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閑說紅樓與木器

閑說紅樓與木器

李一之

在《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中,村婦劉老老二進大觀園,被邀請參加了賈母舉辦的宴席。在酒席上,為了防止自己不小心摔壞了瓷器酒杯,老人隨口說道,自己粗手粗腳,又喝了點酒,怕失手打壞了這麼貴重的瓷杯,不如換一個木頭杯子來用。

這不過是句愛惜東西的話,沒想到,一心要捉弄她,刻意要拿她取樂的王熙鳳,果然藉此為由,讓人去拿「十個竹根套杯」。後來還覺玩笑不過癮,又改換一套更大的木杯。當把東西取來,卻把這個飽經風霜的老人嚇壞了。那竟是「一連十個挨次大小分下來,那大的足足的象個小盆子,極小的還有手裡的杯子兩個大。」不僅如此,每個杯子上,還「雕鏤奇絕,一色山水樹木人物,並有草字以及圖印。」一排十個下來的大小酒杯,王熙鳳要讓她每個都要喝一遍。不用講已經七十五歲的老人,就連年輕人也恐怕做不到。果然嚇得劉老老連忙哀求:「好姑奶奶,饒了我罷。」最後,還是賈母、王夫人擔心出事,才僅讓老人喝了最小的一個杯子斟的一杯酒。那已經是平常酒杯的兩倍了。當然,這僅僅是這個尊老敬老,詩書禮義十分講究的貴族家庭,對一個貧窮老人的最大善意作弄了。

拋開小說的戲劇情節不講,王熙鳳的這件十個一套的杯子,究竟是什麼?原來是「黃楊根子整刓的十個大套杯。」顯然這是一件極富藝術品味的木根雕藝術品。每件杯子上,雕琢著山水人物,有文字、有文稿設計者或篆刻者的印章。肯定是相當出色的根木雕刻工藝品,否則不會出現在賈府這樣的家族中,更不會是由賈母來收藏著。

實際上,《紅樓夢》中類似的木雕品、木器用具比比皆是,到處都有,並不需要特別留意才能發現。

「大紫檀雕螭案上設著三尺多高青綠銅鼎,懸著待漏隨朝墨龍大畫,一邊是鏨金彝,一邊是玻璃盆,地下兩溜十六張楠木圈椅,又有一副對聯,乃是烏木聯牌鑲著鏨金字跡。」(第三回)

「鳳姐手裡拿著西洋布手巾,裹著一把烏木鑲銀箸,按席擺下。賈母因說:『把那張小楠木桌子抬過來,讓劉親家挨著我這邊坐。」(第四十回)

「地下面西一溜四張大椅,都搭著銀紅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腳踏,兩邊又有一對高几。」(第三回)

賈珍「看板時,幾副杉板皆不中意。可巧薛蟠來吊,因見賈珍尋好板,便說:『我們木店裡有一副板,說是鐵網山上出的,作了棺材,萬年不壞的。』……即命抬來,大家看時,只見幫底皆厚八寸,紋若檳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聲如玉石。」(第十三回)

「原來四面皆是雕空玲瓏木板,或『流雲百蝠』,或『歲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錦,或博古,或萬福萬壽,各種花樣,皆是名手雕鏤……滿牆皆是古董玩器之形摳成的槽子、如琴、劍、懸瓶之類,俱懸於壁。」(第十七回)

「又有紫檀雕嵌的大紗透繡花草詩字的纓絡……東邊單設一席,乃是雕夔龍護屏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俱全。」(第五十三回)

「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堆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竹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木一般。」(第四十回)

黃花梨寬邊方桌

劉老老「進裡面,只見烏壓壓的,堆著些圍屏、桌、椅、大小花燈之類。」(第四十回)

令人驚訝的是在書中出現的木器竟然包括目前所知的幾乎所有高檔木料:紫檀木、楠木、黃花梨木、檀香木、枷楠木、烏木、黃楊木等。除了根雕、木雕立體器物之外,其傢俱包括櫃、桌、椅、杌、幾、案、榻、座、匾額、對聯匾、酒具、食具、壁飾、隔扇、屏風、佛像、佛珠、鳥籠、用具等等,數不勝數。特別是極為珍稀貴重的紫檀、楠木,在賈府中的家里相當多,也似乎相當普通。對我們現代人來講,這兩種高檔木料,現在幾乎難以見到。要想見識見識,唯有從古舊家私中去尋覓。俗言講:「十檀九空」。檀木生長極慢,料質極密極細,又十分堅硬,百年難成一料,而且其樹木是邊長邊空。因此若要獲得用來製作傢具的材料,難得有大塊整料。如今由於歷史上的濫砍濫伐,統治者的濫用,紫檀的原料幾乎絕跡了。其他如楠木、枷楠木、金絲楠,更是世間罕見,人間稀有。就是黃花梨木也是比較高級的硬木,十分難得。但是在榮寧二府卻極為尋常,觸目皆是,張顯出家族的富有和奢侈的品味。

作為與人類密切聯繫的樹木、木料、木器幾乎伴隨人類整個的生存發展史,一起出現,一齊變化。不用講原始人類「鑽木取火」,也不必提「斬木為器」,狩獵防身,也不提以木築巢蓋房,形成部落居住地。僅就利用樹木來製作生活用具,便已有很長很久的歷史。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一隻木碗,呈圓形,口大有足,還內外塗有漆色,距今已有七千餘年。

如果站在工藝美術的歷史角度去看,我國傳統木器主要分成工藝木根雕品和工藝傢具兩大部分。從史料以及出土考古來析,在遠古是首先認識和使用石器,並從中發展出另類石器——玉器。後來出現木器,再後才是陶器、漆器、青銅器。如果這種判斷大致無誤的話,伴隨人類生存的天然之友是樹木、荊棘、草根等。所以劉老老才極為自信的說「我們成日家和樹林子做街坊,困了枕著他睡,乏了靠著他坐,荒年間餓了還吃他;眼睛裡天天見他,耳朵里天天聽他。嘴兒里天天說他,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認得的。」這段話,相當通俗樸素地解釋了人類存在史與自然界的關係。他遠比一本厚厚的人類發展史教科書,還生動明白。很可能劉老老在文化藝術高檔享受上,不如那些貴族公子、小姐,可是在對生活,對自然的理解和認識上,要遠遠超過那些「金門繡戶」。

《韓非子·十過》:「……堯有天下,飯於二簋。飲於土鉶……舜受之。作食器,斬山木財之。削鋸修之跡,流漆墨其上。」顯然,作為人工創造物,在遠古三代的堯時,吃飯喝水已經用上土陶器。而到了舜時,就出現了專門的漆木器。把樹木鋸削成型,再上漆塗色。很明顯,韓非子講的是漆器,而非木器。事實上,木器應當早於漆器。因為人類必是先易後難。自然中的石、木要先於陶而被人們認識利用的。如果說石木尚帶有天然器型的某種自然成份的話,那麼陶器便完全是人類真正的作為人的首次發明創造。所以幾乎一切人類學家和歷史考古理論,都比較一致認為制陶是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的起跑線。而非石器、木器。

與《韓非子》說法不同的,是齊國時的《考工記》:「有虞氏上陶,夏後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輿。」《考工記》認為陶器並非始於堯,而是始於舜。建築房屋,城市的木工是從夏朝開始的。在殷商出現了雕刻性質的木藝工匠,到西東周時才出現木製的車輿。不過《考工記》告訴人們木工、木器的發展也是一個過程。其木器的種類、品種,也有一個逐步擴延和伸展的道路。那時木雕主要還是在棺木和建築上。

正如,許多發明開始於,並首先應用于軍事上,後來才推廣到民用生活中一樣。在遠古的不少發明也首先用在為取得野獸的狩獵工具,和為了領地爭奪而發生的氏族戰爭上。如茅、弓、箭上,其兵器均離不開木、竹、藤等物。桿木、兵器很可能是最早的木器。後來才延伸到生活和祭祀之中。出現了碗、杯、盤之器。「虞舜受之。作為食器……禹作為祭器。」史料也證明了這一點。

到了周朝木器漸多,並形成了一種專門的手工業。所謂「六工、八材」六工中有木工、八材中也有木工。《周禮·考工記》載六工的:「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設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摶填之工二。」其中專業木工又分為七種:「輪、輿、弓、廬、匠、車、梓。」包括製作貴族的車蓋、車輪、製作箱體;製作射箭弓架、箭靶;製作戈、戟、兵器、柄桿;製作農具,農用車輛;製作建築、宮室水利設施;製作樂器懸架,飲器等。可見木器製作在當時已經比較成熟、專門,並有一定規模的手工作坊。

到了春秋時代乃至秦漢,立體人物、動物塑像十分普遍。尤其是陶泥雕塑的仕女俑、兵馬俑、石雕刻、木雕刻均廣泛出現。孔子說:「朽木不可雕也。」正是講解了雕刻在木材上的施展前提。而《國策》中更明確記載:「秦王曰:宋王無道,為木人以象寡人,而射其面。」說明宋王犯下的是不可饒恕的大罪,雕出秦王的木塑像,以箭射之來詛咒扼殺秦王。這在古代祭祀中是極為嚴重惡毒的行為。可是從工藝上看,在那時就已經可以模擬人而雕塑木像。也能反映出那時的木根雕水平。不過,人們從現已發掘的秦始皇墓陪葬坑中出土的千萬兵馬陶俑來析,其雕塑的工藝能力,服飾人物表情雕塑等已經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從中也能體味出當時木雕的水平,不會相差多少的。事實上,從春秋到漢代,以木俑作為陪葬物,非常盛行。人物俑、動物獸俑相當多。目前從湖南、湖北、河南出土的春秋戰國墓葬中已經出土了不少木製的樂師俑、武士俑、女仕俑、女舞俑。動物木俑中有馬、牛、雞、羊、猴、狗、獨角獸等。漢代木俑中甚至還出現了,雙人對坐博弈的木雕群像,富有情節性,人物生動,動作靈活,極蘊生活氣息。

金髹木雕雪山大士像

漢晉唐時的佛教造像,令木雕藝術達到鼎盛。這種木佛造像一直延續到清代。長盛不衰。如廣州光孝寺的晚唐17尊木雕羅漢。廣東曲江南華寺宋代的木雕300羅漢像,福建泉州開雲寺明代的巨大宗教造像「甘露戒壇」。戒壇分為五層,層層都有菩薩、護法、飛天等雕像。河北承德普寧寺清代的千手觀音佛,用五種木料拼接雕琢,總重120噸。高22.23米。是中國木雕像之最。清末以後,木雕轉向案頭陳設,趨於小巧、精秀。無論人物、動物立體雕塑均為小件,大多數以神佛、仕女為題材。距宗教愈遠,反與吉祥如意,祈禱平安的生活靠近。其中尤以東陽的黃楊木刻,蘇州的紅木小件,廣東潮汕金漆木雕,山東曲阜楷木雕等為奇,都是頗負盛名的著名木雕之鄉。

從木料經過雕刻而成藝的角度去看,人物、動物的立體雕刻,是木雕中的藝術性最突出的一類。但是木雕木刻還有其他應用範圍。如書版木刻、木刻水印畫、刻字等。還有建築裝飾雕花、檐雕、窗雕等等。另外,傢具、生活用具也是一個大類。

此外僅就傢具來分析。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古代傢具,尤其是明、清傢具。無論從任何方面去評論,都可以在世界傢具界佔有極重要地位。

古代中國與歐洲各國在建築用料的理念上,頗有區別。歐洲喜用石材,而中國建築更多的是願意使用木材料。西方生活用具喜歡用金銀銅器,而中國人卻更傾向偏愛木傢具、瓷器、木器用品。那麼鍾情於木,熱愛木器品,追求昂貴高級的木料所製成的傢具,千年來就成為中國人的風尚。而歐洲人能夠體驗到這一點,並且開始追逐珍貴木器時候,還是從清代末年,西方人發現中國傳統傢具的精絕唯美之後。自從清代咸豐年後,歐洲資本主義利用戰艦和鴉片,砸開了清王朝厚重封閉的城門,瘋狂地搶掠了中華民族無數的奇珍異寶。其中了包括珍貴的木傢具、木雕品。但是真正從藝術上開始懂得並重視中國傢具,還是在最近幾十年,特別是明清傢具專家王世襄、朱家晉出版的明清傢具圖書圖本,傳到歐洲後,才引發了幾乎是世界性的中國古舊傢具的收藏和修複製作熱潮。尤其是明式傢具幾與十二、十四世紀法式傢具等量齊觀。而在材料的選擇上,中國傢具所使用的紫檀、金絲楠、雞翅木、烏木、黃花梨、紅木等,種類之多,品級之高,體積用料之大,藝術水平之經典,都讓西方人嘆為觀止。因為當時的歐洲一方面崇敬檀木,另一方面又難以搞到這種珍稀材料,他們也不可能用這麼貴重材料去製作傢具。所以當他們發現中國古舊傢具都是的紫檀,楠木時,便把傢具拆開打包,整箱整船地搬回歐洲。一部分再組裝為原來的傢具,有的部分當成珍貴材料挪作它用。

紫檀書案「歐美人士重視紫檀,較吾國尤甚,以為紫檀絕無大木,僅可為小巧器物。拿破崙墓前有五寸長之紫檀棺槨模型,參觀者無不驚慕,乃至西洋人來北京後,見到種種之大式器物,始知紫檀之精英盡聚於北京,遂多方收買,運送回國。」《古玩指南》

中國人看重木,器重材料,主要是看重和欣賞珍貴木料的天然品質,從其木的硬度、緊密、華潤、色澤、紋理中得到美感,品味精神。如同中國人對玉的欣賞和追求一樣。既看重其物質的優良,更器重於從中可以引發出某種精神與品德的張揚。這一點是中華民族特有內在的細膩心裡思維方式所形成的。顯然與長期儒學內省修行的觀念是一脈相承的。就是到現在,中國的內向性思維與歐洲西方人的外在張楊性,也仍然有鮮明的差異。在這種民族觀念下,對中式傢具的選料和型制的創研,自然也有別於西方。

在我國,木材分為兩大類:硬木、軟木。其硬木中又分為高檔、低檔兩類。其高檔硬木有紫檀木、紅木、花梨、楠木、黃楊木等。低檔的有楷木、樟木、龍眼木、水曲柳木、柏木、榆木等。軟木類包括較多:松木、楊木、桑木、核桃木、桃木、栗木、楸木、樺木、杏木、柞木、槐木等。

所有木料之中,紫檀木最為貴重,原產我國南部沿海省,後被採伐殆盡,便尋覓到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諸熱帶群島國,發現有大量檀木。從明代初到明代末期,二百餘年內,傾力收買運回到中國,每朝皆成定例,終年不止,直至砍伐取盡。所獲檀木絕大多數全都運往北京皇城各個木廠存積,當時北京所建五大廠(大木廠、琉璃廠、台基廠、神木廠、黑窯廠),其中神木廠便是專門收藏這種檀木、楠木的場所,也兼收各地來的珍稀硬木。神木廠、大木廠下還有許多散布各處的堆料場。到清代時就再也很難進口到檀木,僅僅是使用明朝遺留下來的檀木,就足足用了百年,才慢慢用光。時至今日,自然界中的紫檀樹木幾近絕跡。便越發顯得檀木的稀缺珍貴。

檀木系常綠喬木,生長在熱帶,葉呈複葉,花為蝶形,其高可達五、六丈,木料呈紫赤色,木質堅硬、細密,比水還重,不怕蟲蛀,不易變形腐朽,是製作傢具、工藝品的絕佳木料。

楠木,又稱木丹,系喬木,可高達十丈,干挺筆直木質緊密,顏色微赤,略有芳香,最適於宮殿的柱樑。明代北京京城的重要建築:紫禁城、天壇、地壇、宗祠廟堂、陵園墓室等大型建築,無不用楠木為棟樑、門窗。清代皇帝為重修太和殿缺少楠木,競縱容部下,拆毀明代皇陵的楠木為料。後來楠木逐漸枯竭,清王朝才改為東北紅松、黃花松作為建築用料。

紅木,產於雲南大山,廣東人稱為「酸枝木」,還有菲律賓也產紅木,只是木紋料質遠不如雲南紅木細膩。原來紅木專指雲南之紅木,又俗稱「老紅木」。色紅質堅,僅次於紫檀。而遠勝其他硬木。不過當今所謂紅木傢具,並非老紅木,而是南洋新伐紅木,甚至有以其他硬雜木,染色而成的。

黃花梨螭紋圈椅花梨木又俗稱黃花梨,是一種未經嫁接過的老山野梨樹,生長很慢,料質堅硬,有小的節瘤,在木料上形成所謂眼狀木紋,是硬木中較差的一種。但木質泛紅色,也有的發黃,過去普通老百姓常伐來做桌、椅、案、杌之物。好一點的也只當成器物底座,並不稀奇。「硬木之最低劣者為花梨……惟絲紋極粗,不甚美觀,其價值低於紅木甚遠。」《古玩指南》。當今傢具收藏界鼓吹黃花梨器物,除了世上難以收集真正的紫檀、紅木器物之外,恐怕主要因素是人為炒作,為取逐利之效,絕非花梨之多麼優良高雅。

檀香木,是一種灌木,生長很慢,木質堅重。有特殊香味,木色有黃、白兩種,常作為香料用,也多用製作扇子,佛像、佛珠、盒匣、用具,產於我國廣東、雲南等地。

黃楊木,產於我國江南,系小葉灌木,沒有太大太粗的料。但黃楊木色澤黃潤美觀,紋理細密堅硬,古代常用來製作木梳、篦子,後又用來刻印書板。因為黃楊木顏色如象牙黃,木質紋理又似象牙,便用來雕刻仕女、羅漢、菩薩等人物造像,更使黃楊木名譽天下。浙江、溫州的黃楊木雕興於元明,繁盛於清朝,歷時六百餘年,有木象牙藝術之稱。黃楊木根子比黃楊木更堅硬,木質密度也更大。一般黃楊木要生長五十年才可用於雕刻。而象王熙鳳拿出來的「黃楊根子整刓的十個大套杯」,大的似全盆,小的似杯。其黃楊根子,至少要百年,甚至二百年的時間才可生長成材。把這麼難得的根料逐層向內旋刓,逐層縮小,套制出十個料同而大小排序的酒杯,絕非易事。其上還要雕鏤精絕,山水人物皆在,這是何等珍奇絕巧之技藝。可是王熙鳳等在嘻笑玩鬧之中,卻能隨意將此物拋出,怎不讓人羨慕驚訝。

烏木,《紅樓夢》中出現的烏木筷子,烏木對聯版板。其實是一種熱帶喬木所制。烏木木質堅硬,老木色黑如炭,被稱為烏木,其樹雌雄同株,因木紋豎挺,常用來製作筷子,煙桿。因為天然黑色,做對聯板時其聯文字跡分明,突出醒目。

樟木,產於福建、浙江山區。系高大喬木。木質比較細潤豎硬,最宜製作傢具箱櫃,防蟲防腐,因其料材含有樟腦素,略帶葯香,而名揚天下。更為出色的是浙江東陽樟木已有千年歷史,東陽木雕馳名中外主要採用平面浮雕。從樓台亭閣到門窗隔扇,從佛像到裝飾木雕,以及桌、椅、傢具,無處不在,無處不雕。其樟木分為青雲樟、紅樟、香樟等不同亞種。

此外還有樺木、雞翅木、龍眼木、杉木、松木等。皆是傳統或新興製作傢具、工藝品的原料。

《紅樓夢》中,還有很多木器,並未標明何種木料,如賈寶玉房間中的多寶格、書架、壁飾、博古型制等,都是名貴木料所為,卻不知具體什麼材料。更為出奇的是薛蟠的木器店中的萬年不壞的壽材板子,究竟是何物?幫厚八寸,紋若檳榔,味若檀麝,聲如玉石。這塊一千兩銀子都「只怕沒處買」到的材料,到底是什麼?這種「忠義親王老千歲」才能用的東西,連賈政都擔心,勸賈珍「此物恐非常人可享」,不要潛越使用的高貴木料,究竟是什麼木料?文中沒有透露一個字,僅僅是講是「鐵網山上出的」。在等級森嚴,喪葬儀制更嚴的封建時代,一切都是有明確嚴密的定製,誰也不可違制。顯然賈珍堅持要用棺材木料,絕對不是檀、楠、紅、樟之木。因為文中曾出現過無數次,並不值得賈政如此謹慎。

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一個只能由親王、千歲享用的東西,現在賈珍不顧一切地要用在一個兒媳婦的喪葬上,兒媳婦僅僅是「五品龍禁尉」的夫人。這個五品御前侍衛龍禁尉,還是秦可卿死後,花了一千兩銀子買來的虛職空名。這種超乎常理,背離定製的行為,賈珍為何要執意而行呢?聯繫到秦可卿死了,最悲痛的不是她的丈夫賈蓉,而痛不欲生「哭的淚人一般」的反而是公公賈珍,多少有些讓人納悶。聯繫到寧府老人焦大口中罵出的「爬灰的爬灰」,以及警幻仙子的紅樓詩曲「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從中似乎也可以猜測到一點點倫理悖常的隱情。

只是鐵網山在何處?鐵網山出的這種千年不壞的木料,是什麼樹木?乃不得而知。但是乞望人死千年不朽,人活百年不死,盼望的鼎盛家族榮華不絕的願望,卻是發自內心的。只不過秦可卿擔心的「將來的敗景」,終於伴隨她的逝去,「二門上傳出雲板,連叩四下。」而首先響起。儘管尚還有末世的一陣短暫繁華和歡樂,畢竟已是「盛筵必散」,「樹倒猢猻散」,註定會全都化為烏有。真正不朽不爛的,卻是留存到後來的那些精美絕侖、典雅輝煌的傢具藝術品。

2009.1.7夜

推薦閱讀:

游牧人|第五站-平潭

TAG: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