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歷史

紫砂壺的歷史

早在北宋時期,江蘇宜興已開始有紫砂器的出土記錄,不過當時的紫砂器,還未出現作為今日泡茶用途的小茶壺,僅有些許殘片顯示為煮茶的炊具。直到明代正德年間,才開始產生所謂的紫砂茶壺。 當時在宜興近郊有一座金沙寺中,有位愛好喝茶的金少僧,他自行取附近的紫砂細泥製成小茶壺,經過焙燒後,成為歷史上最早的紫砂壺,不過,金沙僧製作的紫砂壺是什麼模樣,文獻中很難找到答案,倒是後來在金沙寺陪公子讀書的供春,成了紫砂茶壺之父。據說那時有位讀書人吳頤山,在金沙寺借宿讀書以備參加考試,隨他一同住在寺中的還有書童供春。

供春對金沙僧製作的紫砂壺很感興趣,便仿照老銀杏樹上長出的樹瘤製成樹癭壺,又稱供春壺,而供春也就成了世上第一位製作紫砂壺的名家。其後,歷史製作紫砂茶壺名家輩出,如明代萬曆年間的「四大家」董翰、趙梁、元暢、時朋,以及李茂林;時朋之子時大彬的大彬壺,也頗負盛名。 明末清初之際,紫砂茶壺開始以有落款,刻字等作品的形式出現,隨著壺藝名家與文人雅士共襄盛舉,在這裡特別要提到陳曼生名鴻壽,字子恭,號老曼、曼公、曼壽、胥溪漁隱、種榆仙客、種榆道人等。款:阿曼陀室。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生,道光二年卒。陳曼生是一位書畫家和金石家,在金石篆刻上造詣很深,被後世尊為「西泠八大家」之一。 陳曼生科舉出身,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任溧陽知縣,溧陽毗鄰宜興,得地利之便,陳曼生結識了制壺藝人楊彭年、楊鳳年兄妹。由陳曼生設計,楊氏兄妹成型,再由陳曼和他的一幫文友題字刻銘的壺,後世稱之為「曼生壺」。

曼生壺有三十八種款式,各種款式均造型新穎獨特,製作精湛,更有書畫銘刻為裝飾,故「壺以文貴,文以壺傳」,文化與工藝珠聯璧合,使得「曼生壺」完成「紫砂壺」的全部美學價值,使「紫砂壺」以詩、書、畫與工藝;四位一體的風韻,邁進了高雅的藝術殿堂。曼生壺傳世較多,因其名震於世,贗品也較多,收藏時應特別注意鑒別。紫砂茶壺的藝術價值日益高升,也就不難了解人們喜愛紫砂茶壺的原因了。


推薦閱讀:

【直江筆記】小記天啟年間的皮島
那年李白三十整
歷史上有諸葛亮這個人嗎?
有關壯志的名言有哪些?
時代 | 美國納粹組織黑歷史:高舉美國國旗和萬字旗遊街,推舉希特勒為「美國的領導者」

TAG:歷史 | 紫砂壺 | 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