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沁園春》探討

《沁園春》是常見的長調詞牌,它既有一般長調所具有的特點,又在形式上承傳了古詩和辭賦的某些基因,以開張的格式、嚴謹的結構、明快的節奏和特殊的氣韻為歷代詞人所喜愛。《沁園春》詞牌押平韻,詞人往往運用它的聲韻特點進行狀景寄懷、托物寓情,使千年以來佳作不斷。在當今詞壇,不少人都喜歡用《沁園春》進行創作,其中不乏高手,但不諳格律者也大有人在。

本謂一百十四字。起首三句均四字,上兩句句法相同,俱為仄仄平平。(孤字可仄)第三句起平韻,重在第三字,必須用仄,是為拗句。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

第四、五為四字對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與第一、三字各可平可仄。第六句與第五句同。第七句四字協韻,平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平。第八、九句又為四字對句,與﹝過秦樓﹞起二句同。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務用平仄平,亦拗句也。第十一句三字,應作平平仄,是乃定格。第十二、第十三,實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兩句四字對偶爾加一字豆;惟平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後闋起首二字協韻,俱平聲。次句四字,同前闋次句。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蓋即前闋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第四句以下全與前闋同。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前片第一個領格字領下四言四句,後片第一個領格字亦同,前後片結尾並以一字領下四言二句,宜用去聲字。領格字領下四言二句者,前兩句與後兩句常構成對偶之扇面對。前闋後九句與後闋後九句字數與平仄相同。此調般都用較多的對仗。說明:雙調一百十四字,前闋四平韻,後闋五平韻,一韻到底,前闋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後闋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對仗。四個五字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沁園春》詞牌,相傳由此得名。據《詞譜》載,《沁園春》雙調,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韻;下片12句,五平韻。

《後漢書 竇憲傳》:「憲恃宮掖聲勢,遂以賤直請奪沁水公主園田。」後沿以「沁圜」為公主第宅之代詞,多見於唐人詩文。崔湜《侍宴長寧公主東庄》詩:「沁園東郭外,鸞駕一游盤。」儲光羲《玉真公主山居》詩:「不言沁園好,獨隱武陵花。」吳頌《代郭令公謝男尚主表》:「門開魯館,地列沁園。」

本調﹝沁園春﹞。當創始於初唐,且出自侯門,可知也。萬氏亦云:「﹝沁園春﹞是古調,作者極盛,其名最顯。」又本調亦名﹝壽星明﹞。另有﹝花發沁園春﹞與本調無涉。

詞譜體例最全的康熙《詞譜》收集的《沁園春》詞牌共七體,其中二體為正。《沁園春》最早為張先一體,115字,至蘇軾、賀鑄詞出,因有對仗,所以後來者便宗蘇賀為正,並漸趨固定。故除蘇賀兩體外,其餘只能算是特殊變體,主要是個別作者對蘇賀體進行減字或添襯字產生的,並無詞人響應,故嚴格上說不算正體。《沁園春》詞牌雖然也有別名,如《壽星明》 《千春詞》等,但極少人用,故《沁園春》詞牌名相對專一。

正體的《沁園春》雖有兩種,但今人常用的《沁園春》大多只有一種:114字,上闋十三句四平韻,下闋十二句五平韻,上闋四至七句及下闋的三至六句作隔句相對(又叫扇面對)或鄰句對偶,這是基本規則。如:蘇軾《孤館鐙青》 :

孤館鐙春,野店雞號,旅枕夢殘。

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溥溥。

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

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

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

致君堯舜,此事何難。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

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斗尊前。

其中上闋「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溥溥」為隔句對偶(按慣例一逗算為一句,頓號不稱為句;「漸」為領字,作對句時獨立不計),即「月華收練」對「雲山摛錦」,「晨霜耿耿」對「朝露溥溥」;而「世路無窮」則與「勞生有限」鄰句對偶。

下闋「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等句也講對仗,蘇詞此處用鄰句對,除六七句對得較寬外,其餘都對得很工整。

在南宋以後,詞人填《沁園春》大多採用上下闋相同的對仗方式,即上下闋均採用隔句對仗形式,並往往將上闋第八與九句及下闋的七與八句也作對偶句。

辛棄疾《帶湖新居將成》:

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

甚雲山自許,平生意氣;衣冠人笑,抵死塵埃?

意倦須還,身閑貴早,豈為蒓羹鱸鱠哉!

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

東岡更葺茅齋,好都把、軒窗臨水開。

要小舟行釣,先應種柳;

疏籬護竹,莫礙觀梅。

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沈吟久,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

其中下闋「小舟行釣,先應種柳;疏籬護竹,莫礙觀梅」與上闋同樣是隔句對,且上闋第八與九句及下闋的七與八句作對偶句。

陳維崧《題徐渭文鐘山梅花圖》 :

十萬瓊枝,矯若銀虯,翩如玉鯨。

正困不勝煙,香浮南內;嬌偏怯雨,影落西清。

夾岸亭台,接天歌板,十四樓中樂太平。

誰爭賞,有珠璫貴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頭月自明。

嘆一夜啼烏,落花有恨;

五陵石馬,流水無聲。

尋去疑無,看來似夢,一麴生綃淚灑成。

攜此卷,伴水天閑話,江海餘生。

其中上闋四五、六七句,下闋三四、五六句均為隔句對,上闋第八與九句及下闋的七與八句作對偶。

另外還可參見大家熟悉的毛澤東《沁園春·雪》等現當代優秀詞作,它們無一不講究對仗,所以說對仗是《沁園春》詞牌的重要特色之一。當然,用某些專用辭彙作對句時,有時會令對仗不夠工整,這在不影響整體詞意的情況下也是允許的。

《沁園春》另一體也是114字,上闋與前一體上闋一樣,而下闋多出一句,共十三句,比前一體多押一韻,即下闋首二字為一句,必須押韻。

賀鑄《宮燭分煙》 :

宮燭分煙,

禁池開鑰,

鳳城暮春。

向落花香里,

澄波影外,

笙歌遲日,

羅綺芳塵。

載酒追游,

聯鑣歸晚,

燈火平康尋夢雲,

逢迎外,

最多才自負,

巧笑相親。

離群,

客宦漳濱。

但驚見、來鴻歸燕頻。

念日邊消耗,

天涯悵望;

樓台清曉,

簾幕黃昏。

無限悲涼,

不勝憔悴,

斷盡危腸銷盡魂。

方年少,

恨浮名誤我,

樂事輸人。

詞中下闋「離群」二字為一句,押韻。宋人填詞除第一體例外,填此體的也不少,但今人一般大都只填第一體。

《沁園春》第一體的上闋第三、十二句,下闋第三、十一句「仄平平仄仄」五字句是一四結構句式,即首字是領字,其字意語氣獨立,一四句式不能填成二三句式或三二、四一句式。

用韻一致是創作所有傳統詩詞的基本要求,在填詞時,用舊韻就必須從內容到韻腳從頭至末整首詞都用舊韻,而不能韻腳用舊韻,而內容卻新舊混用,反之亦然。如果新舊混用,就會不倫不類。

詩韻改革是語言發展的必然,現在也有人採用新韻寫詩填詞,用新韻並非行不通,而是目前修訂的新韻仍存在不少缺陷,仍須反覆實踐修正。《沁園春》句式有其特殊的地方,就這一詞牌來說,用新韻為好還是舊韻為好問題有必要具體分析。

《沁園春》詞牌常用一體全詞共九押韻,上闋四韻,下闋五韻,押平聲韻。《沁園春》的主要句式是「仄仄平平」與「平平仄仄」兩種,這種四字句的關鍵位元組二、四字平仄是容不得含糊的,否則就會引起聲韻上的混亂。

例如,毛詞《沁園春·雪》首句「北國風光」中的「國」字,如果按新韻就為平聲,如果開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如果都用派入平聲的入聲字填第二、四字的話,其聲韻的響度和詞意效果以及《沁園春》詞牌的特殊氣韻就會受很大影響。假如作者採用的是新韻「姑」韻,那問題就更明顯了。「詞」本來是「歌詞」的意思,試想,假如用「出、屋、福、竹、族」等等作平聲韻腳歌唱話,那麼對於《沁園春》這樣相對明快響亮的歌曲就很難唱出效果。柳永、姜夔的在天之靈在知悉後人如此詮釋前人苦心創作的成果後,當作何感想!就填詞來說,如果此詞中大量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句式都出現把入聲當作平聲用的話,其平仄就會混亂,傳統的《沁園春》詞牌甚至會變得面目全非,所填的詞就成了自度曲,《沁園春》詞牌就完全失去了意義。所以用新韻填四字句式為主的《沁園春》時要注意盡量少用原入聲字。

好作品必須是內容和形式高度統一,而形式是基礎,是基本要求。對於填詞來說,除了必須「有為而作」之外,遵循格律進行創作是首要的。我們既然要創作傳統詩詞,那就一定要與古人對話,而師古是首先要做到的,不能用「改革」和「師古而不泥古」作借口胡亂湊字,以防弄得不倫不類,貽笑大方。尤其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必須一開始就要求自己嚴格按規則填作,而且要養成習慣,也不能憑臆想將別人的某首詞作品當詞譜用,而要找到較正確的詞譜細心研究,並按格律認真創作。如果所填的詞不合乎《沁園春》的一般規則,那麼這樣的詞就至少是不成功的詞作。

宋詞是在唐詩的基礎上生變的,詩的句式較刻板,詞的句式則多變,詞的語言與詩不盡相同,有「詩言志,詞抒情」一說,唐宋詞在初始階段只有小令而並沒有長調。小令的寫作語言受唐詩後期影響較大,比較講究辭藻和鍊字。小令字少,要求語言特別精鍊,須盡量做到小中見大。王國維認為「小令易學而難工,長調難學而易工」,這雖然有些道理,但不一定很對。小令與長調在表意方法上有較大差別,前者容量小,結構簡單,故其技巧主要體現在表現語言上,並以含蓄婉約、辭約義豐為上,而後者則是「宏篇巨制」,內容比較豐富,結構相對複雜,語言上相對從容,宜豪可婉,並更多地吸收了民間俚語入詞,故以整體優勢見長。在這個問題上,清人彭孫遹的看法與近人王國維正好相反,他認為長調比小調更難工,而「長調之難於小調者」不在於字多而「難於語氣連貫」。實際上,長調和小令同樣難工,長調或者更難成佳制。

相對於其他長調來說,《沁園春》有其特殊的篇章結構和語言結構,一首成功的《沁園春》,讀起來往往或徘徊婉轉,一氣貫通,或抑揚頓挫,明快飄逸。這也是它吸收了四言詩和駢儷文優點的魅力之處,也是《沁園春》受詞人偏愛的原因之一。

要填好《沁園春》,必須講求氣韻。氣脈連貫、韻味濃郁是填好《沁園春》另一重要要求。清人彭孫遹強調長調必須「語氣連貫」,孫麟趾則認為「詞之高妙在氣味,不在字句也」。彭孫遹、孫麟趾等清代詞論家之論很有見地。所謂語氣連貫,即全詞要一線貫穿;所謂氣味,指的是注重氣脈和韻味。要做到氣脈連貫和韻味濃郁,作者就必須以高雅的審美情趣和真實的情感,通過高明的遣詞造句藝術來創作有濃郁詞味的雅緻篇章。

在遣詞造句方面,語言是否凝鍊是衡量作者遣詞造句藝術水平的直接尺度,凝鍊的語言有時體現在麗辭中,也體現在用凝鍊的口語入詞的技巧中。這裡所說的口語是經過作者加工的藝術語言,而非通俗白話,它與通俗白話是雅與粗的關係。凝鍊的口語與麗辭交替運用,是在絢麗中營造平淡,使其相得益彰,詞味更濃,更臻自然,也更加雅緻,從而也更見詩人工夫的精到。大凡有韻味的詞,都能很快引起讀者共鳴,而那些只有激情沒有韻味的語言就象白開水,所謂「味同嚼蠟」就是這個意思。堆砌辭藻是令人反感的,用這種方法創作不可能成功,而堆砌概念、甚至用標語口號代替詩詞語言,充其量只能算是有韻散文或順口溜,而不是嚴肅的詩詞文學創作。

《沁園春》這一詞牌有其本身特點,它在語言上存有駢儷文的韻致,易致抑揚頓挫、起伏跌宕,很適合表現各種情調,而特別適合用於移情入景、托物寄懷一類,舉凡要抒發情懷、抱負,或讚美大好河山,這一詞牌都經常為詞人傾情填作。在創作這類題材方面,常見的結構形式多為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但也有景情融為一體的。不過無論表現什麼內容,謀篇在心、胸有成竹對於要填好《沁園春》來說都顯得尤為重要。 簡單來說,《沁園春》開頭要很講究,起句要起提綱挈領的作用;中間要注意虛實、開合、反正、承轉的關係,並令其恰倒好處,力求不冗不復,凝鍊流暢,致有起伏、跌宕;還須有好的結尾,並刻力營造意境,做到首尾風格統一,一線穿成,中間不能氣脈忽斷。有些詞作者開始時激情滿懷,寫出了自己較滿意的語言,但到後頭就思維滯澀,或遊離主題,或失之淺露、語言乾枯,以至虎頭蛇尾,草草收場,白白把前面精心營造的氛圍、刻畫的意象和其他創作成果丟失殆盡,這就十分可惜。究其實,一方面是才力稍欠,另方面是不打心稿、不注意謀篇布局,沒處理好開合、虛實與承轉關係的直接後果。

以上所談的只是填作《沁園春》詞牌在形式上必須注意的一些基本要點,至於對內容題材方面討論,對於寫作技巧其他方面的討論,限於篇幅,不在此文詳議。而對於象劉過《斗酒彘肩》這類刻意脫離格律束縛的詞,我們只能將其列為特例,今天的初學者和一般人最好是不要以它為標尺做範例為好,除非是地位特殊者。

詩詞是人們審美思想和情感活動的藝術表現形式,佳作是作者文才、修養的總成。就寫作上來說,只有不斷提高文化藝術修養,多練多寫勤推敲,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後,才能達到更高的層次。但是欲成詩詞佳制,就不僅僅是寫作技巧的問題了,所謂「功夫在詩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等名言說明,詩人還必須「多讀多遊歷多親師友」,並不斷提高思想境界和個人審美情趣,也只有這樣嚴格要求,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詩詞家。

代表作[回目錄][編輯本段]

沁園春?長沙——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分上下兩闋。上闋描寫今日獨游,觀橘子洲頭秋景,聯想到「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樣事關國家、民族命運的問題。下闋用「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過渡,承上啟下,回憶起與戰友們一起從事革命活動的不平凡歲月,形象地概括了早共產主義戰士雄姿英發的戰鬥風貌和豪邁氣概,藝術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本文的「景」,由「看」領出。詩人看到山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水中「漫江碧透,百舸爭流」,天上「鷹擊長空」,水底「魚翔淺底」,最後一句「萬類霜天競自由」則從眼前的山、林、水、船、鷹、魚,一下擴展到世間萬物,面對如此壯麗的山河和生機勃勃、奮發自強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通過詢問大自然盛衰榮枯應該由誰主宰的問題,表現出詩人博大胸懷和革命者的凌雲壯志。從而實現了由「景」到「情」的飛躍,達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大洋波濤,千里潮湧,萬里浩渺。

記史籍十巻,華章百篇;

竹筏飄流,石錛造世。

媽祖恩深,鄭和志遠,無數船民逞勇氣。

立此岸,看浪涌春秋,莽莽情意。


推薦閱讀:

《易經》卦序的分析探討
人類文明的歸宿探討
六爻易卦與六氣入卦結合運用的探討之一
關於三合風水問題的探討
坤壬乙訣之探討

TAG: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