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安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之十八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之十八

釋大安

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三十七歸依感動天人願。

這一願意謂:若我成佛時,十方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中,無量不可數諸天人民(諸天包括三界二十八重天,人民是指人道的眾生),聽聞到我阿彌陀佛的名號,生起至誠恭敬的心,五體投地(左膝、右膝、左手掌、右手掌、頭頂至地),虔誠作禮,歡喜信樂,至心精進,修菩薩行,對這樣的念佛人,所有諸天及世間人民,無不恭敬護持。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阿彌陀佛因地考察他方剎土,見到有人雖修菩薩行,而人天不甚恭敬,甚或輕毀嘲笑,致使修行人抵擋不住世俗的偏見,退失道心,又復汩沒於五欲六塵中不得解脫,而阻礙者亦由此造業受苦報,自他俱損,誠為可愍。所以願言,聞我名號歡喜修凈業者,諸天世人悉皆敬禮擁護,令修行道上一帆風順,直至往生成佛。

這一願對護念現代凈業行人尤為必要。因為現代眾生的人生價值定位大多以五欲的滿足、功名利祿的獲得為準繩,對於精神心性的提升往往輕慢忽視,道德與宗教每每被邊緣化。受這種功利氛圍的影響,許多念佛人都不敢承認自己吃素、念佛。為什麼呢?不好意思,怕別人笑話自己。確實有些人不明了修行的價值,嘲笑吃齋念佛的人,覺得他們很消極,把念佛與封建迷信打上等號,認為學佛是消極避世的所為,所以諸多念佛人不僅得不到恭敬,反而被他人輕慢。當社會以名利為重心,追求感官享樂的時候,德性與超越便會受到鄙薄。

然念佛人卻能受到諸天鬼神的恭敬,何以故?一個人如能至誠念佛,就能蒙佛光照觸,引發身心的光明。諸天鬼神能看到這些光,對念佛人就會恭敬有加。而一般世俗之人,每日心機謀劃,我執厚重,身心便呈灰暗,諸天便不會去恭敬護念他。諸天鬼神可是明察是非、愛憎分明的!世間有些人平時不把修行人看在眼裡,但在坐車、坐船、坐飛機的時候,潛意識中倒是希望有一兩個修行人在場或會比較安全些。為什麼呢?有諸天鬼神的恭敬擁護,自然會逢凶化吉,由此自己也能沾上點光嘛。

念佛人無論貴賤貧富,最終一定能得到諸天世人尊敬,這方面的個案例子甚多。比如前清常熟張寡婦,安貧守節,專持佛號,臨命終時,寂爾往生。往生前數日,以下痢疾,遺一破舊裙子,臭不可近。他人將裙子拋到水中,忽見裙子變成蓮華,五色璨然,散布水面。目睹者驚訝敬畏,趕緊撈起裙子,送至一尼庵作佛座前的尊圍。另有六祖永明延壽大師,念佛往生後,閻羅王設大師法像日日禮拜;十祖截流大師,往生時閻羅王伏地禮拜;宋朝王日休居士,站立往生後,廬州一帶,家家戶戶設像供奉禮拜。所以這一願是給一個念佛者人格上的尊重,道義上的鼓舞。《觀經》云:「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華(白蓮華——注),觀音勢至,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念佛行人,至誠懇切稱念彌陀名號,即是安立於無上正真之道,修持大乘第一妙行,故能感通諸天世人歸敬、讚譽、擁護、瞻視,思欲相見,猶如須菩提宴坐感到帝釋天散華供養一般。由彌陀願力加持,故上得諸佛菩薩的護念加被,下得諸天世人恭敬禮拜,令我等念佛人修行不遭魔障,安隱速疾成辦往生成佛之大事。我等凈業行人幸蒙此願恩澤,何幸如之。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三十八妙服自然在身願。

這一願意謂:若我成佛的時候,我剎中帶業往生的天人,如果欲得衣服,即能隨念即時披在身上。如同佛在世的時候,對那些善根深厚求出家的弟子,說一句善來比丘,袈裟便自然在身,無須人工裁剪、縫紉、染色、洗濯。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作佛。阿彌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薩時,見到他方剎土的眾生,為衣食溫暖故,苦役萬般,營求不息,費盡心機,惡業山積。更何況禾下喪數千生命,鑊中殺無量蠶繭……等等。是故悲心建立此願,願往生到我剎土的聖眾,衣食住宅,隨意現前,著衣吃飯,皆助法道,相忘於有餘,自得於佛道,逍遙自在,其樂融融。

這裡以衣服作為資生用具的代表,不僅衣服應念而至,飲食宮殿等,也是應念而至。比如飲食方面,西方凈土諸往生者,有著金剛那羅延身,以佛願力及禪悅法喜滋養身心,實則無須飲食來維繫,然帶業凡夫往生之後,因習氣所然,午時會動飲食的念頭,念頭一動,七寶缽器,自然在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當缽器飲食現前時,只是意念上領略一下,身體就覺得氣力充盈。此往生者並不會去吞咽,念頭一動,缽器飲食就消失了。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實則此事是暗合科學原理的。上世紀初葉,愛因斯坦發現了質能互變公式:E=mc2,E(能量)=m(質量)×c(光速)的平方。這個公式表明,能量是釋放了的物質,物質是閉鎖了的能量,質能變換與光的速度呈正比例相關,這就為核武器製造提供了理論依據。原子彈的製造成功,證明質量(原子)可以轉化為能量。同時這個公式亦表明能量同樣可以轉化為物質。地球科學也在做這方面的研究,但是尚不能將能量變成質量、成為事實,這是能量還沒有聚集到轉化的臨界點。而西方凈土中,質量變能量,能量變質量就完全顯現出來。念頭就是能量啊,念頭一動,質量就出來了。這個七寶缽器、百味飲食就是質量嘛,不就現前了嗎?繼而轉念,七寶缽器自然消失,消失到自然的空性的能量之海中去了。表證如來藏性,真實凈心,諸物不動本處,體應十方。空有一如,緣起自在力,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質能互變,真空妙有,安養剎土誠為大自在解脫之妙境。

西方諸往生者在凈土,得彌陀願力加持,一切需求無不滿足,無絲毫生存競爭壓力,自然修善,勤修道業,承彌陀威神願力,一食之頃,遍至十方無量世界,供養諸佛,華香伎樂、衣蓋幢幡,無數供具,以成供養。復以種種妙音,歌嘆佛德,聽受經法。既供養已,忽然輕舉,還到本國,猶為未食之前。返已而食,食已經行,優遊自得。足證極樂世界逍遙解脫的生活方式,令人神往。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三十九受樂同於漏盡願。

這一願意謂:若我成佛的時候,國中天人安享種種快樂,如同煩惱斷盡的阿羅漢所受的快樂。如果此願不成就,就不成佛。西方凈土,一切資生用具,應念而至,種種滿足快樂。然於此貪戀執著,亦是系縛之本,雖且受樂,而還招苦。所以法藏菩薩發願,國中天人得到的快樂就像漏盡阿羅漢的快樂一樣,受樂而無染著。

《無量壽經》記載,西方凈土,微風吹動羅網寶樹,宣發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煩惱習氣,自然不起。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滅盡三昧,即是阿羅漢所證的九次第定。其中具有非世間所能比擬的涅槃寂靜樂,解脫離系樂,四大皆空五蘊無我的絕待樂。煩惱結使類分有九:愛、恚、慢、痴、疑、見、取、慳、嫉。諸結使皆屬愛、見二種,屬愛煩惱遮覆定心,屬見煩惱遮覆智慧。如是愛離故,屬愛結使亦離,得心解脫;如是無明離故,屬見結使亦離,得慧解脫。阿羅漢住此湛然寂滅境界,於所受無有執著,是名漏盡比丘。然彼極樂世界人天,悟證大乘妙果,由智慧故,不盡有為,由慈悲故,不住無為,不可等同於阿羅漢,只是假名而喻其無著無為,不以物累,故云「如漏盡比丘」。

由於極樂天人清凈無垢具有無我及我所的智慧,所以受樂而無受樂之想。沒有佔有慾,沒有染著執著的心。往生者有這樣的般若智慧、清凈平等的心態,安享超越苦樂的極樂,即是法性般若之樂。世間五欲樂與法性樂具有此消彼長的關係。念佛得法性樂,自然遠離五欲樂的貪戀。法性樂無染清凈,常恆不壞,乃生命真實之樂。凈業行人當信願持名,顯發安享此法樂。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凈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隨意見諸佛國願。

這一願意謂:若我成佛的時候,國中菩薩,無論善根功德的深淺,都能隨其心念,即時目睹十方無量無數莊嚴清凈的佛土。那些若凈若穢剎土的景況,悉能應其意願,映現在七寶樹中間,其明晰度,猶如手持明鏡,自睹面相。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法藏菩薩因地考察他方剎土,見到有些國土清凈,能映照十方世界剎土景象,然彼土聖眾功德微薄,不能照見。如釋迦文佛顯現報身時,與會大眾唯見丈光,懷慚自憾。所以願言:縱令佛的報身高妙,亦然令往生者隨念映現於寶樹中,照見了了。

這種寶樹的妙德,實為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所致。佛的大圓鏡智有如明鏡,虛明洞徹,了無一物,而不妨群相俱現。照天照地,無所不見,無所不知。十方無量無邊剎土或清凈或穢濁等諸相,六道眾生善惡業緣輪轉之相,受報好醜苦樂,一切都映現於寶樹間。凈土諸往生者見到這些業因果報,自然生起見賢思齊、見不善如探湯之心。不僅於寶樹間一華一葉中能悉見,乃至於宮殿、樓閣、寶網、寶地中,任一局部都能照見他方世界景物,無有障礙。這是由於阿彌陀佛大願圓滿之力,以影像開悟眾生,誠為不可思議。由此亦可佐證,西方安樂剎土乃法性報土,顯現廣狹自在無礙之玄境,如徑尺之鏡,見千里之影。由法無定性、法性圓通故,能一多相即、廣狹相容。誠如《華嚴經》所云:「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極樂凈土寶樹(狹),照見十方剎土(廣),亦顯事事無礙之境界。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一聞名諸根具足願。

這一願意謂:若我成佛的時候,他方無量國土諸菩薩眾,聞到我阿彌陀佛的名字,生生世世,直到成佛,都能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具足。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法藏菩薩觀察到他方世界淺位菩薩眾,修行到第三大阿僧衹劫,猶有六根缺陋之障,為人所譏嫌。這不僅會障礙出家,亦影響到講經說法續佛慧命的效果。是故以同體大慈心稱性發願,加持他方世界的菩薩,由聞彌陀名號之力,縱令不生安養,在他方剎土修行菩薩道直至成就佛果的全過程當中,都不會有六根殘缺的現象出現,證知聞名號的力量具足消業障的功德。是故聞信彌陀名號,執持在懷,便能令我們的六根聰利健全,身相端嚴,神定心怡,菩提勝心,常得增益。

六根殘缺多由惡力所致。《地藏經》云:「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若遇嗔恚者,說醜陋癃殘報;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啞報。」而聞信阿彌陀佛名號功德,執持名號,便可頓除多生業累,或現生轉殘缺為完具,或六根相續清凈殊妙。《凈土聖賢錄》記載一公案:宋朝有一梁姓女子,從小瞎眼,念佛三年,復明。一天見虛空中垂下長幡和寶蓋,凈土佛菩薩現前接引往生極樂。是故信願持名乃殊勝之美容妙法。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凈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二悉得清凈解脫願。

這一願意謂:若我成佛的時候,他方無量國土諸菩薩眾,聞到我阿彌陀佛的名字,都能證入清凈解脫三昧。安住在這樣的三昧中,一念之頃,能分身無量,前往他方佛剎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寂定。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這一願是針對他方國土的菩薩眾而發的。說明阿彌陀佛悲心廣大,不遺漏任一眾生。他方世界的菩薩眾聞信彌陀名號,都能得到清凈解脫三昧。實相寂靜,曰清凈;寂照平等,名解脫。清凈解脫三昧也就是念佛三昧,因為彌陀名號當中具無量壽清凈功德,又有無量光解脫功德。三昧是正定正受的意思,住在這樣的念佛三昧中,由止起觀,寂中顯照,上供諸佛,而不失寂定,動靜不二,入出無礙,顯示甚深法性緣起之妙用。明代梵琦大師,先在宗門有悟,開堂接眾數十年。晚歲退居筑西齋靜室,專修念佛法門。置一小床,趺坐默觀,得念佛三昧,顯現蓮華樓台、西方三聖以及眾聖圍繞等。其詩云:「要觀無量壽慈容,正在如今心想中;坐斷死生來去路,包含地水火風空。頂分肉髻光千道,座壓蓮華錦一叢;處處登臨寶樓閣,真珠璀璨玉玲瓏。」證知此土大心行人,亦可得此願的慈悲加持,獲得勝妙之法益。

我等凡夫眾生處於止中便容易昏沉枯寂,一旦動中做事,則容易掉舉散亂。止觀寂照,打成兩橛。所以阿彌陀佛願力加持,令他方菩薩安住在寂照相融的三昧狀況,顯發無量光壽的體用,無量壽即自性寂定,寂定當中有無量光之妙用,無量光的妙用當下也有無量壽之寂定,寂中有照,照中有寂,寂照一如,寂照相輔相承,這樣才能圓成自行化他之菩薩行。《金剛經》所講的無住生心也是這個境界。無住就是住在三昧,生心是要去做弘法利生的佛事。無所住即是無量壽,生其心即是無量光。所以他方菩薩要得清靜解脫三昧,阿彌陀佛這一願的加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八十集)-凈空老法師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凈空法師講述
很幸運遇到你,仁煥法師!
覺真法師:徹悟人生 第十個故事
演培法師《六祖壇經講記》坐禪品第五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