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最不能缺的 一樣東西,就是這兩個字!

文/魯鵬程三種教育形式,家庭教育最重要

一般來說,教育有三種形式,分別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這是按照一個人成長的時間順序來排列的。這三種教育形式哪一種最為重要呢?有的人可能會認為是學校教育,因為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正規的場所,從幼兒園,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孩子都從各種各樣的正規「學校」中度過的。但事實上,學校教育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教育恰恰是家庭教育。

一個刺耳的聲音:這是誰家的孩子?真沒家教!

家庭教育是對一個人一生影響最深遠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真正獲得成功,獲得幸福的人生。

家教,如果按照《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有兩個含義,一是家庭教育,即家長對子弟進行的關於道德、禮節的教育;二是家庭教師。這兩種釋義都可以簡稱為「家教」。當然,在這本書里,我們討論的是第一種,也就是家庭教育。那麼,什麼是家庭教育?所謂「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對其子女(未成年人)實施的教育。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

我們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這是誰家的孩子?真沒家教!」在這句話里再次提到了「家教」這個詞,但此處的「家教」所代表的意思跟「家庭教育」還是稍有差別的,它表達的意思應該是「家庭教養」,也就是說,「家庭教養」也被俗稱為「家教」。沒家教,反映出來的當然不是知識不夠多,學問不夠好,而是由於缺失家庭教養而導致的家風不良。

「真沒家教」這當然是一個非常刺耳的聲音,只有當一個人無法忍受一個陌生的孩子在公共場合「胡作非為」時,他才會發出這樣的聲音。顯然,如果這個孩子的父母或其他家人聽到這個聲音後,一定會或多或少感到不高興,甚至會跟說這句話的人「理論」一番。為什麼?因為這個刺耳的聲音是對孩子的否定,更是對孩子父母親人的否定。儘管這個「真沒家教」的聲音很刺耳,但它的確不失為對我們教育孩子的一個很好的提醒。

有人可能會認為,孩子在公共場合鬧騰一些,那是他的天性,他不可能老老實實地待著,所以會認為孩子那是活潑的表現。其實,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孩子鬧騰、折騰、「胡作非為」的表現根本就不是活潑,而是沒有教養。

有個七八歲的小男孩,長得虎頭虎腦,單看這個外表確實挺招人喜的,但有時候一個人的外表並不代表他的教養,孩子也是一樣。

一天,媽媽要到單位去加班,因為家裡沒人看這個男孩,就把他帶到了單位。本來,男孩在辦公室里玩得還算好好的,可突然他叫著要吃棒棒糖。媽媽手上正在檢查核對一些樣品,就對男孩說:「現在媽媽沒時間,一會兒忙完再帶你去樓下買。」

結果,這個媽媽剛說完,男孩就發飆了,扯開嗓子對他媽媽破口大罵,罵聲不堪入耳,而且還從別的辦公桌上拿起東西砸向他的媽媽。他媽媽當然很生氣,就轉身要去打他,結果這個男孩就跑開了。等媽媽回頭再開始工作時,男孩又回來開始罵他媽媽,還是繼續扔東西。辦公室有個同事實在看不過去了,就想去勸男孩說:「好孩子,怎麼能這麼對待媽媽呢?」結果,這個男孩又拿起一個礦泉水瓶子砸這個同事。

這時候,他媽媽的臉色已經極為難看了,但好像也很無奈。最終,男孩一把奪過媽媽手中的樣品,狠狠地摔在地上,然後又在上面使勁跺了好幾腳……

令人更加意外的情形發生了——媽媽竟然說:「好吧,走,給你買糖去!」

媽媽妥協了,男孩勝利了,留下辦公室的其他同事都回不過神來了……

事後,這些同事一致評價這個孩子「真沒家教」,這個媽媽「不會教育孩子」……

類似的場景,可能我們都不會太陌生。其實除了「沒家教」之外,這位媽媽對孩子的妥協也是有巨大隱患的,買糖,不但沒有解決孩子沒家教的問題,還會製造更多的問題,因為孩子以後還會在公共場合撒潑打滾、罵人砸人,以此來要挾媽媽滿足他的要求。從本質上看來,買糖的行為,恰恰是對孩子撒潑行為的獎賞,是一種正向的強化,所以後患無窮……

再說回「沒家教」這個話題。一個孩子,在公共場合,可以適度活潑,畢竟我們不能限制他的自由,不能讓他像在課堂上那麼中規中矩,但是有教育敏感度的父母也不會漠視他的孩子在公共場合出現讓人「唏噓」的言行舉止。

還有的孩子,到別人家做客時,一去就是一頓亂翻,拉抽屜,開柜子,滿屋子亂竄……孩子的父母不去制止,主人也不好意思說什麼,但事後總會有一個評價——這孩子真沒家教!

孩子,總歸是要有一定規矩的,尤其是在家庭之外,更應是如此。這一點需要我們每一位做父母的注意。

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人家說「這是誰家的孩子?真沒家教」,因為這好像就是在罵我們。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人家會這麼說。

針對這句話,我想,我們應該反思兩點:

第一,這是誰家的孩子?

看,人家說的是「這是誰家的孩子?」而不是說「這是哪個幼兒園的孩子?」也不說「這是哪個學校的學生?」為什麼?很明顯,沒有規矩的孩子,不被管教的孩子,或不能被管教的孩子,沒有規則和約束概念的孩子是家庭或父母「培養」出來的,一般會認為與學校無關。學校,在大多數人的眼裡,那是教知識的地方,而家裡,則是教知識之外的內容的地方。

第二,真沒家教!

前面「這是誰家的孩子」里有個「家」,而這句「真沒家教」里,依然有個「家」,可見,孩子沒規矩,不懂禮儀禮貌,這是家庭的問題,不是「學校」的問題。

由此可見,孩子的教育,最根本的還是家庭教育。

這一點,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看出來。比如,一個孩子各方面表現都非常出色,有教養,有優秀的品格,有好的成績,人們一般也會問:「人家的孩子是怎麼教育的呢?」這裡,孩子的「施教者」一般是指他的父母,而不是學校,也不是老師。

好像有點咬文嚼字了,但我還是感覺有必要在開篇重新審視這句我們經常聽見卻可能並不認真思考的話。只有反思,才會發現這句話背後的深意,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去真正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進而改正自己的做法,把孩子培養得更好!

再回到家庭教育這個話題上來。

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胎兒期,甚至在夫妻懷孕前就已經開始了。當然,更多的人可能會認為家庭教育始於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如果能從這一天開始注意對孩子進行最好的教育熏陶,那也是不錯的,至少比不注意營造好的教育環境和溫馨的家庭氛圍要好得多。

嬰兒時期的家庭教育其實是「人之初」的教育,在孩子的整個人生中起到非常關鍵的奠基作用。而孩子上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之後,家庭教育一方面是學校教育的堅實基礎,另一方面也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和延伸。

說到底,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如果家庭教育做不好,學校教育想做好,是非常困難的。社會教育亦是如此。家庭教育是對一個人一生影響最深遠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真正獲得成功,獲得幸福的人生。

總之一句話,孩子最不能缺的 一樣東西,就是這兩個字——家教!

本文選自家庭教育新書《孩子優秀是教出來的》,魯鵬程著,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魯鵬程(著有《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系列、《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學好<弟子規>教出 好孩子》、《孩子優秀是教出來的》等家庭教育暢銷書)。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信息。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女子菜場圍觀 慘遭咬 手部發黑險喪命!這東西現在還有!
這個東西放越久越倒霉,越多越破財,家家都有!
想讓孩子更聰明, 這2樣東西要常吃! 寶寶補腦首選的6種食物
這種東西竟然是黃褐斑的剋星,很多人都錯過了!
終於發現句句精華的東西了

TAG:孩子 | 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