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狀態調釣淺談

一、引述「懸墜釣法」風靡大陸已經十多個寒暑,其間,各種調釣理論,可謂五花八門。凡嘗試過懸墜釣法的朋友,不論您涉足深淺,其實無意中都已經在運用一種最基本的調釣方法,那就是控制鉤餌的水下不同狀態來應對變化的魚情,即本篇所談——狀態調釣法。以往大家所喜聞樂道的所有調釣方法,不論其著眼點在哪裡,最終都會涉及到「狀態調釣」的簡單內涵。只不過有人意識到,有人還限於巧合,有人直接運用、有人願意繞彎兒罷了。以往如:雙鉤離底、一觸一懸、一拖一觸、雙鉤拖底、8字環觸底、活墜、跑鉛等等形容施釣狀態的一般敘述,都應屬於「狀態調釣」的本質範疇。也有釣友認為:不同情況下的調釣,實際上是掌控雙鉤餌在水下的「擺放位置」,來應對不同魚情,我覺得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所指的調控區域不同。可以說,狀態調釣是釣友們根據不同魚情水情實踐,及中魚效果等方面的經驗,所採取的最直接、也最慣用的實戰思路、方法之一。今本人斗膽,想就狀態調釣的整體輪廓,原理步驟等方面,作一集中探索,希望能對感興趣的釣友有所助益。二、影響狀態調控的系統參數1、浮漂浮漂是浮體,入水後所受浮力除克服自身重量外,還具有不同的「承載力」。隨材質、體積、漂型等不同,池釣成套浮漂一般分1-8號不等,最常用的是1-5號,號數越大,固有承載力越大。此「承載力」實際上就是釣友們通常所說的浮漂「浮力」,卻也是大師們最初創造「剩餘浮力」這一新辭彙時的「動態意義」所指!但是,我們控制鉤餌狀態所使用的,基本是經過釣組配鉛初設調目後,浮漂靜態的「剩餘載力」,其大小,僅等於水上剩餘漂尾的純體積排水量!因為「調漂」後,浮漂整體已經處於平衡失重狀態,不需要再考慮漂尾的密度和自重問題了。換言之,我們調整狀態所運用的「剩餘載力」,一般僅與漂尾的體積、直徑相關(體積關乎排水量,直徑決定動、靜態的浮漂行程),而與漂號大小無關。漂號大小影響的是系統動態特性,即——由浮漂號數、浮力的不同,以及調釣狀態的不同,使得浮漂的上牽制力(即動態剩餘浮力)不同,會導致線組狀態不同,從而最終影響到實際鉤餌狀態!這些更深層的內容不在靜態平衡原理分析範疇,攪在一起容易造成混淆!因此,可留以後有機會陸續再談。在這裡之所以強調浮漂靜態「承載力」、「剩餘載力」、及動態「上牽力」三者的概念區別,及其運用範圍,目的是不想將釣界長期以來某些以訛傳訛的模糊認識擴大化,希望釣友們理解。2、系統參數①線組 釣線的比重、粗細、切水性、柔軟度等,對實際狀態判斷具有影響。比如說,現實中的「子線支撐力」 或「母線支撐力」,如果漏失考慮,則容易產生狀態上的謬判。主線、子線的扭曲變形(有時子線甚至已呈「麻花」狀),及風浪水流造成線組彎曲等,都會影響實際狀態判別和信號傳遞,這一點,釣友們都有實際體會。②餌重 餌重對懸墜釣組的狀態影響比較直觀,以前也多見分析。「台釣」引入初期,就有釣友對其「以餌代墜」方面深有探究,甚至被定義為「台釣」的主要特徵之一。實際上,餌大小、比重、溶散度等,都對實釣狀態具有更隨時,和更深層的影響,是個大的狀態變數,因此常被有經驗的釣手們作為輔助調整「工具」來運用。③鉤重 鉤重對釣組狀態的掌控,非常關鍵!有些釣友不太重視每次對實釣鉤重的秤量,甚至根本忽視鉤重在平衡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這在狀態調釣中是不可取的!簡單說:我們一般所指的「調目」平衡系統,是在有雙鉤重量參與的情況下形成的。而底釣時,鉤餌一旦觸底,其「重量」即會被池底承托,鉤重這一配重參數就會逐漸脫離原「調目平衡系統」,浮標會恢復所失鉤重的「浮力」。鉤餌觸底程度越大,脫離就越徹底;鉤重越大,對原「調目」改變越大。因此,要想清楚判別底釣狀態,鉤重參數不能忽視。④8字環重 8字環的重量和它更深層的實用意義是近年來才被釣手們探索和運用到的,很多朋友也許以為它只是個起連接和釋放子線扭力作用的一般配件。其實除此之外,小小8字環在實戰中另有重要派場。⑤系統四段論 既然提到了8字環,就會聯想以前,釣技研討中一般認為,線組系統是由浮漂以上的壓水風線、鉛座與漂座之間的母線和子線三部分組成的(把8字環與鉛座看作一個整體),即系統三段論。近年來引申和實踐8字環的另類用途後,釣界又有了「四段論」的新說法。即系統可分為風線、鉛座和漂座之間的母線、8字環與鉛座之間的主線、8字環以下的子線四個部分,即系統實戰四段論。⑥其它因素 如表面張力對浮漂的影響、水流對風線水線的影響、風線壓水與否對調釣目數的影響、虛底情況、主線伸縮性對釣目的影響、吃水性和水溫變化使浮漂浮力變化而導致的影響等等,不再細談。三、「狀態底」說法大家在水邊一定遇到過,針對不佳釣況,有人求助、有人指點的場面。這在釣魚人中應該不算希奇。 但我卻不止一次地聽到,指點迷津的「師傅」們嘴裡說出同樣的一句話來,那就是:「你沒找到底」。奇怪了!難道那麼多釣友真的初學到不懂探底的程度嗎? 細究起來,一種可能是那位釣友確實忽視了鉤重、餌重、餌態等重要參數的分析判斷,雖然以為是在釣底,實則瞎釣。第二種可能就是師傅們所說找「底」的概念不同。近年來,不少釣手習慣所稱的「找底」,多數是指每次開釣之前,找准「狀態底」 的意思。即大家常說的輕觸底(長子線鉤餌拖底,短子線鉤餌輕觸底),即所謂一拖一觸狀態。曾聽有人把不同的正確底浮釣層稱作「魚底」,這是另一碼事,有點故弄玄虛了。個人以為:「一拖一觸」僅是底釣雙鉤餌的一個基準狀態,並不宜牽扯理論上的「靈鈍」概念進來,它只是一般魚情水情條件下使我們作到心中有數,穩定釣獲的一個狀態控制「基點」而已,隨後才是根據魚情的雙向變化,釣目可高可低,雙鉤可懸可拖,甚或浮釣與跑鉛等等,一切依魚情而掌控。四、基本調釣原理、方法1、調目設定調目設定方法以前有不少口訣流傳,如:調4釣2、調幾釣幾、雙餌調平水、單餌調漂等等。這些方法各有特點,但我們最好能夠清楚理解這些方法最初的設計思想,及實釣狀態特點,做到心中有數。①「調4釣2」,是當年廖心陽肖春平兩位前輩為配合僅有的「東峻釣餌」,在大陸推廣懸墜釣法時所採用的一種簡單明了、行之有效的教授記憶口訣。「東峻釣餌」的比重特點是,搓餌的單餌重量約壓當時流行的7目軟尾達摩示標1~2目,針對的魚情多為較大的鯽魚。如果排除用餌超大超小等特殊因素外,「調4釣2」底釣時,雙鉤餌的狀態應該是在「一拖一懸」或「一觸一懸」之間(即「單立」狀態)。光陰無情,技術演進。如今,浮漂形狀材質、餌料比重大小、上餌方法不同、魚種豐富、水域環境、釣組釣法等等條件的改變,如果新釣友們再不問因果,一上來就照搬「調4釣2」原始口訣來實施調釣,則底釣雙鉤餌的狀態結果可能有:A、雙鉤離底,釣不到2目——原因是餌比重過輕(或餌型過小,如拉餌),雙餌重不足以壓下2目示標,因此掛雙餌後,茫然不覺,很可能永遠釣不到2目,找不到底;B、雙餌壓底——如果餌重過大,壓目過多,甚至單餌重就足以壓下全部剩餘示標,此時若依然採用「調4釣2」並追求「單立」狀態已經不可能了。隨所用餌重不同,短子線鉤餌壓底程度不一。②「雙餌調平水」,這是一種根據實釣餌重來設定調目的方法,去掉雙餌後則為實際調目。此法推行較早,優點是入手就考慮了餌重參量,尤其是對使用空心粗尾浮漂和很大很重的釣餌而言。假如個人上餌技術非常熟練,每次拋竿可以釣得比較「準確」。最早推行此法時,宣傳的是「雙餌調平水,釣1目」。從原理上看,其釣組應該是在下鉤觸底,上鉤懸底狀態。比較適合重餌釣生口魚等情況。缺點是:假如一味追求單立狀態(比如就釣1目),釣組則顯得過於「靈敏」(呈餌動標即動趨勢)。雖然此法被很多江湖釣友應用於重餌釣大型魚種,據說收效也不錯,但不穩定的鉤餌水下狀態,客觀來講並不太適合老魚、猾魚癖性。遇到水底不平或有風浪水流情況,也不利於釣組穩定。總之,認識不同,釣目可隨機增加,狀態靈活掌握為好。③單餌重調漂法。掛單餌調漂,主要是從追求「一拖一觸」基準狀態而衍生出的一種實用調釣方法。一般掛單餌調3、4目左右,釣單餌調目高1目。此法入手簡單明確,在每次出釣餌重使用差異較大的情況下,基本能做到浮漂剩餘浮力恰當預留,「輕觸底」狀態基點找得也比較簡捷,且適用魚情、魚種及各類型浮標的範圍較廣;缺點是每次上餌大小要盡量熟練一致,用餌重量變化後,需心中有數。④調漂尾目數的一半,釣調目的一半。此法出發點是考慮使用各種類型軟硬尾浮標的一種折中調目設定方法,優點是簡單易行,剩餘浮力預留適中;缺點是相對粗糙,用餌方面應有一定前題。比如用一支15目硬尾浮漂拉很輕的小餌,顯然就不能照搬了。上述四種流傳的調目設定方法,「調4釣2」,是根據最初的特定餌重、魚情和浮漂,並考慮懸墜新技術推廣,而採用的簡單入門口訣記憶法;「雙餌調標」,則是優先考慮餌重參量,並傾向於追求一觸即發的「靈敏」 釣組而設計的時尚性調法;第三種「單餌調標」,是在「競技」運動發展後期,針對軟硬尾各種浮標、不同比重的餌料、上法,從漂尾剩餘浮力適當運用角度,尤其是「狀態底」概念的流行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而衍生出的一種實用方法;調一半釣一半,概略地說,主要是針對五彩紛呈的不同漂型漂尾所採取的調釣簡捷入手形式,關鍵的運用還有待於通過觀漂知魚後的經驗變化。餌重大約壓目應控制在一半漂尾範圍,過輕找不準底,過重難以顧及狀態等。通曉原理後,釣目可隨機變化。調目設定,這一即基礎、又至關重要的問題,歷來是眾釣友關注熱點。自從浮漂剩餘浮力概念提出,並實踐運用若干年後,關於調目設定問題,已經有了比較本質的實戰權衡依據。如:調目設定越高,浮標上牽力預留越大,牽控實釣釣組的能力越大,信號跳躍反彈趨勢越強(頓感越強)。如果結合一定的釣目,抗非魚口下行干擾的效果越好,比如「調高釣高」時,魚遊動干擾水流和亂魚盜餌蹭線等假信號,在足夠的上牽力制約下,浮漂不致輕易下沉,而所配合的較高釣目,卻可以把子線張度釋放,鉤餌比較自然,也不會影響魚吸餌時有效信號(一般是小頓口)的顯示等。而調目設定越低,上牽力越小,浮漂下行相對容易。因整個系統的質量大了,在魚口夠大時可以起到「放大」下行幅度的作用(質量大,慣性力就大)。另外,當今漂尾不論空心實心,下粗上細的錐形尾居多。調目越低,剩餘漂尾的直徑越小,信號幅度因此得以放大。但調目越低,配鉛越大,系統入水體積也大,水阻就大,釣組克服靜止慣性啟動起來越難。這對於冬春季節,輕、弱的魚口條件來說,信號會變得軟弱無力甚至反映不出來了。而魚遊動碰線撞餌等下行假信號反而會被誇張放大,所以有經驗的釣手這種情況下不會把漂調得過低。另外,釣點虛底、大風水流易淹沒標尾等情況,調目低都不太適宜。綜上簡述,調目設定基本遵循浮漂上牽力適當預留、運用之思想主脈,再根據實際魚情水情經驗把握系統配置如:不同水深(水較深時,為加強線組上牽力,保證線組信號傳遞,可適當增設調目或換大號標);不同魚情(如冬季小漂輕墜釣張不開嘴的魚,線組不易拉直,適當選擇調目或換細線克服;而夏季生口魚情,為速度或制亂等方面需要,則可用大號漂等);線組粗細(根據線組粗細選用合適的漂號來保證線組的張度很關鍵!比如很粗的線組用小漂,母線不直,信號衰減殆盡便是個大忌);表面張力(水面污濁或低溫導致的張力影響,可適當增設調目或用其它辦法改善標尾親水性)等等。總之,調目設定至關重要!我們面對的客觀因素往往是綜合的,所以調目設置不能機械!感悟原理,減少盲目,經驗積累及系統配合等方面,都與實踐密不可分。2、秤重與找底①探底 以硬尾10目浮漂為例:可先配重鉛直接探底(浮漂出水多少隨意),此時鉛墜是觸底的。此法的好處是:在不能參考周圍釣友水線大概長度的時候,可以做到盡量快速找底;並能藉機在釣點周圍多拋幾竿來了解大致地形(注意別把釣點周圍的魚砸跑)。②調漂 下拉浮漂約1.5~2倍子線長度(這樣可做到盡量趨底調漂,減少因調、釣水深不同所導致的誤差),逐漸減鉛,假設空鉤調至4目。③秤鉤重並了解無鉤調目 去掉子線雙鉤,看浮漂目數。假設是6目,則說明兩鉤在「這個 目數下」壓兩目,或單鉤壓一目(各種漂尾目數長短不均、粗細不同,現場測定壓目較准),無鉤調目是6目……④秤8字環重 剪掉8字環,看浮漂出水目數(或提前在家裡用調漂桶大概秤出鉤重和所用8字環壓目範圍也行)。比如美式9號8字環,一般可壓細尾漂4~5目左右,其「重量」不可低估的!到此,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裝好8字環和雙鉤(鉤距假定兩目漂尾長度),即為「心中有數」的「調4目」……接下來:⑤秤餌重 不動浮漂,趨底情況掛實釣單餌或雙餌,看懸浮餌重壓目;假設雙餌共壓2目(還可觀察餌的大概化散速度)…前期準備工作則全部完成。⑥找底 上推浮漂約0.5~1倍子線長度,下鉤掛較黏的包鉤圓餌拋至釣點,移動浮漂直至調目(即4目)。此時,下鉤基本落底「失重」。接下來,上推浮漂兩目(是記憶的鉤距長度),掛實戰雙餌開釣。此為下鉤拖底、上鉤輕觸底——即狀態底基點的找法釣法之一。可再歸納為:「下鉤單餌找底釣調目,上推浮漂鉤距距離,雙餌實釣」。(注意:此方法餌重壓目應在剩餘漂尾範圍內,餌過重此法不宜)狀態底找法釣法,不限一種(單餌重調釣法也是快捷簡便的一種),初期訓練還可以根據鉤重餌重來進行狀態的分析預斷。(即:一拖一觸狀態 = 空鉤調目+單鉤重-單餌重)如本例中:下鉤完全落底「失重」後,原「調4」系統便會恢復一個鉤重(1目)的升力,變成「調」5目。而上鉤的餌重也正好是下壓1目,則可預估出一拖一觸狀態時,實際釣目應在4目,即上鉤餌重把下鉤脫離系統後「調」5的漂尾又壓下一目的位置,上鉤正好輕觸(以上分析,沒有考慮長子線「支撐力」的因素影響)。如此,隨便一找,只要釣目在4目周圍,即為輕觸底基點狀態附近。大多數情況下,狀態底沒必要一定非找得特別准,完全可以根據實釣魚情和系統條件隨機把握。其中,經驗也占很大的比重。說白了:熟練之後,調釣應是一種非常隨意的自我感覺,因魚而變,才能越釣越輕鬆。3、根據魚情的雙向狀態變化空間前面說過,鉤餌「一拖一觸」狀態,只是個調釣基點。標座兩邊外側設置的兩個「多餘」太空豆,就是為了倒換記憶不同位置的工具。根據魚情,浮標隨機上下移動,都可以靠外側的太空豆來記住各點位置,必要時改回原狀態或進行反向變化。①「釣低」的變化空間假設遇到生猛魚情:說不定在您正試圖找「底」時就已經連口吃上了,怎麼辦?沒那麼多講究!開釣!一般生口魚情,只要不是太密太亂,經驗的說法是釣「靈」點好。比如從狀態底位置來說,可採取適當下拉浮漂,改鉤餌為一拖一懸(釣4~2目之間)、一觸一懸(大約在釣2目附近),甚至兩鉤離底(上述假設條件下,當釣到2目「以下」時,雙鉤已經開始離底了)。另外還可以根據浮漂的下拉距離來掌握雙鉤離底高度,即使您只顧釣魚時間一長忘記了現在到底是在釣哪個水層,也可以通過觀察基點太空豆和目前鎖漂太空豆之間的距離,隨時明了所釣水層。由「基點」到「釣低」的變化過程,不是憑空想像的,而是根據魚情魚口逐步確定的。比如:從基點釣起,吃口很猛,提竿後發現有中途跑魚現象,則可先下拉浮漂一目兩目試驗,如果情況好轉了,證明判斷對路。接下來為求速度,可以依經驗逐步提高釣層,或者直接釣浮。而當您下拉浮漂試驗時,跑魚率或提空率非但沒有緩解,反而加劇了,甚至口也稀了,則說明魚大概比較認底,這時可以往反方向(即推高釣目方向)試驗尋找。從狀態底基點開始逐漸「釣低」的過程,實際上是水下雙鉤餌狀態從一拖一觸,向一拖一懸、一觸一懸、直至雙鉤離底的變化過程;即雙子線越來越繃緊(將鉤餌逐漸被提離水底)的牽制過程;結合浮標信號反映時機而言,也就是釣組從「鉤動標後動」逐漸過度到「鉤動標即動」(不管是不是魚口所為)的信號傳遞速度提升過程,簡單明了,沒什麼多餘彎子可繞。目的則是為了適應即時性的魚口,或提高釣速、克服假底等方面的需要。上述生猛魚情,只是特例。慢魚、摸不著口的猾魚等,有時也需要釣低尋找,生口魚也並不一定次次釣「靈」就好……所以「變化」二字,說起來冠冕堂皇,而實踐中,說不定就是「試探、搜索」的代用詞罷了。試對了您就小爽一把;試錯了也是經驗。調漂

2008110209053455.jpg

2008110209054817.jpg

2008110209060396.jpg狀態調釣淺談(下部)②「釣高」的變化空間「懸墜釣法」釣高的變化空間可以說更為廣闊無限!意義也不象某些「規矩」派釣友想像的那樣死板、教條。有釣友習慣把「調幾釣幾」規定為「不靈不鈍」狀態。然而一旦明確了狀態調釣的基本原理後就會發現,隨我們每次所用鉤重、餌重和鉤距等參數的不同,「調幾釣幾」實際上會有多種狀態存在!比如餌料重了雙鉤壓底;鉤重餌輕則容易一落一懸等!實踐中顯而易見:「理論靈鈍」與狀態調釣及實戰魚口配合理念具有本質區別,「靈鈍」只是人為的理想定義,而實戰調釣則是動態和綜合的客觀體現,不宜混淆…「懸墜釣法」也僅僅是個階段代名稱而已(在**只是簡單的「池釣」)!不敢打破人為「懸墜」詞義的界限,甚至不敢跨越人之初「以餌代墜」的界限,等於自縛手腳。任何釣法,本質同宗。只有勇於探索,才能不斷拓寬新視野。 咱不說魚情,仍以前述假設:10目硬尾浮漂,空鉤調4、無鉤調6、去8字環調10,單餌重壓1目為例,慢慢分析釣高空間。A、無鉤調目——即上鉤落底狀態 從雙鉤一拖一觸狀態開始,上推浮漂,釣到幾目時短子線鉤餌才會完全落底呢?原理上是6目,即「無鉤調目」。試想,一拖一觸狀態時下鉤已經拖底失重,上鉤從4目輕觸底狀態到完全落底「失重」,浮漂要恢復兩目——即一個單鉤重加一個單餌重的壓目浮力,才算達到了「無鉤調6」這系統固有的另一平衡點,上鉤才基本不受系統牽制了。此時,下鉤拖底、上鉤落底,長子線跨步或彎曲,短子線趨直。 B、無鉤調目到8字環觸底——雙子線逐步彎曲過度階段 以前有釣友說,釣到無鉤調目或高出1目鉛墜就落底了,這是沒有把握的!事實上,雙鉤與系統之間並沒有脫離牽絆,雙子線對系統的「支撐力」(或曰實釣系統中「風線」對釣組的牽制力)是事實存在的!隨所用子線的粗細、軟硬、長短不同(或風線壓水與否),「支撐力」大小不定。我們尤其不應忘記的是:從釣無鉤調目時短子線基本趨直(此時長子線已經參與支撐);到上推浮漂雙子線「支撐力」作用使視覺釣目繼續升高;再到「子線支撐力」僵持、上推浮漂示目不變;然後子線暗中逐漸彎曲躺底最終8字環觸底,示目繼續開始上升這一過程,我們在主線上起碼要將浮漂上推大約一個短子線長度的距離,才能基本達成! 也曾有釣友介紹說:無鉤調平水釣1目能釣「躺鉛」,這說法更沒譜,實際上8字環離底大概還有十萬七千里!驗證起來不難——我們可以無鉤調平水後掛雙鉤先釣平水,此時雙鉤落底但墜肯定是懸著的,而且短子線趨直。再上推浮漂並記住示漂到達1目時您所上推的距離,離一個短子線長度還差多遠?自然能明了鉛墜所處位置。 由雙鉤落底到8字環觸底這一過程,浮漂大約要上推一個短子線長度的距離,此過程水下暗中發生的正是雙子線逐漸彎曲最終躺底的狀態變化過程,利用價值很大!比如對付頻繁鉤放過的猾魚,或專等大魚時,這一狀態範圍都可有效運用。在8字環觸底之前,釣組依然處於懸墜狀態,並不「遲鈍」,無非是鉤餌更趨自然,信號反應滯後些而已…C、8字環由觸底到落底 8字環觸底時,視覺釣目假設在7-8目左右,此時繼續上推浮漂,釣目會接著上升。8字環的重量我們已經稱量過了,可以壓4-5目漂尾,也就是說:釣目從7-8目要再向上升4-5目高度,8字環才會從觸底變為失重落底狀態(10目漂的肚子恐怕已經露出來了)。而此時,鉛座以上線組與浮漂約10目之間,還有一個摘除8字環時的「相約平衡」前提在,故8字環即使落(躺)了底,鉛墜卻始終是直立的,而且其重量還完全被浮漂平衡著……那什麼時候才會形成「躺鉛」呢?從平衡原理分析可知:浮漂上升接近「浮心」點,幾乎翻倒水面時,鉛墜才會失去浮漂的「浮力」牽引而躺倒。 D、系統四段論實戰探索——提鉛的技術運用 上述分析,8字環觸底後,釣組好象已經處於「大鈍」狀態山窮水盡了?非也!釣魚人最忌花拳袖腿,也最怕因循守舊。事實上,提鉛技術的運用在北京釣手中已經有數年時間了! 比如:在正常懸墜釣底時如果發現中途截口動作較多,提竿常空,則可以把鉛座上提一定高度(一般二十公分左右隨機),這樣可以加快鉛墜以上線組的第一下擺時間(立漂時間);增大鉛墜以下第二下擺擺幅,減緩二擺速度,會較利於中下層魚截食。這種釣法實際上也是在改變雙鉤餌的狀態,只不過不是靜態狀態,而是鉤餌下沉過程中的運動狀態!也應屬於[狀態調釣]中相得益彰的輔助變法之一。同時還是專釣截口浮魚的另類實用方法之一,即所謂「動態浮釣法」。 除此之外,提鉛還可作為邊底釣邊更有效地搜索魚層的工具。提鉛釣底中,當發現某一水層魚截口較密且命中率較高時,如果想釣浮,即可直接拉漂浮釣該層附近(根據降訊出現在浮漂哪一目數來經驗判斷水層)… 提鉛除上述減緩鉤餌下擺沉速的作用外,還有改變「子線」長度的實際功能,因此還可以靈活運用於純底釣。一般經驗:子線短,信號傳遞及時;子線長,信號反應則相對延緩。從某種角度說,也可以作為系統「靈鈍」的輔助調整工具(比如:有口空槍,雖然因素多多,但提鉛高度增大一點,緩解一下信號傳導時機,或許立刻見效...);另外,提鉛還可以作為針對大小不同魚種的「子線長短」隨機調整變法之一。接本小節主題,8字環觸底時,若提起鉛來(比如十幾公分),釣組狀態會有什麼改變呢?最直觀的結果就是,底墜重新恢復了懸墜,系統的靈敏度會從「大鈍」狀態一下子不知提升多少倍出來!試想,系統主平衡還在由鉛墜(8字環實際也還在其中)、線組和浮漂之間維繫著,此時8字環等於被分離出來當作一粒小鉛用了……魚吃餌拉動觸底的小小8字環帶動懸墜系統要比拉動觸底後的整個8字環底墜省多少力?若再發揮一下,8字環沒觸底之前也可以隨時採取提鉛戰術,把8字環分置出來,那「其前、其後」的狀態變化空間究竟又擴大了多少?各位釣友自己分析可知……[提鉛技術運用的數年間,有釣手曾經表示,「提鉛技術不可濫用」!其所指何在呢?我看多在魚情和釣法上的不同。比如針對密度較大的魚情而又實施「壓底釣」時,為了控制魚群在底部穩定吃食,原則上就不宜提鉛,否則介面過多餌料中途抖散容易引高底層魚,亂了陣法。況且,底釣用漂多為長身短尾型,其特點是降訊行程快而短,用它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讓釣組能夠排除干擾快速擊底,並不適於觀察過程。此時若提鉛,則兩廂矛盾了。假如是針對密度不高,且由於水溫、溶氧原因,有些離底的魚情,採用竹腳短身硬尾或長腳長尾-能兼顧過程的浮漂,同時再配合提鉛,獲魚機率則會大大提高。 再如,純「過程底釣」、「動態浮釣」或「節奏浮釣」時,提鉛機會相對更多些。總之釣法不是一味,一切依魚情活用。]E、「跑鉛」我見 首先,需重申一下「跑鉛」的含義問題,以前大家所談「跑鉛」,其解釋多指鉛墜在線上「跑動」之意。其實這很片面。最早北京釣手們所用之「跑鉛」釣法,其「跑」字的含義是指唱歌「跑調」的「跑」,做事情「跑了規矩」之「跑」,既指「跑了懸鉛狀態」之意,非僅「活鉛」局限意義。以往大家談論「跑鉛」,多認為魚拉動鉤餌瞬間,鉛不動而通過母線在鉛中的滑動直接拉動浮漂,而且認為要拉動整支漂的「浮力」才行,這種認識,有點刻意!如前所述:8字環躺底後,浮漂已經升到尾根,而整個鉛重還完全被浮漂牽引著,浮漂也呈直立狀態。 再假設:去8字環調平水再加環加鉤釣1目,8字環應該躺底。直立的鉛座下方與躺著的8字環緊密接觸,線與墜孔間的摩擦阻力很大,魚吸餌拉動8字環,此時即使打開鉛座上方太空豆,若想在鉛座不動的前提下直接瞬間拉動呈直角彎折的「穿心」主線,可能性很小!所以我分析,墜動後才引起漂動的成分居多,尤其是送漂漂訊情況。 聯想傳統拋竿活墜組鉤釣組,魚吃餌多是死鉤,看竿尖子動了即使慢騰騰提竿也多數跑不了,什麼道理呢?墜越重,魚唅鉤移動時會有更大的阻力,「重墜」相當於幫助我們提前完成了最初的刺魚動作,魚中鉤吐不出來了才會使出拚命逃竄的蠻力道來拉動幾十米長的粗線而帶動拋竿竿尖。正因為有這種事實存在,所以拋竿組鉤有人主張可用死墜也就不足為奇了……拋竿盒飯釣鯽魚,也有重墜先行刺魚的同樣原理,死鉤情況居多,較少活墜一說……最接近分析目標的還有手竿傳統短子線卧鉤底墜(死鉛)釣法,如果調釣合適,信號點、送都有,中魚率並不低(尤其在大風浪等情況下優勢明顯),為什麼? 所謂「跑鉛」釣法,事實所指的是「非正常懸墜狀態」的一切活用方法,實際對應的大概有三種魚情:一為猾魚、二乃小雜魚過分搗亂、三是風浪水流定不住浮漂…… 第一種猾魚情況。如果考慮的僅是鉤餌隱蔽性,不讓猾魚起疑,那直立底墜和所謂「活鉛」犧牲靈敏度就沒什麼積極意義了,依靠提鉛技術可以大大改善靈敏度,而隱蔽性未減。假如直立底墜存在著無意識主動刺魚價值,則另當別論,死鉛或許優於活鉛!拋竿爆炸組鉤與盒飯釣法,空鉤刺魚原理居首,如果我們試圖借鑒的話,餌狀態配合也很重要。 第二種為逃避小雜魚乾擾而用「跑鉛」。被動看,其出發點本身就有捨棄釣組靈敏度眼不見心不煩、等目標魚吃死我再提竿的架勢,不分析也罷。 其實,上述兩種被動「跑鉛」,存在著另一層主動性原理在內,那就是重墜快速穿越截食亂魚水層而直擊底部的積極效用!生口快魚或滑魚,跑鉛擊底釣,您覺得行嗎? 第三種水流定位「跑鉛」。實踐過的朋友應有體會,除非魚胃口好、前赴後繼的吃法,否則中魚效果受限。 圍繞上述三種情況研究「跑鉛」,有人試驗用極小的漂來釣,目的是想像中魚拉動穿心主線及拉漂時可以更「省力」,出發點肯定是對的。但再省力,魚拉動小漂的全部「浮力」也比僅僅拉動大漂經過配重調校後的「剩餘浮力」要費勁得多!如果僅從魚拉動省力角度,用根牙籤兒作漂,效果應該最好……假如從增大刺魚阻力,被動等魚主動刺魚的角度考慮,大漂反而有利!甚至還可以乾脆去掉浮漂,採用活墜綳竿尖釣法,實際效果也許更好…… 以往所談無鉤調平水釣2、3目之「跑鉛」,8字環最多剛剛觸底,8字環和立鉛的重量還完全被浮標牽引著,此時即使打開鉛座上方太空豆,也不大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瞬間走線。 分段置鉛的方法也被不少釣友實踐運用過,我感覺這倒是個開拓性的實戰思路!但如何才能徹底擺脫「釣法」的局限束縛,從本質上研究問題呢?針對風浪走標情況,我有個不成熟的嘗試,還需繼續驗證,現在說出來供大家一起實踐:前述釣組(假設去8字環調4目),遇到大風走標情況時,原鉛座提起一定高度,把主線與8字環連接處剪開,穿入一粒帶外掛環的古鐘形小鉛陀(這種外掛式鉛陀過線阻力最小),再拴好原8字環釣組。此時,新加入的活陀是額外的定位底墜,而原鉛墜與浮漂間仍然維繫著4目平衡系統。魚吃餌拉動8字環,再經底陀外走線拉動剩餘浮力為4目的平衡系統,實現走線釣……此法拋竿滿度要稍加控制,不然重墜快速下沉容易使實際釣點前移。另外此釣法送標不易,信號應以下拉為主。(插跑鉛圖)F、8字環觸底後的變化空間8字環觸底,提鉛後,8字環由觸底到落底還有一個大約4-5目範圍(根據所用8字環重量決定)的狀態變化空間,一般浮漂如果不是特意採取無鉤調「平水」的話,可能要釣到漂身出水,8字環才會由觸底過度到完全落底。此狀態範圍對付猾魚、大魚仍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事實上,無鉤調平水(或水下)釣2、3目不提鉛,已經被釣手們運用到高密度猾魚或生口魚場合。針對滑魚,該法具有快速穿層擊底躲避中上層截擾的目的,而8字環觸底前後,若子線夠長,鉤餌落底速度會較8字環鉛座要慢,此時等於創造了一個墜先餌後的特殊動態下擺時機,配合輕鉤輕餌,專抓鉤餌落底前後的搶口。針對生口快魚,此法的主要目的則是快速穿層,和穩定壓底求雙尾…… 釣8字環觸底狀態,同時提鉛,變化範圍和運用場合將更加擴展。隨提鉛高低,子線長短,鉤餌輕重不同,動態和靜態則可同時兼顧。比如上述無鉤調平水釣2目以上,提鉛,除鉛座以下的第二擺幅放慢外,即使子線雙鉤最終已經落底,釣組呈8字環小鉛觸底而大墜懸浮狀態,靈敏點大大提高。 「釣高」空間,當超過兩鉤落底狀態後,實際所控制的已經是鉤餌「擺放位置」或 「動態」變化的範圍了,因此,我們的思想意識也更應該多些「設身魚的角度」思考才是。 自提鉛技術運用以來,釣手們創造出的實戰釣法不限於此,因用途各異,不再多談…… 五、餌重及系統其它相關因素1、餌重因素 根據魚情的雙向變化,「調高釣低」時,餌重基本是受浮漂部分或全部牽制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壓目釣」,道理簡單,不須細說。而一旦釣目釣高超過基點狀態後,鉤餌便逐漸脫離浮漂牽控範圍,呈自然落底狀態,此時則更需要結合魚情來考慮餌重、餌態、餌性等方面的問題了。狀態調釣針對各種複雜魚情,表面上看似不顧餌重,實則深刻隱含其中!很多有經驗的釣手還會把它當作重要的調整變數而加以利用。比如餌料中途加水,表面看改變的是餌料的軟硬度和黏散性(軟餌更利吸食);而深層的意義則可以通過加水改變餌料的比重,也就等於間接調整了施釣狀態,使之更加接合魚口… 2、其它相關變數因素 狀態調釣影響因素,不僅限於配鉛多少和釣目高低,除餌料外,子線長短(子線長信號延緩,子線簡訊號及時)。鉤號鉤重鉤距(不同季節魚情,選鉤輕重大小非常重要,提竿跑魚或有信號空槍等都與所用鉤的大小輕重相關。鉤距除前述狀態判別記憶用途和不同魚情魚種考慮之外,鉤距短則兩鉤間互相牽製作用大,信號偏「鈍」,鉤距長則「靈」等,都可適度把握)。鉛座死活(太空豆稍打開信號舒緩,縮死則及時)。漂形漂號(漂型不同,適用於不同水層不同釣法;漂號選擇則與用線粗細和水深、季節、魚情、釣法等相關)。其它如:提鉛高低、糗浮雙鉤改單鉤、牽制風線動態逗釣等等,都可作為狀態變數加以靈活運用。狀態調釣,因素是綜合的,每個小環節都可能改變全局。 六、實戰等於簡單 以上章節,本人只是從局限角度敘述了狀態調釣的基本原理和大致區域,具體的臨場運用和應變能力則要靠大家親身實踐不斷積累,多說反而無益。 其實,調釣空間雖然無限,但一般魚情也許僅運用很窄的一段(比如從單鉤觸底到雙鉤落底狀態)就感覺夠用了。但事實上,未觸及到的,絕非不重要。「靈極則鈍、鈍極有靈」是事物的一種客觀真理!人為劃個籠子,智者不為! 狀態調釣,由釣低向釣高的過度,從子線繃緊、鉤餌完全被系統牽引,到逐漸釋放子線張度,鉤餌壓底,最終回歸自然,完全脫離系統牽制(還包括鉤餌下沉過程中的運動狀態控制等),目的都是為了迎合各種複雜魚情的需要。魚吸餌肯定會因各種條件的不同(如天氣、時空、水溫、氣壓、餌性、食慾、戒心等等)而吃口各異。魚戒心一般時,我們或許憑藉調整鉤餌觸底程度即可把握準確的命中率和速度。但魚情一旦發展,戒心增強或狡猾成性時,狀態「靈敏度」的追求有時不得不退居次位,鉤餌「失重」後的自然擺放空間就派上用場了。一年四季寒來暑往,魚情特殊時,不一定能找到明顯頓口!但只要釣組綜合到位、意識到位、心中有目,浮標輕輕的一抹一陰一歪一停,都可能是準確的入口信號,只要有命中率就OK。 自然界生口魚少見世面,為生存需要,吃相比較樸實,對系統狀態顧忌不多,有時候甚至感覺怎麼釣都有魚。此時的狀態控制有人認為多餘…其實不然,釣快釣穩釣長久、或釣多釣大釣出奇也是一名釣手境界和功力的體現,都在個人把握吧…再比如:早春深秋或冬季的弱口魚情,該用什麼方法配合來釣?說法肯定也不一。有人主張釣「靈」,如「調6釣1、調8釣1」;有人要「鈍」,如:「調1釣1、調0釣1」等,到底哪個對呢? 要我看,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冷水近岸多釣鯽鯿(其它魚種低水溫下不太容易咬鉤),還要了解寒魚吃餌的最大特點是「張不開嘴」,吸口極小,有時需要反覆輕裹才能進嘴,甚至「唅而不動」。了解這些後,線組——要在魚體大小和技術保證前提下放到儘可能細(比如小鯽魚甚至可用到0.2-0.1號線組);鉤號——根據魚口情況相形換小換輕(袖0.5-2、3號之間);漂號——根據水深和風浪因素折中盡量選用小漂靈漂(0~2號等);餌料——合理搭配適口性佳,餌態輕小或用活餌(此季節魚遊動遲緩聚窩意識不強,大窩無益);竿子——調性的合理配用。以上基本條件具備後,至於怎麼調釣,則根據個人觀標經驗和認口能力等,自由把握了……假如您用偌大的「粗線老鉤」調8釣1(餌重可見),追求虛「靈」,小小鯽魚不知要費多大的牛力才能吸起這樣的大顆重餌,並使您「調8釣1」的浮漂產生下拉幅度?或採取 「調0釣1」走極端的玩法,浮漂上牽力處於極弱狀態,水稍微深點或稍有風浪水流干擾就完蛋了……這些特殊釣法,雖然都能上魚,但於此運用,見仁見智。狀態調釣,當您實踐到一定階段後,一定會越來越重視系統綜合和相關外界因素的全面參祥!釣組合理配伍首當其衝!條件具備後,依簡單原理便可輕鬆達成調釣。而條件不備,僅把希望都寄托在空泛的調釣「靈鈍」上面,本末倒置也! 有人說,懸墜釣法最重要的內容是狀態、狀態、狀態,實際所指——鉤餌、線組和浮漂的三項狀態。也有人說,狀態調釣好似技術上的一層窗戶紙,捅破了沒啥稀奇,看不明白則易走彎路。還有人說,老手和新手的區別僅在於對「細節」的感悟…… 狀態調釣看似繁雜,實際運用起來則應尋著掌握原理、勤於實踐、自然隨意的精神本質走。現場施釣,一切因魚而動,頭腦越清晰、越簡單越好。就「釣」而言,功力是知識的積累,實踐是技術的保障!經驗多了,相信調釣定會成為一種「感覺」融入您的身體!變得自然而然…… 提鉛圖

2008110209074386.jpg

2008110209075395.jpg
推薦閱讀:

十二星座的假期狀態,你躺槍了沒?
五行生滅的?十二種狀態
不拍片 不號脈 看看鞋底就知道你的健康狀態
《太極拳論》說「虛領頂勁 氣沉丹田」是怎樣一種狀態

TAG: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