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花語:不起眼的小白花,與詩仙有不解之緣
文/時間領主
1小編去單位的路上,有一株李樹,長在荊棘叢里。每年這個時候,一樹的小白花密密匝匝,像壓滿白雪的瓊枝,讓人驚艷。此花初看頗似梨花,卻沒有梨花大,且更為繁茂,簡直要成為密集恐懼症患者的天敵。
但在唐代,人們卻很喜歡李花。這裡面有個小故事,跟詩仙李白有關。
話說李白剛出生時,父母為起名字煞費苦心。李白的父親想了個辦法,在李白周歲那年進行抓周。結果,桌子上擺滿尺子、算盤、水果、銅錢、以及《詩經》、《尚書》等書。李白看了看,一把抓起《詩經》。「這小子長大後一定是個大詩人。」父親很高興,更不敢隨便起名字了。這事一拖再拖,轉雅間,李白快7歲了,要念書了,父親才急了。
這時候,剛開春天李花盛開。不如先試試兒子的詩才。他心想,便先吟了兩句詩,「春風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然後,讓李白和他的母親續下兩句。李白的母親說,「火燒杏林紅霞落。」話音剛落,小李白就指著門外的李花說,「李花怒放一樹白。」
李白的父親聽後非常高興,認為續的很好,且被前三句更好。這句詩第一個字「李」,正是自家的姓,最後一字「白」,代表著李樹潔白無瑕,遂給兒子起名「李白」,可謂恰到好處。
故事歸故事,其真實性不可考。但李花潔白無瑕,卻是真的。一直以來,李花的花語就代表著純真、潔白。在詩人筆下,它又常被引申為氣節的象徵。比如呂溫的詩《道州城北樓觀李花》——
夜疑關山月,曉似沙場雪。
曾使西域來,幽情望超越。
將念浩無際,欲言忘所說。
豈是花感人,自憐抱孤節。
呂溫,中唐詩人,曾以侍御史身份,入蕃滯留多年。後來回到中原,卻因與宰相李吉甫有隙,貶道州刺史,後徙衡州。這首詩就寫於他被貶期間。作者先用「關山月」、「沙場雪」來比擬李花,然後睹花思人,想起自己當年出使西域的情景,如今仕途不順,頗多感慨,但這些感慨是李花引起的嗎?無非是詩人為自己寧折不屈的氣節而感到可憐罷了。
2
在《全唐詩》中,以李花為題的詩有10多首,吟詠李花的詩有30多首。其中,三位大詩人的詩不得不提。
先看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李花贈張十一署》——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見桃惟見李。
風揉雨練雪羞比,波濤翻空杳無涘。
君知此處花何似,白花倒燭天夜明,群雞驚鳴官吏起。
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迷魂亂眼看不得,照耀萬樹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對花豈省曾辭杯。
自從流落憂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後日更老誰論哉。
力攜一尊獨就醉,不忍虛擲委黃埃。
該詩寫的精妙綺麗,體物入微,歷來被認為是詠李花的代表性作品。其前段寫李花的情狀,刻畫從黑夜到清晨之間花色的變化,真是絢爛輝煌,令人眼花繚亂,後段借花抒懷,百感交集,令人扼腕。
首句,點名二月尾,實乃無月之夜,當然看不見桃花,而不是指真的沒有桃花,唯有李花素白,反光強烈,在黑暗之中仍鮮明可見,給人一種奮發的力量。此後五句,極寫李花的各種情狀,形象奇特,特別是:那潔白的李花,把夜空都照亮了,群雞以為天明而啼,連官吏們也紛紛起床了。
緊接著,寫到了清晨。太陽神奇,紅光散射,青霞披開,使人眼花繚亂,無法逼視。而陽光正照耀著千萬樹李花,繁密成堆。後半段則由花及人,通過今昔對比,自傷身世,懷才不遇,最後歸結為「只今四十已如此,後日更老誰論哉」,讓人愈發感受到詩人感情之深沉。
3
再看晚唐大詩人李商隱的《李花》——
李徑獨來數,愁情相與懸。
自明無月夜,強笑欲風天。
減粉與園籜,分香沾渚蓮。
徐妃久已嫁,猶自玉為鈿。
踏著李樹下的蹊徑,我獨自來的次數很多,我憂愁的心情與李花同時挂念高懸。李花自己能顯出白色,在無月的夜晚,勉強歡笑向著起風的天。減少白粉給了園林中的竹筍作為粉皮,分出香氣給了小洲的碧蓮。三國孫權姑母的孫女早已嫁與孫權作了徐妃,還自己把白玉做成戴在頭髮上的花鈿。
與韓愈相比,李商隱的情感表達更為內斂。但通過典故的運用,其感時傷春的情緒一覽無遺。
再看中唐大詩人白居易的《惜栯李花》——
樹小花鮮妍,香繁條軟弱。
高低二三尺,重疊千萬萼。
朝艷藹霏霏,夕凋紛漠漠。
辭枝朱粉細,覆地紅綃薄。
由來好顏色,常苦易銷鑠。
不見莨盪花,狂風吹不落。
相比而言,白居易的詩用語更為樸實、直白。該詩先從李花的情狀臨摹寫起,最後「由來好顏色,常苦易銷鑠。不見莨盪花,狂風吹不落」,既是寫花,更是抒發自己志存高遠、不折不撓的高尚情操,讀來令人擊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