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率領我的弟子,脫掉袈紗走出寺廟,而且一世修成」

時釋迦牟尼在天宮說法,當時有大魔王名「潶瀧」又叫「波旬」也於眾中聽講,之後他起立對釋迦說:「我要壞你佛法」。本師答:「我法是正法,你壞不能」。潶瀧繼說:「等到末法時期,你法運衰時,我讓我的魔子魔孫統統穿上袈紗,走進寺廟,壞你佛法」。本師淚下......本師淚下......本師淚下......良久後,釋迦堅定地說:「那時我將率領我的弟子,脫掉袈紗走出寺廟,而且一世修成!!!」佛說「那時我將率領我的弟子,脫掉袈紗走出寺廟,而且一世修成!!!」佛經不是一般人能說的,說錯了要負責任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魏譯無量壽經下》云:『佛眼具足,覺了法性,以無礙智,為人演說。』」這一句經文告訴我們一樁講經說法必須要具備的條件。佛經不是一般人能說的,說錯了要負責任。這個責任在中國古代百丈大師曾經遇到一次,這是一個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一位有成就人。那麼中國俗話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在《華嚴經》上是法身菩薩,不是普通人。說法的條件要「佛眼具足」,換句話說,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眼具足。「覺了法性」,這個「覺了」是真正開悟了,明了法性,法性的「體、相、作用、理、事、因、緣、果」面面都通達明了,以「無礙智」為人演說。展開佛的經典,就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經文,誰的自性?從自己的自性流露出來的跟十方如來所證得的完全相同。這個人能講經、能說法、能教化眾生,佛佛道同。今佛如古佛之再來,所以叫「如來」;沒有到這個境界,不能講經教學。這個條件多高,哪裡是一般人可以隨便說的。那麼這個境界我們凡夫能不能證得?答案是肯定的,你決定能證得。問題就是你肯不肯發心,這是真正的關鍵。你是願意做佛還是願意做人?願意做人,這個境界永遠達不到。天人都達不到,三乘聖者也達不到。三乘聖者是說阿羅漢、緣覺、菩薩這些全在四聖法界。聲聞法界是阿羅漢;圓覺法界是辟支佛,菩薩跟佛都是權教菩薩的法界,沒有見性。他們能不能說法?不能!說小乘、權教可以;說大乘不行,大乘要見性的人才能說。 佛經開卷的六種成就佛經開卷的六種成就據《大般涅槃經》中載:佛臨入涅槃前,阿那律尊者請阿難問佛四件事:一、佛滅度之後,佛弟子將依誰而住?二、以何人為師?三、於經典結集時,一切經首應安何語?四、惡性比丘應如何處置?佛答:一、如來滅度後,佛之弟子應依四念處而住;二、以戒為師;三、將來結集經典時,一切經首應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與某某大眾俱」;四、惡性比丘,再三勸誡,堅持作惡、不肯改悔,則應默擯之,不與共語,亦不共住。佛陀每講一部經,一定是六個方面的條件都具備了,法會才能成就。有這樣一個可信的事實、有記錄者、有時間、有說法主、有聽眾、有處所,整個加起來叫做六種成就。除了像《心經》這樣省略這部分內容的經典以外,絕大部分的經典都具備六種成就。佛經開卷的六種成就第一是信成就:信即「如是」,乃諸經之法體。《大智度論》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者,言是事如是;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謂如是之法,是佛所說,信受不疑,故名信成就。信成就就是每一部經開頭的「如是」兩個字。意思是像這樣的一部妙法,我們大家都要深信不疑。第二是聞成就:聞即「我聞」,「我聞」叫做聞成就。「我」就代表結集這部經的人,就是阿難尊者。這樣一部無上甚深的經典是我阿難尊者親自從佛那裡聽聞而來,這叫聞成就。第三是時成就:時即「一時」,佛經裡面不是像現在這樣把某年某月某日記得清清楚楚,謂眾生有緣,能感佛即現身垂應,感應道交,不失其時,故名時成就。第四是主成就:主即「佛」,梵語具雲佛陀,華言覺。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謂佛為世間、出世間說法化導之主,故名主成就。或者在佛的加持、印證下,菩薩所說的法也可以叫做經。「法王印證,演說妙法」,所以叫主成就。第五是處成就:指佛陀說法的地方。比如「一時佛在舍衛國」,舍衛國就是處。這部經是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說的。當然,處成就可以在天上,也可以在人間,應緣而住,無有定處。但是每一部經都有自己的說法處。一些小的經典,在一處就說完了。像《華嚴經》這樣大部頭的經典,就有「七處、九會」,佛在七個地方,說了九次,才說完整。第六是眾成就:眾就是聽法者。如果沒有聽眾,向誰說法呢?所以有眾成就。所謂眾成就,就是聖凡聚會。每說一經,有聲聞弟子,有菩薩弟子,有天龍八部,有一切善男信女,所以是聖凡聚會,這叫眾成就。這六種成就也叫六種證信。有這六種成就,證明這部經是可信賴的,不是偽經,不是非佛說,不是非阿難所結集。從這六種成就,也可以來辨別是不是真正的佛經。諸佛出世觀機逗教,總是根據眾生的根機和時節因緣,而說相應的法。要使所說的法與眾生的根機相應,必須遠離四種過失。「一、無非處,二、無非時,三、無非器,四、無非法。」非處不說,非時不說,不是那樣根機的眾生不說,暫時不能接受的法不說。說法當機,「應病與葯,令得復除」。遠離四失,就是無非處、無非時、無非器、無非法,應病與葯,令眾生聞法得解,遠離煩惱。「即是如來不共之德。」聽聞正法,是千生萬劫難遭遇;聽聞正法之後,如說修行,更是難上加難。我們學佛的人,時時刻刻要以佛為師,以法為重。重法就是重佛,重佛就是重自己。為什麼?因為佛教導我們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們依法修行,開發本有的佛性,成就自己本有的無上功德。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決定毗尼經》云:「在家菩薩,應行二施:一財,二法。」《佛說梵網經》云:「若佛子。常行教化起大悲心。入檀越貴人家一切眾中。不得立為白衣說法。應白衣眾前。高座上坐。法師比丘不得地立為四眾說法。若說法時。法師高座。香花供養。四眾聽者下坐。如孝順父母。敬順師教。如事火婆羅門。其說法者。若不如法。犯輕垢罪。」不得立為四眾說法,若說法時,法師高座,就是說上台講法者均為代佛傳法,視同與佛一樣,說法時,必須高座。《法華經》云:「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法華經》中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由此可見,怎麼知道菩薩為度化眾生不可以現居士身?居士可以講經說法嗎?請看佛經的開示《楞嚴經》云:「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嘆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這是佛早就預見了末法時期,諸佛菩薩示現娑婆世界度眾生,或者現沙門的身份形象,沙門就是出家眾。或現白衣居士的身份形象,白衣居士指在家人。或示現為國王,元首,大大小小的官員。童男,童女。乃至於淫女,寡婦,奸,偷,屠夫,小販等這些卑賤的職業。以這種種示現的身份,與周圍的這類眾生共同生活,工作,度諸輪轉指代佛傳法。這些菩薩見機便引導他們身邊的人了解如來藏真理,即佛乘:指《楞嚴經》講解的真理,如來藏一心三藏法理,徹法源底的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令他們轉迷為悟。《楞嚴經》云:「若有男子,樂持五戒,我於彼前,現優婆塞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於彼前,現優婆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這是《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以32種應化身度脫眾生,示現的其中兩種身,優婆塞身指在家修行的男眾,優婆夷身指在家修行的女眾。《四依法》更明確指出,「依法不依人」。《四依法》出自大乘涅槃部,第0109部大般涅槃經四十卷,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大般涅槃經卷第五,如來性品第四之二。居士可以講經說法嗎?請看佛經的開示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來所說,真實不虛,我當頂受,譬如金剛珍寶異物。如佛所說,是諸比丘當依四法。何等為四?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如是四法,應當證知,非四種人。」說法者不論身份,地位,男,女,老,幼,都可以上台說法,聽眾只需要依他所講的法理,看法理講的是不是正確,這叫依法而不依講法之人。能依《四依法》者,為依教奉行。佛說,末法時期,我和弟子將脫掉袈紗走出寺廟一世修成。據佛教經典大乘同性經卷下、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本等記載:到佛教末法時期時「教法垂世,人雖有稟教,而不能修行證果,稱為末法。」有文記載!某時釋迦牟尼在天宮說法,當時有大魔王名「潶瀧」又叫「波旬」也於眾中聽講,之後他起立對釋迦說:「我要壞你佛法」。本師答:「我法是正法,你壞不能」。潶瀧繼說:「等到末法時期,你法運衰時,我讓我的魔子魔孫統統穿上袈紗,走進寺廟,壞你佛法」。本師淚下......本師淚下......本師淚下......良久後,釋迦堅定地說:「那時我將率領我的弟子,脫掉袈紗走出寺廟,而且一世修成!!!」佛說「那時我將率領我的弟子,脫掉袈紗走出寺廟,而且一世修成!!!」居士可以講經說法嗎?請看佛經的開示問:是形非形,離見非見如何與離四句絕百非相對應?答:有形(是形)也好,無形(是非形)也罷,當下又是一體(是)。此不二法門,對二說一,對一說二,非一非二,即一即二!這是客觀真實(是行非行對應絕百非)。你明白也好不懂也罷,他都是真實(離見非見對應離四句)
推薦閱讀:

淺草寺:東京最古老的寺廟。
中國最憋屈的無價國寶, 重7千斤, 被寺廟和尚用來腌制了300年鹹菜
白居寺
想要出家,還是想要離家出走?

TAG:寺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