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論道】主流電影為何越來越受歡迎

我們一直期待中國能夠生產出一種既具有市場競爭力又具有文化感召力的主流商業電影。經過10多年的市場征戰,中國電影界終於浮現出越來越多的這種電影。從2004年的《天下無賊》、2005年的《太行山上》,到2007年的《集結號》,2008年的《梅蘭芳》,到2009年的《建國大業》和《風聲》,這一系列中國主流商業電影的成功運作,不僅改變了好萊塢進口影片獨霸本土電影市場的格局,而且使我們的核心價值觀通過一種商業化的傳播平台,在大眾休閑娛樂時間中得到廣泛傳播,無論就電影的產業規模還是就電影的文化建構來說,中國電影能夠邁上今天這樣的歷史台階,都是非同尋常的!

  《建國大業》和《風聲》兩部電影,其製作方一個是國家電影集團的航母,一個是中國民營電影公司的翹楚;一種是對主旋律電影的商業化運作,一種是對商業電影的主旋律建構,兩部電影,兩個團隊,兩種策略,實際上做的卻是一件事,這就是在產業化的平台上建構具有市場競爭力和文化感召力的主流電影。這是主旋律電影的商業化與商業電影主旋律化殊途同歸的結果。如果說,中國電影在20世紀中期曾經創立了一個紅色經典的輝煌時代、在80年代曾經開創一個藝術電影的黃金時代,那麼,在21世紀之初中國電影正在開創一個主流電影的振興時代。

  引領這個時代前沿的電影,是那些能夠把電影的藝術性、思想性和觀賞性進行有機整合的主流電影,事實證明:這種「三位一體」的影片是我們中國電影與好萊塢電影進行市場博弈的市場主力,是我們文化傳播最為有效的重要媒介。

  面對中國電影的未來發展,我們不能夠再簡單地強調電影的某種屬性和單一功能,而應該立足於電影的現實境遇,從總體上全面提升中國電影的市場佔有率和國際競爭力。要實現中國電影的這種戰略目標,就要採取兼容並蓄的電影製作策略,把愛國主義的敘事主題與經典化的電影語言形式相結合,把重大的革命歷史題材與觀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方法相結合,把英雄人物的獨特性格與普通人的一般情感相結合,把社會倡導的主流文化價值觀與大眾認同的流行藝術理念相結合,進而打破藝術電影、商業電影與主旋律電影之間的壁壘,完成這三種電影在文化核心價值領域的互通,進而實現中國主流電影的全面提升。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電影,都無法刪除它的意識形態職能,這是電影固有的內在屬性。然而,電影的意識形態屬性應當作為一種內置於影片情節的潛在意義,融化在影片的故事情節之中,而不能作為一種政策性條文用影像語言逐字闡釋,更不能作為一種標誌性的顏色塗抹在銀幕表面。《集結號》的成功就證明,中國的電影市場不僅能夠接受古裝武俠電影、好萊塢進口大片,而且同樣可以接受革命戰爭歷史題材的影片。我們相信,那種表現中國革命偉大歷史進程,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體現國家根本利益的主流電影,在時代巨手的推動下必將得到中國電影觀眾的由衷喜愛,同時載入中國電影的光輝史冊。(作者: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賈磊磊)

推薦閱讀:

簡論道家對唐前文學的影響
有孝心,難盡孝怎麼破?(金台論道·關注傳統文化系列談⑤)
大師論道(獨家):步法
永嘉論道

TAG:電影 | 論道 | 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