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網路與民意

過去的2007年是中國網路民意崛起之年。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有史以來民意的自由表達最為勃發的一年。普通民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願意、也更有條件「發聲」了。以互聯網為主體的新型媒體與技術手段正在成為民意的形成與表達的最重要平台。網路已經超過傳統媒體,成為最大、最集中表達民意的窗口。隨著中國的網路人口超過兩億,用電腦、手機、數碼相機和DV武裝起來的年輕主力網民,在博客、論壇、MSN、QQ等即時通訊和簡訊等虛擬網路平台上積極表達自己對公共事務話題的看法,參與公共事件的討論。他們每個人都是一位記者、都是一位評論員。每個論壇都是一份雜誌,每個博客都是一份個人出版物。在重慶釘子戶、山西黑磚窯奴工、陝西華南虎照片(虎照門)和廈門PX等一系列事件中,網民們堅定地站在一起,積極發出共同的聲音!網路輿論對一些熱點問題的解決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網路,他們所表達的民意不僅進入公共議程,而且有時還能影響結果。他們驚奇地發現,他們的聲音並不弱小,更非無足輕重。官意的骨牌同樣有可能會在強大的民意前倒下。人們在更為寬廣的範圍內表達自己的政治態度。他們的行動證明,民意的迸發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一朵朵思考的浪花。崛起的網路民意表明,中國人並非像一些國情派所描述的那樣儘是一些逆來順受、冷漠而無主見的順民。他們像民主政治下的公民一樣,表現出來了的強烈參與意願、公共精神、正義感和權利意識。從虎照門和嫦娥一號照片真偽事件來看,作為公民的網民們表現出了強烈的權力懷疑主義態度。這種態度背後的政治哲學是,對權力與掌權者的全方位懷疑。我認為,這種態度是非常可貴的。民意對權力越懷疑多,由權力製造出來的假象才有可能越少;對政治權力越不信任,才越有可能限制權力,權力作惡的可能性和後果才越小。因此,對政治權力怎麼懷疑都不過分。隨著網路日益深入中國人的生活,網路輿論空間的相對自由極大地調動了人們的參與熱情。網路民意的興起還挑戰傳統媒體對民意的容忍度和開放度,並終將拓寬輿論的自由空間。正是基於網路的開放性特點,任何人都可以針對任何問題在網路世界表達自己的政治傾向和政策立場。所謂民意,通俗的說,就是公民公開表達的對公共事件、公共事務與公共政策的看法、意見、情緒和態度。民意有兩種基本的表達途徑:一種是通過制度化的代議制度(通常是各級立法機關)有序表達出來的民意,主要體現為代議機關代表的民意;另一種是非制度化的民意,隨機的、零星分散表達的民意,如通過傳統媒體、互聯網路、標語口號、集會遊行表達出來的。中國現在的民意表達主要限於後一種,尤其是集中在通過互聯網的表達。當政治體制的弊端、惰性或背後的複雜關係無法推動制度的變遷時,網路民意這樣的外在因素或許就會成為誘發制度變遷的力量。現行的體制沒有提供一個讓公眾表達民意並影響公共決策的制度化渠道。這也反過來造成了民意表達的結構性缺失。網路民意的興起恰恰就暴露了現行體制的結構性弊端。這就是代議機構的缺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被稱為是中國的根本制度,但是在民意表達的各個關頭,總是見不到立法機關及其代表的蹤影。在官意與民意的博弈中,民眾和官員均不把立法機關機及其代表放在眼裡,雙方都出奇一致地不去訴諸本應是民意代表機構的各級立法機關,而是直接過招。各級立法機關及其代表也不主動站出來介入上述事件,似乎十分甘於被冷落,甘於不在現場。本來應該是主角的立法機關現在成了後排就座的看客。為什麼網民忽略人大代表?因為幾乎沒有人知道誰是自己在各級立法機關的代表。為什麼政府官員在與民意的博弈中也不把立法機關及其代表放在眼裡表?或許他們也知道這些代表只是抽象的「人民」代表,而不是每個活生生的公民的代表。他們也深知這些人是如何成為「人民」代表的。為什麼各級立法機關及其代表也甘作壁上觀?很顯然,他們也不知道,他們的選民是誰,不知道誰投給他們的選票,不擔心得罪選民有什麼後果。他們的權力來源不是在下,而是在上。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們受到的是執政黨的囑託,而不是選民的囑託。從制度上說,全國各級人大每年的會期只有一周左右,而每年有五十四周。民意事件常有而會期不常有,即便有代表想提案關注突發事件,也無從啟動。  代議制度是現代文明的產物。它基於這樣一種理念:人人生而平等,他們生而享有一些不可剝奪、不可讓渡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中間建立政府;政府唯一合法目的就是捍衛公民個人的生命權、財產權和自由權。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政府必須得到被治理者(通過代議士)的同意產生出來;人們享有充分的選擇自由。政府的使命是幫助民眾更充分地行使選擇的自由,滿足他們的正當需求,而不是相反。所以,代議士的使命就是表達和伸張民意。現在,凡是真正的憲政民主國家都設置了正式的代議機制。民意通過代議機構得到過濾、聚合、放大和表達,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並最終影響政府的政策。這樣,一方面民意達到充分表達和體現,另一方面,官民衝突也得到緩和與調解,從而使社會不致出現重大的衝突與對抗。網路民意不僅暴露體制弊端,而且要催生代議民主。代議民主不僅不會取代或削弱民意而會進一步地催生民意,給民意提供強大的制度依託和法律保障。現在,既然民意已經崛起,下一步就看代議制度、代議士和相應的聚合民意的政治團體在中國的崛起了。 
推薦閱讀:

操縱民意這件事,由來已久
論文大燜鍋:AJPS 社交媒體大數據能反映民意嗎?
民主國家怎樣避免被錯誤的民意綁架而又不破壞民主制度?
你如何看待法律與民意的衝突?
「佔中」發起人密商收拾殘局 民意緊逼自感大勢已去

TAG:民意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