禪要過三關,即放鬆關、疲勞關,氣沖病灶關。練少林內勁一指禪要過三關:即放鬆、疲勞、氣沖病灶關。而放鬆、疲勞這兩關有著內在的聯繫,能放鬆就不感到疲勞,疲勞關過了,也就感到放鬆了。這兩關過後,姿勢也正確了。在練功過程中,某些部位會出現不適的感覺,一是原來就有病的癥狀;二是自己還沒覺察到的,還沒在身上反映出癥狀來,通過練功,這些癥狀可能會消失。 在每次練的時候,有老師拍打你的有關部位,以幫助放鬆和疏通經絡是最好不過了。 五、功法大體分為以下階段:準備動作(有些版本有);起勢,基本樁法,收勢;其他樁法(包括起勢、收勢);扳指(趾)法。 練功苦,練少林內勁一指禪更苦。苦盡甘來,甜,練少林內勁一指禪更甜。堅持數年,必有益處。 六、下面是功法要領的有關體會: 臉帶微笑——《腦內革命》書中有一點可以借鑒。(在這裡順便說一下,我不是吹捧鬼子,因為科學無國界)。借鑒什麼呢?就是臉帶微笑,在臉帶微笑時,大腦可以分泌一種類似嗎啡的「內腓肽」,內腓肽能使機體提高免疫能力,能起鎮痛鎮靜作用。我想練功時,臉帶微笑,有助於提**體的免疫功能。以後即使碰上不順心的事,臉帶微笑(有些象皮笑肉不笑),也起到同樣的作用。 舌抵上齶——嘴唇輕輕閉攏,上下牙不要碰著,舌尖自然而然地抵於內上齒齦上。還有一種是翹舌抵於上齶(口腔的天花板)上。 虛領頂頸——虛領:頭正,下頜微收,頭頂百會穴上好象有一根線把頭拎起似的;頂頸:頸要直,方法是下頜微收,但不強硬。虛領頂頸與打太極拳的要領同。 目視前方——是平視前方。上視有升壓的效果,下視有降壓的效果,升壓降壓的目視要配合專門姿勢同做效果較好。在練功過程中,眼珠可以活動,如果1分鐘看遠方,下1分鐘看自己的手,周而復始,可以調節眼睛的睫狀肌,緩解眼睛疲勞,起到保護視力作用。 含胸拔背——(1)含胸:常人挺胸時,腰背一直,胸就挺起。而軍人的挺胸除腰背直外,還將兩肩往後張。這裡的含胸要求是:在腰背直的情況下,兩肩稍向前向內合,會感到內衣輕輕地貼住了背。這種感覺,背部的上面明顯,下面次之。如果下背的感覺也明顯,就是骺背,嚴重的就是駝背(羅鍋)。所以含胸要求是:在腰背直的情況下,兩肩稍向前向內合。(2)拔背:在做起勢前,腰背直情況下,兩肩上聳二、三分,將脊椎骨一節節安放好。 虛協——在胳肢窩中好象擱上一、二個雞蛋似的,不使胳膊夾緊協部。 臂肘的位置——觀看下載的王瑞亭老師的姿勢。一般是肘尖略超出軀幹前的體表位置。 手掌瓦狀——「瓦」狀指老式的瓦片形狀,手指松直微彎曲。 手指梯形——意思是以食指為準,食指處於最高位,中指次之,無名指更次,小指最低。五指略分開。手掌如果朝地,小臂肌肉放鬆程度較差,不如手掌略有偏向,即左掌略偏右方向,右掌略偏左方向,小臂肌肉得到相對放鬆。手指梯形的要求也容易做到。 圓檔——對圓檔的要領,我在這裡描述一下,以便初學者領會。當兩足與肩同寬,腳尖內扣10度,即稍成內八字;下蹲時,兩膝與兩腳尖同寬,就能保證圓檔。兩膝在垂直面內不能超過腳尖,這時腳掌的感覺是:兩腳掌的外側著地。 收腹提肛——該功法要領中要收腹提肛,如果經常注意提肛,那就犯意守的忌韙。在練功初,擺好姿勢後,先檢查身體各部是否符合要領,注意各部放鬆。特別是不要翹臀,大腿跟部在翹臀時的感覺是肌肉放鬆的,將骶骨、尾骨往身體的正面稍前移,這時大腿跟部的肌肉有緊張感,也感到提肛了,小腹也收了,姿勢保證收腹提肛,不要去想提肛。但上身不要因為避免翹臀而後仰。 松胯——在收腹提肛的前提下,注意腹股溝處(也是髖關節處)要放鬆; 十趾抓地——在內八字基礎上,將腳尖上翹稍前伸,使前腳掌靠近腳趾的部分虛空,而後使虛空的那部分腳掌先著地,再屈曲腳趾著地,這時感覺蹠弓部分和湧泉穴好象是不挨著鞋底似的。這是十趾抓地的要領,在練功準備時,做好十趾抓地後,再做起勢或下蹲動作。以後在練功過程中,就不需要再注意十趾抓地的要領。在姿勢較低時,十趾抓地,不抓地,站不穩。姿勢高的時候可以不一定抓地,有助於今後自發動功的產生,也便於扳趾。 呼吸——自然呼吸; 補充一點,小臂怎樣才算放鬆?我的體會是:稍用勁,與地心吸引力相抵消。不用勁,小臂處於「沉」的狀態。小臂的放鬆程度,好比身在游泳池中,手隨浮力會自然浮起一樣。如果整個姿勢擺正後,腳掌的感覺是:兩腳掌的外側著地,重心大部分在腳後跟上。這樣,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原因是腳後跟上有一個睡眠穴,因為站樁,得到了充分的刺激。 有些要領領會得好,打太極拳時的體會就更進一步。 七、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在這裡介紹一下單練股四頭肌的方法,此法是我後期對學功學員的條件,達不到要求,我是不會教他練功的。 方法簡述如下:腳跟離牆腳約1.5腳距離,兩腳併攏或稍分開一些(寬度小於肩寬),背靠牆(板)下蹲,要求大腿與小腿成直角,上身軀幹與大腿成直角,上肢隨便,但不可撐牆(板),能堅持5分鐘就合格。在5分鐘時間內,頭、上背、臀部不得離牆(板)。每天一早一晚各練一次。 雖然練此法耽誤了練功一些時間,但不會在練基本樁時出現姿勢不正確的情況,也不會因肌肉緊張造成抖動不止現象,能夠做到練功要領基本正確,上身也能做到比較放鬆,而且站樁30分鐘不會覺得太累,練後走動一下,腿部感到非常輕鬆。這個5分鐘,比站樁還苦啊。有慢性病的可以不練此法,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更不可硬來,恐加重病情或發生意外。 八、由於初練,腿部力量不夠,肌肉緊張,就發生抖動,使全身也隨之發抖。這個問題,在師傅剛開始教我擺姿勢時,當場我就問了,答覆是「得氣」,我說是肌肉緊張受不了。師傅告訴我,今後碰上發抖,就往下蹲一些。就這樣,解決了問題,雖然以後練功時,有時會抖動,但情況明了,就不怕了,有辦法應付了。 我的體會: (1)發抖原因是初練,腿部力量不夠,肌肉緊張; (2)在抖動中達到放鬆。比如,胳膊,後背,腰部由於靜止不動,有一定的酸脹感,在抖動過程中得到緩解。但要注意,能不動最好,不能去追求抖動的感覺,而形成潛意識,造成抖動不能控制,成為偏差。 (3)收功後,可以拍打按摩身體各部,以緩解練功過程中引起的肌肉不適反應。 在練功過程中,膝蓋不僅僅是難受,膝關節會疼痛。方法是,站高姿或中姿,練功時間不要太長,初學者先從20分鐘一次站起,逐漸增加時間,凡事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通過站樁,腿部力量增強,走路爬山就感到輕鬆,這也算是本功的初期效果吧。 按正規鍛煉少林內勁一指禪三個月後,一般會感到吃得快(胃口好),睡得香(熟睡時間延長),拉得爽(不會便秘,爽快)。 據說人體經絡12時辰周轉50圈,12時辰=24小時=1440分,經絡周轉完1圈的時間為28.8分鐘,所以站樁最低要求不得少於30分鐘,半小時中間不休息。 註:《靈樞?五十營》提出了「一呼脈再動,氣行三寸;一吸脈亦再動,氣行三寸」。以致於推算出人體氣之周流,在一晝夜之間,大概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次,氣行810丈,相當於循環了五十周。這種說法在今天看來,未免太幼稚可笑,但如果和英國的哈裴氏在1628年才能說明血液循環來相比的話,我們祖先在數千年之前就能夠闡明血液運行是如環無端,營運不休的,這不能不認為是偉大的發現。 九、考慮到生活,尤其還要學習、工作,對體力消耗得留有餘地,所以一天分開站兩次也可以了;如果一次站45分鐘以上,或者是站低樁,一天一次也夠了。練功是健康投資,不能因為練功不當,反而影響健康、學習、工作,適得其反,尤其是初學者,更應作到循序漸進。 1. 該功法不用意守,氣感無須去注意,你注意了氣感,就有意守的嫌疑; 2. 白天面朝太陽方向,即東、東南、南、西南、西,晚上一般面朝南;飯前飯後半小時之內不要練功;練功中用干毛巾拭汗。出汗多時,功後要補充淡鹽開水;功後不能馬上洗冷水澡,不宜喝冷飲;避開雷雨時刻站樁,以免驚嚇。同理,大風時應將門窗固定住。 3. 練功時,除姿勢保持不變外,可以看電視,聽音樂,背英語單詞等等,便於初練者放鬆,並緩解疲勞。短的電視劇一集40多分鐘,電視劇看完了,功也練完了; 4. 有病的癥狀有反覆,是正常現象,有各種因素。經常檢查指標是需要的,便於做到心中有數,便於驗證功法的功效。 十、扳指法一般在大部分樁功都站了,並且經絡基本上通的情況下進行。個人認為初練者扳指的效果不大。 扳指法——時間:手指一上一下為1次,上和下各為1分鐘(很緩慢地一點一點地往下扳是1分鐘,往上即下扳後恢復原位也是緩慢地一點一點地復原是1分鐘)。要求;(1)在往下扳之前,該手指先要稍微往上翹2—3毫米後下扳;(2)手指下扳時,該手指的關節是松直的(不是指掌指關節,即靠近手掌的關節,此關節也要求比較松,不要求直);(3)除下扳的手指外,其鄰近手指不能跟著動。意思是說,當鄰近的手指受下扳手指影響跟著動時,該手指就不要再往下扳,這是該手指現時下扳的極限,隨著扳指練習,會逐步不斷突破現時下扳的極限。 十一、高樁與低樁的關係和適應人群: 高樁容易做到放鬆,氣感比較容易感覺到,但也因人而異,適合於初學者; 低樁是在練功多年高樁的基礎上逐步達到,幾乎全身都感到放鬆了,當手掌朝地站馬步樁時,有一股向下拉的力使你站低樁,那時,你要站高樁也不行,一會兒就被拉著往下蹲啊。 至於說到低樁姿勢的問題,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主要是身體重心的穩定,上身應該前傾一些,但這個前傾是在保證原有要領基礎上的上身前傾。 至於長勁的快慢,與站樁的強度相關:一是與每次站樁的時間長短和每天站樁的次數相關;二是與姿勢的高低有關,但要注意在放鬆的基礎上,姿勢低長勁快。我們練功的目的是健體強身,為健康投資,不應影響到第二天的工作學習,強度應以此為準,為最佳,不要為了練功,本末倒置,甚至搞跨身體。 一般說,高樁養氣,適合初學者和病者(慢性病),低樁適合身體強壯者。
推薦閱讀:

少林 | 少林方天戟(下)
少林拳 | 正宗少林鎮山拳
少林拳 | 正宗少林五虎拳(全套)
少林拳 | 正宗少林猛虎拳(第三路)
少林羅漢拳—小羅漢拳

TAG: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