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破山寺後禪院》解析鑒賞
【作者介紹】
常建(生年年不詳),唐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弟,太歷時曾任盱眙(今江蘇省盱眙縣)尉。一生仕途報不得意,常遊覽名山勝景以自娛。他的詩以山水、田園為主要題材,風格接近王堆、孟浩然一派。《全唐詩》編其詩為一卷。
【解題】
這首詩選自《全唐詩》卷一四四。是詩人遊覽破山寺後禪院時所作。詩中著力描寫後禪院景物的幽靜,表現了作者淡泊的襟懷。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於南齊。禪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注評】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指日出前的一段時間。入。進入。古寺:指破山寺。自興建至盛唐時期已有百年以上,所以稱古寺。初日:初升的太陽。照:照耀。高林:高樹之林。意思是旭日照在高樹的梢頭。 ○旭日下,古寺在高林叢中,氣氛寧靜。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竹徑:竹林叢中的小路。通:通往,通向。幽處:幽靜之處。禪房:僧侶們的住所。花木深:指禪房深藏在花木叢中。 ○二句寫禪房幽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山光:山的景色。悅:用作動詞,使……歡悅。鳥性:禽鳥的習性。潭影:清激潭水中的倒影。空人心:使人心中的雜念消除。空:形容詞用作動詞,使……空。 ○觀賞山光水色,觸發了出世的情思。 萬籟(1ài)此俱寂,但餘鐘磬(qìng)音。 萬籟:一切聲音。籟:空穴里發出的聲。這裡泛指聲音。此:在此。即在後禪院。俱:副詞。全都。寂:沉寂,聽不到。但:只。餘:剩下。鐘磬音:敲擊鐘磐所發出的聲音。磐:佛教的打擊樂器,形狀像缽,銅鐵鑄成。寺院誦經、齋供時以鍾磐之聲為號,發動用鍾,止歌用磐。 ○以鍾磐音結束全篇,更加突現古寺之幽。
【譯文】
清晨進入這座古老寺廟, 旭日正照著高高的樹林。 一條竹徑通向幽靜處所, 禪房周圍花木鬱鬱蔥蔥。 山林的美景使百鳥歡悅, 潭水倒影讓人雜念全消。 一切聲響此刻全都沉寂, 只有鍾磐聲在空中回蕩。
【簡析】
常熟虞山是蘇南風景名區,現已闢為國家級森林公園。虞山北麓的興福寺是佛教名剎,景緻更加迷人。寺中禪院的一塊石碑上,鐫刻著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這首詩,是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手跡,成為興福寺面龍點睛之筆。常建題詩時的興福寺,風貌肯定與今日不同,但自然環境的特點,如高林、竹徑,山光、潭影等,尚可一一指出,讓人們從中領悟到常建詩中所傳達出的意境。
詩境依遊覽的過程逐步展開。首句「清晨」二字點明出遊的時間,詩人一大早即「入古寺」,可見他對這塊佛教勝境的嚮往之切。大約趕了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及入山門,已是「初日照高林」的時刻了。次句既交代了時間的推移,也描繪了古寺的總體風貌,它掩藏在大片高樹叢中,旭日照耀下,寧靜的安謐。詩的第二聯是入寺之後的經歷,沿著竹林間的一條小徑走去,小徑盡處是僧侶的寮房。這裡花木抉疏綠草如茵,氣氛更顯得安詳、幽雅。句中的「幽處」、「花木深」,既表現出獨特的環境氛圍,也傳達出詩人欣賞、讚歎之情。詩的第三聯正面寫詩人觀賞的感受。這兩句說,山光使野鳥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們心中的雜念消除凈盡。前一句是就自然界而言,說這裡是禽鳥與山林相得之所,是一派祥和氣氛。後一句是就人與自然環境而言,說這裡的山光水色不僅可以娛悅人的耳目,而且可以凈化人的靈魂。遊人在塵世煩躁、疲憊的心態,一到這裡經過澄澈潭影映照,立即得到平復,使精神升華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句中「山光」是指「初日」在草木岩石之間的反映;「潭影」則是山光和天色在水裡的反映。這樣寫不僅從結構上與第二句「初日照高林」形成照應,而且使「初日」貫穿始終,更加突現這輪初日,讓人覺得這裡的陽光有特殊的魅力.讀者終於領悟到,詩人寫「山光」「潭影」的用意在烘托他心中的一輪「初日」。是佛光的照耀,才使得這裡的山光、潭影獲得了「悅鳥性」和「空人心」的奇效,使自然界的山水、陽光等等變得清潔、寧靜、安詳、和平,從而構成破山寺這一塊凈土。詩的尾聯點破了這種對佛教法力的禮讚。詩人說,此時此刻,外界的一切聲響似乎都沉寂了,遠逝了,只有悠長的鐘聲和清脆的磬聲在回蕩,在遠播,似在警戒沉迷,似在讚許覺悟。詩人整個身心都融進濃厚的宗教氛圈之中,寫遊覽達到這種境界,才是真正的引人入勝。
全詩層次分明,意境渾融,意味濃厚,歷來廣為傳誦。由本詩演化出成語「曲徑通幽」「萬籟俱寂」,沿用至今。
【字調句基礎知識舉要】
萬籟俱寂
萬指自然界萬物發出的各種聲響;俱:都,全部;寂,寂靜,沒有聲音。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成語「萬籟俱寂」的出處,正是常建本詩「萬籟此俱寂」之句。
曲徑通幽
「曲徑通幽」用作成語,意思是彎曲的小路通向幽靜僻隱的處所。語出本詩「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竹徑」別的本子作「曲徑」。
推薦閱讀:
※扎心了!史上最全羽毛球步法解析,看完讓你一步成名!
※六十四卦卦意解析
※解析為何說三年逃亡生涯成就了惠能大師?
※十二 慾望現象解析
※完整解析:女人旺夫益子面相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