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無名萬物之始|楊鵬講道德經第一章第四節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於水面之上。——創世記1:1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老子認為宇宙萬物是有一個開始的,「無名,萬物之始。」他認為宇宙萬物有一個共同的創生本源,「有名,萬物之母。」萬物之母創生出宇宙萬物,宇宙萬物包括我們人類、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目的、有意義的被造物。在思想史上,道德經屬於創世論的大家族。不同的宇宙起源觀,如何深刻影響我們的人生觀?敬請收看本節視頻,時長19分鐘。

老子認為,萬物是無中生有,被創生出來的

大家好,現在我們開始講第一章的第四節課,前面三節課,我們只講了第一章的前兩句:「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這兩句話之所以用了三節課的時間來講,是因為這兩句話看來簡單,但是對我們理解後面的章節非常重要。這兩句話講了老子的語言觀,講了話語權與終極真理的距離,講了那個終極力量,就是那個「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終極的創生力量,它超越人的話語能力,也超越人的權力控制。今天我們講第四節。

我先念一遍第一章: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恆無欲,以觀其妙。恆有欲,以觀其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我們先看這兩句: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這兩句有兩個問題先得說明,一個是版本上的問題。另一個是斷句方面的問題。

我得先講一下版本方面的問題,大家看PPT,這兩句,帛書甲乙本是這麼寫的:「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萬物連續用了兩次。但是河上公本和王弼本把萬物改了,改成了「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把第一個「萬物」變成了「天地」,大家不可小看這種改動,這種改動是受大多數儒家世界觀影響的結果,因為多數儒家講天尊地卑,把宇宙秩序的根源追到天尊地卑 ,追到天地,認為天地為大,萬物是在天地之中。而道家比較習慣認為天地不算大,天地只是萬物之一,都在道之中,在道之下。

所以,把「萬物」改成「天地」後,就展現了天地之中有萬物的這麼一個等級秩序。

而「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則沒有萬物之間的等級差異。所以我們還是要回到帛書甲乙本來,回到「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來分析這兩句。

講完版本問題我們再來看一下斷句方面的問題。

這兩句話,有兩種不同的斷句方式:

一種斷句是「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這種斷句的代表人物是宋朝的王安石和司馬光。還有一種最流行的斷句是「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河上公、王弼本都這樣斷句。

上面提到的第一種斷法,不是主流的,但是一部分學者迄今都非常堅持的。第二種是比較流行的。斷句不一樣,意思會有微妙的差異。但這兩種斷句,各有理由,沒有辦法確定誰更正確。我把兩種斷句法都解釋一下。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斷句,「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種斷句在道德經裡面是有一些依據的。比如說道德經第二章的「有無相生」,就是講「有」和「無」,「有」就是有形的宇宙萬物,「無」就是無形的看不見的、創生宇宙萬物的道。這兩者之間是互相支撐,互相生成的。第二十五章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是一種存在,所以把它當成是「有一種東西」,儘管它是無形的。

「無」和「有」是道德經里比較重要的兩個概念。這種斷句法,把「無」和「有」斷開掉,也就是說「無」可以稱為萬物的開始,「有」這種存在,指「道」的這種存在是有的,它可以稱為萬物之母。這種斷句在道德經里有文字的依據,意思也是通暢的。

另外一種現在比較流行的斷句法是,「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種斷句法在道德經里也是有一定依據的。

比如三十二章的「道恆無名。」「無名」是經常用的一個概念,來指稱道。因為道無形所以沒辦法描述它,沒辦法命名它,沒辦法控制它,它就是「無名」。 還有三十二章的「始制有名」。「無名」、「有名」這一對概念,在道德經裡面也有。

關於這句如何斷句,學術界爭吵了上千年。我覺得這章最重要的,不是這些技術性的爭論,最重要的是它強調,萬物是有一個開始的,也就是說,萬物原來並不存在,它是無中生有的,被一個創造萬物的力量,所創生出來的。

它表明,第一,萬物是有一個開始的,第二,萬物有一個共同的起源的,它是有一個共同的母親的。無名也好,有名也好,不過是對萬物之始和對萬物之母的一種描述。

也就是說,萬物之始是無形的,是不能用我們人類的感官去認知的,它是「無」。因為它是無形的,沒辦法用人類的語言去定義、概括和控制的,所以它又是無名的。

那麼同樣呢,萬物之母等於是萬物之始,這個萬物之母是確實存在的,在萬物誕生之前就存在,所以它是一種「有」的狀態。它是有的,是有「萬物之母」的。萬物之母的這種存在,萬物之母的內涵,在天地誕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所以說是「有名」。

創世論思想與自生論思想差異何在?

這裡最重要的是萬物之始和萬物之母,這是道德經的出發點。萬物有一個開始,宇宙有一個本源,這個開始和這個本源,轉化出宇宙萬物同時能夠運行於宇宙萬物之中。我們人生的一切力量來源於它,國家治理的所有的力量和規則來源於它,這是道德經的本質。道德經的思想並不特殊,放在人類思想史看,這是創世論的觀點,道德經屬於創世論思想大家族。

這種創世論的思想是《聖經》的思想,也是印度教的《吠陀》系列經典的思想,當然也是《古蘭經》的思想,而且也是《論語》的思想。《論語》也認為「天何言哉」,上天不言卻創生萬物,運行萬物,所以《論語》也是屬於創世論思想大家族,叫天創世論。

創世論可以說是人類思想的主流了,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都是創世論,道德經是創世論,中國的儒家也是創世論。

與「創世論」對立的一種思想,在人類思想史上也是相對邊緣的一種思想,就是「自生論」的思想。自生論的思想表現千差萬別,但它們有一種共同點,這個共同點就是它認為萬物是自生的。比如說佛教的「緣起論」。緣起論認為這個世界就是一張因果關係的大網,因緣而生,因緣而滅,萬物生生滅滅,這是宇宙萬物的自然本性,在這張因果大網之外沒有一個超越的神的力量在控制,這是一個自發的生生滅滅。

其實唯物主義思想也是這樣,只不過它認為這個世界是物質的,一切事物現象都是生於物質世界自身的運行規律。一切都是物質世界的自發的自我的表現,並沒有一個力量在控制這個物質世界,這叫自生論。唯物主義也是一種自生論。

不同的宇宙起源觀,深刻影響我們的人生觀

道家的思想毫無疑問的是一種創世論的思想。除了道德經之外,1993年在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郭店村,考古發現最古老的老子抄本,叫郭店老子,跟老子抄本同時發現的還有一篇文章,叫「太一生水」篇,這是學界定義的,叫「太一生水」篇 。(參看PPT) 「太一生水」篇是這麼說的,「大一生水」 ,有一個偉大的「一」, THE GREAT ONE,它把水先生出來,這個水再反過來輔助大一,是以生成了天,天又反過來輔助大一,這樣就生成了地,然後生成陰陽,生成神明,宇宙萬物就這麼生出來了。這是「大一」通過水來創世的一種創世論。

我在這裡專門找了一幅完全由水構成的太極圖,非常符合「大一生水」篇的思想。

在人類思想史上,最有名的創世論,可能就是《聖經》的創世論。

《聖經》開篇是這麼說的: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於水面之上。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這種創世論的思想,大家注意細節,與中國的《太一生水》篇的細節,有一些地方是類似的。上帝創造光、創造天地之前,已經有了水,上帝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於水面之上。這與大一生水,水反輔大一,是以成天,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認為創世,是先有了水才有了後來的一切。

當然不僅《聖經》和《大一生水》篇這麼認為,與老子同時的、比老子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泰勒斯,他也這麼想。他認為「萬物源於水」 ,回歸於水。

西方人把泰勒斯當成「哲學史第一人」,因為他第一個提出「什麼是萬物本源」的問題,他從千差萬別的萬物背後,看到萬物的共性,他把那個東西界定為水。當然,這不一定是我們喝的水,而是像水一樣的能量。

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就不是我們現在眼睛能看見的水,上善若水就是太一生水,大一把水先生出來,這樣再由水中滋養出萬物。這樣從創世論的意義上,去理解上善若水,我們才能把握它的深義。

這個世界從哪裡來,宇宙從哪裡來,不同的回答深深的影響了人類的人生觀。

大體來說,創世論者,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被創造的,對那個創造他的力量,他有感恩之心,有敬畏之心,也有謙卑之心,他是容易產生謙卑、感恩、和敬畏心態的。

與此相反,自生論者認為這個世界是自發的創生出來的,並沒有一個力量在調控他。這個世界是偶然創生,而且沒有目標。生活在這麼一個帶有偶然性,帶有荒謬色彩的世界裡面,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去過好這一生,你只能信靠自己,因為這個世界之外沒有力量,你就運用好這個世界就是。所以也談不上你的人生會有什麼目標和意義。

你想想,你是「因緣而生,因緣而滅」,你在這個世界中會有什麼目標和意義呢?你來得莫名其妙,走得也莫名其妙,一切都是「因緣而生,因緣而滅」,你又控制不了這個緣,所以人在這個世界上只不過是如夢如幻而已。這樣會造成人生的無意義感。

大家別小看這個問題,不同的宇宙起源觀,會深刻影響我們的人生觀。

今天的第四節就到這。大家只要記住,《道德經》在思想史上屬於創世論大家族。

老子認為宇宙萬物是有開始的,「無名,萬物之始。」老子認為宇宙萬物是有一個共同的創生本源的,「有名,萬物之母。」萬物之母創生出宇宙萬物,宇宙萬物包括我們人類、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目的、有意義的被造物。記住,這就是道德經的創世論。

下一節我們就會講完道德經的第一章。敬請期待。

讚賞作者

掌上國學公眾號

sinoacademy

聯繫郵箱

822990447@qq.com


推薦閱讀:

你會不會見義勇為?
還原道德
你支持或反對營救式刑求的原因是什麼?
珍惜生命,遠離杠精,如何避免自己成為杠精,這篇文章給出了答案
我是一名初三的學生,老師經常欺負我?

TAG:道德 | 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