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葯歌訣】 小建中湯加黃芪,脾胃虛弱用之良, 虛勞里急諸不足,溫補脾胃氣血養。
【學用導讀】 黃芪建中湯主治脾胃虛寒證以氣虛為主,方中用黃芪大棗益氣補虛,用桂枝生薑辛散升舉,治療脘腹疼痛因勞累加重者最為適宜。 【中醫辨證】 脾胃虛寒證以氣虛為主者:胃脘或腹隱隱作痛或急痛,喜溫喜按,疼痛因勞累加重,飲食不振,四肢無力,倦怠,或自汗,或盜汗,或身重,或手足不仁,面色萎黃,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脈弱。 用方思路:正確使用黃芪建中湯,以主治脾胃虛寒證為基礎方,以主治心肺氣虛證為臨床擴大應用。 病變證機:脾虛不運,胃虛不納,寒氣乘虛肆虐中氣,以此而演變為脾胃虛寒病理病證。
審證要點:根據脘腹疼痛,喜按,體倦乏力,氣短,舌質淡,苔薄白,脈浮或弱為用方審證要點。 【西醫辨病】 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胃黏膜脫垂,胃大部切除後傾倒綜合征,胃輕癱綜合征,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肝炎,乙肝等。 【衷中參西】 合理運用黃芪建中湯指導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無論是治療消化疾病,還是治療心血管疾病等,都必須符合黃芪建中湯主治病變證機與審證要點,以此才能取得治療效果。臨證選用黃芪建中湯治療西醫疾病還可用於: 1、血液及心血管疾病:室性早搏,心肌缺血,心絞痛,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2、其他疾病:帶下症,崩漏,過敏性鼻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以及血卟啉病等。
【中醫治法】 補中益氣,溫養氣血。 【方葯西用】 具有抑制腸胃運動、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胃潰瘍癒合、改善胃黏膜、抗炎、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等作用。 【處方用藥】 桂枝去皮,三兩(9g) 甘草炙,二兩(6g) 芍藥六兩(18g) 生薑切,三兩(9g) 大棗擘,十二枚 膠飴一升(70ml) 黃芪一兩半(4.5g) 隨證加減用藥:若氣短、胸滿因於寒氣充斥,壅滯氣機運行者,加大生薑用量,以散寒和中;若腹滿因於濕邪阻滯,當去大棗之壅澀,加茯苓,以健脾滲濕,使濕有所去;若肺氣不足者,加茯苓健脾益肺即培土生金;若濕邪阻滯中氣,中氣因濕而生成不足者,加半夏,以燥濕理脾和胃,以達補氣之效。 【煎服方法】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氣短,胸滿者,加生薑;腹滿者,去棗,加茯苓一兩半;及療肺虛損不足,補氣加半夏三兩。
【方證研究】 脾胃虛弱,脈絡失養而拘急,則脘腹隱隱作痛或急痛;寒得溫則行,故喜溫喜按;因勞傷氣,故疼痛因勞而加重;胃氣虛而不降,則飲食不振;氣虛不得溫養,則四肢無力,倦怠,或身重;氣虛不能固護,則自汗,或盜汗;氣虛不能溫煦於外,則手足不仁;氣血虛不能上榮於面,則面色萎黃;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則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脈弱均為脾胃虛弱之徵。其治當補中益氣,溫養氣血。 方中黃芪補益脾胃,建立中氣,益氣生血。膠飴補益脾胃,生化氣血,緩急止痛。芍藥養血補血,緩急止痛。桂枝溫陽化氣,辛散升舉。生薑溫暖脾胃。大棗、甘草,補益脾胃,和合中氣。 【使用禁忌】 脾胃濕熱證,慎用本方 來源http://www.wfjflt.com/web/viewarticle.asp?userid=1128713&lanmuid=7866881&contentID=20557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