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孟子?梁惠王?上》二:孟子的生活智慧

雜談《孟子梁惠王上》二:孟子的生活智慧

我們接著講孟子的故事。

這是一位東方的睿智的老人的故事,他說的話,看似簡單,其實,道理很深。

話說孟老先生,帶著自己的幾百名研究生,開著幾十輛車,浩浩蕩蕩地來到了實習地——魏國,孟老先生也沒客氣,直接找到了國君——梁惠王,當著眾多研究生的面,教育了老梁一番,告訴了老梁仁義和利益的次第關係。這話是十分有道理的,估計這點老梁同志也知道,但是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被教育一番,估計心裡也不是滋味,於是就有了今天的這一幕。

其實,這位梁惠王被別人教育的機會是比較多的,這可能同他的性格有關,總之在歷史上這位老梁是一個有點喜劇色彩的人物,他的著名的被教育的案例,除了《孟子》裡面的內容,還有一次也是流芳千古,那次是國君聚會,齊威王和梁惠王一起打獵,就好比像我們今天的富豪們參加的什麼打獵俱樂部一樣,大家一邊打獵,一邊得交流點什麼心得啊,比如您這個包是什麼牌子的,這個靴子是從巴黎哪條著名的衚衕淘的等等。梁惠王也是這個心理,一邊打獵,一邊就很小資地問齊威王:「兄弟你有什麼珍藏的寶物嗎?」

齊威王一聽,心想這位小資的范兒又來了,很三俗,於是乾脆地回答:「沒有。」

梁惠王一聽,獵奇的心就冒出來了,心想這哥們不跟我說實話,齊國那麼大,怎麼能沒有寶物?於是,又說:「你別開玩笑了,像我這麼小的國家,還有一顆夜明珠呢,能照亮十二輛車子呢,這個寶珠的直徑有一寸呢!這樣的寶物,你們齊國能沒有?」大家看,這位梁惠王的小女人的心理顯露無餘,居然把自家寶物先透露一下,然後希望能夠窺探到對方都有什麼好玩意兒。這連富豪俱樂部都算不上了,基本上算是富婆們打麻將時候的聊天層次了。

結果,齊威王終於忍無可忍了,很乾脆的回答:「我的寶貝和您的不一樣,我有四位大臣,有一位鎮守下陲,使得楚國不能入侵;還有一位鎮守高唐,使得趙國人不敢越過邊境;還有一位鎮守徐州,使得燕國人也不敢來犯;還有一位管理國家治安,使得百姓夜不閉戶。這四位大臣,光芒照耀千里,哪裡是僅僅照亮十二輛車呢?」(此四臣者,將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

這樣的回答,讓梁惠王啞口無言,沒有辦法,領導人的境界不是一個層面上的,一個想的是自己的利益,一個想的是國家。一句話說出來,就境界立判。此次談話,梁惠王就此完敗。

讓我們回到我們的故事,這次梁惠王被孟子上來就教育了一番,心裡自然也有些不大舒服,於是,再次請孟子來過招。

所以孟子正在賓館休息,突然有人來請,說梁惠王請孟先生去體會宮裡的「農家樂」,於是,孟老先生再次帶著研究生出發。

《孟子》的第二段由此展開。

第一句:「孟子見梁惠王。」說的是孟子見到了梁惠王,在哪兒見面呢?第二句是:「王立於沼上,」意思是在國君的園林的水池上,這次梁惠王玩的是情調,衣帶飄飄的,單看「王立於沼上」這幾個字我們甚至會以為他飄在水上的,其實是站在橋邊或者船上。然後,梁惠王沒有看孟子,卻眼光迷濛地望著遠方,望著天邊飛過的大雁,望著遠處田野裡面靜靜吃草的麋鹿,然後,稍微帶著那麼點嘲笑的口吻說道:「美麗的景色啊,這才真的是享受啊,哦,對了,您所講的那些聖賢之人,也會喜歡這樣的享受嗎?」(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這裡面,梁惠王又用了個「亦」字,古文裡面,一個字,帶出的意義就多了,梁惠王的意思是:「您所講的那些聖賢之人,除了每天講那些高深的道理之外,也會欣賞這種美景嗎?」這裡帶著點懷疑的意味,就是你們講道德多,對物質享受也會喜歡嗎?梁惠王想做的,是一個排他法。

孟子一聽,昨天講的看來這位爺還沒有完全明白啊,還要開導開導他。

於是,孟子環顧了眼學生們,再次開口:「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這句話一說出來,又是經典,含義非常豐富,我今天力圖把它能講的透徹點。孟子說的是什麼?說的又是仁義和利益的次第問題。

上來,人家就用了「而後」兩個字,這就是次第,人家沒有說「賢者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人家特別用了「而後」兩個字,說明了賢者對待這個問題是有次第的,所以,這《孟子梁惠王上》的第二段是接著第一段論述的,學術上有著連續性和遞進性,古人編書不是沒目的亂編的。

那麼,孟子這次到底是怎麼進一步闡述的這個次第的理論呢?

人家孟子的教學方法非常的好,沒有隻講大道理,他上來就講了一個故事,一個《詩經》裡面記載的故事。

孟子告訴梁惠王:《詩經》裡面說,當時周文王進攻密須國,戰勝了之後,搭建靈台,這是一個很大的土檯子,當時當地的百姓一起來幫助測量和建築,本來周文王很客氣,說大家不要著急嘛!可是老百姓們特別的賣力,結果很快就建成了。然後,周文王又建立了一個叫「靈囿」的大園林,還建立了一個叫「靈沼」的大湖泊。建好了以後,這景色那叫一個美!當他來到靈囿,就會看到肥肥的鹿群,會看到鳥兒又白又亮。當周文王來到靈沼,就會看到滿池的魚兒跳來跳去。(《詩云》:『經始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史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軔魚躍。』)

講到這裡,孟子頓了一下,看了一眼急得口水都快流出來的老梁,接著啟發了他一下:「周文王用老百姓的力量來建設靈台靈沼,可是老百姓還特高興,特興奮,很願意大王擁有這些鹿啊魚啊的東西,這是為什麼呢?」 (文王以民力為台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台曰:『靈台』,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

老梁猛的被提問,一時發暈:「是啊,為什麼呢?」

孟老先生一看這位實在不成,於是就直接啟發:「為什麼?是因為這些賢明的王者能和老百姓一起歡樂,所以自己也才能踏踏實實地打心眼兒里快樂!」 (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

「哦——」老梁兀自半懂未懂,有點明白孟老師這是在暗諷自己。

結果,孟老先生還嫌力度不夠,又加上了一個重磅炸彈:「在《尚書》的《湯誓》裡面,對了,聽說過《湯誓》吧?」

「沒,沒有。」老梁很恨自己學問不夠。

孟老師拍了拍老梁的肩膀: 「別在意,沒別的意思,我也就隨便這麼一問。這個《湯誓》是當年商湯要攻伐荒淫的夏桀時候起兵的誓詞。」

梁惠王聞此,鬆了口氣。

孟老先生接著說:「這個《湯誓》裡面說,老百姓咒罵夏桀,說:你這個該死的太陽啊,何時滅亡,我們即使與你同歸於盡,我們也願意!」(《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

老梁一聽,頓時後背發涼,一時沒了言語,剛才遠眺大雁的飄逸勁立刻消散無蹤。

孟老先生接著啟發他:「如果老百姓都與他同歸於盡,他即使擁有了這麼大的樓台池塘,您說他能真正的打心眼裡面感到快樂嗎?」(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然後,孟先生就此打住,留下了臉色白白的梁惠王一個人沉思,冷汗直流。

《孟子 梁惠王上》的第二段就此結束。

那麼,這段的表面含義,就是我們上面講的內容,可是,為什麼梁惠王一聽到這些內容就冷汗直流呢?孟老先生在這裡面到底隱藏了哪些深刻的含義呢?

讓我們來一層一層地解讀吧!

首先,這段講的是什麼內容呢?一般人理解就是孟子教育國君,要施行仁政,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受到老百姓的愛戴。

這樣的理解沒有錯誤,《孟子》裡面的很多內容就是教育統治者的,但是這樣導致很多人讀了《孟子》,覺得自己是老百姓一個,這些內容與自己無關,所以沒有了讀的興趣,實際上,人家孟老先生講的是人世間的道理,這個道理,無論誰拿來,都是受益無窮的。

實際上,在這第二段裡面,孟子是接著上一段,講了仁義與利益的次第關係。但是使用具體的例子來講的。

那麼,孟子是怎麼來闡述這個事情的呢?

孟子用《詩經》裡面講周文王建立「靈台」的故事來講的。一般講到這裡,大家都說,周文王建立了靈台、靈囿、靈沼,與民同樂,僅此而已。給大家的感覺是周文王勝利後,在被征服地建立了好多樓堂館所的遊樂場所,然後一邊遊樂一邊很幸福地看著人民生活。是這麼回事兒嗎?他到底是怎麼與民同樂的?一般很少講,我們今天給多講講。

首先,「靈台」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原來,當時周文王已經制訂了滅商的計劃,可是他還有個心腹大患,有個密須國,這個密須國就在今天的甘肅靈台縣附近,是黃帝的後裔密須氏建立的,據說現在考古發現密須國的宮殿遺址,就在今天甘肅省靈台縣城西的百里鎮百里中學的後院。根據歷史文獻記載,說到了周文王的時候,密須國的國君四處征戰,勞民傷財,導致民不聊生,於是周文王秉承天意,進攻密須國,並最終戰勝。實際是周文王要想滅商,必須先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

可是問題是:現在的歷史文獻都是按照戰勝者的意志編寫的,我不禁要問:密須國的國君不斷征戰,因此該死、該打,但是周文王就閑著了嗎?不是他主動去進攻人家的嗎?為什麼他就是正義的?而密須國國君打仗就是該罵的?

根據文獻記載,這場戰爭也打了好久,開始的時候密須國的軍隊數次大敗周文王的軍隊,直到後來周文王才佔了上風。最後的結局很滑稽,據說是要打仗的時候密須國的城池上空出現了彩虹,於是密須國老百姓認為聖明的君主來了,於是把自己的國君捆了起來,獻給了周文王,於是戰爭就此結束。

其實這「彩虹事件」只是傳說或者是表面現象,我們要探求的是事情的本質。那麼,為什麼兩個都在打仗的國君,差別就這麼大呢?

這就是孟子講這個故事隱含起來的含義,當時去古不遠,聽者是立刻可以明白的,梁惠王一聽,心裡明鏡似的,知道孟老先生是在教育自己。現在我們已經不知道當時的歷史背景了,所以聽著含糊。

應該說,當時的國君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征戰的,為了自己享樂,擁有更多的寶物,更多的土地,不斷讓老百姓去打仗。而這些國君裡面,周文王則有些另類。因此他最終脫穎而出。那麼,為什麼說周文王有些不同呢?我們可以從建立靈台的事兒說起。

話說周文王戰勝了密須國之後,就要在這裡建一個高台,叫靈台,上面有樓。話一放出去,當地的老百姓,也就是被征服國的老百姓,立刻都特興奮地前來參與建設,結果很快就建成了。

那麼,這個靈台是幹嘛用的呢?一般文獻記載這個靈台的主要功能是紀念,紀念文王戰勝了密須國,就像後世的刻石紀功。

但是,這裡面有問題,密須國的老百姓怎麼就那麼不開眼呢?為了紀念敵軍戰勝自己,特主動去幫助建設?

其實,這靈台是有著更多的含義的。

首先,這是拜神拜上天的地方。

這是周文王棋高一著的地方,他尊重當地的風俗,當地老百姓信奉哪位神,他建立一個大檯子來拜,據說當地信奉五穀之神,所以這個靈台實際上是一個祭祀台。後世就有學者認為靈台是用來祭奠農業之神后稷的。這樣,當地百姓能不願意來幹嗎?這是替誰建立的靈台?替老百姓建立的,希望他們以後收成好,有飯吃。所以老百姓樂於參與。

同時,現代學者認為,這個靈台也是一個天文觀測的地方,周文王派人在這裡觀測天象,老百姓以為這位能和上天溝通,其實這是為了制訂曆法等收集信息,這也是了農事而做的努力。

一般,在那個時候,打仗勝利以後,戰敗者是要做奴隸或者被殺掉的。可是,周文王卻做了與眾不同的事兒,他不但沒有殺對方百姓,還尊重他們,幫助他們建立拜神的祭台。最出名的事兒,是「澤及枯骨」。

當時,建設靈台的時候,挖地,挖出了很多枯骨,於是報告周文王,周文王說:「換個地方,好好安葬!」手下說:「這是無主的枯骨啊,我們不必管了吧。」 周文王說:「我是國君,我就是他們的主人,還要另求什麼主人?厚葬!」於是,就讓官吏給準備棺槨衣服,把這些枯骨葬了。(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國者,一國之主也。寡人固其主,又安求主?」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

這事兒一傳出去,天下歸心,大家都說:周文王太賢德了,連枯骨都受到了他的恩惠,更何況我們活人呢!所以《毛詩序》言:「《靈台》,民始附也。」意思是從這個時候,天下老百姓的心真的歸順了。

除了靈台,文王還建立了靈囿和靈沼。這又是什麼呢?一般人解釋成周文王遊樂的場所,其實不是這麼回事兒。

原來,這個靈囿就是很大的園林,大致相當於環境保護林場、狩獵場。大家可能想像的是:這裡一定戒備森嚴,衛隊保護著,然後周文王帶領騎兵,縱情狩獵,享樂。呵呵,那是乾隆乾的事兒,豪華狩獵團,還讓洋畫家給畫下來。周文王可不是這樣,根據文獻記載,周文王是個非常樸素的人,自己是下農田干農活的。同時,他的這個靈囿並不設防,讓老百姓可以進入隨時狩獵,這事兒後來孟子還專題談過,我們後面會講到。所以,等於他為老百姓建立了一個動物養殖場。您說,這老百姓能不高興嗎?

那麼,這個靈沼又是什麼呢?是周文王帶領人們挖的池塘,裡面養魚,所以孟子說「王在靈沼,於軔魚躍」,意思是周文王來到靈沼,看到裡面魚兒跳來跳去,這個「軔」通於「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大約有胳膊一伸那麼長,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周文王的眼前很近的距離,魚都在跳躍。我們想想,魚兒在什麼時候都跳了起來呢?是用漁網捕魚的時候,所以《詩經》這段描寫的是捕魚收穫的情景。這樣,我們就清楚了,這個靈沼,是周文王為老百姓建立的養魚的湖泊,很可能當時當地人們對養魚並不擅長,周文王把這種謀生方式帶給了他們。

中國漁業史界公認:《詩經》裡面的關於周文王的「王在靈沼,於軔魚躍」這句描寫,是中國漁業養殖的最早的文字記錄。

這樣,大家就明白了,周文王和其他的國君差別在哪裡,人家周文王先想的是老百姓。所以孟子這次用周文王做例子,講了仁義與利益的次第關係。

這事兒我們幫孟老先生分析過,世界上的利益,本來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如果是為眾生做好事得來的利益,我們就要在利益的前面加一個「正號+」,如果是靠做壞事殺人放火得來的利益,我們就要在這樣的利益前面加一個「負號-」,這是兩個利益模式,如果我們所有的人都力求獲取第一個正向的利益,那麼,這個世界誰都過得舒坦幸福,如果我們全都渴望獲得第二個負面的利益,那麼,最終誰都好不了。儒家已經為我們的這個世界到底該朝哪個方向發展思考過了,所以選擇了先仁義,然後是利益這第一個正向的模式。

在第一模式裡面,誰的日子過得都舒坦,您想,周文王一定很快樂,因為他給國人帶來了幸福,所以他的內心是真正的寧靜的喜悅,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是會枯萎的,但是心中的余香,卻可以歷久彌新。

大家想想,有這樣的心態的人,身體能不健康嗎?所以周文王公元前1152年出生,公元前1056年去世,活了97歲,是個長壽之人,後來孔子在《論語》裡面講「仁者壽」,估計就是想到了周文王等人才發出的感慨吧。

可是,如果遵循第二個模式,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對別人不管不顧的,壞了,大家都別想舒坦,最慘的,就跟夏桀似的,最後結局是崩潰。

孟子的這個思想,對現代企業管理者極其適用。很多企業管理者對員工極盡剋扣之能事,單位跑業務的只是最舊的麵包車。但是對自己卻極其放鬆,豪車買了一輛又一輛,別墅也是買了很多。有的自己還賭博。據說有企業中層領導彙報工作都要到澳門賭場正在豪賭的老闆身邊彙報。這樣的企業,員工一定毫無幹勁,因為他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供老闆消費了。這樣上下離德,企業的前景可知。如果孟老先生看到這些人,一定也會用周公和夏桀的例子來教育他們的。

相反,有的企業家境界就很高,他們先考慮的是大家的利益,比如日本的稻盛和夫,他創辦企業之前,他都會反覆思考為什麼做這個企業,直到自己認識到,是為了謀求員工的福利,是為了讓員工的身家性命能夠得到充分的保證的時候,才開始創辦企業,所以他的企業充滿活力,他一個人,就創立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在他自己寫的企業經營哲學的書里,基本上開篇談的都是「無我」與「利他」,他把這個做為經營企業的宗旨。在他的書裡面,他就引用了無數的儒家經典的內容。這些內容,被別人學去了,應用到經營裡面,所以無往而不利。我們卻因為不認真學習,全都丟掉了,還有很多人跳出來謾罵這些內容。

稻盛和夫不但把這些思想用到了自己的經營中,還進行了總結和提煉,形成了自己的經營哲學思想,這樣級別的有自己的哲學思想的企業家,在中國幾乎是沒有的,可是,更重要的是,稻盛和夫還舉辦了大型的青年企業家交流團體,把這些思想傳授給他們,據說他們一聚會,就是幾千人的聚會,這種勢頭,我們都可以知道年輕的企業家會多麼的受益!

很遺憾,在中國,有這樣級別的企業家更沒有出現,我們可以把自己的企業經營大,可以去自己登山,但是沒有形成自己的經營哲學思想,更沒有把這些思想傳遞給年輕人,這是境界之差,我們需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

所以,孟老先生對梁惠王的第二次教育,講的是境界,是你心裡裝的是誰,是天下人,還是自己個兒。起心動念不同,結果雲泥之別。

孟子的這些內容,不僅僅是對國家統治者有用,對公司管理者有用,對我們每個人,其實也都有用,境界不同,我們的生活質量完全不同。

心裡僅僅裝著自己的人,心境很小,裝的只是小我,為了保護這個小我,每天伴隨他的將是對抗、爭奪、焦慮、患得患失,此時他的心量,如同一杯水,放入一把鹽——負面情緒,則會鹹得發苦,難以忍受;而心裡裝著眾生的人,心量很大,因為把自己放下了,所以對自己不利的東西都不大在意,所謂「但行善事,莫問吉凶」,所以負面情緒少,心境平和,總是有種付出的喜悅。這種人的心量如同大河,此時放入一把鹽——負面情緒,則沒有任何影響。

這兩種人,誰會健康,昭然若揭。

到目前為止,孟子與梁惠王一共進行過兩次談話了,我們可以觀察到,每次談話裡面,梁惠王的態度都是很彆扭的,有點小小的逆反心理,總是想找茬兒。可是,每次都只說了一句話,就被孟子窺破要害,立刻一番醍醐灌頂的教育。

我們說過,梁惠王也是有些善根的人,聽完了這兩次的教育,知道這位孟老先生實在是高人,心理防線立刻全線崩潰,從第三次見面開始,梁惠王的話開始爆增,甚至有些話癆般的傾訴了。於是,孟子開始給他認真地講了好多道理,這些道理,我們拿來學習一下,對我們的人生也不無啟發。

我們沒能做成孟子親自帶的EMBA研究生,可是,人家把孟先生的講課記錄都拿來了,我們不認真看看,不遙想一下當年的盛況,豈不可惜?

順便說一句,這個靈台,還是中醫裡面的一個穴位的名字,在我們身體後背的正中線督脈上,具體的位置,是第六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也是心肺在後背的對應的位置,它的上面的穴位是神道,下面的穴位是至陽,靈台這個穴位主治咳嗽,氣喘等病,同時也可以安神。大家知道,督脈主一身之陽氣,靈台的含義,是至陽穴的陽氣,流經這裡,稍作停留,開始上升,進入神道穴,此處陽氣正旺,所以它對風寒咳嗽比較適合。呵呵,這樣,靈台就和中醫建立起了聯繫,彷彿冥冥中自有定數,到後來東漢的時候,這裡還出現了一位了不起的中醫名家——皇甫謐,皇甫謐是東漢時候的人,歷經東漢、魏、晉三朝,皇甫謐幼年喪母,生活貧苦,後來自己又患了嚴重的痹症,也就是風濕一類的疾病,非常痛苦,所以開始發奮學醫,鑽研針灸,最終著成了巨著《針灸甲乙經》,這是針灸學的經典著作,地位極高。皇甫謐去世以後,也葬在了這裡,其陵墓至今仍在,路過的朋友可予以關注。


推薦閱讀:

如果有機會回到過去和過去的你相處,你會如何教育或者說培養過去的你?
為什麼很多時候敲門時裡面的人問是誰,大部分回答都說是「我」呢?
芙蓉姐姐到底多大?
初戀和前任同時出現在面前,你選誰?
2018年 「久協」聯盟2周年聚會

TAG:生活 | 智慧 | 孟子 | 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