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體所需營養元素

礦物質(無機鹽)

礦物質(又稱無機鹽),是地殼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人體內約有50多種礦物質,雖然它們在人體內僅占人體體重的4%,但卻是生物體的必需組成部分。

  根據它們在體內含量的多少,大致可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

常量元素

  大量而多見的元素有碳、氫、氧、氮、磷、硫和鈣、鎂、鉀、鈉、氯。

  前六種是組成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的主要成分。也是構成生物體的最基本元素。其他幾種同為構成骨牙、肌肉、神經、血液、腺體和各種體液、分泌液以及毛髮、指甲等的必需成分,既是身體的建築材料,又能調節生理機能。

  除碳、氫、氧、氮之外,其他都叫礦物質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所謂微量元素,在環境地球化學中,是指僅佔地球組成部分的0.01%的60餘種元素,它們的含量一般在1?/SPAN>10-8~1?/SPAN>10-88之間。在醫學領域,從人體的結構來看,占人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下者即為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體內含量甚微,總量不足體重的萬分之五。如鐵、鋅、銅、錳、鉻、硒、釩、碘、鍺等。隨著科學的進展,人們的認識不斷擴大,這些微量元素的數目還會增加。

礦物質在體內的作用

含量較多的礦物質

  鈣:鈣為維持人體神經,肌肉,骨骼系統,細胞膜和毛細血管通透性等正常功能所必需,它在體內的含量比其他任何元素都多。鈣離子是許多酶促反應的重要激活劑,在許多生理過程中是必需的,如神經衝動傳遞,平滑肌和骨骼肌的收縮,腎功能,呼吸和血液凝固等。

鈣缺乏常常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所引起,由於維生素D是有效吸收鈣所必需的,因此應同時補充維生素D。成長中的兒童,妊娠和哺乳期以及絕經後的婦女,膳食中鈣需要量增多。人工餵養的嬰兒,在食用高蛋白和高磷膳食時,鈣攝入量需要增加。有些學者建議:對嗜酒者,吸收不良綜合征以及應用皮質類固醇,異煙肼,四環素或含鋁製酸劑的病人,一日鈣攝入量為1.25克左右。常用的補鈣劑有葡萄糖酸鈣,乳酸鈣和枸櫞酸鈣。

  鎂:鎂可使很多酶系統(鹼性磷酸酶,烯醇酶,亮氨酸氨肽酶活化),也是氧化磷酸化,體溫調節,肌肉收縮和神經興奮所必需的輔助因子。進食多樣化的正常人,罕有缺乏,但鎂的需要量與蛋白、鈣、磷攝入量是平衡的。

  低鎂血症可使神經元興奮性和神經肌肉傳遞提高,故嚴重缺鎂,可致抽搐和驚厥。低鎂血症可見於嗜酒者,加西卡病(kwashiorkor),嬰兒手足搐搦症,糖尿病,吸收不良綜合征,甲狀腺機能亢進和減低,腎病等患者,在利尿劑治療期間的病人,燒傷病人,大量接受胃腸道外營養而未適當補鎂的病人,應用順鉑(cisptatinolatinol)的病人和手術後的病人等。

  血鎂增高可使末梢血管舒張,腱反射消失,對神經肌肉接點為箭毒樣作用,並阻止兒茶酚胺由腎上腺釋出。極大劑量的鎂,可使呼吸衰竭,心臟停搏。

  磷:B族維生素的利用,很多都需要磷。骨和牙中磷的含量幾乎與鈣量相等,在全身所有組織中亦為一令人矚目的組分,還是體液中極為重要的緩衝物。在脂類,蛋白,糖類和能量轉移有關的各種酶中,都含有磷。

  多樣化食譜,能供應足夠的磷,這對鈣磷之比至關重要。只要維生素D攝入量適當,膳食中磷攝入量雖比鈣相對為大,亦可耐受。除了長期飲酒過多或服用不吸收性制酸劑,長期嘔吐以及患有肝病及某些有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的患者,一般成人不致缺磷。

  鉀:細胞內外鉀(細胞內液主要的陽離子)和鈉(細胞外液主要的陽離子)的濃度差,調節細胞興奮性,神經衝動傳導以及體液平衡和容量。

  進食適當的人,雖很少發生膳食性鉀缺乏。但飲食中缺乏蛋白的兒童,是可能發生低鉀血症的。但血鉀減低的最常見原因是利尿療法,特別是應用噻嗪類和腎袢利尿劑時。其他原因如長期腹瀉(嬰兒尤甚),醛固酮增多症,胃腸道外輸液療法不當或不足,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及瀉劑等。血鉀減低的最嚴重後果是心律紊亂和神經肌肉病變。

  高鉀血症的最常見原因是腎臟排鉀障礙,可見於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急性腎衰竭和末期慢性腎衰;維生素K補充失當;應用醛固酮拮抗劑等。最嚴重的後果是劇烈心律紊亂和傳導缺陷。其他徵象如軟弱無力和感覺異常。

  富鈷的食品

  維生素B12中,含有百萬分之一的鈷,一旦失去鈷元素,維生素B 12治療功效也就消失了。

  鈷能刺激人體骨髓的造血系統,促使血紅蛋白的合成及紅細胞數目的增加。大多以組成維生素B12的形式參加體內的生理作用。鈷與維生素B12結合進入胃後,與胃壁細胞分泌的「內因子」結合,以防止維生素B12被腸道微生物所破壞,而促使其吸收。如缺乏「內因子」(胃大部切除)可引起維生素B12吸收不良,導致營養性貧血,需要注射維生素B12,補充鈷鹽。

  鈷有驅脂作用,防止脂肪在肝細胞內沉著,預防脂肪肝。鈷又能促進鋅在腸道吸收,和蛋白質結合,同時對人體生長、發育、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代謝都有重要影響。成人每日鈷的供給量為0.13微克,孕婦為3.0微克,一般一天攝入維生素B12 1~2微克即可滿足需要,過多有毒。鈷在動物內臟(腎、肝、胰)中含量較高,牡蠣、瘦肉也含有一定量鈷。發酵的豆製品如臭豆腐、紅腐乳、豆豉、醬油等都含有少量維生素B12,可作為鈷的食物來源。

  富鉻的食品

  鉻廣泛存在於人體組織中,成人體內含鉻總量約為6毫克。

  鉻能活化某些酶,並能抑制脂肪酶和膽固醇合成,影響脂類和糖類代謝。鉻與尼克酶和氨基酸構成葡萄糖耐量因子(GTF),對葡萄糖的作用有十分重要意義。它本身雖然不是降糖劑,但能增強胰島素的作用,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

  成人鉻的一日供給量約為20~50微克,孕婦因生理需要,供給量應高於一般人群。鉻的主要來源為粗糧、肉類、酵母、啤酒、乾酪、黑胡椒、可可粉,食品加工越精,其中鉻的含量越少,精製白糖、麵粉幾乎不含鉻。

  富鋅的食品

  鋅是體內40多種金屬酶的主角。比如與紅細胞運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酶,與骨骼生長發育,與營養物質代謝有關酶等等都需要鋅參加。而且它還能激活許多酶,發揮酶的作用,許多生理過程如激素代謝、維生素A代謝以及免疫功能等等,沒有鋅的參與體內各種複雜重要反應都無法進行,生命也就停止。所以,有人把鋅譽為「生命之花」。缺乏鋅,發育遲緩,男子到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很差,或根本不發育,睾丸和副睾萎縮,性功能低下,嚴重時可造成男性不育,女性月經不來或閉經。孕婦缺鋅甚至可發生胎兒畸形,出生後腦功能不全。正常人體唾液中的味覺素是一含鋅的唾液蛋白,缺鋅時不僅味覺減退,還容易發生口腔炎,食慾降低、厭食。

  正常人體內鋅含量為鐵的一半,即1.4~2.3克。成年人每日攝入10~20毫克即可維持體內平衡(婦女20毫克、妊娠期25毫克、哺乳期30毫克)。含鋅較多食品有牡蠣、胰腺、肝、谷、粗糧、干豆、堅果、蛋、肉、魚等,牛奶含鋅低於肉類。平時飲食不要過精,一般不會缺鋅。

  富鉬的食品

  鉬在人體內含量總共不到9毫克,以不同深度分別積聚在肝臟、心臟等器官。

  鉬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的發生、發展和成熟各個階段中,必需適量鉬才能保證健康。缺鉬可以引起齲齒,補充適量鉬可增強氟的防齲作用。缺鐵性貧血病人如能及時補充鉬可取得滿意療效。有人認為高尿酸血症和痛風症可能與缺鉬有關。長期生活在缺鉬地區的人可導致某些疾病發生。缺硒是引起克山病病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原因,適量補充鉬對心肌代謝有保護作用,預防克山病發病有明顯效果。

據調查,食管癌病區(河南)幾乎都分布在缺鉬的地質環境中,從而使亞硝鹽在作物中大量積聚,為體內合成亞硝胺類致癌物質提供原料。施用鉬酸銨肥料,作物中亞硝酸鹽濃度大幅度下降,為攻克食管癌提供科學依據。

  鉬是某些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酶的激活劑,成人對鉬的需要量每天每千克體重2微克。鉬在肉類、粗糧、干豆類、小麥等食物中較多,葉菜含量也較多。

富銅的食品

  銅在人體內含量微乎其微,估計只有80微克(約為鐵的1/40)。含量不多,功能卻比鐵複雜得多。

  銅是體內30多種酶的活性成分;體內許多生化反應銅都顯示驚人的催化本領。銅還參加生長激素、腦垂體素、性激素等重要生命活動。銅雖然不是造血原料,但造血離不開它。它能促進鐵在胃腸道的吸收,並將鐵送到骨髓去造血,促進紅細胞成熟。此外,體內彈性組織和結締組織中有一種含銅的酶,可以催化膠原成熟,保持血管彈性和骨骼的堅韌性。銅還能調節心搏,缺銅會誘發冠心病。

  銅雖然重要,但吸收過多也是有害,成年人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30微克的銅。天然食物中動物的肝、腎、牡蠣、蛤貝、蝦、蟹以及芝麻、干豆、核桃、葵花籽、綠葉菜、芋頭、茄子等都含銅。人體正常膳食結構一般不會缺銅。

  富鐵的食品

  健康成人體內含鐵3~4克,剛好夠做一顆小鐵釘,僅占人體體重的萬分之四左右,屬於微量元素。

  人體內的鐵是構成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的原料,而且還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最重要的一些酶的組分,與能量代謝關係十分密切。它的功用並不僅限於造血,還能促使胡羅卜素轉化為維生素A;清除血脂;產生抗體;合成體內一些重要物質(嘌呤、膠原);參與肝臟的解毒作用等。

  正常人體每天鐵的需要量:18歲少女為18毫克,青年男子15毫克,成年男子為12毫克,孕婦、乳母為18毫克。如果膳食中可利用鐵不足,就會引起缺鐵性貧血,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一種公共衛生問題,應引起足夠重視。

  含鐵最多的食物是海帶、黑木耳、紫菜、香菇和芝麻醬;其次是動物的內臟、血、瘦肉等,不但含鐵豐富,且易被吸收利用,同時還能促進膳食中非血紅素鐵的吸收;黃豆、蠶豆、豇豆也含較多鐵,一般綠葉菜含鐵也較高,乾鮮果品中桃、紅棗、楊梅、葡萄乾、桂圓、松子仁、南瓜子等含鐵都比較豐富,可以常食,預防缺鐵性貧血發生。

  富磷的食品

  磷占成人體重的1%,常與鈣結成「搭擋」,成為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材料。磷又是細胞的組成成分,參與細胞的各項功能活動。成人每日磷的需要量為800毫克。

  磷是人體內重要貯能器、供應站。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體內代謝過程中釋放出來的能量,除了供人體使用外,大部分存在細胞的有機磷化物中(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逐步釋放出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磷的另一功能是幫助營養吸收和轉運,比如脂肪不溶於水,與磷酸結合成磷脂後就可溶於水。當需要利用糖之時,也是以磷酸葡萄糖形式出現的。B族維生素只有經過「磷酸化」才能發揮作用。酶的本質是蛋白質,許多蛋白質都含磷。脫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磷酸鹽是其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構成人體重要元素。

  凡是含蛋白質多的食物如魚、蝦、蛋、瘦肉、內臟、干豆類、杏仁、核桃、南瓜子等,磷的含量都很高,所以一般不會缺磷。

人體所需營養元素比較容易缺乏的元素

  人體各組織器官中約有60餘種化學元素,其中碳、氫、氧和氮構成約佔體重95%的有機物和水,其餘元素無論以何種形式存在和含量多少都統稱為無機鹽,鈣、鎂、鉀、鈉、硫、磷、氯7種元素的含量約佔人體總灰分的60%~80%,稱之為宏量元素;其他元素在體內的含量極少,低於體重的0.01%,稱之為微量元素,其中的碘、鐵、銅、鋅、錳、鈷、鉬、錫、鉻、鎳、硒、硅、氟、釩等14種元素是機體生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被稱之為必需微量元素。以上諸元素在體內不能產生與合成,需由食物來提供。

  無機鹽是構成機體組織的重要材料;細胞內、外液的重要成分,維持細胞內、外液一定的滲透壓和體液的酸鹼平衡;維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是機體內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物質的重要成分;是許多酶系統的活化劑、輔助因子或組織成分。

  食物中無機鹽的含量比較豐富,一般都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只有當膳食調配不當,偏食或患某些疾病時,才容易造成缺乏。從實用營養學的觀點出發,比較容易缺乏的元素是鈣和鐵,在特殊地理環境或其他特殊條件下也可能造成碘、鋅、硒的缺乏。一些元素也可因攝入過量而發生中毒。

  一、鈣

  (一)生理功能

  1.是人體內含量較高的元素之一,成年人體內約含鈣1200g,約佔體重的2%,其中99%集中在骨骼與牙齒中,是構成骨骼與牙齒的主要成分。

  2.調節心臟和神經的正常活動,維持肌肉一定的緊張力。、

  3.是血液凝固的必需因子,參與凝血過程。

  4.是多種酶的激活劑。

  5.是多種生物膜的成分,是維持細胞內膠質完整性所必需的。

  (二)鈣缺乏症

  鈣缺乏主要影響骨骼與牙齒的發育,可導致嬰幼兒佝僂病、成人骨軟化症與骨質疏鬆症的發生;血清鈣含量不足,可使神經肌肉的興奮性提高,引起抽搐;血清鈣含量過高,則可抑制神經、肌肉的興奮性。

  (三)食物來源

  最好的補充途徑就是保健食品的鈣 VD每天一粒解決問題。另外,奶和奶製品是食物中鈣的最好來源,相對含量比較豐富,而且吸收率高,是嬰幼兒最佳鈣源。蔬菜、豆類和油料種子也含有較多的鈣。小蝦米皮、海帶和髮菜含鈣較豐富。在兒童與青少年膳食中加入骨粉、蛋殼粉也是補充膳食鈣的有效措施。

  鈣離子可與食物中的植酸、草酸、脂肪酸相結合形成不溶性鈣鹽,影響鈣在腸道中的吸收,膳食纖維也可影響鈣的吸收。故隨膳食進入腸道中的鈣吸收很不完全,只能吸收20%~30%;維生素D、乳糖、蛋白質與氨基酸等都可促進鈣的吸收,因此,在選擇供鈣食物時,這些因素應一併予以考慮。

  (四)供給量

  我國推薦鈣的供給量為:1歲以內為400~600mg,兒童與青少年為600~1200mg;成年人與中老年男女皆為800mg ,孕婦和乳母為1000~1500mg。

  二、鐵

(一)生理功能

  鐵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成人體內含鐵3~5g,含量雖少,但卻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組成血紅蛋白與肌紅蛋白,參與氧的運輸。

  2.是細胞色素酶,過氧化氫酶與過氧化物等酶的重要成分,參與組織呼吸,促進生物氧化還原反應。

  3.體內26%~36%的鐵以運鐵物質(運鐵蛋白)和鐵儲備(鐵蛋白)的形式存在,並及時運送到血紅蛋白,肌紅蛋白與各種酶系統中去。

  機體內的鐵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而沒有遊離的鐵離子存在,體內的鐵可以反覆被機體利用。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每日約損失1mg鐵,只要每日從膳食中攝入的鐵能彌補這個損失,就可以滿足機體的需要,在體內完成重要的生理功能。

  (二)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簡稱IDA)是由於鐵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丟失過多,造成鐵缺乏。尤其是嬰幼兒,由於生長發育迅速,體內鐵儲備又不足,如果不能及時給予補充,勢必會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而引起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性貧血)。這是一種世界性的營養缺乏病,可發生在各個年齡段,尤以嬰幼兒多發。發展中國家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的患病率可達25%~60%,我國兒童的患病率為30%~40%,婦女和老人中也有不同程度的發生。

  該病起病緩慢,輕者可無明顯癥狀,僅表現為面色蒼白、口腔粘膜和眼結合膜蒼白無血色。嚴重者有頭昏、耳鳴、乏力、食慾低下、體重增長緩慢、記憶力減退、思想不集中。重度貧血者可有肝脾腫大,出現貧血性心臟病,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均低於正常值。

  (三)食物來源

  螺旋藻中含有極豐富的鐵,是補充微量元素最佳的、吸收率高、物超所值、物美價廉的保健食品。另外,膳食中鐵的良好來源為動物肝臟、動物全血、肉類、魚類和某些蔬菜(白菜、油菜、雪裡紅、莧菜、韭菜等)。

  食物中含鐵化合物為血色素鐵和非血色素鐵,前者的吸收率為23%,後者為3%~8%。我國膳食中血色素鐵的含量低,估計膳食鐵的吸收率為10%。若膳食中有較多的植酸、草酸和碳酸等鹽類抑制鐵吸收的因素存在,可影響鐵的吸收與利用;VC與動物的細胞蛋白質(如豬、牛、羊肉與肝臟、魚、禽肉等)為鐵吸收的促進因子,可促進鐵的吸收。植物性食品鐵的吸收率較低,多在10%以下;動物性食品鐵的吸收率較高,如魚為11%,動物肉與肝臟為22%。

  牛奶是一種貧鐵食物,有些國家限制兒童每日鮮奶的攝取量,每周安排一次無奶日,以預防缺鐵性貧血;豆類食物含鐵雖多,但不易吸收;蛋黃含有較多的鐵,但由於其中含有卵黃磷蛋白,故吸收率也不高;菠菜因含草酸較高,所以鐵的吸收率只有2%。

  (四)供給量

  我國人民鐵的每日推薦供給量為:0~9歲不分性別為10mg,10~12歲為12mg,13~16歲男15mg,女20mg,成年男12mg,女18mg,孕婦與乳母均為28mg,自老年前期(45歲~)以後的男女皆為12mg。

  三、鋅

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內鋅含量為1.4~2.3g,廣泛分布於各組織器官中,其中骨骼與皮膚中較多,頭髮鋅含量可以反映膳食鋅的長期供應水平和人體鋅的營養狀況。

  (一)生理功能

  1.參與人體內許多金屬酶的組成。鋅是機體內氧化還原酶類、轉移酶類、水解酶類、裂解酶類、異構酶類與合成酶類等六大酶類200多種酶的組成部分,它們在組織呼吸以蛋白質、脂肪、糖和核酸等代謝中有重要作用。

  2.促進機體的發育和組織再生。鋅是調節DNA複製、轉譯和轉錄的DNA聚合酶的必需組成部分,鋅不僅對於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而且對於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的各個過程都是必需的。

  3.促進食慾。鋅可以通過參加構成一種含鋅蛋白(唾液蛋白)對味覺與食慾起促進作用。

  4.促進VA的正常代謝和生理功能。鋅可參與VA還原酶和視黃醇結合蛋白的合成,促進視黃醛的合成與變構,促進肝中VA的動員。

  5.促進性器官與性機能的正常發育。

  6.保護皮膚健康。

  7.參與免疫功能過程。

  (二)鋅缺乏

  人類缺乏時性成熟推遲,性器官發育不全,性機能降低,精子減少,第二性徵發育不全,月經不正常或停止;缺鋅時皮膚出現粗糙、乾燥等現象;人和動物缺鋅,T細胞功能受損、引起細胞介導免疫改變,使免疫力降低。牙買加一項研究提示,鋅缺乏是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嬰兒免疫力缺乏的原因。

  (三)食物來源

  螺旋藻中含有極豐富的鋅,也是補充微量元素最佳的、吸收率高、物超所值、物美價廉的保健食品。另外,動物食品鋅含量高,海產品是鋅的良好來源,奶和蛋次之,蔬菜、水果含鋅量少。

  (四)供給量

  1988年修訂的營養素供給量表中首次將鋅列入其內,1歲以內為3~5mg,兒童與青少年為10~15mg,成人至各年齡段老人均為15mg,孕婦和乳母各增加5mg。

  四、硒

硒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微量元素,成人體內硒總量為14~21mg,肝、胰、腎、心、脾、牙釉質和指甲中含量最多,脂肪中含量最少,血硒與頭髮中硒可以反映體內硒的營養水平。

  (一)生理功能

  1.作為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成分,能使細胞膜中的脂類免受過氧化氫和其他過氧化物的作用,從而保護了細胞膜和細胞。

  2.促進生長發育。

  3.保護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

  4.解除體內重金屬的毒性作用。硒和金屬有很強的親和力,是一種天然的對抗重金屬的解毒劑。

  5.保護視器官的健全功能和視力。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和VE可使視網膜上的氧化損傷降低;亞硒酸鈉可使神經性視覺喪失得到改善。

  6.抗腫瘤作用。

  (二)硒缺乏

  動物體內缺硒,紅細胞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明顯下降,我國已證實硒缺乏是引起克山病、大骨節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食物來源

  螺旋藻中含有較豐富的硒,經常食用也是補充微量元素最佳的、吸收率高、物超所值、物美價廉的保健食品。另外,海產品、動物內臟肝、腎等及肉類為硒的良好來源。糧穀類中隨該地區土壤含硒量而異。

  (四)供給量

  我國1988年首次將硒列入供給量表中,兒童與少年為15~50μg,成人與老年人各年齡段皆為50μg。

  五、碘

(一)生理功能

  碘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參與甲狀腺素的合成。成人體內含碘總量為20~50mg,其中20%存在於甲狀腺中,其重要生理功能也是通過甲狀腺素的生理作用顯示出來的。

  (二)碘缺乏病,最明顯的就是甲狀腺疾病免疫保障系統被破壞。

  (三)高碘性地方性甲狀腺腫

  某些地方的外環境中碘含量過高,人體攝入過多的碘,反而抑制了甲狀腺對碘的吸收和利用,造成甲狀腺不同程度腫大。

  (四)食物來源

  含碘鹽是我們最好的補碘途徑(食用時不要過熱)。另外,海鹽和海產品含碘豐富,是碘的良好來源,其他食品中的碘含量取決於土壤和水中的含碘量。

  (五)供給量

  我國1988年首次提出推薦供給量,兒童為70~120μg,少年與成人為150μg。孕婦175μg,乳母200μg。


推薦閱讀:

支撐基面
這三種人體特徵,一生富貴命,貴人多,財富更多
幫你揭開人體奧秘(八)
人體需要哪些元素?
鹼性水解人類屍體:人體液化氣味像蒸蛤蜊

TAG:人體 | 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