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體十二時辰養生

人體十二時辰養生

一、子時養生

子時的時間:23:00——1:00。

1子時循行經脈:膽經,此時膽經最旺。

2子時養生的原則:此時,照顧好膽經,是最好的進補。

3子時養生的原理:子時陽氣初生,這種陽氣是維持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力量。此時,睡眠,可補充身體的能量,有養陰培元之效。

4膽經的特點:膽經是人體十二經中最火的明星。《黃帝內經》中說:人體有十二經,其它十一經的發揮,都取決於膽的少陽之氣,這足以說明膽經在人體中的重要地位。肝臟分泌膽汁是連續的,但膽汁產生後並不能立即經膽道流入十二指腸,而是在飲食刺激下,周期性地進入腸內,以助消化。

5膽經出現問題的表現:如果膽經出現問題,就會出現口苦,時常嘆氣,胸脅部作痛,以致身體不能轉動等癥狀。病情嚴重時,面部象灰塵一樣無光澤,全身皮膚乾燥。失去潤澤,以致足外側感覺發熱等癥狀。

6照顧膽經的方法:首先,子時前入睡,不要熬夜,這是照顧膽經最好的方法。第二天頭腦清醒,氣色紅潤。

其次,刺激膽經。在三焦經經氣旺的亥時(21:00-23:00),雙手「托天」,像伸懶腰的樣子,但心中要有把天托起來的意念,這就能使手少陽三焦經得到有效鍛煉,手腕部的陽池穴會得到有效的擠壓、按摩,達到梳理肝經的作用。

7膽汁。膽汁由肝細胞生成,成人每日分泌量約:800-1000毫升。膽汁有二大作用:一是作為消化液,幫助脂肪在腸內消化和吸收。二是將某些代謝產物從肝臟排出。

人在消化期間,膽汁直接由肝臟及膽囊排至十二指腸內。長時間不吃早餐的人,無法有效誘導膽囊收縮,無法將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內,造成膽汁在膽囊中濃縮,形成結石。

二、丑時養生

1丑時時間:1:00——3:00

2丑時循行經脈:肝經,此時肝經最旺。

3丑時養生原則:卧則血歸於肝,丑時保持熟睡,是對肝經最好的保護。

4丑時養生的原理:肝臟必須用血來養護,當人體休息時,機體的需血量減少,大量的血藏於肝臟。當人體運動時,機體的需血量增加,肝臟就排出儲藏的血液,供應機體活動的需要。丑時肝經最旺,是肝臟藏血的最佳時間,也是養護肝臟的最佳時間,如果我們在丑時還不休息的話,血液就要繼續不停的「運於諸經」,無法歸於肝臟,肝臟就得不到養護。因此,在丑時一定要熟睡。

5肝陰虛的臨床表現:眩暈耳鳴,脅肋隱痛,煩熱目澀等為主要表現的症侯。

6照顧肝經的方法;肝臟實在很可憐,它從人出生開始,就無怨無悔地替人工作,卻天天受到傷害。如過度運動,熬夜加班,大吵大鬧等等不良生活行為,都會造成對肝的傷害,我們更要愛護肝臟。

(1)在肝經最量的丑時,一定要熟睡。

(2)養好腎就能補肝。中醫五行中肝為木,養肝如同養木。而腎屬水,水能養木,養好腎就能補肝。

(3)肝主恕。在精神上要保持柔和,舒暢,力戒暴怒和抑鬱,這樣才能維持正常的疏泄功能。

(4)不要生悶氣。生悶氣比發脾氣更傷肝,有了脾氣一定要發出來。人在發怒時,肝氣上逆,即生氣。人一生氣沒處發泄,就會蘊怒,怒極就更加傷肝。愛生悶氣的多為女性,主要表現為肝鬱氣滯。婦女乳腺增生,很多是生悶生的結果。生氣或發怒,是肝木過度旺盛的表現,肝木過旺則克脾(脾屬土)過度,導致脾的運化飲食功能下降,因此,出現胃脘臟悶,噯腐吞酸等消化不良現象。

(5)不要長時間看電腦,久視傷肝血。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辯五色。肝的精血循肝經上注於目,使其發生視覺作用。過度用眼,就必然耗損肝血,造成肝藏血不足,就會出現眼睛乾澀,視物不清,小腿抽筋,腰膝酸軟,手指不靈活等癥狀。

(6)女子以肝為天。女性經、帶、胎、產等特殊的生理活動,與很多臟腑有關,其中與肝臟的關係最密切。肝主疏通和排泄,肝主疏泄是通過調理沖任二脈來實現的。沖脈為血海,任脈主胞胎。沖任二脈與婦女生理功能聯繫密切。

沖任二脈與足厥陰肝經相通,隸屬於肝。所以肝主疏泄,調節氣機,又可以調節沖任二脈的生理活動。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經之氣就調暢,任脈就通利,太沖脈就旺盛,那麼月經就會準時,帶下分泌就會正常,妊娠孕育和分娩也會順利。如果肝失疏泄,沖任二脈就會失調,氣血不和,那麼就會引發月經、帶下、胎氣等疾病。肝藏血可以調節血量,對婦女月經和胎產起重要作用。

7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原即發源、原動力。《難經·六十六難》中說:「五臟六府之有疾者,皆取其原」,可見太沖穴的重要。

經常按揉太沖穴,可疏肝解郁,調理氣血,化濕通經,對脅腹滿痛,頭痛目眩,月經不調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8、春季最宜養肝。養肝養什麼?就是生血氣,振奮肝的生機,生血氣是肝的主要作用,

《素問·診要經終論》說:「正二月,天氣始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所以春季養生順應了肝氣的暢達之性。

三、寅時養生

1寅時的時間:3:00——5:00

2寅時循行經脈:肺經,此時肺經最旺。

3寅時養生原則:在寅時保持熟睡,是對肺經最好的保護。

4寅時養生的原理:首先人體在寅時一定要熟睡。因為寅時肺經最旺,人體由肺值班,這時大地陰陽開始發生轉化,由陰轉向陽,熟睡能補充肺氣。要養肺,最好的辦法是熟睡。還因為寅時是人體血液開始重新分配的時間,心需要多少血,腎需要多少血,都由肺經分配完成,為了保持肺經旺盛,就必需要熟睡。

其次,健脾就能補肺。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腎屬水,肺屬金,脾屬土。土能生金,因此,肺氣不足,就用培土生金法,健脾就能益肺。金能生水,補肺也就可以補腎,金水相生。

5肺經的特點:肺主一身之氣,具有主持調節全身各臟腑經絡之氣的作用。肺協助心臟治理全身,調節氣血營衛,溝通和營養各處臟腑。

6肺經出現問題的臨床表現:肺氣過盛,面色枯稿,胸背和四肢都會感到疼痛,而引發上呼吸道感染,嚴重時慢性哮喘和肺氣腫。如果肺陰氣重,陽氣弱,人的身體就會變得黝黑,虛弱,怕冷,易感勞累,情緒憂傷等。

7照顧肺經的方法:

(1)取穴按揉,保養肺經。

根據經絡理論,肺有疾病,當取原穴——太淵穴。肺經原穴是肺腑的原氣(元氣)經過和留止的腧穴,肺經的腧穴就是太淵穴。

按揉肺經的時辰應該是寅時,但寅時要熟睡。可在9至11點足太陰脾經當令的時侯,按揉太淵、太白穴,培土生金,健脾益肺。

(2)在寅時熟睡時,要防熱、防風、防霧。

中醫專家認為,肺主皮膚毛孔的開閉,此時太寒、太熱、大風、大霧都會對肺造成傷害,這是首要的保肺之道。

(3)「形寒冷飲」都會對肺有害。

皮膚是肺的對應部位,皮膚受寒氣,影響淺表氣血的運行和汗液的排泄,氣血運行和汗液排泄又影響肺的氣化功能。如果氣血運行和汗液排泄出了問題,肺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

吃涼的,寒氣從內在肺影響肺的功能。因此,無論是皮膚受寒,還是吃涼的食物,都會影響肺的功能,造成對肺的傷害。

(4)肺氣不足影響人的氣魄。魄是人的魄力,氣魄,體魄,魄是人體精神活動的一部分,人體一些知覺和動作都是魄的作用的結果。所以,肺氣足,人就有氣魄;肺氣不足,就缺乏魄力。

(5)肺開竅於鼻。

鼻是呼吸氣的通道,與肺直接相連。如果肺氣暢順,呼吸氣平穩,嗅覺也靈敏。肺氣不暢順,鼻塞不通,呼吸氣不利,嗅覺差。

(6)秋季是養肺的最佳季節。

肺氣與秋氣相通,肺氣在秋季最旺盛,肺的制約和收斂功效強盛。

秋季養肺的關鍵,在於制約和收斂。到了秋天,人體的氣血運行要隨「秋收」而衰落,逐漸向「冬藏」過渡。因此,人也應順應秋氣而漸收。如果不收,秋天肺氣過於旺盛,肺臟很容易受到乾燥氣侯的傷害而患上肺熱病。

在秋季如何收斂肺氣?

其一、早卧早起,與雞俱興。即要早睡,起床時間比春季稍晚一些,大體在雞叫的時候,天剛剛亮,把握這一時間起床。

其二、使志安寧,以緩秋刑。即到了秋天,精神情緒要保持安定平靜,藉以緩解秋涼之氣,對身體的束縛。

其三、無外其志,使肺氣清。即如果你秋天還一天到晚想事情,你的肺氣就不調和了,身體就會變得不好。所以,你要開始收斂作為,保持平靜,控制心情,遇事不急不燥,平靜自然,使肺氣保持通順協調。

秋季的「收」,是冬季「藏」的基礎,秋天陽氣應當收而未能收,冬天陽氣就不能很好的藏。因此,違背以上法則,就會傷害肺氣。肺是五髒的嬌臟,無論是秋季還是平時,我們都要善待它。

(7)秋季養肺吃什麼食物好。

秋季養肺最好多吃白梨、白羅卜、百合、蓮藕、白木耳等白色食物。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對應青色;心屬火,對應赤色;脾屬土,對應黃色;肺屬金,對應白色;腎屬水,對應黑色。什麼顏色的食物,就補對應的臟腑,因此,經常吃白色食物,可收到養肺的效果

四、卯時養生

1卯時的時間:5:00——7:00.

2卯時循行的經脈:大腸經,卯時大腸經最旺。

3卯時養生的原則:卯時把一天積攢下來的廢物排出體外,每天按時排便是對大腸經最大的保護。

4卯時養生的原理。大腸是身體末端,負責把消化後的食物殘渣排出體外。而卯時是大腸經最旺盛的時候,大腸工作最勤奮,排便是大腸功能最直接的表現。因此,卯時最好的辦法時排便.

5大腸的功能:

(1)主傳化糟粕功能。大腸上接小腸,接受小腸食物殘渣,吸收其中多餘的水液,形成糞便,在大腸之氣的運動下,將糞便傳送至大腸末端,排出體外。

(2)大腸主津功能,指大腸吸收水分,參與調節體內水液代謝物的功能。

6照顧大腸經的方法:

(1)卯時是大腸經值班的時候,此時要養成大便的習慣。

(2)起床後先喝杯溫開水,然後再去排便。早上喝水的目的,是補充前一夜丟失的水分,稀釋血液濃度。研究和實踐證明,只有白開水才能承擔補充水分和稀釋血液的作用。其它飲品,不論濃度高低,都起不到白開水的保健功效,甚至還可能造成血液進一步的濃縮。

(3)建議卯時不要躺在床上睡覺。

(4)清晨不宜過早鍛煉。尤其是年老體弱、危重病人,此時更不能輕舉妄動,以免擾亂了生物鐘的正常運轉。

老年人鍛煉原則,是跟著太陽出沒,即日出後和月落前鍛煉最好。

(5)按摩合谷穴,可使大腸經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疾病減輕或消除。合谷穴是大腸經的原穴,大腸經氣血會聚於合谷並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場。所以,按摩合谷穴,就可以起到減輕和消除大腸經經脈循行的組織和器官的疾病。常按合谷穴,有健脾胃的作用。

(6)飲酒要適量。黃帝內經中說:酒先進入肺,肺與大腸相表面,飲酒使陽氣上升,肺氣更強,促進氣血流通,適量飲酒對肺經、大腸經都有一定的好處。

適量的範圍:正常情況下,人體肝臟每天能代謝酒精約為每千克體重1克。

根據體重為60公斤計算,每天允許攝入酒精限制在60克以下。即飲60度的白酒每天50克,啤酒每天1000克,如飲威士忌每天250毫升;如飲紅酒每天2至3杯為佳。

莫飲卯時酒。清晨肝臟工作效率低,此時飲酒,肝臟無力及時解毒,導致血液中酒精濃度高,損害肝臟功能,卯時飲酒,會醉一天。

晚上也不能多飲酒,要防夜醉。夜氣收斂的時候,飲酒不能發散,熱壅於里,使心和眼睛造成傷害。

7看大便顏色可辨疾病。

(1)大便顏色接近白色,消化不良。

(2)大便帶有鮮紅色,肛門或直腸處出血。

(3)大便帶有暗紅色,可能是腸道出血。

(4)大便帶黑色,表明胃部有毛病。

五、辰時養生

1辰時的時間:7:00——9:00

2辰時循行經脈:胃經,此時胃經最旺盛。

3辰時養生原則:辰時是胃經「瓜分」食物的最佳時刻,此時要按時吃溫熱的食物。

4辰時養生的原理:人以胃氣為本,胃是機體對食物進行消化的重要器官。中醫認為,胃經是多氣多血的經脈,它對我們一天之中營養的來源、體力、精力的傳輸十分重要。早上起床後,經過整整一晚上,在辰時吃早餐,胃經旺盛,會盡全力消化食物,對身體有益。

中醫認為,人體氣血得熱而行,遇寒則凝。如果早餐食冷的食物,必然使體內各個系統更加攣縮,血液流通更加不順,對身體有傷害。因此,要食溫熱食物,才能養胃。

5胃的結構:胃分為上脘,包括賁門、中脘,即胃體部位;下脘,包括幽門。賁門是胃的上口,幽門是胃的下口。

6胃的功能:

(1)胃是人體能量的發源地。胃是儲存食物的器官,是生成營養物質,供給五臟六腑活動的源泉。

(2)胃主受納,腐熟水谷。指胃接受和容納食物,在胃不斷蠕動及胃中陽氣的蒸發下,使水谷變成食糜,有利於進一步消化和吸收。這個過程就是受納腐熟。

胃的受納腐熟功能,必須與脾的運動功能相配合,胃氣不降,影響脾的升清作用。缺少胃的正常運轉,飲食消化和吸收功能則不能正常進行,人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也就沒有物質來源,胃是後天之本。

(3)胃主通降,以降為和。胃在完成受納腐熟之後,還要將當初消化的食物傳遞到小腸,在那裡完成對食物精華物質的吸收。這種傳遞食物的功能就叫通降。通降是胃生理功能的一個重要環節。

胃以降為和。如果胃失和降,飲食就會滯留於胃,就會出現胃脘脹痛,不欲飲食。如果胃氣上逆,則發生噁心,嘔吐、噯氣,呃逆等病症。

7胃的保養

(1)在辰時,按時吃早餐,且要食溫熱的食物。

(2)吃飯要細嚼慢咽。

食物停留於胃,經過胃蠕動和胃液的消化,得到初步加工,原先的大顆粒食物又分解成小顆粒食物。這些小顆粒食物又分解成小分子物質,順利通過消化道粘膜,進入血液。大分子物質,只能通過糞便排出體外。

如果向胃腸「綿綿」輸送的不是小分子物質,而輸送的營養物都是液體或糊狀的細小顆粒,就不能夠很快消化和吸收了。而細嚼慢咽,有助於食物形成小分子物質。因此,吃飯要細嚼慢咽。

(3)天熱喝冰水傷胃。中醫認為,寒則凝。天氣熱時,氣血運行快,有利於新陳代謝,如果此時喝冰水,就會造成氣血凝聚,影響體內氣血循行,傷害身體。

(4)女性在行經前不能食太冰的食物,如果食太冰的食物,就會使痛經反覆發作,痛經是氣血凝滯導致,寒氣造成氣血凝聚,使氣血不通,氣血不通就會痛。因此,女性在經前不宜食冰的食物。

(5)女性在35歲以前,要養好胃經。女性在35歲以後,胃經功能就會出現衰退現象,胃經不暢,最明顯的表現是面黃,易生痤瘡,口唇不紅潤,顯現蒼白色,精力不足等,人的容顏自然會衰老,這是女性一生的轉折點。因些,女性在年輕時,要保養好自己的陽明經,才能防止衰老。

(6)足三里穴是養胃經最得力的幹將。

中醫認為,足三里是強壯要穴,如果經常用艾炙此穴,可有效增強抗病能力,提高健康水平,保持旺盛精力。艾炙足三里的作用與母雞的補益作用是一樣的,同樣具有補腎益精,補益脾胃,補血養陰的作用。

六、已時養生

1已時的時間:9:00——11:00

2已時循行的脈經:脾經,此時脾經最旺。

3已時養生的原則:此時脾經值班,不食用燥熱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傷胃敗脾。

4已時養生的原理: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與胃密不可分,脾好能養胃,而胃好又能養脾,脾與胃想互協調,其生理功能才能正常發揮。

脾與胃一陰一陽,互為表裡,共同參與飲食的消化和吸收。脾為陰土,喜燥惡濕;胃為陽土,喜潤惡燥。脾的運化營養物質功能,有賴於胃陽的動力,胃的受納食物功能,又有賴於脾的資助。只有在脾胃不燥不濕、不冷不熱、相輔相成的時侯,才能完成受納水谷和運化營養物質的過程。

胃主降濁,以降為和。即經胃的腐熟後,必須下行進入小腸,才能進一步消化和吸收。脾主升清,以升為順,即脾氣上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才能輸送到全身,發揮其營養功能的作用。脾與胃居於中央,是升降的樞紐,其升降直接影響到各臟腑的陰陽升降,因此,脾胃健運,臟俯才能和順協調,元氣才能充沛。

人體所有的生命活動,都依賴於後天脾胃攝入的營養物質。先天不足的,可以通過後天調養補足,同樣可以延年益壽;先天好的,如果不重視後天脾胃的調養,久而久之,就會多病減壽。

5中醫對脾胃的理解:中醫的脾胃不是現代醫學解剖上的脾與胃,中醫講究整體觀念,講胃不離脾,講脾不離胃,通常脾胃並稱。就生理和病理而言,中醫所講的脾胃包括了整個消化系統,遠遠超過解剖定義上脾與胃的範疇。

6脾異常現象的表現:

(1)脾經有問題,就會表現在口唇上。口唇是脾經的一面鏡子。因為口唇的色澤與全身氣血是否充盈有關,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色澤是否紅潤,是脾動動功能的外在表現。

(2)脾經是太陽經脈,如果脾經出現異常,會出現舌根強直,食則嘔吐,胃脘疼痛,腹內發臟,時時噯氣等癥狀。

(3)思念也是一種病,思傷脾。黃帝內經認為,情緒是五臟功能的表現,心主喜,肝主恕,肺主悲,腎主恐,脾主思。所以,過度思慮就會傷脾。

7怎樣養脾:

(1)長夏最宜養脾,長夏是陽曆的七、八月分。中醫認為:長夏時期與脾相應,長夏屬土,脾也屬土,長夏氣侯特點是暑濕,署濕與脾土關係最為密切,土生萬物,離不開濕,沒有濕,生養無從談起,但又不能過濕,過濕就會滯。長夏陰雨連綿,潮濕,人最容易出現脾虛濕困,要注意調養。

(2)長夏人體能量消耗大,要不斷的從食物中吸收營養,增加了脾的工作量,因此,長夏更要健脾,養脾,治脾。

(3)夏天宜食熱食、熱飲,以免寒涼食物損傷脾陽,導致脾失健運,濕邪內生。

七、午時養生

1午時的時間:11:00——13:00

2午時循行的經脈:心經。此時心經最旺。

3午時養生的原則:午時心經當值,午時又是陰氣開始生,中醫認為,動者養陽,靜則養陰,此時刻養心就要養陰,所以宜靜養,不能做劇烈的運動,這是對心臟的最好保護。

4午時養生的原理:心臟的正常搏動,主要依賴人的心氣,心氣旺盛,才能使血液在脈內正常運行,不出差錯。如果心氣不足,就會使心血管系統內部發生動亂,就會產生心律不齊,心律失常,心痛等癥狀。而午時是心經最旺盛的時候,此時靜養,就能使心氣旺盛。

5心經的功能;心臟是人體五臟之首,中醫認為,有二大功能,其一、心主血脈,它能夠配合其它臟腑的功能活動,推動血液,輸送全身。其二,心藏神,統管全身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

心的功能旺盛,則全身組織器官得到的營養就充足;心的功能不旺盛,則全身組織器官得到的營養就不充足,長時間如此,就會造成功能減退,甚至衰竭。

6心與舌象的關係;心開竅於舌,心的精氣盛衰及其功能變化,可以從舌的變化知道。正常人的舌象,舌色淡紅鮮明,舌質滋潤,舌體大小適中,柔軟靈活,舌苔均勻,薄白而潤。

7照顧心經的方法:

(1)要注意血脈和心神失調。中醫認為,心的病變,通常主要反映在血脈失調和神誌異常。血脈失調,心氣虛,推動血行無力,如心季,氣短等。心神疾病,是由於心氣不足,憂鬱傷神,就會出現煩燥不寧等現象。因此,要注意血脈和心神失調。

(2)養心從安神開始。中醫認為,心主神志。中醫定義的心包括心臟、精神和腦力,以及相關的其他臟腑組織。心正常,神志清明,思維敏捷,精力充沛。心失調,就會出現失眠,多夢,神志不寧,反應遲鈍,健忘,精不振等癥狀。因此,心明則神明,神清則身健,養生就要先養心,養心就要寧心養神。

(3)要照顧好心經,照顧心經最好的方法,是減輕心臟的負擔,避免心臟過度興奮,如茶、咖啡、酒等都會剌激心臟的興奮,飲這些飲品要適中。

(4)養好心氣。心氣不足,就會出現頭暈的現象。如不食早餐的人,到11點到下午1點,心需要的營養不足,心氣就不足,人會因氣血不足而產生頭暈。

(5)夏季是養心最好的季節。一年四季,四季都要養心,但夏季是重點,心主夏,心與夏氣適應,夏以炎熱為主,心五行為火臟,而陽氣最盛,同氣相求,故夏季與養心相應。

人體的陽氣隨自然界的陰陽升降,而發生周期性的變化。夏屬火,火氣通於心,火性為陽,陽主運動。心屬火,為陽中之陽,兩火(夏火和心火)相降,勢必擾動心神。出現人神不寧的現象。所以,在夏季要特別重視對心神的調養。

(6)養心法:

其一、夜卧早起。即早起床,順應陽氣充盛;晚入睡,則順應陰氣不足。

其二、無厭於陽。即夏季陽光多,不要厭惡日照,日照可以補養人體的陽氣。

其三、使志無怒。即保持寧靜的心境,不發怒。寧靜心火就不會生氣,就不會傷心。

其四、使氣得泄。即在夏天,體內的氣(氣指困擾,厭倦、惱思,鬱積等。)宣洩出來,不宣洩出來就會生病。最簡單的宣洩辦法是運動、散步等以微汗為宜的運動。

其五、以受在外。即指心靜自然涼的養生原則,遇事要冷處理,使心理、肌體都放鬆。

(7)夏季不要貪涼,冬至宜多凍。從夏至那天起,地寒開始生,地球吸入冷氣入地心,人體也一樣,從那天起,中焦的煉化能力減弱,吃涼太多,胃就會出現問題。

冬至那天起,地球吸收的太陽熱量開始釋放,地熱開始上升,人體內熱生,冬至那天要多凍,不要把熱能給壓住

八、未時養生

1未時的時間:13;00——15:00

2未時循行的經脈,小腸經,此時小腸經最旺。

3未時養生的原則:最好在未時前食用午餐,且午餐的營養價值要高、要精、要豐富,一定要吃好午餐。

4未時養生的原理:未時是小腸精力最旺盛的時侯,在未時之前食完午餐,經胃受納,腐熟的食物,在未時就能進入小腸,由於此時小腸吸收功能處於最活躍的時侯,可以最大限度的把午餐的營養物質吸收進入人體。

食用午餐最好是在12:30左右,不要趕在12:00。因為12:00是人體氣血最旺,身體處於最亢奮狀態。

5小腸的功能

小腸是飲食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人體的吸收有一半是在小腸完成的。小腸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兩種,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

(1)受盛化物,即小腸接受經過胃初級消化的食物。如果小腸受盛化物功能失調,傳化停止,氣機失於通調,就會產生停滯現象,這時就會出現腹痛,腹瀉、便溏等現象。

(2)泌別清濁,即小腸接受了胃傳遞過來的初步加工過的食物後,將食物進一步消化,成為人體可以吸收和利用的物質,並從中吸收精華物質,提供給人體使用。最後,將剩下的精粕物質,向下傳遞給大腸,排出體外。

6照顧小腸的方法

(1)要在12:30左右食用午餐。

(2)午餐一定要吃好,即午餐的營養價值要高,要精、要豐富,以簡單、重質量、不重重量為原則。

(3)午餐要避免食得過飽。晚餐一定要吃少一些。

7心與小腸互為表裡關係。

心經的問題經常在小腸上反映出來,通過心與小腸的表裡關係,還可以預測心臟的功能。

8吃啥補啥有無科學根據。

(1)中醫認為,以臟補臟在調養補益方面效果明顯。

中醫認為,動物臟器為「血肉有情之品」較草本藥物更易被人體吸收,因而能迅速起效。

中醫食療中一個很重要的法則是:以形補形。動物臟器與人類臟器,在形態、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有諸多相似之處,當人體某一臟器發生病變時,用相應的動物臟器治療和補益,往往會有很好的療效。

唐代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發現動物內臟與人體內臟相似,提出了「以臟治臟」和「以臟補臟」的學術觀點。

明代李時珍也提出:以胃治胃,以心歸心,以血導血,以骨入骨,以髓補髓,以皮治皮的主張。

(2)現代研究證實,以臟補臟有一定的科學性,如從豬肝中提取的豬肝核糖核酸可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及慢性遷延性肝炎等。

(3)濫用以臟補臟對人體有害。

動物大腦對人體大腦有補益作用,但老年人不能食用。如豬腦屬於高膽固醇食物,老年人多數不同程度的存在高血脂、動脈硬化等問題,過量食用高膽固醇食物,會加重病情,甚至誘發中風等病症。

雞頭對人體也有害,俗話說:十年雞頭賽砒霜。雞越老,雞頭的毒性也就越大。有資料顯示,雞在在啄食中,吃進了有害的重金屬物質,這些重金屬物質主要儲存在雞腦組織中,雞越老,儲存的重金屬物質越多,毒性也越強。所以,雞頭不宜食用。

兒童和青少年,可以適當吃一些豬腦,以補益大腦,但不能多吃。

老年人補腦,可以選擇核桃,每天吃兩個,日久自會體驗其中的妙補。

人體十二時辰養生(三):申酉

(2010-04-30 14:58:27)

轉載

九、申時養生

1申時的時間:15:00——17:00

2申時循行的經脈:膀胱經,此時膀胱經最旺。

3申時養生的原則:申時是膀胱經當值,宜適時飲水。一定不要憋小便,否則會發生「尿瀦留」。

4申時養生的原理:膀胱是一個儲藏尿液的容器,本身是不容易致病,如果經常憋尿,就會導致膀胱疾病。因此,要保護膀胱就不能憋尿。

中醫認為,膀胱與腎為表裡,主一身水氣之通調,如果水分不足或過剩,都會導致膀胱疾病。又因為「腎主骨,肝主筋,腎水滋養肝木,」水少則木枯,水虧則筋病,如果骨經常酸痛,坐骨神精、頭頸、腰背疼痛,都與膀胱有關。所以要保養膀胱,就要保養肝和腎。

5膀胱的功能。膀胱有兩大功能,儲藏尿液和排泄尿液。

6膀胱疾病的信號。膀胱疾病有兩大信號,人體出現遺尿和小便不通的現象。因為,膀胱不能儲尿就會痛,不能排尿就不通。

7尿路結石的危害

(1)尿路結石,指泌尿系統包括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結石的總稱,分為上路結石和下路結石。

(2)上路結石,即腎和輸尿管結石,通常表現為與活動有關的血尿和疼痛,或伴有尿路感染。

(3)下路結石,即膀胱及尿道結石,通常表現為排尿突然中斷,並感疼痛,且疼痛放射至陰部,並伴有排尿困難、尿急、尿痛等現象。尿道結石的癥狀是尿瀦留,伴有會陰部劇痛。

(4)尿石形成後,除疼痛外,還有可能由於局部刺激繼發梗阻和感染等原因,造成腎臟繼發損害。

8如何防止尿結石

(1)盡量多飲水。飲水可補充人體需要的水分,從而降低結石成分的尿液中的濃度,防止結石促進物的聚合。

(2)飲水量每天在2000毫升以上,這樣才會起到防止結石不複發的效果。

(3)飲用水的硬度。水的質量對結石的發病可能有一定的影響,以前認為水的硬度可導致結石的形成,但現在研究結果正好相反,由於水的硬度增加,多種礦物質越多也就越容易結合成不溶性物質,從而減少礦物質在腸道的吸收。水中含鎂等微量元素,是良好的結石抑制物。

(4)防結石要注意飲水時間

餐後1至3小時,是人體處在吸收的高峰期,大量的代謝物被腎濾過,此時大量飲水,有助於排出代謝產物,起到防治結石的作用。

建議睡前飲水500毫升,可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一般認為夜間尿結石最容易形成,因此主張維持夜間的尿量,來防結石。

(5)運動後也應及時飲水,以防止尿中溶質濃度增高。

(6)日常飲水,應選擇普通白開水,不能以各種飲料,牛奶,湯,甚至啤酒來代替日常飲水。

9下午4點是運動的最佳時間。

下午4點,是申時,申屬猴,猴的天性就是動。

每天下午4點,是人體新陳代謝率最高的時候,肺部呼吸運動最活躍,人體運動能力也達到最高峰。此時鍛煉,身體不易受傷。許多運動員破紀錄,也是在下午時間。

10早上不宜運動。凌晨被現代人稱為魔鬼時間,此時人體內血糖度、血壓都是一天中最高的,血的黏稠度也最高,如果此時運動,再加上清晨的寒冷刺激,極易導致身體不適。

11下午工作是出成效的時間段。

膀胱經是一條最長的經脈,其一端至腦部。申時氣血流注腦部時,無論是工作或學習,效率都是最高的。古人說:「朝授業,夕而習復,」就是強調上午學習,下午申時好好複習,以強化記憶。

12如何鍛煉膀胱。

面對牆壁做下蹲起立的練習。初練時,可以離牆遠一點,隨著腰背力量的增加,逐漸縮短足尖與牆壁的距離,最後足尖抵住牆壁時,仍然能蹲起自如。每天堅持做十分種即可。

十、酉時養生

1酉時的時間:17:00——19:00

2酉時循行的經脈:腎經,酉時腎經最旺盛。

3酉時養生的原則:養腎要著眼於藏精,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主生長,發育,生殖,為全身陰陽之根本。腎在酉時進入儲藏精華階段,由於在此時是一天工作需要稍微休息之時,因此不宜過於勞累,否則會傷氣傷血。

4酉時養生原理:腎決定一個人的壽命長短,腎臟是人一生五臟中最後一個衰老的器官,腎靠藏精來維持人們的生命。中醫認為,腎藏精,精能生骨髓,骨髓能滋養骨骼,所以腎能保持人體精力充沛、強壯和嬌健。

腎精可化生為腎氣。中醫認為,腎氣衰弱,老之將至;腎氣衰竭,死之將至。人的壽命長短,取決於人體先天腎氣的多少和後天對腎精、腎水的養護。因此,腎氣決定著人體的生命。

腎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來源於父母,與生俱來;後天之精來源於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轉輸五臟六腑,成為臟腑之精。

在人體五臟中,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用後天之本來補先之本,是最安全的補養方法。養脾不靠神丹妙藥,而是取決於飽暖。

5中醫的腎的範圍:中醫上說的腎,不是現代醫學指的腎臟,而是包括腎臟、輸尿管等泌尿和生殖系統,是人體的根本,關係到其它的臟腑。

6腎的功能及作用。

(1)、藏精是腎的主要功能。精指精華,是人體生長、發育、生殖的物質基礎。腎藏精有以下兩種:

其一、先天之精,來自父母,與生俱來。

其二、後天之精,來源於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轉輸五臟六腑,成為臟腑之精。

(2)腎藏精可化生為腎氣。

(3)腎氣的充盈與否,是與人體生、長、壯、老、死的生命過程有密切關係。腎氣屬於元氣的一種。

中醫說的人體的氣,有許多種,如元氣、宗氣、衛氣等等,但其中的元氣,是人體中最基本、最根本的氣。肝氣、脾氣和心氣等都屬於元氣。

(4)元氣又稱為原氣、真氣。元氣充肺的人,臟腑組織功能健旺,身體強壯少病。元氣衰憊的人,就會生病、衰老。大傷元氣的人,就有生命危險。

(5)元氣包括元陰和元陽兩種。元陰和元陽元陽均藏於人體的腎,因此,元陰和元陽密不可分。人體在元陰和元陽之間的相互作用下,促使人體生長發育,繁衍生息。由於腎藏精的元陰和元陽是生命的原物質,是一切生命活動的源泉,所以,我們把腎稱為先天之本。

(6)、腎氣發展變化的規律。

人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元陰和元陽在人體生命活動過程中逐漸的消耗,導致人體逐漸走向衰老和死亡。

人在7、8歲時,由於腎氣逐漸充盛,發生更換牙齡和長發的生理變化。

人發育到青春期,腎氣充盛,產生了一種能促進人體性功能成熟的物質「天癸」,於是男子能產生精子,女子開始排卵,出現月經,性機能也逐漸成熟,並有生育能力。

人到中年時期,腎氣漸衰,性機能和生殖能力隨之逐漸減退而消失。

人到了年紀增大,體質減弱、多病的時期,人體的腎氣自然不足了,此時陰陽失調,出現腎虛。

(7)自我判斷腎氣是否充足的方法。

其一、如果平時出現口乾舌燥,失眠盜汗,甚至尿頻,腰膝酸軟等問題,則可能是腎陰不足,虛火上亢所致。

其二、如果感覺性機能不足,力不從心,則可能是腎陽虧所致。

其三、如果經常覺得手足心熱,口乾舌燥,腰膝酸軟,但又畏寒,喜歡熱飲,此多為腎陰陽兩虛。有時還伴有耳鳴或眩暈,尿頻,尿不盡,性機能失調,或女性白帶多、不孕等症。

其四、如果一動氣就喘,一咳嗽就漏尿,則可能是腎虛所致的腎不納氣。

其五、經常失眠多夢,夜間頻尿、盜汗、健忘、心悸怔沖,則可能是心腎不足。

(8)腎虛:中醫認為,只要是腎的精、氣、陰、陽虛衰不足,就稱為腎虛。腎虛分為以下四種:

其一、腎氣虛,多表現在人體的功能上,即腎氣不足。腎氣不足又分為腎氣不固和腎不納氣兩種。

腎氣不固,如聽力減弱,小便顏色清澈但餘瀝不盡,或遺尿失禁,或滑精早泄,女性胎動易滑等,屬於腎氣不固。

腎不納氣,如腰膝酸軟,咳喘呼多吸少,氣不得續,動則喘息益甚,自汗神疲,聲音低怯等屬於腎不納氣。

其二、腎陰虛。如腰膝酸軟,眩暈耳鳴,男子陽強易舉、遺精,婦女經少、經閉,或見崩漏,形體消瘦,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顴紅,溲黃便干,舌紅少津。

其三、腎陽虛。氣虛嚴重,全身機能低下,伴有寒氣,屬於腎陽虛。如腰膝酸軟疼痛,畏寒肢冷(下肢為甚)、頭眩暈、精神被憊、面色咣白或黑中帶黃等。

其四、腎精不足。

7如何補腎虛。

要補腎虛,要根據自已的類型,請醫生辯證調治,對症下藥,不可亂補。總的來說,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1)根據人體整體來考慮。五臟六腑相應,肝臟屬木,心臟屬火,脾臟屬土,肺臟屬金,腎臟屬水。五臟相鄰相生,相隔相剋,彼此要維持動態平衡,這樣,人才無病。

(2)減少精氣的消耗。精氣的消耗通常有上下兩個渠道,即上漏,下漏。

上漏:根據精可化氣,氣可化神的理論,勞神過度,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久之會損傷腎精,這就是上漏。

下漏:指損失精而言。減少精氣的耗損,是養腎心第一法則,黃帝內經中說,成人精氣不耗者,可得天元之壽六十。

(3)以後天之本補先天之本。

進補時,如果不直接補基本臟,採用虛補其母的方法,通常是很安全的。腎屬水,因金生水,其母臟應該是屬金,肺臟屬金,肺臟是腎臟的母臟。

補肺,就能補腎,這叫金水相生法。脾屬土,肺屬金,健脾就可以補肺,這就叫培土生金法,因此健脾就可以補腎。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用後天之本補先天之本,這才是最安全的方法。

8腎與智力的關係。

(1)人的智力與技巧,是從腎臟產生的,只有精氣充足,才能有較高的智力和技巧。

(2)腦是人體內的元陽(神)之府,是人體精髓和神明高度凝聚的地方,人的視、聽、嗅、感覺及思維、記憶等功能都源於腦,腦的這些功能,都在腦髓充實的情況下才能發揮。

(3)腦髓的充實,又依賴腎氣的充養。如果腎精不足,髓海就空虛,腦就失養,就會出現腦轉、耳鳴、脛酸感冒,目無所見,懈怠安卧。

9養腎精的特效方法。

玉液還丹,是養腎精的特效方法,即古代養生家用舌唾來養腎精的方法,把舌下分泌的唾液(即金津玉液)吞咽,並以意念送入小腹,此法就稱為玉液還丹。

方法:每天早上起床後(不可先刷牙吃飯),就要吞唾,用舌抵上齶10分鐘後,將口中唾液吞如咽下。老年人多吞唾,可預防老年痴呆。

10常按腎經,健康一生。腎經是人體很重要的經脈,重點可按腎經的太溪穴和湧泉穴。

(1)常按太溪穴能提高腎力。

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輸穴,也是原穴,經常按摩此穴,具有養大志,提高腎功能的作用。

方法:在太溪穴側位於足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用母指按揉,也可使用拳頭突起的關節按摩,注意力量要柔和,感覺酸脹為宜。

(2)常按湧泉穴有助於改變睡眠。

睡眠是養生的第一良方。如果睡前用溫水泡腳,再按摩足部湧泉穴10分鐘,效果最佳,這樣可促進心腎相交,陰陽合抱,以促進睡眠。

湧泉穴是腎經脈第一要穴,也是長壽要穴,經常按摩除促進睡眠外,還可以補腎健腦,增強智力。

方法一,楺湧泉,用母指或中指端,在穴位上點按,旋揉,每次30至50次。

方法二,推湧泉,用拇指腹自小腳趾根部,經湧泉,斜向然谷推揉,每次推100至500次。

方法三,用五個腳趾抓地,使湧泉穴收緊,堅持5秒鐘後再放鬆腳趾,稍緩一會兒再重複。這個方法不僅可以鍛煉湧泉穴,還可有效鍛煉足三陽經、脾經和肝經。

11冬季如何養腎。

在五臟中,腎屬於陰中之陰,冬天寒冷,陰氣最盛,此時,腎與冬氣相通應,因此寒邪最容易侵襲人體的就是腎。所以,在冬天要好好的養護腎。根據《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以下四種方法。

(1)早卧晚起,必得日光。

早卧:盡量收藏陽氣。

晚起:避免無謂的消耗。

必得時光:即一定要等到天大亮時才起來。

冬季是萬物生命潛藏的季節,自然界陽氣深藏;陰寒之氣極盛,此時人們要減少活動,不要擾動體內的陽氣,所以要早卧晚起。

(2)使志若伏若匿。

在冬季,要使自己的思想、情緒平靜,不露聲色,即含而不露,儘管在冬季要藏神,不要使情緒過於激動,但仍然要保持愉快、樂觀的心態,不能抑鬱寡歡。

(3)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若有私意,即有什麼話,有什麼事,要藏在心裡,不要隨便告訴別人。

若已有得,即有很多東西,似乎已經得到,不要再去追究,不要去外面尋求,這樣有利於身心健康。

(4)去寒就溫,無泄皮膚。

去寒就溫,在冬天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無泄皮膚,在冬天,不要過分開泄自己的皮膚,即少洗澡,少出汗,以免損傷陽氣,影響體內陰陽平衡。

如果違反了這一法則,就會傷腎,到了春天就會覺得全身無力,身上沒勁,春困特別明顯。到了春天,陽氣不能輸布四肢,就會出現手腳冰涼現象。

冬藏是春生的基礎,如果冬天沒有藏好,到了春天,陽氣應當生而沒有生,人就會生病。

人體十二時辰養生(四):戌亥

(2010-04-30 14:59:44)

轉載

標籤:

雜談

分類: 道法自然

十一、戌時養生

1戌時的時間:19:00——21:00

2戌時循行的經脈:心包經,此時心包經最旺。

3戌時養生的原則:每天戌時,心包經最旺,此時,要清除心臟周圍的外邪,保持心情舒暢,使心臟保持良好的狀態。如此時不要作劇烈運動,以散步等方式創造入眠的條件,晚餐也不要過於肥膩。

4戌時養生的原理:心包經是一條讓人快樂的經,心臟病最先表現在心包上,心包經之病,叫人「心中澹澹大動」,患者會感覺心慌。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可以清除心臟周圍的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因此,要保護好心包經。

5心包經的功能和作用。

(1)心包經功能:一是代心行事,即心臟產生的喜樂情緒,是由心包發出來的,如心包有病,患者感到心慌。二是代心受邪,心包可以保護心臟,當外邪侵入心臟時,心包首當其衝掩護心臟,使心臟不受外邪的侵入。

寒邪侵入心包,則會阻塞血路,成為心絞痛;水濕侵入心包,則會成為心包積水。心包受風邪、濕邪侵擾,並不馬上出現問題,通常會潛伏20年,才發展為風濕心臟病。

(2)心包,就是膻中,包裹並保護心臟。膻中:位於人體兩乳之間的中心位置,按近於心、肺,是宗氣匯聚的地方,同時,又是宗氣的發源地,能助心肺輸傳氣血,協調陰陽,使人的精神愉快。

(3)宗氣。

宗氣,是聚積在人體胸中的氣,又稱大氣,它主要由水谷精微和自然界的清氣化生,經胃脾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上輸於肺,並與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氣相結合,即成為宗氣。

(4)宗氣的作用。

其一、人體的宗氣可以推動肺的呼吸,凡育語、聲音、呼吸的強弱嗅覺靈敏度,都與宗氣有關。

其二、宗氣協助心氣,推動心脈搏動和調節心律。如果宗氣不足,會出現氣短,喘促,呼吸急促,氣息微弱,肢體活動不便,心臟搏動無力或節律失常。

6如何照顧心包經。

(1)調節心包經。

首先,用母指對接中沖穴(即中指尖),如掐狀即可。心中意念要想到膻中穴區(即兩乳之間的中心位置)。

其次,掐壓中沖穴結束時,雙手握拳,中指尖(中沖穴)點按掌心勞宮穴片刻。

最後,用兩手搓熱乾洗臉,搓耳,用五指梳頭,再順勢而下,用雙手勞宮穴溫曖胃區片刻。

(2)常吃牛肉養心包。

中醫認為,牛肉味甘,性濕,歸心包、心、肝、脾、胃、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強健心包,補腎壯骨,補血犀腸的作用。尤其是小孩,長期吃牛肉,可以讓筋骨更厚實。

(3)常敲心包經對防病、養生有很大功效。

心包經起於胸中心包絡,往下過橫膈膜以聯絡三焦。支脈橫過胸部,入腋下三寸處,再往上進入腋窩,然後從手臂內側往下,入手肘中,沿兩筋之間到手掌,直達中指指尖(中沖穴)。

(4)心情鬱悶時鼓掌。

心包能讓人高興。手掌中心有心包經通過,大陵穴位於手腕內側橫紋中內,勞宮穴位於握拳時中指尖點按位置,中指尖是心包經井穴(中沖穴),小指側有心經通過,大魚際還有肺經的魚際穴,兩大母指橈側還有肺經井穴(少商穴)。所以鼓掌動作,可以振奮心包經,肺經和心經。

(5)握掌握臂動作,可以克服心情緊張或心動過速。

中醫認為,握掌時,中指尖的中沖穴正好點按掌心的勞宮穴上,刺激了心包經的相關腧穴,激發了心包經的能量,就會使人心情舒暢,緩解緊張情緒,堅定信心。

十二、亥時養生

1亥時的時間:21:00——23:00

2亥時循行的經脈:三焦經,此時三焦經最旺。

3亥時養生的原則:亥時又稱為「人定」,其意思是夜已深,是人們停止活動,好好安歇的時候。因此,在亥時一定要睡覺。

4亥時養生的原理:亥時是三焦經最旺的時候,三焦為元氣、水谷、水液的運行之所,人體十二個經脈循行了十二個時辰,三焦經為最後一站,三焦經掌管著人體的諸氣,是六氣運轉的終點,是人體氣血運行的要道,如果三焦經通暢,人體內水火交融,陰陽調和,人就不會生病。因此,人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

5三焦。

(1)焦即包覆各臟腑,並保護臟腑的油脂體膜,就稱為焦。

(2)三焦,三焦或本焦經都是傳統中醫的名詞,三焦又稱大腑,是可以完整包覆整個體腔的油脂體膜,管理人體的水道和主氣,它的範圍比五臟六腑還要大。三焦從存在形式上,與其它臟腑不同,因此,我們又把它叫做孤腑。

(3)三焦在人體中的作用。

三焦既屬火性,又位於亥時的水位,其對人體的重要功能是行氣、行水,其作用如下:

其一、三焦可以使人體全身水道暢通。人體的水液能排出體外,與三焦的功能分不開。

其二、三焦可以通元氣。元氣在腎,,由先天之精所化,依靠後天之精滋養。元氣通過二焦輸布全身的五臟六腑,充沛於全身,以激發推動各個臟腑組織功能活動。所以,三焦是元氣的通道。

(4)三焦的分類。

其一、上焦。上焦如霧,上焦為橫膈膜以上,包括心、肺、脾、胸、頭面部及上肢,上焦心、肺敷布氣血,就象霧露瀰漫的樣子,灌溉並溫養全身臟腑組織。由於上焦可接納水谷精微,又稱上焦主納。

其二、中焦。中焦如漚,中焦指膈膜以下,臍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肝、膽等臟腑。漚,指長時間侵泡,如漚,就是中焦脾胃腐熟,運化水谷,進而化生氣血。由於中焦脾胃能化生水谷精微與氣血,又稱中焦主化。

其三、下焦。下焦如瀆,下焦指胃以下部位,包括大腸,小腸,腎,膀胱和下肢等。由於肝腎同源,肝與腎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聯繫,把肝腎歸於下焦。如瀆,指膀胱與腎排泄水液的作用猶如溝渠,使水濁不斷外流的狀態。由於下焦主司二便排泄,又稱下焦主出。

人體做完運動或吃飯後,體溫會升高,是上焦和中焦的功能發揮作用而引起的;人體排尿後,會情不自禁的打哆嗦,是下焦放出熱量的緣故。

6平時要照顧好三焦經。

三焦經多氣少血,當人體氣動或氣亂的時侯,人就會生病,照顧好三焦經是對人體健康的最大安慰。

麵食最容易入三焦經。

中醫認為,小麥味甘,性平,入脾、胃、心、腎、大腸等經,因此,小麥也可以入三焦經。常吃小麥可以養心安神,健脾養胃,厚腸止瀉,和胃制破,消煩止渴,消腫止病,益腎補陽,在緩解失眠、腹瀉、腰腿疼方面,也有相當的效用。

米飯最補益人體。

中醫認為,米飯味甘,性平,除了人脾經,胃經,大腸經,小腸經,膀胱經之外,人體其餘各經都可以進入。所以,米飯可以補益三焦經。

大米為水稻,比較滋膩,是養陰之物,能養陰潤燥,其潤燥之功以米汁最好。

夏季要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由於夏季氣溫高,濕度增加,人體內的汗就不容易排泄,人的體內熱蒸濕動,濕熱瀰漫,人就會感到四肢睏倦,萎靡不振。因此,在夏天要保持愉快的狀態,氣機得以宣暢,通泄自如,人就不感到睏倦。

7亥是養生注意事項

(1)亥時要保持心境平靜。

亥時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此時,人隨著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進入一天之中的「冬季」。冬季是萬物閉藏的時侯,人到此時也要閉藏,其目的是為了第二天的生長。因此,此時要收藏興奮,保持心情平靜。

(2)睡前要少喝水。

亥時氣血流至三焦經,而三焦經掌管人體諸氣,是人體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上肢及排水的腎臟均屬三焦經掌管的範圍,此時,陰氣極盛,就要保持五髒的安靜,以利睡眠。如果此時喝水,五臟就不能安靜,就影響睡眠。

(3)要及時入睡。在亥時,三焦可以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就會得到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在生活中,很多百歲老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亥時睡覺。


推薦閱讀:

仙人掌艾灸養生的圖書館【醫學知識---中醫養生目錄】
這是你的胃嗎?我國1.2億人出現了這六種「變形胃」, 該重視了,Taku麥盧卡蜂蜜
LM Hotel / 叢林里的精靈屋
子午流注——養生經
90後的你怎麼看起來比70後的大叔還老

TAG:人體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