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松」和「勁」
06-09
本帖最後由 太極萬靈 於 2016-12-16 14:59 編輯 「松則氣行,不松則氣滯,氣滯則力不從,更難柔和」。這是我多年習武對太極舉「松「和」勁「兩者關係的總結。習練太極拳誰都知道要求「松」,但做起來並不容易,這也是傳授者的經驗和方法,以及習武者本人的領悟,所以說,一個太極拳老師要讓學生「松肩、松胯"是相當難的課題。大極拳的「松」並不是目的,而是基礎、是手段,太極拳有「松」才有「緊」,松和緊是辯證的,「松」也是為了更好的「緊」,所謂「緊」就是「剛勁」太極用意不用力,可謂有氣無力打太極,氣發丹田才有力,「氣力、氣力」有氣則有力,太極發勁擊打離不開內氣內功,「松」是基本條件,隨著內功的提高,「松」則能更好地利用丹田之氣,讓身體產生超能的支撐力和爆發力。有「松」才有「柔」,「柔」的基礎是「松」,首先是鬆手,太極有「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之說,除了聽勁,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成行拳走架的手,如果加一羽或落一隻蠅蟲,就會讓手掉下來,意思也是我們行拳走架的手不用多餘的力。「松」能讓身體柔軟靈活沉穩,鬆開腰胯能讓上身靈活起來,鬆開肩手能讓手靈活起來,初學者可以慢慢地體會,手腳與身體脫開是什麼樣的感覺,在練套路時,你如果腰跨肩鬆開了,通過腰身的轉動,手就會有「甩"的感覺,而不是「擺」如果是擺就會帶動肩,說明肩手沒有松下來,打出去也沒有力度,我們生活中工程用的「大鐵鎚",鐵鎚有「軟把」和「硬把」,軟把鐵鎚的衝擊力比硬把的要大,我們練太極也可以把手當作軟把的鐵鎚,所以只有你做到了「鬆柔"手甩出去就更有衝擊力。 我們如果把一隻缸在保持平衡的基礎上,在它的底部按上幾個彈簧,裡面放上水,讓水盪起來,缸就會搖起來,缸邊會產生衝擊力,水越多,缸搖起來的衝擊方就越大、我們把鬆開的腰跨比作缸底的彈簧軟底,把水比作丹田的內氣,我們太極的八種擊打法,都是需要身體來作後盾依靠,腰胯鬆開了,讓身體像缸一樣搖甩,結合內氣內功,這樣會讓肢體外擊的力量更強大:反之,如果僵硬的身體是什麼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太極拳有往右必先左,往左必先右之說,目的是利用鬆開的腰跨,加大某肢體向外擊打的扭度,其目的就是為增加擊打的力度,只有在「松」的基礎上,你練就的內氣越強,結合身體搖甩產生的衝擊力,肢體往外擊打的力度也就越太,因此「松」才能更好地讓你利用身體和內氣,讓其產生強大的衝擊力和爆發力。 太極拳有氣則有勁,有勁則為剛,所以太極拳有氣則剛,以氣為剛,這裡的氣是指內氣,人的生命存在必須有四種氣的維持,我們呼吸之氣稱為宗氣,也稱後天之氣,走在經絡肌膚里的稱衛氣,和在血液里的叫營氣,藏在腎臟里的是父母給的元氣,後三種我們可稱為先天之氣,武術中練的內氣就是練先天之氣。想獲得太極功夫,需要靜練和動練結合,動練是拳,靜練是練功,靜練的主要目的是練氣,太極有氣則剛,通過後天之氣和先天之氣的結合、練就內氣內功,我們練氣時,宗氣和衛氣有明顯的走向,初學者需要慢慢的去感受,它們走的方向是相反的吸氣時衛氣反向從會陰穴順著督脈往上過百會至天庭穴,呼氣時衛氣會從隱堂穴順著任脈往下進入丹田,我們也稱之為氣走小周天,練久了丹田會感覺越來越充實敏感,身體的混元勁也會越來越足,這就是大家所稱的內氣內功,久練內氣對養生療病也有神奇的功效。由於內氣經長年累月的鍛煉、形成內功功力。我們把內氣內功比作生活中的氣泵,練氣的時間越長氣泵的動力越大,可想而知它的衝擊力越大,擊打產生的爆發力也就越大,因此,正確的身體動作結合內氣的作用,就會產生具有相當爆發力的太極勁道,不管是套路招式有沒有發勁,我們都可以隨時合上勁, 太極拳有綿里藏針之說,鬆柔的太極套路走架,在發勁的瞬間,向外擊打的肢體變得無比堅硬,太極拳的發勁有別於外家拳和現代武術,太極拳的發勁具有爆發力,它的勁路較短,具有穿透力,有相當的破壞性。「一動無不動,一動動全身「。太極拳利用身體各部位的組合來支持某個肢體向外擊打,以增強該肢體向外擊打的衝擊力和支撐力,我們稱之為「整勁」,在套路中我把它稱之為「整」的過程,在「整」的過程中,除腳以外,身體基本處於鬆柔狀態,身體整合到一定程度,某個向外擊打的肢體結合內氣運用內氣的膨脹力讓肢體快速向外擊打,產生爆發力,我們稱之為合勁,太極拳合勁是太極拳獨有的力量表現,是由內氣的澎脹促使肢體快速爆發出擊。在演練套路中,「整」的過程,動作鬆柔緩慢時間長,「合」只有一剎那,就拿陳式太極拳套路中的「掩手肱捶」來說,如果這個動作的完成需要6秒,那就把「整」的時間安排在5.5秒,「合」的時間只有0.5秒就夠了,太極拳有「力發於腳主載與腰而形於手"之說,有效勁的整合,也需要無過無不及身體動作,以及腳、腿、跨、腰、肩、臂、手的貫串協調和身體的鬆柔程度,決定勁整合的質量。 太極拳的發勁除內氣之外,還離不開丹田的運動,就是丹田運動的反作用力,在習練套路時,我們可以把丹田比作不倒翁的內膽,它有平衡我們身體的作用,發勁時松腰跨氣沉丹田,讓丹田靈活地產生左右前後的運動軌跡,在它反作用力的支撐和內氣結合,會更加提高太極拳合勁的強度。練太極拳就是練氣功,練氣功到不一定是練太極的;在當前有好多習練太極拳的,練了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不知道什麼是內氣內功,不懂勁,沒有內膽充實的感覺,練套路架子跨是鬆了,但感覺不到氣沉。太極拳的松沉也是穩固身體的重要因素,我認為氣不沉拳不精,許多練太極拳者重表輕里,重視套路拳架,不重視內功修練,大極拳有「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之說,年紀大的老人因年紀大起步晚,就不用說了,年紀輕的就划不來了,練了很多年,每天稍加點時間就能獲得的東西,卻放棄了,浪費了人生最寶貴的歲月時光,大家何不以體驗的心態去感受認識傳統的中國功夫,它確實能讓你修身養心受益匪淺。還有很多人認為練練太極套路養身足夠了,殊不知練氣更能養身,黃帝內經里的吐納術能延年益壽,我們的站樁練氣也一樣有這功效,太極的腹式呼吸法,因為它深度的慢呼慢吸,在不斷地擠壓內臟。能使內髒得到一定的按摩,有提高內臟功能作用,能延緩因年齡增大而內臟功能的衰退,再個由於內氣的鼓盪,具有活經絡通氣血之功能,氣血通則人康健,中醫理論里有「通則不痛、不通則痛」之說。 總之,練氣是練功,練功能得勁,練拳至柔,練氣至剛,剛柔相濟,動靜相間的是太極拳的完美境界,也是太極拳的精華所在。 攜寫人:寧波 奉化 陳立堯(2016年11月10日)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太極拳穴位採氣功法
※太極拳與螺旋運動<轉帖>
※先明太極理,再練太極拳
※太極拳練習提要(附釋)
※[轉] 《太極拳講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