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與奧斯卡:最佳影片改編自誰的作品

2月26日,第84屆奧斯卡將舉行頒獎典禮,屆時小金人花落誰家將揭開謎底。

  奧斯卡金像獎向來青睞文學,因為詩一般的語言為電影劇本增添了最浪漫的台詞,而過硬的故事架構會為電影情節搭建穩固的基石。在無數文學與電影的聯姻中,作家們帶給導演們的靈感,可謂源源不竭;而導演們的金手指,則放大了作家們的才華。

  以今年第8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9部電影來看,就有至少3部改編自同名小說。電影《後人》根據女作家凱·哈特·赫明斯的處女作小說改編;電影《幫助》改編自凱瑟琳·斯多克特的同名小說;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戰馬》更是改編自英國作家邁克·莫波格1982年發表的經典兒童文學。

  為此,我們細數了近10多年來的經典奧斯卡最佳影片,扒一扒還有哪些改編自作家們的經典作品。

  麥卡錫的同名小說「滿足」了科恩兄弟

  第80屆最佳影片:《老無所依》 上映年份:2007年 原著:《老無所依》(科馬克·麥卡錫)

  2008年,《老無所依》成為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這部由科恩兄弟執導的驚悚影片,改編自曾獲得普利策獎的美國文學大師科馬克·麥卡錫受到極大讚譽的同名小說。

  而科恩兄弟之所以會關注到科馬克·麥卡錫的這部小說,還要歸功於製片人斯科特·魯丁的推薦。

  於是,科恩兄弟決定親自做編劇,將整個故事從小說濃縮成一個緊張整潔、擁有喜劇結構、描寫黑色幽默的劇本。甚至喬爾·科恩還說過,「原著中有著大量的幽默成分,雖然還不足夠多到讓你將它稱為是滑稽小說,故事本身當然是非常黑暗的,這是我們一直以來所遵循的特色之一,而且還很暴力、很血腥,所以這可能是我們製作過的最暴力的一部作品了,在這方面,我們都希望影片能夠真實地反饋出原著小說的特色。」在這裡,我們是不是要回想,究竟是科恩兄弟改變了小說《老無所依》讓它成為奧斯卡的寵兒,還是小說《老無所依》成就了科恩兄弟在影史上的另一次突破?這是一次小說在電影中的影像呈現,也是電影在小說中的靈感探尋。

  「20世紀佳小說」50年後上銀幕

  第76屆最佳影片:魔戒三部曲:《王者歸來》上映年份:2003年 原著:《王者無敵》(托爾金)

  在第七十六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得主菲利帕·伯伊恩斯站在台上說了這樣一段話:「是的,我們伴隨這些書而長大,但我們從沒想過到我們頭髮灰白時將它們拍攝成為電影,我們有那麼多人需要感謝,但首先我們要感謝 《魔戒》原著的作者托爾金教授,沒有他,我們就不可能站在這裡。 」的確如此,沒有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就沒有《魔戒》三部曲,就更沒有優秀的電影人將它搬上銀幕,這是托爾金的文學世界,也創造了電影的輝煌。

  據統計,自《魔戒》三部曲上市以來,總共賣出了超過5000萬套,並在諸多的評選中被選評為「二十世紀最佳小說」的第一名。但這本書在寫作過程和出版過程中都可以說是經受著考驗,在1936年時,托爾金便動筆開始寫《魔戒》,中間由於爆發過二次大戰,更是耽誤了進程,導致斷斷續續直到1949年才脫稿。到了1954年出版時,當時紙價飛漲,出版社印刷這部磚頭般厚的神話要冒很大的風險,便提議刪改,但托爾金不能忍受《魔戒》被分割成零碎的片斷,他為整部神話花了太多的心血,絕不允許編輯改動一個字。最終,一家出版公司才咬牙印了3500冊,就這樣,還是要在封面邀請了三位著名作家寫上讚美之詞,其中一位便是大文豪C·S·劉易斯,他的讚詞是這樣寫的:「我們完全可以說,本書前無古人,即使阿里奧斯托(義大利大詩人)能寫出這樣的情節,也絕不能有這樣磅礴的氣勢」。可誰也沒有想到,這部小說後來不僅銷量頗高,更是在幾十年後成為了電影的改編源頭,耗資2.7億美元進行拍攝,為了能呈現如此龐大的結構、複雜的情節,更是將影片分為了三部來完成,第三部《王者歸來》也成為了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

  托爾金的文字激發了全球無數讀者的想像力,為他們在字裡行間構築了一個夢幻的世界,它們深深的影響了幾代讀者,奠定了善與惡對抗的奇幻文學,甚至在多次文學作品的票選中都成為「本世紀最重要的著作」這樣一部優秀的作品該如何用電影去呈現,導演彼得·傑克遜花費了不少的心思,全球各處取景,電腦製作,中世紀武器、石雕的研究等等,都是為了讓這部文學作品能夠完美的再現。因為它不僅代表著一個作家,更代表著一個世紀。

  三則短篇故事催生《百萬寶貝》

  第77屆最佳影片:《百萬寶貝》 上映年份:2004年 原著:《Rops Burns》(F·X·圖爾)

  獲得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殊榮的 《百萬寶貝》講述了年紀老邁的拳擊教練法蘭基·鄧恩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拳擊事業,但對事業過分執著令法蘭基同女兒的關係形同路人。

  這樣的一個故事同樣來自於小說,改編自拳擊題材短篇小說集《Rope Burns》中的三則短篇故事:《The Monkey Look》、《Million Baby》和《Frozen Water》,而該小說集的作者F·X·圖爾曾從事「cutman」(及時為拳手處理傷情的工作人員)的職業多年,他經歷了無數場賽事,目睹了太多拳台上鮮為人知的苦辣辛酸,所以才會寫下這些講述拳擊手人生的故事集。

  當初,看重這三則故事的正是著名編劇保羅·哈吉斯,他經過仔細的閱讀後,將三則短篇故事改編成了劇本,贏得了製片人、導演兼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青睞。伊斯特伍德曾說,「這不是一個真正的拳擊故事,而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一個老人因不復存在的父女關係而哀傷不已,他發現了一個讓他再次找到父親感覺的年輕女孩,而這個女孩正在竭盡全力的成為出類拔萃的拳手,正因為這點,我才被故事深深吸引。 」可以說,如果沒有F·X·圖爾在拳擊界的經歷,就沒有這部短篇小說集,就更沒有被改編出的《百萬寶貝》,而它帶給觀眾的不僅是打鬥的場面、感人的情節,更有人們對書籍中作者情感的領悟,而那,才是F·X·圖爾最想表達的。

  「史上最佳小說」成全「百萬富翁」

  第81屆最佳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上映年份:2009年 原著:《Q&A》(維爾斯·史瓦盧普)

  2009年,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電影音樂獎等八項奧斯卡大獎。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其實是改編自一本叫《Q&A》的小說,而在電影上映前,該小說並未在中國出版過。

  《Q&A》是印度外交官維卡斯·史瓦盧普的著作,當初維卡斯·史瓦盧普有寫小說的初步構思時,恰巧在報紙上看到一則關於一位英國軍人遭指控作弊的醜聞,加上自己後來讀到的一篇報道——印度貧民窟的孩子竟已學會上網使用計算機。於是,便有了一個新奇的想法,決定在小說中讓一位沒有受過正式教育的貧民窟小子參加難度十分高的「益智問答比賽」,將「街頭」知識與「書本」知識這兩個主題結合。也正是這次疾風巧合的靈感,創作了《Q&A》這本風行世界的小說。小說在2005年出版後,便受到了好評,並榮獲了2006年有聲書獎、2006年南非年度最佳平裝書波克獎及2007年法國書展讀者票選大獎,併入圍2006年不列顛國協會最佳處女作獎。

  製片人克里斯蒂安·科爾森無意間在倫敦的出版社看到了書稿,被問題和人生交叉的設計所吸引,便拍板買下了電影的版權,這才有了之後的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不同的是,在原著中主人公面對的是十二道難題,而電影中主人公面對的是六道難題,其中都穿插著曲折複雜的故事,讓主人公通過苦難而豐富的人生閱歷、善良、誠實、樂觀,獲得了最終的大獎。可以說,沒有《Q&A》就沒有《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是一部小說創造了自己的銷售奇蹟,也創造了電影熱映和奧斯卡獎項的奇蹟。

  納什同名傳記征服「小金人」

  第74屆最佳影片——《美麗心靈》上映年份:2001年 原著:《美麗心靈》(西爾維雅·娜薩爾)

  奧斯卡74屆最佳影片《美麗心靈》編自由西爾維雅·娜薩兒所撰寫的同名傳記。內容是關於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卻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以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

  約翰·納什,由於他與另外兩位數學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而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獎。這也為《美麗心靈》這部傳記增添了最大的內容。不過有評論稱,歸根結底,《美麗心靈》中的愛情故事正是整部影片的中心,小說原著作者納薩爾也曾經表示,納什沒有妻子艾麗西亞不可能健康的倖存下來,艾麗西亞才是小說中的英雄,也是影片中的英雄。

  傳記介紹了美國諾貝爾數學獎獲得者納什的傳奇人生。

  書中寫到,「艾麗西亞雖然意志堅定、講究實際而且獨立自主,但是,少女一般的愛戀,在經歷過幻想破滅,艱難困苦和種種令人失望的事情之後,卻始終沒有消失。她帶納什逛街買衣服,每當他出門在外,她就會感到煩躁不安,擔心他會被恐怖分子綁架、由於飛機失事而喪生或是他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竭。他的腳踝扭傷而腫起,她立即從一個晚餐聚會起身離開,陪伴在他身邊,在急診室門外整整坐了四個小時。更能流露心跡的插曲可能是,她看著他身穿泳褲站在加利福尼亞一個游泳池旁邊的舊照片,吃吃一笑,說:『他的雙腿是不是很漂亮? 』」

  「病人的」原著比電影更有詩意

  第69屆最佳影片——《英國病人》上映年份:1996年 原著:《英國病人》(邁克爾·翁達傑)

  《英國病人》改編自僑居加拿大多倫多的著名作家邁克爾·翁達傑的獲獎同名小說。這是一個以戰爭和沙漠為背景的跨越時空的愛情悲劇。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德國、突尼西亞以及聯合國的200人參加了影片的攝製工作。影片在穿梭尼斯境內的撒哈拉沙漠實景拍攝,畫面壯觀、絢麗。

  其實改編成電影的《英國病人》顯然側重了對愛情的描寫。所有觀眾都會被愛情所感動,而忽略了那個戰爭年代的悲痛和凄涼。而整本小說詩歌一般的語言,才是這部作品最大的魅力。電影受制於線索與時間,而小說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書中關於沙漠中死去凱瑟琳的描寫成為經典:「……我只渴求踏上一個沒有地圖的地球。

  我帶著凱瑟琳進入沙漠,那裡的月光是我們共有的書。我們陷於流言之中。置身於風的沙漠。 」(記者 王瑩 宋波鴻)


推薦閱讀:

防黑槍指南——《戰國策》東周策(五)
小李飛刀成絕響,人世不見楚留香——古龍小說改編的困境
窮通寶鑑 (4)原名「欄江網」徐樂吾 改編
15部經典小說改編的電影:向《飄》致敬│鳳凰讀書
改編曲專集(三) 巴赫

TAG:奧斯卡 | 最佳影片 | 改編 | 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