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勇敢說不,讓「弱者的力量」不再柔弱

新華社記者韓梁 徐劍梅

日前,美國體操隊前隊醫納薩爾性侵案審理結束,這名業界「神醫」因性侵百餘名女性面臨最高175年刑罰。先前,包括數名美國體操奧運冠軍在內,眾多女性打破沉默,公開控訴納薩爾的罪惡。在中國,繼北航教授陳小武因性騷擾女生遭解職之後,中國教育部誓言對校園性騷擾和性侵「零容忍」,承諾將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建立健全預防機制。

從美國到中國,從校園到街頭,「我也是」從社交網路的涓涓細流匯聚成強大的社會洪流,成為一場全球範圍內革除積弊、重塑認知的社會文化運動。當越來越多人打破沉默,勇敢說不,陽光終將刺透陰雲,變革勢不可擋。

打破沉默,是推動構建對性騷擾「零容忍」社會風氣的第一步。無論是象牙塔內的醜惡,還是好萊塢聚光燈下的陰影,都不是個例,而是陳腐觀念和積弊共同作用的惡性循環。

性騷擾和性侵醜聞不斷發生,並不是施暴者不辨對錯,而是因為很多人從未遭受懲罰,以為可以繼續逍遙法外。更重要的是,他們肆意妄為,有恃無恐,皆因手中握有權力的砝碼。

顯而易見,無論是好萊塢金牌製片人哈維·溫斯坦長達幾十年的性侵行為,還是陳小武對多名女學生的性騷擾,抑或日本媒體大佬山口敬之對記者伊藤詩織的性侵,都是權勢者對弱勢者的施暴,其本質是赤裸裸的權力霸凌與脅迫。

而受害者的忍氣吞聲,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醜惡蔓延。在許多國家,性騷擾成為禁忌話題。一旦公之於眾,受害者往往面臨輿論壓力的「二次傷害」。輿論壓力引發的自責、恐懼和羞恥,讓更多人遭受性騷擾時諱莫如深。

「我也是」運動的興起,表明對性騷擾說「不」日益成為社會共識。默許作惡的社會氛圍再不能延續,病態的惡習也將無立錐之地。

這場「我也是」運動,應放在全球政治格局巨變和社會思潮湧動的時代背景中去觀察。一個強者可以憑藉權勢對弱者為所欲為的世界是危險的。「我也是」的背後,是一種可貴的「弱者的力量」。社會的發展進步,始終需要人道主義精神的指引。不論性別、職業、種族,所有生命都應獲得平等的關懷與尊重。

反性騷擾或許是一條漫漫長路,唯有打破沉默,勇敢行動,才能迎來曙光和未來。這份「弱者的力量」看似細弱,卻持久綿長,正如春風暖陽,終將融化堅冰,帶來真正的社會進步。


推薦閱讀:

新華時評:救助保護流浪孩子要有「恆心」「恆力」
時評-馬來西亞的未來
香江時評|深度解讀大嶼藍圖 同心塑造「雙門戶」
楊寶德之死:大學教授請看清你的職業邊界!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是個啥東東?

TAG:國際 | 力量 | 勇敢 | 弱者 | 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