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中的「有效識字」方法談
2007-05-17 08:44:27|分類: 教育類 |字型大小訂閱
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在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更是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在階段目標中第一學段(1—2年級)對識字量的要求是1600—1800個,佔小學階段總識字量(3500個)的50%還要多。大量的識字任務是低年級孩子語文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這些生字分兩類,一是會寫的字,一是會認的字。面對這樣繁重的識字任務,怎樣才能讓學生減輕負擔又能輕鬆快樂識字,主動學習漢字,產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呢? 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就是「以人為本」,我們在教學中也應尊重學生的意願和能力,尊重他們知識和情感、知識經驗,從他們的心理世界出發,找到相適應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我們知道,學生拿到書本,感興趣的一定是課文的內容,只有用他感興趣的內容來教學,才會使他們產生求知的慾望、興奮點。換句話說,生字學習要從整體入手,客觀把握,在大語文觀中把識字與閱讀融合在一起,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中有讀,讀中有悟,才能真正「有效識字」。 一、閱讀中識字 第一步:聽讀指讀識字 小語新課標中提倡一年學生「隨文識字」。一年級課文內容雖然簡單,學生聽讀一兩遍就能隨大家「順」下來,但不等於能認識課文中的每個生字。這就有必要進行聽讀識字,首先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對課文有大致了解,再跟讀課文,讓學生對生字進行指讀,因為剛入學的兒童,不識字的兒童,拿起課本,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字。他還不會拼音,如何去認識這一片字?再有,兒童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藉助手「指」,可以使他們凝神於一個一個漢字。他能聽著字音點讀所對應的那個字。手指、眼看,做到手、眼、腦、口綜合運用。使學生對生字有個初步的感知印象。 第二步:自學生字 教師的領讀激發了學生讀文的願望,這時要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反覆讀熟課文。讓生字在閱讀活動中與他們多次見面,不認識的圈出來,找找它的鄰居,猜猜讀音,或者請教小伙們學會,用各種辦法讓生字成為好朋友。 第三步:縮小語境識字 兒童模仿力強,記憶力好,他們認讀一句話並不困難。所以,教學時,我先從整體入手,出示全篇課文,學生自由閱讀兩遍後,再分句學習。這時,把文中要求學生認識的字變成紅色,引起注意。學生先讀句子,再讀紅色字連成的詞,再讀紅色生字。從句子到詞再到字一步步縮小語境,使學生加深對生字的印象。認讀生字後再重回句子中體會它的應用。這樣也體現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語文特點。 第四步:讀中感悟識字 當學生通過縮小語境讀准生字字音後,還要體會它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體會感悟的方法有很多種,這就需要教師廣泛開發教學資源,和學生互動合作共同創造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走向自主識字。 1、引申識字 漢字的內涵十分豐富,在文中可能只有一種含義,但教師要利用它,發掘出更多可利用的信息。如在學「夢」這個生字時,讓學生說出印象最深的夢後,出示「夢」字,這個字你認識嗎?對了,它就是我們做夢的「夢」,也是「夢想」的「夢」,你們有什麼「夢想」嗎?老師不經意帶過的信息就為學生拓寬了對字義的再理解。這樣「引伸」開去對學生無疑是另一份收穫。這正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借圖識字 課文中的插圖利用好了,同樣可以成為學生識字的資源。有的生字和圖有密切聯繫,兒童善於想像,我們要引導他們學會觀察,找到識字的辦法。如學習「月亮灣」的「灣」字,老師問「月亮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學生指出圖中海邊的部分和天上的月牙比較一下,自然也就理解了「灣」是與水有關的。 4、體驗中識字 識字的過程同樣離不開情感體驗的過程,如「風兒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搖籃推」中,「曲」是生字,要從理解「催眠曲」入手,我為學生輕聲哼唱一首「風兒輕,鳥兒靜。樹葉遮窗欞」的催眠曲,讓學生想像躺在搖籃里那種甜蜜和自由的感覺。學生在快樂中學會了識字,感性上理解了「催眠曲」的意義。這也是音樂元素與語文學習成功整合的案例。 5、生活應用識字 生活中,學生識字的途徑和機會很多,路上標語、廣告牌、電視、商品等等。但他們往往無意注意,老師如果在學習中有意引導,鼓勵學生觀察周圍事物,到外面世界識字就能擴展識字空間。學習「池塘」的「池」字時,我問:「你們還在哪兒見過這個字?」生答:「浴池,游泳池。」學生髮現這個「池」字一定是和水有關的地方。當識字和他們的生活應用建立了現實聯繫時,他們更樂於主動去生活中識字了。 6、動動做做表演識字 由於漢字有表意的特點,構成漢字的偏旁有的和動作有關,有時做動作理解比用語言描述理解準確。「池塘媽媽懷裡睡」里的「睡」字,讓學生做做「睡」的動作,「眼皮垂下來,雙眼閉上」就是「睡」,還有「看」,學生的一個手搭涼棚放在眼睛上往遠看的動作就記住了。 二、遊戲活動中鞏固識字 閱讀中識字的種種方法,使生字象一條條歡快的小魚在課文中自在遊動,靈活富有生氣。為了迎合兒童的趣味,縮小識字差異,學文後也可適當開展遊戲鞏固識字活動。 「碰碰樂」遊戲,由手拿字卡的學生傳到沒有字卡的同學手中,讀對的,繼續傳下去,不會讀的教會他。生生互動中,既學會了交往又鞏固了識字,效果很好。但我們不能為追求熱鬧而遊戲,甚至花樣翻新。為鞏固落實識字而開展的遊戲才是實在的有意義的。 三、新語境中識字 課本中容納的東西是有限的,至於生字的多義性在課本中完全體現出來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學完課文後,我會給學生印發小詩文,把新學會的字圈出來,讓生字在新的語言環境中與學生見面。這樣,生字活用了,完成了知識的遷移。如此良好的循環,學生的識字量就會大大提高並會應用。 四、滲透性識字 興趣是學生認字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漢字本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則處處,時時都有認字的「課本」。我們教師,寫在黑板上的課題、詞語、一個思考性問題都會成為一種向學生滲透的識字信息。滲透性識字對於學生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自然滲透,對於老師卻是「有心插柳」的一份匠心。 相信,無論哪一種有效識字方法,只要「以人為本,多渠道識字促進學生髮展」就會支撐我們的語文教學,引領學生走在踏實、快樂的求知路上。 |
轉發至微博
轉發至微
推薦閱讀:
※2018.3.24兩次閱讀活動筆記
※《紅拂夜奔》王小波
※(45)文潔華:芭特勒對薩特身體觀的閱讀探析
※在你20歲後讀過最欲罷不能,最酣暢淋漓的小說是什麼?
※拒絕加班|超級時間管理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