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證
06-09
肝胃不和證:胃部脹痛,兩脅脹滿,每因情志不暢而發作或加重,痞塞不舒,心煩易怒,善太息,舌淡紅,苔薄白,脈弦。醋柴胡12g,枳殼10g,白芍15g,香附10g,川芎10g,陳皮12g,甘草6g隨證加減:噯氣頻繁者加旋覆花10g、代赭石30g;反酸、燒心感明顯者加黃連3g、吳茱萸1g;疼痛明顯者加元胡10g,川楝子10g;納呆腹脹者加白朮10g,砂仁6g。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多因情志不暢,可致肝氣鬱結,橫逆乘脾犯胃,使脾胃氣機升降失調而運化失職,而出現腹部痞滿脹痛、厭食、噯氣、泛酸等症;由於飲食傷及脾胃或素體脾胃虛弱,致土虛木賊,發展成肝胃不和,「 氣有餘便是火」 ,進而形成肝胃鬱熱證,或肝鬱日久,脾氣虧虛日益加重,表現出脾虛為主的虛實夾雜證等。脾胃屬土,位於中焦,脾以升為健,胃以降為和,二者共同完成受納、運化、腐熟的功能。胃易為邪氣侵犯而淫居其中,而致胃的功能受損,病位在胃( 脾) 。本病病位雖在脾胃,但與肝關係密切。基本病機為肝鬱犯脾,脾胃升降失常。本病多伴有情志不遂,如抑鬱惱怒、善太息、焦慮、緊張等,臨床從肝脾相關的角度,以調理脾胃升降、行氣除痞消滿為基本法則。方中柴胡苦辛涼,主入肝膽,功擅條達肝氣而疏鬱結,用為君葯。香附苦辛而平,專入肝經,長於疏肝理氣,並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川芎味辛氣雄,主入肝膽,能疏肝開郁,行氣活血,止脅痛,二葯相合,共助柴胡以解肝經之郁滯,而增行氣活血止痛之效,同為臣葯。陳皮理氣行滯和胃;白芍、甘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俱為佐葯。甘草調和藥性,兼作使葯。諸葯同用,使其具有疏肝健脾,行氣止痛之良效,為治療肝鬱氣滯之經典名方。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柴胡疏肝散具有抗焦慮、預防不良情緒產生和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力的作用。方中柴胡具有增強胃排空及小腸的推進功能;白芍與甘草配伍有柔肝養陰,緩急止痛,加強解痙作用。枳殼對胃腸平滑肌呈雙相調節作用,既興奮胃腸,使其蠕動增強,又有降低胃腸平滑肌張力和解痙作用。全方集疏肝解郁,和胃止痛大法於一體,既能促進胃腸排空,又具胃腸運動的雙向調節作用,從整體上進行調節,可取的較好療效。隨症加減:旋覆花功擅下氣,代赭石重墜降逆,長於鎮攝肝胃之逆氣,降逆下氣之力強,臨床研究發現兩者配伍具有促進胃泌素的表達,增加胃腸運動,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心3I。黃連苦、寒,入心、肝胃經,既能清肝火,使肝火得清白不橫逆犯胃;又能瀉胃火,使胃火得清胃氣自降,吳茱萸與之配伍,可開肝鬱,降胃逆,肝胃同治,肝火得清,胃氣得降。有實驗研究發現兩者配伍減少胃液分泌量及胃酸的分泌,元胡辛散,苦泄,溫通,既入血分,又入氣分,既能行血中之氣,又能行氣中之血,使氣暢血行,通則不痛,現代研究發現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亦是鎮痛作用最強的有效成分,其左旋體又名「 顱痛定」 ,用於治療各種疼痛。白朮性溫,味苦、甘,入脾、胃經;有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之功,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白朮中含有白朮內酯是其健脾運脾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促進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及雙向調節胃腸蠕動。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一把大米,煮碗水,腸道瞬間乾淨!消化科醫生都這麼清腸,快試試
※艾灸 治療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消化性潰瘍 穴位和方法
※孩子積食不消化?教你補脾摩腹輕鬆除!
※蚊子拉屎么?
※有消食片是不是就可以隨便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