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僧伽吒經--精華摘要

僧伽吒經---精華摘要有同修問「僧伽吒經的核心精華是什麼?」,經文中說「此法門者攝於一切大乘正法」,末學認為《僧伽吒經》的核心精華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現理出幾條來,與初學同修共勉。這裡只是摘錄了《僧伽吒經》的要點文字,並沒有做過多詳細講解。如有錯漏,請師兄們指正。如有對經文不明白的,請下載群共享里的「僧伽吒經講解(各位法師大德們講解僧伽吒經的整理(凈慧法師、智妙法師、振霖師父、回家人).zip」,看看各位善知識的講解,以加深理解,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層次。1.僧伽吒經是個不可思議的法門,是成佛必經之道。這應該是諸佛共同加持的結果,是末法眾生修行過程中的重要「助力」。(若不聞此法門者。不能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能轉法輪。不能擊法鼓。不能坐於師子法座。不能入於涅槃之界。不能成就無邊光明。如是如是。一切勇。不聞如是法門。不能坐於菩提樹下)(此法門者攝於一切大乘正法。。。。此法門功德非譬喻說。如此法門能示法藏。滅諸煩惱。然大法炬。降諸惡魔。照明一切菩提薩埵之舍。)(若人得聞如是法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不退轉。見一切佛。一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惡魔不惱。一切善法皆得成就。一切勇。聞此法者能知生滅。)(此僧伽吒法門。示仙人像。如此法門能示佛身。如恆河中處處見沙。此法亦爾。自作示現為人說法。唯佛如來量與佛等。此法如是與佛平等。有此法處常有諸佛。)2.如來出世難可值遇,此法難值亦復如是。此法門是凈土宗修行人往生凈土的最好的助緣。如果誰這輩子錯過了,可以說是生生世世都會後悔。(此僧伽吒法門。示仙人像。如此法門能示佛身。如恆河中處處見沙。此法亦爾。自作示現為人說法。唯佛如來量與佛等。此法如是與佛平等。有此法處常有諸佛。)(臨命終時識行將滅。不起倒想。不生嗔恚。見各方恆河沙等諸佛如來。。。。。彼諸世尊安慰其人。善男子。汝莫恐怖。汝已聽受僧伽吒法門。。。。此諸如來故來見汝。是善男子問言。我作何善諸佛見我。諸佛告言。善男子。汝在人中曾聞僧伽吒法門。是故諸佛故來見汝。)(一切勇。聽若有書此法門一四句偈。彼過九十五億千世界。如阿彌陀國。彼人佛土亦復如是。)3.聞此法門能快速消業障;以夢消業,不以身受,重罪輕報;能極速增長善根、福德、功德,使修行者極速具足資糧,速成、不退無上菩提;(一切勇。如是法門一經於耳。得生無量功德。)(云何善根滿足。爾時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功德如佛者當知滿足。一切勇白佛言。世尊。何人功德與如來等。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善男子。法師善根與如來等。一切勇菩提薩埵言。世尊。何等是法師。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流通此法門者。名為法師。)4.謗法眾生。於此八大地獄。滿足八劫受大苦惱。一切勇。彼諸眾生臨死之時無所依止。一切勇。無依眾生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作不善業。二者誹謗正法。5.此法門功德利益不可思議,難以言說。聽聞四句偈功德:聞四句偈所有功德我今說之。善男子。譬如十三恆河沙諸佛如來所有福德。聞此法門福德勝彼。若有供養十三恆河沙諸佛如來。若有於此法門聞一四句偈。此福德勝彼。況具足聞。具有代表性的四句偈:眾生無知故 唯有憂惱苦 善法不識知心但著名利 不知於後世 猶如惡毒蛇無明縛眾生遠離於解脫 不識解脫故 惡業所流轉心有煩惱故眾生住生死 煩惱燒眾善 如火焚干木流轉於五道無有少樂受智慧人為樂 能憶念諸佛 信清凈大乘 不墮於惡道如是一切勇 本業得果報 作業時雖少 得無邊果報種子時雖少 得無量果實 植種佛福田 能生果實處 6.修行要點:應持「凈信心」「恭敬心」、「出離心」、「清凈心」來修持此法。最好能行「梵行」。大出離心。這是修習「僧伽吒」的一個根本。如果沒有大出離心,「僧伽吒」是修不好的。此外,還應有大堅信心。不能信受,是宿世無明習氣障礙之故,應多懺悔。不失出離心的偈子:大恭敬心、大出離心、大懺悔心、大慈悲心、大感恩心、大堅信心,是修習「僧伽吒」的根本基礎。同時,還應在甚深般若的基礎上,才可以起修。否則,只是與之結一善緣。大家修習「僧伽吒」,這段經文一定要背誦:「佛觀一切愍之如子。我等無父無母,無兄弟親族,一切皆無。佛為我父,如來是母。「佛如日月示人善道,於生死中能救眾生令不復生。諸煩惱河甚可怖畏,眾生在中煩惱漂溺。如來救之令不復入。世尊憐愍為說正法,示人無上菩提之處。「我等不貪飲食,不欲世間富貴,不願生天,不畏墜惡道。得人身已願見世尊。」這構成了「僧伽吒」的三小段偈子,經常念誦,日常就不至於心落六道,丟失出離心了。(關於修行要點1)的內容摘自回家人老師的《僧伽吒經》解讀)渴仰聞法得近菩提。常信樂聽受大乘法者得近菩提。有二眾生渴仰於法。何等為二。一者於一切眾生其心平等。二者既聞法已等為眾說心無希望。法聚者名曰凈行。凈行者能離一切不善之法。。。此諸眾生離邪淫故。必得諸陀羅尼。必得具足一切諸法。信佛禁戒法 修習於智慧 以凈戒具足 速疾成菩提精進為第一 生凈佛國土 宣說善法要 攝護諸眾生具足慈悲心 修行凈梵行 具解脫知見 成如來善名世間之父母 菩提心第一 說此法門者 第一善知識聽此法門者 必作無上尊 具世尊十號 寂滅心相應「迴向」的重要方法論:所有修行功德,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見彼佛。以七莖青蓮華。供養然燈如來。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然燈如來即授我記。)(請參閱附錄2:關於如何迴向最好的問題)弘揚流通此法門:(云何善根滿足。.....。法師善根與如來等。....流通此法門者。名為法師。)注意:謗法眾生。於此八大地獄。滿足八劫受大苦惱。弘揚流通此法門時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去給不信佛的人推行這個經,不要引起別人的瞋恚、誹謗,因為果報可怖啊。7.遠離惡知識,跟隨善知識修行很重要。(口行惡者是惡知識。口行善者是善知識。若見善知識則見如來。若見如來則滅一切不善之法。近惡知識不得入於涅槃。。。眾生如是近惡知識。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如是如是。諸婆羅門諸尼揵子。。。。。汝所行法非畢竟道終歸破壞。汝等臨終自生悔心。我等虛受如是身命。修行不得天樂。不受人樂。不得涅槃。我等此身便為虛過。我當生何道。受何等身。)8.名詞解釋何謂修行「精進處」:佛告葯上菩提薩埵言欲求涅槃者當勤精進。葯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精進。佛告葯上菩提薩埵。善男子。精進者名須驢多波帝。逆流之果名精進處。娑吉利陀伽彌果名精進處。阿那伽彌果名精進處。阿羅訶果名精進處。波羅提迦佛陀果名精進處。緣覺之智名精進處。菩提薩埵名字。菩提薩埵地果。名精進處。葯上。如是等處名精進處。葯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世尊云何逆流。云何逆流果。。。。。。何謂「少眾生、老眾生」:佛告葯上。善男子。此諸眾生無覺無知皆悉如幻。。。。。此諸眾生無覺無知而生而滅。善男子。我身亦如是。如幻如化而示生滅。葯上白佛言。世尊。何等是少眾生。何者是老眾生。。。。。。佛告葯上。無福衰者是老眾生。從彼樹生者是少眾生。「世尊。少眾生者從何所來。何處終。當生何處。不知法者。佛告葯上。善男子。汝今諦聽。此諸眾生非是人作。非金師作。非鐵師作。非木師作。非窯師作。非王者作。男女和合惡業而生受諸苦痛。作不善行受如是苦。名少眾生。。。」「汝等是少眾生。以不能知自身量故。」此諸少眾生。不見生不見滅。不見老病死憂悲苦惱。具受一切苦痛之惱。云何而語。是故葯上。如是眾生應當教之。有少眾生不共佛語者。受如是無量無邊苦惱。葯上。以不善知苦因緣故不共佛語。不共佛語故不知善不知惡。雖得人身不知生不知滅。葯上。是名年少眾生。葯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年少眾生云何生云何滅。佛告葯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譬如有人以木挑火木則漸燒。如是葯上。眾生之類初生時苦中苦死苦。葯上白佛言。世尊。生時誰生。滅時誰滅。佛告葯上。善男子。如佛之生。如佛之滅。世尊。如來晝夜多度生死眾生。眾生界不減不增。世尊何因緣故。眾生等如是生滅。。。。佛告葯上。眾生有老作少。如是生滅。善男子。如人沐發著新衣服從舍而出。餘人語言。善沐頭髮著新凈衣。又如有人洗沐頭髮著故洗衣。善沐頭髮衣服非妙。如是如是。葯上。眾生老者於閻浮提以為非妙。少者雖妙現有生滅。爾時一切婆羅門諸外道尼揵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老。何者為少。佛告諸外道。所言老者。數數往來餓鬼畜生地獄之中受苦無厭。。。。。善男子。若作是說無少眾生。如是之人是少眾生。「何為生,何為死」:世尊。云何死至。佛言。善男子。臨死之時滅行識風起。識轉風起。識相應風起。善男子。是三種風。臨死之時動於行識。彼少眾生白佛言。世尊。何等三法。臨死之時惱於身識。佛言。善男子。一者刀惱。二者針惱。三者杖惱。是三種風惱切其身。彼少眾生白佛言。世尊。何者是身。佛言。善男子。身名火聚。身名燒然。身名愚痴。身名崩壞。身名刺聚。身名丘冢。身名水泡。身名重擔。身名生惱。身名老病苦惱。身名為死愛別離怨憎會。是名為身。彼諸年少復白佛言。世尊。如此之身云何名死。云何名生。佛言善男子。識滅名死。福德因緣識起名生。「滅、法處、法藏」:葯上。於汝意云何。云何名滅。葯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法處名滅。佛言葯上。何等法處。葯上白佛言。世尊。法是法處。如世尊說。勤行精進。勤持戒。勤忍辱。是名法藏。(註:大乘的修行是「六度」(又稱「六波羅蜜」),叫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個次序不可顛倒,次序很重要,它表徵修行的次第。見附錄1)「法聚」:世尊。法聚。法聚者。何因緣故名為法聚。佛告葯上。善男子。法聚者名曰凈行。凈行者能離一切不善之法。善男子。汝見如此少眾生不。葯上白佛。唯然已見。佛告葯上。此諸眾生離邪淫故。必得諸陀羅尼。必得具足一切諸法。9.如何看待消業的夢及修行中的毀辱打罵。葯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云何初發意菩提薩埵而見夢也。佛告葯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初發意菩提薩埵。於其夢中多見怖畏。何以故。凈一切業不可以身而受眾苦。以是罪故夢見怖畏。葯上白佛言。世尊。初發心菩提薩埵。夢中見何等怖。佛告葯上菩提薩埵。善男子。其人夢見熾然火聚。彼菩提薩埵應作是念。以此火聚燒我一切煩惱。葯上。是名第一夢見怖畏。又見水流垢濁不凈。彼初發心菩提薩埵應作是念。漂我一切結縛煩惱。葯上。是名初發心菩提薩埵第二夢見大怖畏也。葯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見何怖畏。佛告葯上菩提薩埵言。於其夢中自見剃髮。葯上菩提薩埵。見已不應恐怖。何以故。應作是念。剃貪嗔痴墮六道生。善男子。如是菩提薩埵不墮地獄。不墮畜生。不墮餓鬼。不墮龍中。不墮天中。葯上。初發心菩提薩埵。惟生清凈佛國土中。佛告葯上。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有諸菩提薩埵。心愿菩提。以發心故。得眾多人毀辱打罵。葯上於彼但應為其說法。菩提薩埵不應起於嗔恚之心。10.以何方便,令諸眾生悉聞正法。如來所有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佛法中有此四眾能救苦厄。講「八苦」、死忘的恐怖過程,令眾生生起出離心。「善男子。有諸眾生我說生苦,而不聽受老苦、病苦、憂悲之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死滅之苦。葯上是名一切苦。」(註: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陰熾盛苦(《法苑珠林·八苦部》)。)11.==============================================================================附錄1:「六度」、「六波羅蜜」趙朴初居士對「六度」的解釋(選自佛教常識問答):「度」梵語是「Pāramitā波羅蜜多」,字義是「到彼岸」,就是從煩惱的此岸度到覺悟的彼岸。六度就是六個到彼岸的方法。大乘的修行是六度,叫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個次序不可顛倒,次序很重要,它表徵修行的次第。布施、持戒、忍辱、前三度是修行福德資糧的,修行都是從布施修起,從持戒修起,從忍辱修起,這三度積攢我們福德資糧。福德資糧具足了,才好去修禪定,沒有前三度的修行作為基礎,特別是我們不持戒,我們的福德資糧不具足,我們沒有辦法修禪定。福德資糧不具足,你盤起腿來一入定,你修禪定,你不是入定,必定是入魔。福德不具足,你盤上腿,一閉眼入定,馬上天魔外道就會干擾你。只有充分地福德資糧,你才能入禪定,禪定入正定之後,你的正定才能引發我們的智慧,所以你才能進第六度般若。大乘的六度是次第,這個秩序不能顛倒了。那麼入般若是什麼呢?般若是智慧,是無漏的智慧。是清凈的,它是能照見五蘊皆空的,它是我們本質地無漏地菩提種子的現行。現行出般若的光芒。般若升起來了,般若的光芒照見五蘊皆空了,就見道了呀。那麼見道之後又怎麼辦呢?注意,在六度之後,這六度回過頭來,又是第一度呀,幹什麼呀?布施、幹什麼呀,持戒、幹什麼呀,忍辱呀這個時候的布施、持戒、忍辱就跟以前的布施、持戒、忍辱不一樣了,前面講的布施、持戒、忍辱你沒有般若,沒有見到光明,也就是沒有見到空性,你還是有我的,你的布施是為我的,所以說這時你行的布施是有漏的布施,有漏的布施,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這有漏的布施,哎呀,他是有漏的,不是無漏的;他是有我的,不是無我的。大家注意,對於凡夫來講,這些有漏的布施,有漏的善是引發無漏的菩提種子現行的增上緣。就是說我們這些有漏的善行是引發引發無漏的菩提種子現行的的條件。善行是生髮般若的泥土。般若生髮出來了,無漏的般若生髮出來了,照見五蘊皆空,見道了。這個時候,哎呀,佛陀說的一切法無我呀。怎麼辦呢?轉過頭來再修布施、再修持戒、再修忍辱呀,這個時候的修行就如金剛經里所說的啦,無我相、無人相、無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無相布施呀。所以金剛經說: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菩薩應該怎麼樣修行呢?無相地布施,還是修布施呀、還是修持戒呀、還是修忍辱呀、還是精進呀。所以這大乘的六度是有次第的,轉了一圈,又回來啦。所以菩薩修布施是無我的布施,是無相的布施。而凡夫的布施是有我的布施,是有相的布施。但是作為我們這些凡夫來講,我們絕不能夠看不起有漏的、有我的、有相的布施,恰恰是這些個有漏的、有我的、有相的布施是引發無漏的菩提種子現行的增上緣呀。只有這樣的修行才能讓我們見到空性,見到般若。所以有漏的善行,他沒能夠親證真實,但他是趨向真實。所以前幾次我們反覆強調這問題。為什麼翻開經書你讀不懂?福德資糧不具足。為什麼有人給你講佛教的教法,你聽不明白?福德資糧不具足。為什麼廟裡有講經法會的時候,你總有種種的障礙出現,就是來不了?福德資糧不具足。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個凡夫開始修行,首重是懺除業障,修行福德。不懺除業障,不修行福德,我們的修行總是有種種障礙。-----摘自於曉非教授《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講記附錄2:關於如何迴向最好的問題佛說甚深大迴向經(摘錄)http://fjyw.foxue.org/2007/538_0221/89399.html......明天菩薩即白佛言。云何菩薩少修善本而獲大果。或多作功德福報無量......佛告明天(註:「明天」是菩薩名)。菩薩摩訶薩。於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及於過去當來今現在一切眾生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註:按前文意,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既是指修十善業)。所有功德果報。悉與一切眾生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明天。菩薩作如是迴向者。是為菩薩少修善本獲大果報。多作功德福報無量。佛告明天。是菩薩成就無量功德時。持是功德迴向無量智慧。又共一切眾生。盡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功德三種。有三種迴向。何等為三。謂過去空。當來空。現在空。無有迴向者。亦無迴向法。亦無迴向處。菩薩摩訶薩當作是迴向。作是迴向時三處皆清凈。以此清凈功德。與一切眾生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是迴向者。無有凡夫及凡夫法。亦無信行亦無法行。亦無八人。亦無須陀洹向須陀洹。亦無斯陀含向斯陀含。亦無阿那含向阿那含。亦無阿羅漢向阿羅漢。亦無辟支佛向辟支佛。亦無有佛及向佛者。何以故。法性無緣不生不滅。無所住故。是故菩薩摩訶薩應以是三種迴向三種清凈功德。與一切眾生。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作是迴向已。又復願言。若我生處常遇諸佛逮甚深三昧。見無量佛成就多聞。清凈智慧。弘誓不舍一切眾生。說是法時。百千天人皆願欲往生阿閦佛國
推薦閱讀:

佛經摘要
朱增祥《錯位筋縮淺談》摘要3(轉帖)
楊式太極拳四段單練教學摘要
風水名篇摘要<李思聰總索>

TAG: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