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編纂應彰顯民族特色(新知新覺)
植根文化傳統 尊重民事習慣民法典編纂應彰顯民族特色(新知新覺)
龍 雯
《 人民日報 》( 2016年01月04日 07 版)
當前,我國民法典的編纂起草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民法典不僅是社會經濟生活在法律上的反映,更是人民生活方式的總結和體現,對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具有重大意義。如同民族語言、習俗一樣,民法典也深植於民族文化傳統的土壤中。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應尊重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彰顯我們的民族精神、民族特色。
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法律文化涵蓋法律秩序,同時關注規範和制度的事實關聯以及法律史淵源。簡單地說,法律文化就是在一個社會中存在的、與法律相關的價值觀念、規範、制度、程序規則和行為方式的總和。我國民法典的編纂應尊重已經形成的民事法律文化,致力於實現民事裁判規則與我國私法文化的融合。應注重對民法的倫理價值進行考察,在憲法基本權利條款的框架下,做好民事裁判規則的梳理和體系化工作。每一名法律人都真心希望我國的民法典能夠成為具有時代標誌和里程碑意義的民法典,真心希望在歷時幾百年的民法法典化運動中寫出中國特色的歷史篇章。為此,應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抄其他國家、地區的民法典。只有始終緊扣國情,讓中國的民法典從中國的土壤中生長出來,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才能使民法典更接地氣、更具中國精神。
尊重民事習慣。所謂民事習慣,是指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人們共同遵循的行為規則。國家法律與民事習慣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構成一定社會的法律秩序。可以說,民事習慣在我國傳統社會和當下均發揮著重要作用。民事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往往經歷了一個較長發展過程。而民事習慣一旦形成,則有一定穩定性,能夠持續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反映人們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當今世界上制定了比較成熟民法典的國家,如瑞士、法國、德國等,都高度重視民事習慣的作用。我國民法典的編纂也應尊重既有民事習慣,這有利於使民法典更易於被人們所接受,也有助於克服與彌補制定法的不足。這就需要對影響我國民法規則與民法適用的民事習慣進行廣泛調查,並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認可其地位和作用,或使其成為某項立法的根據,或將其作為法律法規的補充。
整合既有民事法律體系。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陸續出台了以民法通則為基礎的一系列重要民事法律,構建了現行民法體系。在主體制度方面有公司法、合夥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等。1999年通過合同法,2007年通過物權法,奠定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體制。在知識產權法方面,制定了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法律;在親屬法方面,制定了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等法律。我國還於2009年通過了侵權責任法。除此之外,最高人民法院還針對這些單行法律頒布了一系列配套司法解釋。這些已經頒布實施的民事單行法和司法解釋,對調節人與人之間關係、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各種社會關係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民事相關法律法規數量多,且存在相互重複矛盾現象。民法典編纂應尊重既有民事法律規範,通過體系整合,消弭現行民事法律制度中的矛盾與衝突。民眾在民事交往生活中,已經形成對既有民事法律一定程度上的信賴。因此,民法典編纂應以既有法律體系為基礎,對民事法律規範進行整合。
推薦閱讀:
※論中亞地區文化圈的劃分,兼論波斯文化圈的民族構成
※如何評價電視劇《龍珠傳奇》?
※是否存在「純血統」的種族?
※額爾古納右岸,鄂溫克的家
※漢族的民族認同度比較普遍的當下,對於其他民族歷史文化的尊重程度會隨著國力的繁盛而提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