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話題丨別讓孩子成校園霸凌的受害者!!!

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我要陪他校園霸凌說NO!

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被刷屏?

相信更多為人父母的小夥伴和我都一樣,

朋友圈被刷屏。

點開發現,

更多的讓我欣慰地是許許多多微友的留言。

因為,霸凌並非偶發事件,

而是長期性且多發性的事件。

讓我們看看事件的回放吧:

今天是兒子十歲的生日,是個大日子。

他沒有像往常一樣頂著星星早起去上學,而是睡到太陽透過窗帘縫隙,刺到了眼睛。起床後,我又開車排在四環一點點向前蹭,而導航的目的地不是學校,是北醫六院。

漫長的等待,見了醫生,開了一堆檢查單子,拉著孩子樓上樓下在迷宮一樣的診室里穿梭,還需要隨時避開那些自言自語、蹦蹦跳跳的精神分裂症,終於在醫生下班前取到了所有的報告。女醫生很無奈的看著我,一個小時前她就應該下班了,但是看到我拿著中度焦慮、重度抑鬱的報告回來,她還是很盡職的坐下來在病歷上寫下了診斷:急性應激反應。

「不要再讓孩子上學了,在家休一周,學習什麼的沒那麼重要,家長自己在家教教就行了,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再提起這件事,不要讓孩子有任何壓力,你們大人得去承擔,去把這件事解決了。記住!不能帶孩子去解決,你必須保護他。哎,你們哪個學校的呀?」第一次看病聽到醫生說這麼多話。

「哪個學校的?」

「哦,中關村二小。」我恍如隔世般回過神,回答了醫生。

「名校也這樣,哼!」醫生的輕蔑反應是對我最大的共情吧。

十年前的今天,我拼著命生下了兒子;

十年前的今天,兒子拼著命來到我身邊。

每對母子都是這樣拼著命才能相見,可是我卻沒有保護好他。

上周四,課間操時,他一個人去衛生間小便,隨後同班的兩個男生跟了進來,一個堵在他所在隔間的門口大喊:「xxx我要打開門看看你的屁股!」

由於那個隔間的門鎖壞了,兒子很怕,很怕那個一直找他麻煩的胖子會衝進來,他想要趕快尿完跑出去,就在這時,另一個男生從旁邊的隔間扔下了一個垃圾筐,正砸在他的頭上,尿和擦過屎的紙灑了他一臉一身。那兩個男生見狀,哈哈哈一陣嘲笑跑走了,全程不到一分鐘,而就這麼短的時間是沒有其他孩子在場的,這是個只有他一個人的空檔。

衛生間里又剩下他一個人,這時他開始哭了起來,他說自己太害怕了,一臉都是尿特別臭。因為很多男生淘氣,經常會尿在垃圾筐里。

當他回家告訴我這一切時,孩子已經抖成一團,我想安慰他拉他去洗澡,他立即嚎啕大哭起來,告訴我他已經在學校用涼水沖了好久好久,已經沒有臭味了。

11月的冬天,他用冷水一邊哭一邊沖頭,之後只好用紅領巾擦乾,他怕被同學們發現而嘲笑他,他還要趕去操場上去檢查做操情況,因為他是個體委。

天啊!當我把他哭著說出來的斷續片語連在一起的時候,我才知道,他遭遇了校園霸凌,在小學四年級的男生廁所里。

我當即給班主任打電話,要求那兩個孩子的家長到學校解決問題。

我以為自己已經做了一個母親最該做的事情——保護他。可我沒想到解決之路竟然會這麼艱難和漫長。

第二天,我和先生帶著孩子一起到了學校,除了對方學生家長,還有班主任和四年級教研組長。事情經過核實順利,兩個孩子供認不諱,伸手扔垃圾筐的孩子有點害怕了,吭吭哧哧說不出幾句完整的話。

倒是那個沒動手的孩子,思維清晰、言語準確,並支持著動手的孩子「你就放心大膽的說,有什麼說什麼,你在這是安全的,他們不敢把你怎麼樣,你就說去!」

小小年紀,我真佩服他的勇氣,在老師和家長的面前如此鎮定,包括解釋垃圾筐里裝的是帶翔的紙,並以嘲笑的口吻給我解釋翔就是屎的意思。

問他當看到垃圾筐砸下去的時候他在做什麼,他說自己在笑,因為這太可笑了。

問他如果現在回到昨天那個時刻你可以做些什麼,他說我也可以阻止他(另一個男生)扔垃圾筐。

在孩子眼裡事實是清楚的,但到了家長的嘴裡就變成了玩笑,變成了我孩子就是有點淘氣,變成了孩子小就是沒有界限,變成了他就是隨手一扔根本不懂那筐臟不臟。

然而老師也直接定性為「就是開了一個過分的玩笑」。

玩笑?你確定你沒有在和我開玩笑?

扔筐的孩子家長憤憤不平地給我們口頭道了個歉。哦,對了,昨天她還在電話里表示這麼點事不值得大動干戈地鬧到學校去,我給你說聲對不起你還不滿意么?

堵門大笑的孩子認為自己是個目擊者,將所有責任推到扔筐的孩子身上。他媽媽一副不好惹的樣子,始終嚷嚷這件事跟他們孩子沒關係。就算他家孩子自己都承認從三年級開始罵我兒子侮辱性外號,四年級時不時推搡踢撞,上課干擾別的同學聽講。她還要在旁邊補上一句「老師可是聽清楚了,我兒子說那都是他後桌先招的他,他才上課打回去的」。哦,原來他們家的邏輯就是一言不合就動手打。

老師的反應更是奇葩,沒有共情我們受害者,反而質問孩子:「發生這事兒你怎麼不告訴我呢?我在間操時看見你也沒發現你有什麼不對勁啊!」

班主任老師在學生經歷這麼惡劣的襲擊後沒有看出情緒變化,是你太失職無能?還是一個十歲的孩子該獲得奧斯卡影帝?內心充滿委屈恐懼還要表現出波瀾不驚?

教研組長的「指導」更是奇葩,一邊作證四年級的孩子沒有邊界正常,一邊又告訴家長教孩子向攻擊者認同,而不是反抗霸凌的行為。

這一次的溝通顯然沒有任何作用,兒子以為家長和老師可以為他討回公道,但是沒有。

老師認為霸凌是玩笑;

他沒敢告訴老師反而被老師責備;

那兩個孩子很瀟洒的度過了這個周五餘下的時間,他們認為自己勝利了,因為在老師看不到的時候那個胖子又來出言不遜刺激他。

接下來的周六周日,孩子晚上不肯睡覺,不願意吃飯,一點小事就哇哇大哭,賴著我不敢一個人睡覺,好不容易睡著了又會驚醒……連續三天同樣沒怎麼睡的我,連夜給校長寫了封信,周一一早七點鐘就等在校門口。

終於見到了教學校長,以及德育主任,聽了事情的經過,她們保證這個事情學校會解決。

但是從周一下午放學後,她們把我帶進休息室,輪流四個老師跟我談了三個小時,主題竟然是讓我放棄信中提出的四點訴求:

1、處理、懲戒施暴的孩子;

2、保護我兒子不受二度傷害;

3、讓施暴者的家長道歉;

4、對方承擔相應的治療費用。

然而這四點訴求的依據就是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啊!作為一個母親,最基礎的要求處理施暴者,保護我兒子不再受傷害,難道是無理取鬧嗎?!

周二,德育主任打電話,但是絕口不提學校對我提出的四點訴求的處理意見。

周四,班主任打電話約我去學校面談,四個老師,其中有班主任、學校書記、德育副校長、某老師,男書記上來就是劈頭蓋臉一頓發難,大聲呵斥,時不時還翻著白眼,可憐我拿著本子和筆本想記錄學校的處理意見,這下變成好似犯人一般,毫無尊嚴,更是一個要點也記不下來,因為所有的要點都圍繞我是一個過分的家長:孩子在學校受傷就該學校管,家長不可以有意見;以及要求對方家長道歉是不對的:到最後已經攻擊到我是一個不夠格的媽媽。

他吼了半天我才聽明白,原來學校接到了教委的電話,我家那位憤怒的爸爸已經向教委申請支持處理。

讓我家爸爸憤怒的點是班主任未徵求孩子同意的情況下,讓我的孩子頻繁與霸凌的孩子互動非要讓他們在一起玩,並且拍下看似「和諧」的照片發在班級群里。在孩子已經產生了應激反應的情況下,班主任的做法雪上加霜地加重了他的創傷,就為了「看上去沒事了」不惜以孩子的心理健康為代價,這是爸爸不能忍受的!當天孩子放學回家邊哭著提出不想再上學了(這也正是六院醫生的醫囑,孩子的精神狀態已經無法正常上學)。

因為接到了區教委了解情況的電話,學校就惱羞成怒,不是配合上級處理問題,而是怒罵家長。

男書記喝了好多次水,因為他已經吼得口乾舌燥還不放棄。太可怕了,我長這麼大重來沒有被人這樣罵過,對就是那種不帶髒字但是充滿了憤怒的攻擊,其他老師則配合點頭、竊語等肢體語言來製造另一種壓迫。 我們明明是受害者,只要求學校處理和道歉,為什麼要被如此對待?如果是為了自己的事情,我可能真的就癱了。我努力剋制自己發抖的身體,為了兒子不能慫,盡量勇敢地回應男書記的發難。

那種偏分的長髮,一說話就抖動的掉下來再被他以90年代的潮流動作撩回去,黑眼圈、翻白眼、口沫橫飛、拍桌子……

夠了,這一切不就是我兒子被霸凌時的感受嗎?突如其來的侮辱,連我一個四十歲的人都產生了瀕死的危機,更何況他一個十歲的孩子。

天啊!我無法再忍受,收起筆本站起來,徑直走了出去。

當看到等在校門口的兒子時,我還要努力忍住淚水向他微笑,我是媽媽,我要為了我的孩子而戰鬥,我要在他受到傷害時不顧一切地站出來,我要告訴他尋求公正的方向,我要拼盡全力讓陽光衝破霧霾照亮本該保護孩子的校園……

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無論多麼艱難,媽媽都要帶著十歲的兒子向校園霸凌說NO!(源自:童享部落微信公眾號)

比霸凌更可怕的,是大人的無所謂

當然小編不是想向你贅述以上

我要重申的是,別讓孩子成校園欺凌的受害者!

校園霸凌實際上是指孩子們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它一直長期存在校園中,發生這些同儕間欺壓的行為,可能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也有可能是類似性騷擾般的談論性或對身體部位的嘲諷、評論或譏笑。

挪威學者Dan Olweus 則將校園霸凌定義為:一名學生長時間並且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霸凌並非偶發事件,而是長期性且多發性的事件。

一般來說,霸凌尚有下列特點:1、男孩與女孩同樣地都會有霸凌行為。2、從學生的自我報告研究中發現,男孩比較會進行霸凌行為。3、一般而言,男孩大多只會被男孩霸凌。女孩會被男孩及女孩霸凌。4、言語霸凌是最常見的霸凌方式。5、男孩比較會使用暴力霸凌,女孩則是以散播謠言、社交霸凌為主。6、被霸凌的時間長了,會有心理障礙。

延伸閱讀

一個和諧的社會必須要有正派的公民,正派的行為是從小培養的。欺凌是傷害他人的不正派行為。關注欺凌也就是堅持,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每個人都應該既不被別人傷害,也不傷害別人。

別讓孩子成校園欺凌的受害者

文|徐賁

摘自《什麼是好的公共生活》

在美國,校園暴力被稱為「欺凌」(bullying)。校園欺凌在初中(6-8年級)階段最嚴重,高中時逐漸減少,但依然存在,是中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學校對「欺凌」十分重視,每年開學時,會培訓教師如何處理欺凌事件,發給指導材料。對學生也會有預防性的教育,告知他們學校的有關規章。

相比之下,普通的校園欺凌在中國則還有待重視。欺凌指的是任何故意用肢體和語言去傷害、威脅和孤立他人的行為。欺凌對受害者造成肉體、精神、感情和心靈的傷害。校園中常見的欺凌行為包括起綽號、謾罵、羞辱、排斥、動粗、以威逼和恐嚇進行強迫、脅迫等。欺凌往往與校園的暴力亞文化有關:被欺凌者是「自己不好」、欺凌別人是「能耐」和「本事」、欺凌給欺凌者帶來面子、威風和勢力。

欺凌能對受害者造成極大的傷害,因此在許多國家受到醫學、社會、心理等學科研究的關注。據美國醫學協會估計,美國每天有1.6萬個孩子因害怕欺凌而以頭痛、胃痛等理由拒絕上學,這些疼痛有的確實是因焦慮和壓力的欺凌後果所造成。世界衛生組織1998年開始對15686名公立和私立學校的6至10年級學生做了調查,2001年公布的結果顯示,30%的學生都有欺凌和被欺凌的經驗,其中13%是欺凌,11%是被欺凌,6%是既被人欺凌,又欺凌別人。

欺凌對受害者和加害人的今後人生都可能有長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是個人的,也是社會的。據1999年的一份瑞典研究報告指出,6至9年級有欺凌行為的男少年學生,在成長到24歲期間,60%至少有一次犯罪行為,而其他學生的比例則為23%。校園暴力亞文化同樣對社會有潛在的影響。如果學校不對學生做有關欺凌傷害的教育,學生就有可能把它當作一種人際關係常態,在成長過程中,將它有意無意帶到社會中去,使之成為一種社會常態。

欺凌以霸道為「本事」、以不講理為「能耐」。欺凌進入社會,社會就會治安惡化、黑勢力橫行。欺凌以孤立和排斥受害人為手段,以大多數的沉默為條件。欺凌一旦成為社會普遍規範,社會便不再寬容,少數人便難以自保。在欺凌當道的社會裡,誰狠,大家就得聽誰的,排斥異己變得天經地義,社會正義感也變得普遍麻木。

發生在社會其他領域中的欺凌往往與校園欺凌頗為相似,尤其是,欺凌行為未必違法或犯法,但卻能造成實在的傷害。在大多數國家裡,工作場所的公然歧視和施暴是違法的,因此這類行為相對少見。但是,在工作場所遭受各種欺凌的人數卻要高得多。在網路上發生的欺凌現象也是一樣,有的網民利用匿名的掩護,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侮罵、醜化、侵犯隱私,雖然還沒有到必須追究法律刑責的程度,但對他人已經足以造成很大傷害。

一個和諧的社會必須要有正派的公民,正派的行為是從小培養的。欺凌是傷害他人的不正派行為。關注欺凌也就是堅持,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每個人都應該既不被別人傷害,也不傷害別人。(作者為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

致力於用商業模式建構可持續助殘生態空間

心語工程是由同心思源助殘促進會聯合相關單位共同發一起的一項助殘事業。心語工程致力於用商業模式建構可持續助殘生態空間,開創中國聾人就業創業新模式。以侗醫無聲頭療店面為載體,透過心理及行為能力適應性調整、勞動態度及工作能力適應性培養、合作精神及社會融入適應性轉變三個維度,培養具有「生存能力」與「愛的能力」的殘障人士;

依託心語工程的「五包」培訓、侗醫無聲頭療店面運營、殘障人士能力建構、團小組建設、心語志願服務等多維度的助力體系,越來越多的聾人實現了可持續體面就業,完成了精準脫貧、實現了和你一樣。正如你知道希望工程一樣,心語工程需要你的關注,更需要你的參與,因為所有的聾人,殘疾人可能因為你的支持,生活變得不一樣,他們也能夠和你一樣,有生活、有尊嚴、有貢獻!

- The End -

推薦閱讀:

K市—校園生活—周記
原創;攝影;校園春色
校園二逼趣事多
【原創】那些? | 你永遠都不可知的小秘密
「90後」的校園在舞什麼

TAG:孩子 | 校園 | 熱點話題 | 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