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解析31| 公民新聞小專題

遇見覓游 遇見幸運

考點解析欄目:

專業思維養成記,一天習得一小點,日後就是大專題,相信積累和堅持的力量

本文系覓游新傳專業讀書會每晚討論整理


長久以來,新聞媒體掌握著傳播的話語權,但正如凱文凱利所說,「去中心化」將繼續強勢發展,公民新聞的出現就是「去中心化」影響新聞領域最好的例證。請結合實踐,談談你對目前公民新聞的理解。

涉及知識點:公民新聞、技術賦權、媒介素養

第一部分,解釋概念

「公民新聞」(CitizenJournalism)產生於上個世紀90年代的美國,是web2.0進一步發展的產物,可以理解為「公民(非專業新聞傳播者)通過大眾媒體、個人通訊工具,向社會發布自己在特殊時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發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稱之為「來自業餘新聞工作者的第一手新聞報道」。

(公民新聞是指非專業新聞工作者從事的新聞信息和評論的發布、傳播以及其他相關活動。)

(指民眾在收集、報道、分析和傳播新聞和信息的過程中發揮主動作用的新聞,也就是來自公民非專業新聞報道。)

公民新聞有以下幾個特點:

1、原創性:具備一定新聞素質的公民能有意識地參與到新聞的生產中,有時能夠提供完整的新聞報道和評論,並通過互聯網渠道發布,這些內容能夠與專業媒體內容結合,形成互補。

2、互動性:公民新聞的主體是普通公民,與新聞受眾具有接近性,並且通過互聯網等渠道進行傳播,能夠在新聞生產者和受眾之間形成及時互動。

3、整合性:公民新聞並不都是直接原創新聞,也可以是對媒體新聞的整合,通過對媒體新聞進行整合與轉發,進一步擴大新聞影響力。

4、自主性:公民參與新聞的生產和傳播多出於自願,而非出於制度和工作的要求。

第二部分,產生原因

1、社交媒體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賦權功能。進入互聯網時代,技術的發展和平台的開放賦予了公民話語權和傳播平台。公民新聞的出現是網路技術和傳播技術發展與大眾化的產物,也是以新浪微博為代表的網路傳播平台湧現的結果,伴隨著功能逐漸強大的智能手機的擴大使用以及網路傳播速度與技術的進步(4G網路以及wifi覆蓋範圍的擴大),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將自身所見所聞拍攝下來並上傳網路平台共享。

2、受眾信息需求加大,受眾主動參與新聞傳播的需求強烈,是受眾新聞主動性提高以及受眾需求多樣化的結果,受眾不再僅僅滿足於等待媒體推送新聞,而是主動發布自己感興趣的以及自己所得到的新聞,是受眾主動獲取新聞需求以及對多樣化新聞需求滿足的體現。

3、公民意識的覺醒,維權意識的增強。隨著教育的發展媒介素養的提高,人們有意識有積極性的去參與公關事務,為自己權利發聲,不再像過去被動接受,導致了公民新聞的崛起。

4、社會處於轉型期,各方利益矛盾加重,公民新聞一定程度上可以維護公民權利。一定程度上,也是公民參與權與傳播自由權亦或是受眾近用權得以保障的體現。

5、傳統媒體信息採集的轉變,為公民新聞賦權。傳統媒體轉發報道公民新聞賦予了一定和合法性和重要性,同時促進事件傳播和解決,刺激了公民生產新聞的積極性。

6、信息生產與需求的矛盾,傳統媒體不能滿足公民的信息需求,使得人們尋找多方信源。

第三部分,影響(問題)

有利

1、公民新聞及記者的出現,改變了受眾以往的傳播地位,打破了傳統新聞媒體對新聞話語權的壟斷局面,促進新聞內容生產的去中心化。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公民的民主參與,使得新聞在一定意義上成為民眾公有,維護了公民的參與權與傳播權。也使新聞內容的生產的主要力量越來越分散,逐步接近去中心化狀態。

2、公民新聞成為專業媒體的重要信源與參照系。公民新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受眾興趣與需求,能夠影響專業媒體的價值取向與判斷。比如國內新聞熱點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微博,微博上公眾發布的熱門新聞在一定意義上代表受眾對新聞的興趣點,這可以作為專業媒體的參考。

3、公民新聞能夠對專業媒體報道的新聞形成正反饋效應。公民新聞對專業媒體的新聞內容進行的擴展與跟進報道,能夠擴大新聞的影響力,形成累積效果。

4、公民新聞是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體現。同時公民記者來自社會各個領域,更能夠發表其社會階層心聲。並且藉助公民新聞實現參政議政,推動民主政治建設。

5、公民新聞的出現,促進了新聞內容的多樣化,同時也在新聞現場實時報道以及突發事件新聞報道方面成效顯著,並且增添了許多不經加工的真實內容與聲音.

6、公民新聞的出現改變了新聞媒體以往對新聞的議程設置形式,促使其尋找新理念來進行輿論引導及議程設置。

7、公民新聞及草根記者的出現,有利於強化對新聞媒體以及政府工作的監督,有利於社會公平與穩定的維護。緩解社會矛盾,維護公眾權利,打破輿論一體化格局。監督和檢測傳統媒體是其更客觀公正,彌補其缺位和失語的問題。

不利/缺陷

1、公民記者缺乏特定專業化的新聞報道知識以及媒介專業素養,難以保障新聞價值以及新聞真實性,客觀性,因此容易出現新聞失實,新聞侵權,新聞內容低俗化的現象,不利於新聞秩序的維護,加劇新聞專業媒體與公民記者的矛盾衝突。

(此處學長非常贊同中大張志安院長的意見,他認為公眾報道新聞有第一時間爆料等積極作用,但其自身的非機構屬性導致的缺點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少談缺點,不要用對專業媒體的要求來約束公民新聞。更多地發揮好其自身的優點更為重要。)

2、公民新聞報道容易導致媒介審判、道德綁架、侵犯隱私等網路輿論暴力問題。輿論暴力在互聯網中十分普遍,公民新聞在報道負面內容時,容易引來一些對新聞相關人物的不當言論,若不進行有效管控,容易形成網路輿論暴力,對相關人員造成傷害。

3、容易被不良商家利用,個人利益偽裝成公共訴求。

第四部分,建議/總結

總體而言,公民新聞的出現給傳播業帶來了很大衝擊,進一步加強了新聞傳播的力量,改變了新聞傳播的格局,促進了專業新聞機構與普通公眾的交流與融合。不過,現階段公民新聞也存在一些缺陷,這需要:

1、公民記者在獲得技術賦權的同時,應該不斷提升自身新聞素養,提升自身新聞道德,媒介素養和相關法律意識。

2、專業新聞機構應發揮示範與引導作用。積極引導公民新聞發展,並不斷給予公眾相關知識和技能上的支持。專業新聞媒體記者要加強與草根記者的合作,努力促進新聞內容多樣化,並提升新聞報道水平,表達更多底層人民的心聲。

3、立法機關應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政府部門應對互聯網私信法治化規範,不要使自媒體成為法外之地。同時促進信息公開透明,主動接受公眾的輿論監督。


推薦閱讀:

專題集錦——暮春集
藝叢專題丨緬懷先師陳之佛先生
《閱讀與欣賞》講稿(專題三:屈原與他的《離騷》二)
歷史專題中國古代制度
【法會專題】普賢雲供法會第三天|索達吉堪布對法會的要求

TAG:新聞 | 公民 | 專題 |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