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老北京客廳家居裝修故事 闡述新起居文化

上世紀90年代初,人們開始從80年代的集體宿舍、單間房搬進樓房、套房,家居生活也開始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們更為關注居住質量,對居室空間的要求也越來越多。

以客廳來說,它所承載的不僅僅是會客起居,更是20年來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形態、裝飾、功能、生活方式,人們在這居室中分隔出來的最大空間里生活著、改變著、也思考著。

古時「廳堂」有秩序

從中國的鄉土田園社會向現代化城市形態演變的過程中,居住方式也在不斷演變,從居室會客空間、起居空間中也可管窺。古時宅邸院落間會客的空間多而複雜,被稱之為「廳堂」。而傳統民居中的廳堂功能接近現代住宅的客廳內涵,但兩者又不完全一致。

在老北京傳統居住空間四合院里,北房三間僅中間一間向外開門,稱為堂屋。這是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年節時設供祭祖的地方。據陳志華、李秋香編著的《鄉土瑰寶:住宅》記載:在這個空間里,「後牆或太師壁前放置條案(香案),條案前放八仙桌,桌左右各放一張扶手椅。條案後的太師壁或後牆正中掛中堂畫,兩側掛對聯,頂上掛匾額。條案上擺放香爐、燭台、花瓶、插屏、撣瓶和帽筒。」

客廳的兩邊分別擺上茶几和椅子,以待客人。在客廳就坐,依輩份、年齡,而坐於上方或下方。長輩、兄長、老人、值得尊敬的人來了,坐於上方的西邊,以示敬重。晚輩、年輕人則坐於堂屋的東西兩側,以示謙卑。廳堂是傳統大家庭的倫理秩序核心和禮儀空間,當時的民居格局也是以廳堂為軸心進行營建。

二十年客廳從無到有

目光轉至二十年前的北京,當時以居住在平房和單位福利分房為主,作為會客空間的客廳,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據網友「大鼓樓」回憶:「當時我家住在鼓樓附近辛安里衚衕的大雜院,一家三口住兩個房間。一進門是過道,右手邊就是廚房,穿過過道就是一間大的居室,沙發、茶几、電視機、父母睡的床都呈現在眼前。當時根本沒有客廳,就算有也是和父母的居室混在一起,如果來的客人多了,沙發不夠坐椅子,椅子不夠就直接上炕了。」

計劃經濟時期,住宅仿照蘇聯式標準設計,在實際使用中,客廳往往也被當作一間卧室,此時中國家庭的客廳消失了。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的住房向商品化、私人化演變。據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學碩士孟璠磊介紹,1986年國家科委頒布的《城鄉建設技術政策要點》首次提出了「小康居住水平」的目標,即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8平方米。

就空間使用角度來看,80年代住宅雖然顯得有些局促,但相比70年代之前的住宅來說已經是不小的進步。這是由於改革開放大大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居住行為也產生了變化,人們意識到住宅空間的重要性,開始重視住宅內部的家庭公共空間。

到了90年代,大部分住宅中的「廳」以「小方廳」形式出現。據中建房產產品研發師張瀚元介紹:「當時福利房面積很小,一個60平方米的居室可以當作兩居甚至三居。那時的客廳是一個一進門就可以看到的小廳,這個小小的廳並不足以容納家庭起居活動的要求。方正一點的可以被當作一個臨時性的餐廳、卧室來使用。有的過道寬不超過1.2米,而是當作連接各室的通道,被堆放冰箱、衣櫃、自行車等傢具電器。」

到了2000年左右,商品房成為主流的住宅形式。隨著住宅商品化和居住水平的提高,客廳功能日趨豐富,客廳空間在住宅中越來越重要。功能完整「單元樓」的出現,更注重家庭生活和私人生活,家用電器和娛樂方式增加需要更多的起居功能空間、家庭內部開始重視個人私密性的趨勢對家庭內公共空間的要求增加。這時的客廳重新出現在家庭生活中。據張瀚元介紹:「當客廳成為一個獨立空間出現時,一般在12-18平方米左右,沙發和電視所在連續牆面長度不小於3.5米。客廳成為家庭與外部社會接觸的一個界面空間,具有會客交往、展示家庭的趣味或財富的功能。經過半個世紀之後,客廳重新成為中國家庭的核心空間。」

客廳傢具變遷映射品位改變

在許多老北京人的記憶中,80年代以前傢具是「打」來的。據從事家裝行業的安師傅回憶:「當時木匠拿著測量工具去測量尺寸,主人家說要『打』什麼就『打』什麼。主人家備料,木匠師傅在家裡開始『打』,一般都做個十天二十天,主人家管一頓午飯。」

據網友「大鼓樓」回憶:「當時家裡必備有沙發椅、電視機和茶几這三樣。屋子中間有個摺疊桌,擺放著茶具。當時的沙發椅都是有支腿離地的,方便打掃;其他傢具講究大而實用。在裝飾方面,一般是一對花瓶插著兩束假花,還有在牆上掛幅『百駿圖』、草席編的美人圖、畫著插圖的木盤等。」

在這近20年中,客廳傢具的發展也見證了客廳品位的演變。沙發、茶几、電視機、電視櫃,成為客廳不可缺少的四大件。在90年代,皮質沙發開始流行,當時講究的家庭會買轉角沙發。據1987年出生的網友「賣姑娘的馮二爺」回憶:「當時人們對皮質沙發比較珍惜,怕鑰匙劃破皮子,就縫製一套沙發布套罩在上面。」隨著時代發展,皮質沙發要求的空間要大,布藝沙發開始流行。到如今,功能沙發、組合沙發成為主流產品。人們在選擇時,由物化的需求向關注自身生活轉變。

據百強國際傢具總裁陳曉太介紹,20年內傢具的材料也發生了變化。在設計上,電視櫃剛開始有的很高,還帶有儲存功能。隨著液晶電視的出現,電視櫃變矮,並以組合電視櫃形式出現,並帶有收納功能,有的甚至自帶擱板。廳櫃、邊角櫃、酒櫃、多寶格開始出現在客廳里。傢具更講究環保與造型。同時,玄關、書櫃、衣帽櫃開始走進普通家庭。

客廳功能從無到多樣

在客廳被當做飯廳或儲物間的年代,人們對於居室的使用以實用為主。狹窄的生活空間里,會客功能往往與飯廳、卧室融為一體。當商品房成為常見的居住形式時,起居和會客成為客廳的兩大功能。在形式上,大致為「連排沙發+茶几+電視機」的設置。

據孟璠磊介紹:「2000年後,住宅開始追求舒適與個性化,從面積上看,客廳一般占整個住宅建築面積的四分之一。客廳被布置在採光良好、寬敞舒適的位置,普遍為南向,一般為戶型中開間最大的房間。這一時期的裝飾裝修也較講究,多用木板、石材、地毯等裝飾性材料。」同時,專業的房產開發商也非常注重建築的外立面裝修風格和小區的園林景觀,住戶在客廳中的視野非常廣闊,適合家人團聚、接待客人。

據張瀚元介紹,隨著多樣的住宅形式和多樣生活方式的出現,相對傳統意義上的客廳不單單是會客,在客廳內,會客的意義在強化或弱化。「如在一些別墅里,主人並不需要電視,而將客廳作為純會客空間。例如在原來放置電視機的牆面上擺設一些壁畫、壁爐或大書櫃,顯示主人的品位;或是在大廳中央用品字形沙發圍繞茶几。而在一些適合二人居住的小戶型里,客廳常常與主人的閱讀空間混為一體。例如捨棄電視櫃,使用壁掛電視,減少空間的局促感;利用客廳的轉角空間放置電腦、書櫃、小吧台等,增加利用空間或收納空間。而在祖孫三代共同居住的戶型內,客廳的空間也往往小一些,更注重卧室的空間與功能的延伸;一些個人單身公寓里,甚至不見了客廳。」

生活方式影響客廳功能設計

隨著城市化不斷加劇,土地資源成為最珍貴資源,為了追求最大合理化利用空間,在一些家庭中,客廳、卧室、飯廳這些功能空間不再涇渭分明,追求能滿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居室空間成為第一要求。

據博洛尼高級主任設計師韓明介紹:「客廳是家庭的公共空間,是家庭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使家庭每一個成員融合在一起,相互交流。在我設計的一些案例中,有的住戶在偌大的客廳中開闢出一個角落,作為棋牌室、孩子遊戲的空間、品茶看書空間等等,這也應是客廳的功能,即重視起居,重視家的內涵。」

此外,多樣的生活方式也讓客廳成為主人生活方式、個人修養的展示空間。據韓明介紹:「為了一些個人需求,用戶自行改造空間非常常見。如有的用戶喜歡看電影,將客廳與一間次卧之間的非承重牆打通作影音室;曾有一位單身的公司高層,客廳對著電視機擺的不是沙發,而是浴缸。而在一些藝術空間如loft里,說不清哪裡是專門的會客空間,但好像客人來了哪裡都可以坐,體現了主人生活的隨意性。」

[1][2]
推薦閱讀:

徐志摩最美散文,讓人心醉~
初秋,我用文字臨摹回憶
熊皮特和熊彼得three
誰在記憶的扉頁,寫下回憶匆匆那年
你是我人生的過客 是我一生最溫馨的回憶

TAG:裝修 | 家居 | 文化 | 回憶 | 故事 | 北京 | 客廳 | 老北京 | 家居裝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