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簡述謝朓詩歌意象的色彩與類型

簡述謝朓詩歌意象的色彩與類型

當中國歷史的長河緩緩淌進齊梁時期,已然發展壯大的門閥士族勢力卻正在向皇權政治過渡,而恰為與之對應的,講究聲律和對偶的新體詩開始在詩壇漸漸活躍起來,並湧現出以詩人謝朓為代表的另一派清新流麗的山水詩大家。

身處南齊永明時期的謝朓在士族勢力走向衰弱之際,吸取南朝民歌語言流暢、注重景物狀態的特點,擺脫了玄言的成分,以文人化的意象和清麗的語言風格推動了永明體詩風的新變。儘管文學批評家鍾嶸曾在《詩品》的序言中不加修飾地點評道:「次有輕薄之徒,笑曹、劉為古拙,謂鮑照『羲皇上人』、『謝朓今古獨步』。而師鮑照終不及『日中市朝滿』;學謝朓劣得『黃鳥度青枝』」,也不乏關於其詩歌結尾生硬、結構散亂和詩人地位「名不副實」等的種種批評和質疑,但不得不承認正是在其筆下,雅俗兩種文學的傳統之長得以融合,並營造出了獨特的詩歌意境和語言風格。

謝朓詩風的成就,既是東漢以來五言詩逐漸文人化過程的自然結果,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來自詩人自身家世地位和生平遭遇的影響。正是由於這些客觀因素與詩人主觀的詩藝技巧、思想情感的相互作用,今天讀者看到的,是謝朓獨具一格的清麗詩風,是其詩歌中令人嘆為觀止的意象之色彩及雅趣的特點。

下面我們就從意象的色彩、類型以及雅趣的體現等方面深入分析謝朓詩歌中的意象。(YYL)

意象的色彩:

我們說謝詩中流露出的清新流麗的詩風,與詩人對意象色彩的選取也有著密切的聯繫。下面我們詳細看看謝詩中的色彩與情感的表達。

如《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將明麗的色彩附著於詩句之中,讀來令人感到真切的明朗和溫暖,用雅緻的筆調呈現所見之景,絕不拖沓。

再如《王孫游》:

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

我們能直觀感受到的,是其詩中體現的光彩橫溢,色澤明麗的藝術境界。在詩人謝眺的筆下,青山與白雪,蒼江與麗日,綠草與紅花,朱祗與黃旗,無不搭配有致,形成明朗鮮麗,色調和諧的畫面,清秀而又明艷。

《夏始合劉孱陵》:

春色卷遙甸,炎光麗近邑

《奉和隨王殿下》其五:

累榭疏遠風,廣庭麗白日。

這些詩句中的色彩多燦爛豐潤,明艷朗麗,有著不盡的活力。詩人多選用暖色調,淺色調,如白、紅、黃、赤、淺綠等等,將這些色彩加到意象之前,雖是對華麗的追求,卻不流於繁縟淫麗。「工麗而不雕繪」,我認為是對色彩意象選取的最大讚美。正因為他的自然清真之風,讓紛繁的色彩一下子脫去了俗麗之氣,反倒給後面的意象帶來靈動可愛之感,自然動人,生機無限。可見對色彩的選用有很多講究,謝詩中的清麗乾淨之美實在是難能可貴的。(YY)

意象的類型:

謝朓筆下意象眾多,且更加具有心象的色彩,詩人用自己的感知選取山水景物,筆調更加清俊,風格亦一如既往流麗曠逸,接下來我們將以竹、琴、月、飛鳥、舟、河為例將謝詩意象分類論述。

自古文人好竹,謝朓也不例外。在他的二百餘首詩中,有兩首是單獨詠竹的:

秋竹曲

娟綺窗北,結根未參差。

從風既裊裊,映日頗離離。

欲求棗下吹,別有江南枝。

但能凌白雪,貞心蔭曲池。

詠竹詩

窗前一叢竹,青翠獨言奇。

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枝。

月光疎已密,風來起複垂。

青扈飛不礙,黃口得相窺。

但恨從風萚,根株長別離。

《秋竹曲》前四句寫竹子經歷四季變化後依然亭亭而立的姿態美,但是最打動作者的,並不是它娟秀姣好的身影,而是它「但能凌白雪,貞心蔭曲池」的精神力量。謝朓從單純的寫景中抽象出了竹子獨特的意象美。

《詠竹詩》中,作者開篇用一個「奇」字點出了竹子給他的印象,而後從葉、枝、筍三個方面來描寫。在作者看來,竹子有兩「奇 」,一是青翠的形態美,二是在它成長過程中經受的萚與竹剝離時的悲壯美。這樣的視角和眼光可謂是詩歌史上獨一無二的。

謝朓的《秋竹曲》和《詠竹詩》被認為是開創了詠竹詩的先河,把竹子的自然特性與人的高貴品質結合起來——自觀物取象而比德於君子。自此,竹子作為君子的象徵,千百年來不斷為文人騷客所吟詠,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象徵。

在謝朓筆下,琴或者作為背景的一部分出現,烘托氣氛,如:

寂寂深松晚,寧知琴瑟悲。——《銅雀悲》

已有池上酌,復此風中琴。——《郡內高齋閑望答呂法曹詩》

揮袂送君已,獨此夜琴聲。——《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還上國詩》

琴瑟徒爛熳,姱容空滿堂。——《秋夜講解詩》

離堂華燭盡。別幌清琴哀。——《離夜詩》

或者把琴作為描寫的主體,如:

洞庭風雨干,龍門生死枝。

雕刻紛布濩,沖響郁清危。

春風搖蕙草,秋月滿華池。

是時操別鶴,淫淫客淚垂。

和王中丞聞琴詩

涼風吹月露,圓景動清陰。

蕙風入懷抱,聞君此夜琴。

蕭瑟滿林聽,輕鳴響澗音。

無為澹容與,蹉跎江海心。

謝朓筆下的琴最大的特點就是清,悲。古琴之聲本就陳郁悲涼,極易挑起聽者心中的鬱郁之情,而詩人更是通過對環境的描寫營造出清麗的氛圍。以《和王中丞聞琴詩》為例,前四句中「涼風」「月露」「圓景」「清陰」「蕙風」等詞營造出了清涼靜謐的秋夜,清和淡雅的琴音在山林中迴響,帶領聽者遠離塵囂,進入清逸高雅的境界。琴聲帶給了作者以美的感受,使他產生了隱居的意興。全詩從清靜的環境,到清和的琴音,再到清逸的隱居意向,一個「清」字貫穿全文,充分表現了謝朓清麗圓美的詩風。而「琴」這一極具風雅的意向的使用,使他的詩自然中又增添了幾分雅緻。(YJ)

月:

「徘徊東陌上,月出行人稀。」——《同王主簿有所思》

停琴佇涼月,滅燭聽歸鴻。」——《移病還園示親屬》

興以暮秋月,清霜落素枝。」——《將游湘水尋句溪》

「月」這一意象在謝朓詩歌中高頻出現,思婦的焦灼「徘徊」與「月出行人稀」的情景形成鮮明對比,皎潔的月光灑滿田野,頓時烘托出悠遠靜謐的氣氛,驅散所有喧囂,渲染出一幅月下相思圖。第二句中,「涼月」即秋月,詩人在秋夜撫琴之時被東升的明月所吸引,不禁佇立賞月,浸浴在清明的月光中,引發無限遐思,幽靜之意油然而生。尾句亦描寫秋月,本是蕭瑟的晚秋,詩人卻依舊能發覺到令人神往的好景緻,尤其是清冽的月光。

「月」之意象在謝朓的詩作中大都被視作寧靜清幽之象,自然營造出寧靜悠遠之意境。

飛鳥:

一聽春鶯喧,再視秋虹沒。——《冬緒羈懷示蕭諮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詩》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巢燕聲上下,黃鳥弄儔匹。——《春思》

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游東田》

謝朓詩中的飛鳥,有一種別樣的盎然生機,「一聽春鶯喧,再視秋虹沒。」將飛鳥之鳴叫視為季節更替信號,即使沒有鳥之形象,但以聽覺代視覺則更顯靈動,詩人對自然的敏感體察更加體現了他內心的懷春與回味之意。第二句是謝詩寫景名句,草長鶯飛的綠洲上春鳥鳴和不息,靈動氣息躍然於眼前,賦予靜景無限動感美,在下一句中更是如此,「巢燕聲上下,黃鳥弄儔匹」,將「鳥」的雀躍交鳴之態描繪得淋漓盡致,達到「鳥」之意象,「春」之意象,與詩人內心喜悅之情的自然融合,足顯情景交融之境。而末句中的「鳥散」與「花落」,更加彰顯詩人對於景物的細緻觀察與閑適情趣,轉瞬即逝的飛鳥與落花,卻渲染了一幅清雅秀麗的山水畫,謝朓清新明麗的詩風得以彰顯。

「鳥」在詩中作為意象,雖缺乏大鵬搏擊般的雄姿,卻默然牽動人的思緒,這種衝然淵遠的飛鳥情節,給人留下淡淡的卻難以忘卻的審美意致,頗值得探究一番。 [1] (YL)

舟:

「招招漾輕楫,行行趨岩趾。」——《始之宣城郡》

「天際識歸舟。雲中辯江樹。」——《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

回舟方在辰,何以慰延頸。」——《新治北窗和何從事》

「方舟泛春渚,攜手趨上京。」——《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還上國》

「豈不思撫劍,惜哉無輕舟。」——《和江丞北戍琅邪城》

略讀謝詩,我簡單地把其中「舟」的意象分為三個類型:

第一種用「舟」寄寓詩人的閑曠與欣喜、自適之情,如例詩第一句「招招漾輕楫」,輕舟飄搖之姿烘托詩人內心的閑適與淡然,表現詩人終於仕隱合一的欣喜;第二句迷濛江景中的「歸舟」,與「雲」、「江樹」一道構成江天一色、迷漫無涯的送別圖,雖有離別之情,但因仕隱之願終於得以成全而更多的體現出詩人閑曠自適的心境。

第二種是寄寓詩人的離愁別緒。如第三句中,(友人何從事即將乘舟歸去)用「回舟」來寄託詩人對朋友的依依不捨之情,悵嘆牽掛與思念將無以消解;第四句中「方舟」意指並行的舟,表達詩人送眾友在春江水暖之時歸京的依依別情。

第三種如第五句詩,詩人慾從戎(「撫劍」)報國,可惜沒有機會。「輕舟」有敏捷、矯健的特點,以它比喻從戎報國之道。

河: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嘆息東流水,如何故鄉陌。」——《和別沈右率諸君》

「茹溪發春水,阰山起朝日。」——《春思》

「荒城逈易陰,秋溪廣難渡。」——《臨溪送別》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江海雖未從,山林於此始。」——《始之宣城郡》

謝詩中「河」作為意象經常出現,主要有以下兩種情形:

第一,如前四組例詩,以河寄寓詩人的思鄉懷歸之情或對友人的不舍。第一句色彩絢麗,意境宏闊,極言日暮時分江景之美,烘托詩人對京邑的依依不捨;第二句想像詩人赴任之後看到江水東流,自己卻無法東歸的惆悵,以江水奔涌東流之狀烘托詩人思鄉情切;第三句春水之美觸發詩人內心的思歸懷舊之情;第四句秋溪難渡,友人此去便難再歸,面對奔流的溪水送別,徒增故人將歸的悵惘與難捨。

第二,象徵詩人內心持久的不安與憂慮。第五句詩中,詩人被讒召回,內心充滿了對前途的不安與憂懼,大江日夜不停地奔流,渲染詩人內心隱隱不息的憂懼不安。

將「舟」與「河」做對比可以發現,「舟」作為意象承載的感情更為多元,隨具體詩境而渲染不同的感情,可喜可悲。而「河」則比較固定地承擔遷逝流變、悵惘不舍、思想懷歸、不安憂懼這類悲傷地感情,在詩人的筆下出神入化。(ZL)

讀謝詩時,眼前不自覺會浮現淡雅清新之畫面,以暖色調為基底,白、黃、紅、淺綠、赤色,繪清新流麗的畫面,以多種意象為點綴,舟、河、月、鴻、琴、竹,常見卻不平凡,經詩人細膩感受力和豐富感情之浸潤,為我們營造了絕妙純凈的詩歌意境,而燦爛豐潤的意象色彩將詩歌清麗之風渲染至極,因而獲得了「詩中有畫」的評價,而謝詩中呈現的超越前人的情景交融之意境,也與他對意象敏感的感受與靈活運用密切相關,詩人在醞釀詩篇時,移情入景,心境變化與風景同步,一聲琴,一鳥鳴,一葉舟,都能引起他心中波瀾,一揮而成這篇篇佳作。(YL)

謝詩中意象之色彩明麗、選取之文人雅趣,正是鑄造謝朓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的關鍵。

通過對其意象的深入分析,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說「謝朓作為得風氣之先的開創者,是一個標誌,是從詩歌內涵和表現手法方面指引後來詩人掙脫古體詩藩籬轉向近體詩新天地的標誌」。 [2] (YYL)

參考文獻:

《中國文學史》(第三版)卷二 袁行霈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版

《謝朓詩論》 魏耕源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年版

《山水詩選》 羅時進編選 鳳凰出版社 2012年版

《謝朓 庚信詩選》 杜曉勤著 中華書局出版社 2005年版

《詩傳謝脁清》陳慶元

《南齊文運轉關與謝眺詩風新變》 魏耕原 魏景波

《從觀物取象到比德於君子——謝朓的兩首詠竹詩解讀》 李浙紅 李映杏

《謝朓 庾信詩選》 杜曉勤


[1] 參見《謝朓詩論》第九章第137頁

[2] 參見《謝朓詩歌的藝術成就及其範式意義》


推薦閱讀:

鄭鐵峰論詩: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散落在湘江邊的杜詩
《若愛是樹,愛者便是樹蔭》/魯米
余秀華:穿過《搖搖晃晃的人間》,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冬天的愛:雪在地上很深,雪在地上很美
《TAXI》/祁連山

TAG:詩歌 | 意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