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心意拳十大真形精解之二:虎撲雙把 缺圖_中國功夫_武術_武風武術網
一、虎撲把熊出洞
(一)盤 法武風武術網 http://www.wfeng.net
「熊出洞」為心意六合拳之特有姿勢,習練時全身放鬆,側身而立,左肩領前,左足在前,右足在後,間距一腳左右,前足足尖點地15度;兩臂下垂,兩肘微彎護肋,左手停在左胯里側護襠,右手貼住胯際里,手指放鬆下垂微曲,指尖向下,手背向外;頭上頂,舌抵上齶,頸要豎直,牙齒扣住;兩肩鬆開向下塌勁;穀道上提,心寧氣沉,渾身泰然,目光向前平視。譜云:「熊觀天非觀天,鷹視地非視地。」
此式為心拳之臨戰式,以便伺機而動,蓄而待發。在將動未動之際,不易擺架勢,以防吐露真意。可謂靜為本體,動無外形。我形未露,敵則難測,一旦出手定能出奇致勝。拳譜云:「若言其靜,未露其機;若言其動,未見其形。」敵未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已先動。拳云:「後人發,先人至,迅雷不及掩耳。」
(二)勁 意
此式又名六合式或預備式。它要求六藝:雞腿、龍腰、熊膀、鷹捉、虎抱頭、雷聲,與內外三合。千變萬化均由此生髮而來。心拳以熊鷹為本,熊形防守,進取似鷹。如失此二式,則拳意失真。由此可見「熊出洞」在心拳里象徵著攻守之中的防守,動靜之中的靜,陰陽之中的陰,剛柔之中的柔。
(三)技 擊
前腳虎步站立,利於起腳趟,稍點地即利用卷地風打人,側身受敵面積小,三尖照與上步雞腿相配合,前腳內扣15度以防對方用腳踢前膝,內扣護襠,有利於手肘相助。
二、虎撲雙把虎蹲山
(一)盤 法
承前式,左腳向前一步前踩跟右腳,身體下蹲重心放在右腿上,再上左足,右腿屈膝懸提於左腿前,足尖點地(教內是足尖翹,我脈是足尖虛點地,與教內有別),要求身體微束下蹲,屈後腿,後胯下坐,後膝內扣,前腿伸直,膝曲並內扣,前胯放鬆,前腳跟落地,向下有踩意,後腳有蹬意,兩膝內裹勁,護襠;二腿合勁,足跟抓地,足心空含。同時守下丹田。由下丹田至胯部環跳穴至膝部陽陵泉穴再傳到腳底湧泉穴,這樣下部骨節開,氣盈力足,步法上時又快又整靈。兩腿重心前三後七。兩手五指?開,掌心內頂,除拇指外餘四指端微內扣,掌心含空,虎口撐圓。此掌可使全手貫氣,形成氣貫四梢,同時以意引氣開啟上三節竅,從肩井穴至曲池穴至勞宮穴。這樣,意到、氣到、力到,內氣在臂部鼓盪,骨節鬆開。前手在前膝,掌心向外,五指向下;後手在肘緊貼,掌心向內與前掌有相合之意,下頦內收,目前視。注意身子仍吃緊於右腿上,切忌低頭俯身、聳肩、突臀,前後一條線。在拳藝中此即虎蹲山之重要步型。
(二)勁 意
此式蓄而待發,上下縮為一體,束為一團,有虎蹲山之勁意。虎在撲食前必先收而後撲。世人常說:「虎落平川被犬欺」。意為只有放虎歸山,使虎借山勢才能發揮出威猛來。這說明虎發威猛是以登山為條件的。姬祖師取虎的蹲山之意勁,以其鬆散直立為先其勢。拳藝是否發揮猛勇,基本態勢是否正確,關係極大。此束有使渾身的散亂之氣聚于丹田,能將分散之力彙集一處,形成蓄而待發之勁,於出勢前的瞬間虎視眈眈可懾敵。由虎蹲山
非vip會員僅顯示1200個字元...
推薦閱讀:
※【形意拳】淺談中國武術的傳承和實戰(三)
※宋氏形意拳 -- 五行拳 之 橫拳
※意拳單推手反控制技法---謝永廣 (圖文)
※海納百川成其大 拳融千家鑄其魂 ——意拳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之王薌齋篇
※形意拳 | 「九套環」式徒手對練第二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