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完心理學後,我遲遲不願過早結婚生娃

發表於2015-12-24 15:24:28

文:小馬姐Jerry

碩士畢業三年,我有了喜歡的工作,跟愛的人結了婚,置下了不大不小的房子。這個時候、這個年齡,我應該生孩子了。是的,我想用「應該」兩字來表達大家對於生活預定事情發生順序的期許。在幾乎所有人的眼裡,「戀愛—畢業—結婚—生孩子」或者 「畢業—相親—結婚—生孩子」就是生活的模樣。要不還能怎樣?所以,當我完成了前面的步驟,大家便想當然地覺得我應該開啟後面的「程序」了。

前幾天因為身體不舒服去醫院查體,外地的朋友知道後,首先問的是「哇,懷孕了呀!」我說不是,對方便說「那你去醫院幹什麼。」我一個29歲的已婚女人,去醫院便被理所當然聯想到懷孕。但凡生活有點風吹草動,家人、朋友、同事,都會有那麼幾個聲音「懷孕了?」「有情況了?」「要當媽的節奏啊」在我耳邊響起。

大多數時候,我都會回答「還沒有準備好呢」。

「有啥需要準備的啊。有男人,有點money,不是分分鐘的事嘛。」

有些事,還真不是說干就乾的。

可能是學心理學的人過於矯情。我是真的沒有準備好。

或許,選擇心理學是潛意識中的需求,或是對家庭關係或是對自己或是對未來的婚姻,有更深層次的期待。有時候,懂的多了未必是好事,很可能成為羈絆。為什麼我不想現在生孩子。哪個結婚後的女人不想當母親呢。更何況最近一年,我在路上、公車上、地鐵上看到小孩子時,心都突然變得柔軟起來。當看到那雙雙清澈純凈的眼神時,我心都快融化了。

但我還想多準備一些,為的是有資格成為一個媽媽。從戀愛到現在,我也從沒有放棄過對此的準備。

心理學上講,戀愛到結婚,3年是一個穩定期。所以兩個人認識的3-7年,最適合生孩子。頭三年,是磨合期,彼此探索著形成穩定、和諧的關係模式。按理說,我們應該從結婚後第一年算起,但現在婚前同居已經不是稀奇事,很多人婚前就已經過期了婚姻生活,所以從確定穩定戀愛關係的第一年算起比較合適。這是為孩子提供的最好心理成長環境。一段戀情的頭兩年,還在甜蜜期、冷淡期中動蕩徘徊。分分合合是常有事。一般三年後,戀情進入穩定期,有了「過日子」的氛圍和感覺。這個時候考慮要小孩是負責的。我提到負責這個詞,大家會覺得有點嚴肅。婚姻本就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不要不含猶疑的決心和接受約束的心態。雙方都應該努力使對方的生活安適和輕鬆,這樣才能在一段婚姻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不被別人代替。如果一個妻子的角色,給丈夫的角色認知是隨便一個女人可以取代的,那是相當悲哀的。夫妻有了和諧的關係模式,才能保證孩子降生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才能起碼保證孩子內心的愛,可以得到場上的呼應和喚醒。很多家長指責自己的孩子缺乏愛心或者不善於表達愛,我想從你的夫妻關係上來思考來得更有效一些。

大多數生活中的失敗者都出身自婚姻破裂或不越快的家庭。而且夫妻關係不好,對於孩子將來的擇偶觀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阿德勒說過,如果父母本身不懂合作,便不會教會孩子合作。如果父母沒有正確的溝通方式,不懂得生活中要非暴力溝通或無暴力溝通。那就不要指望你的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可以形成健康的人際關係和戀愛關係。

為孩子的降生提供愛的氛圍,還有一個要提到的現象。那就是心理上的準備。有一個女朋友,算得上半個閨蜜,去年新交了一個男朋友,是一個不錯學校的在讀博士。她則本科畢業,每月賺著交完房租就捉襟見肘的小工資。這個博士就是個大男孩,自戀、自負,我真看不慣。但他的家境、學歷足已成為朋友心中的男神了。女友從戀愛關係確定後,便整日患得患失,擔心被路上突然出現的小三,拐走自己的心上人。上班工作時,滿腦子都牽掛著男方,他在做什麼,跟誰在一起,是不是又跟師妹吃飯呢。為了讓自己心理放心,便常用同事電話給男友打電話,看對方的反應。這種把生活過成肥皂劇的精神,究竟是多深的愛。

一天,接到她的電話,幸福略帶成就地告訴我,懷孕了。是的,懷孕了,他就跑不掉了,就可以結婚了,永永遠遠在一起了。真是這樣嗎?不管用婚姻的名義綁架愛情這招是否是高超,我很擔心肚子里的寶寶。我時不時打電話詢問近況,叮囑她注意情緒。她還是會經常吵架,鬧彆扭是常事,挺著大肚子還時不時玩離家出走,半夜分手。這樣,胎兒能健康成長嗎?

懷孕期間,媽媽與孩子的情緒是相連的。美國心理學家湯普森曾做過一個母鼠試驗。他將5隻雌性白鼠放在一隻箱子中,按響蜂嗚器的同時接通電流,讓雌性白鼠遭受電擊。訓練多次後,讓這些白鼠懷孕。懷孕後,每天3次給母鼠放蜂鳴器,但不電擊,直至小白鼠出生,結果發現小白鼠行動呆板,膽小脆弱。媽媽懷孕時,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其一切都跟媽媽相連,尤其是情緒。情緒是氣集聚而成,母子借臍帶相連通,媽媽有怎樣的情緒,就會傳給寶寶怎樣的情緒。而且,孕期的寶寶是最純潔的存在,對世間一切都是接納的,會全然接納來自媽媽的一切,同悲同喜。如果准媽媽懷孕期間整日鬱鬱寡歡,擔驚受怕,缺乏安全感,那孩子降生後一般是膽小怕事,柔柔弱弱。而這種性格,會表現在其成長的所有階段中,包括選擇長大後的另一半。

你永遠不能指望孩子給予世界他從沒有感受過的東西,比如愛。如果孩子不是在愛中長大,你如何期盼他可以對你,對社會表現出愛呢?這個跟懷孕期關聯也是非常大的。一次跟姐妹聊起這個,她挺著大肚子回應我:「哪有那麼嚴重!我小時候家裡孩子多,整天被爸媽揍,而且爸媽總吵架,我不是照樣長這麼大。」我不想傷她,她哪裡知道自己的老公整日不回家不是因為擔心吵到她,也不是因為工作忙,純粹是因為她懷孕後便忘記了對老公的呵護,顧不得他的情緒,沒有對他的愛給予回應造成的。正是因為她不是在有愛的環境中成長,所以她不懂得如何表達、給予愛,那就給不了孩子和丈夫愛的環境。如果以後丈夫出軌、孩子不孝順,又能怪誰呢?

或許,我考慮得太多,不知道如何邁出這一步了。但我相信做足準備,起碼心理上的準備,對未來我想要的生活絕對是有益的。要想做一個媽媽,需要做太多的心理功課和感性功課。和諧的夫妻感情、愛的回應、積極的情緒和心態,我努力在做。

很幸運,我意識到了,不晚不遲。

作者簡介:二級心理諮詢師 ;心理學碩士;躁鬱症典型女青年;心理編輯5年。 愛看書,愛傷春悲秋。躁時,啥都不是事;郁時,里外都是病。


推薦閱讀:

論住大房子的重要性--老鼠樂園與成癮
【熱議】怎樣評價左右腦年齡測試不靠譜這件事?
Kitty Genovese事件與旁觀者效應
你的性格會影響你的智商嗎?
《三字經》比如「人之初」這樣的全文是什麼?

TAG:心理學 | 心理 | 結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