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4年教育領域五大事件
06-09
2014年12月22日 19:33:18 來源:新華網教育改革提速 焦點難點待解——聚焦2014年教育領域五大事件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電(新華社記者凌軍輝、劉奕湛)高考改革「落地」、教師輪崗「加速」、嚴懲教師「失德」……面對新的挑戰和百姓期待,中國教育改革2014年提檔加速,一系列配套制度令人矚目。事件一:高考改革「落地」今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上海和浙江率先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的試點。12月16日,教育部公布《關於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等配套政策,明確提出「全科覆蓋」「分類考察」「不分文理」「兩次機會」「嚴格公示」等措施,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高考「一考定終身」「一把尺子量萬人」「唯分數論」等弊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從實踐看,高考「牽一髮動全身」,單一維度、單個領域的改革很難取得較好效果。此次高考改革方案不再「零敲碎打」,強調系統設計,對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進步意義。但不容忽視的是,與公眾對於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期待相比,新方案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事件二:高考加分「瘦身」教育部等五部門近日公布《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明確,從2015年1月1日起,取消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者、奧賽獲獎者、科技類競賽獲獎者、重大體育比賽獲獎者和二級運動員統測合格者等6項全國性加分。遼寧本溪高級中學87名體優生加分,河南漯河高級中學74名考生獲國家二級運動員被加分……今年曝光的多起高考加分涉嫌造假事件,令公眾對「假加分」「蹭加分」「買加分」等亂象疑慮重重。此外,體育加分政策的作用更令人擔憂:考前突擊過關,考後丟在一邊,很多體優生體育素質不高,甚至比不上普通學生。南京師範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殷飛認為,照顧性加分是社會救濟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維護教育公平的題中之意,應該堅持下去。對於鼓勵性加分,應對其執行情況進行評估,並根據實際效果加以調整、規範;有的加分項目標準不清晰、程序不規範,應逐步取消。事件三:「紅七條」嚴懲「失德」教師2014年10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禁止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係,禁止在科研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學術成果、違規使用科研經費以及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禁止索要或收受學生及家長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等財物等,首次划出對高校教師具有警示意義的七條「紅線」。北大副教授誘騙女留學生、川美教師「性騷擾」女生、廈大「博導誘姦門」……今年發生的多起高校教師「失德」事件令人震驚。社會期待,「紅七條」能真正築牢師德底線,維護師德尊嚴。「守住師德紅線,長效機制是依法治校。」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學校應嚴格按照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清理校規中與法律衝突的條款;對於違紀違規甚至違法的行為,一律按照法律程序處理,不能姑息遷就、為維護所謂的聲譽而有報不查,讓「紅線」成為「遮醜」的虛線。事件四:教師輪崗「加速」今年9月,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出台《關於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要求城鎮學校、優質學校每學年教師交流輪崗的比例不低於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幹教師交流輪崗應不低於交流總數的20%,用3至5年實現縣(區)域內校長教師交流的制度化、常態化,以達到師資資源的均衡配置。一個不能被忽視的現實是,在現有的行政體系下,教師往往「逆均衡」流動。薄弱學校的中青年教師一旦被評為學科帶頭人、教學骨幹等,經常被名校「挖牆腳」。「師資不均衡,教育均衡就是一句空話。」殷飛認為,校長行政級別不同、老師所屬學校各異是師資均衡配置的制度性障礙。當前,江蘇、福建等一些地方已經探索實施中小學教師「縣管校用」,為教師均衡交流破除了制度障礙,期待這樣的改革舉措覆蓋面更廣一些。事件五:校園足球「升級」足球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足球作為體育必修課、到2017年建成2萬所中小學足球特色學校、200個高校高水平足球隊……今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的校園足球「升級版」令人矚目。體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專家認為,大力實施校園足球「升級版」的關鍵,一是教育、體育等部門要統籌協調,形成合力,突破資金、場地、師資、賽事等瓶頸;二是改革學校體育,讓孩子學會足球等一兩項伴隨終生的運動技能,真正發揮好體育的基礎教育作用。
推薦閱讀:
※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
※成就大事的人,都非常在乎這四件事!
※一周之內,中美各自宣布兩件大事,引爆全球!
※陳馮富珍參選是也國家大事
※《認真的雪》被曝侵權?新年第一天薛之謙難道就攤上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