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丨中國VS日本,心安何處?
本期的旅行,阿衡想跟大家聊一聊「茶道」,之所以聊到這個話題,是因為阿衡之前提到的「一期一會」(一生只有一次的緣分或者說只被允許一次施行。)「一期」是人的一生;「一會」則意味僅有一次的相會。江戶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說過:「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覆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此便是:一期一會。」
「一期一會」或許就是佛教中的「無常」,人生的每個瞬間都不能重複。珍惜每個瞬間的機緣,並為人生中可能僅有的一次相會,付出全部的心力;若因漫不經心輕忽了眼前所有,那會是比擦身而過更為深刻的遺憾。
由此,阿衡是個俗人,想到諸多,所以委屈各位今日不免俗地來跟我一起,越過「一期一會」去看看茶道,哈哈,我盡量用通俗的言語表達,很多地方除了自身感悟多有借鑒,感恩
China.中國茶道
(圖為:茶具,來源網路)
據文獻記載,周朝時,茶居諸多貢品之列,而且茶在當時已經成為百姓的日常食品,至兩漢、茶市貿易已經出具雛形,茶真正被列入儀式是在南北朝時期,上層階級愛茶如命,士大夫們逃避現實以作詩品茶為樂,遂衍生了《茶宴》,其規矩及其嚴苛;與此同時,擁有四百八十寺的南朝僧侶們對茶的推崇,使整個社會飲茶之風盛行。(發展史真是長長長~~)茶大興,需秉規以承。
陸羽巡茶立規,最早的煎茶茶道便出於陸羽,而《茶經》的出世,則終將尋常飲品推向了精神世界。唐《宮樂圖》所記載的宮廷侍女的茶道盛況,已經足以說明了唐茶與先前的茶有天壤之別。總的來說:除去唐朝茶大興,在南北朝時期將改變了飲茶的形式,賦予了茶飲品之外的另一重屬性——儀式;北宋末期,改變了茶的性狀,化簡為繁。
說到這裡,有人會問了,講那麼多到底是什麼意思啊(苦瓜臉~囧),阿衡只是想說:
中國茶道一以貫之,先民用於葯飲,後興於唐,盛於宋,及至明清,飲茶不在於形式,而在於飲茶人和飲茶用。
逐漸說來,漸漸有人混淆了茶道和茶藝,說起來,阿衡小時候陪姥爺品茶,老一輩的紳士,喝茶確實有著嚴謹明確的步驟:
一.凈手(和欣賞器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
二.燙杯溫壺:給茶具預熱;
三.馬龍入宮(這招我是從網上看來的):把茶葉放到器具里;
四.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
五.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六.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七.封壺:蓋上壺蓋,保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八.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九.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十.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十一.奉茶
十二.聞香
十三.品茗(終於,可以喝茶了~~~)當然,以上,我們現在也可以在茶藝表演中欣賞到,中國茶道十三式。
對於阿衡來說,茶是小時候不允許喝的,正如《茶經》里記載「盪昏寐,飲之以茶」,那時候家裡的幫工在烈日下勞作,姥姥總會送去一壺濃茶,那幫工臉上淌下來的汗水,小時候的我一直以為是茶水變成的。家裡的長輩自來就有清晨在火塘邊喝早茶的習慣,「打茶」,有專門的器具,有親手打出的茶麵(核桃啊~芝麻啊~就是很香)啊~碼字到這裡,忽然想喝一碗媽媽打的茶~
說這麼多,就是想說,「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國人把茶放進了這個分組裡,可見無論歷史如何發展,對於普通人群來說,喝茶就是喝茶,日常而普通,絕非是為了所謂「道」。大道無形,萬物皆有道,茶道在道不在茶,喝茶品道,在人不在茶。茶只是萬種之一的媒介,既不唯一也不神聖,真想得「道」,豈能靠僅靠那茶?(扯遠了,阿衡正在努力扯回來)
Japan.日本茶道
日本的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而對於國人而言無非是燒水泡茶的簡單動作,卻被鄰邦日本當作藝術文化傳承了下來。日本茶道將品茶這一悠閑事變成了一門藝術,它的意義不單單在於品茶,而在於通過茶會,學習茶道禮儀文化,還與配茶的點心,茶室的布置,庭院的園藝,飲茶的器具,待客的誠心相輔相成。
日本茶道正式創立者千利休提出的「和敬清寂」。這四個字,就是茶道的根本。
「布置花朵如生長於田野般,放置木炭以便將水熱好,
夏涼,冬暖,未雨綢繆,以最深的體貼待客。」
在茶室門外的一個水缸里用一長柄的水瓢盛水,洗手,漱口,也將體外的凡塵洗凈。茶室一定要清掃的一塵不染,即使在客人目不可及之處也要保持相同的水準。茶室中,常掛有主人精心挑選的古舊書法或者水墨畫,墨跡在歲月長河中被漸漸腐蝕,但是古樸莊嚴的氣息穿越時間撲面而來。更有講究者,會凈手焚香。觀畫,在香霧飄動中可以達到入神境界。
(圖為:つくばい-蹲踞)
在茶道的整個庭院設計里,每一步都隱含和敬清寂的深意。在擺放石觥和驚鹿的地方為露台,是品茶人經過門頭,步行完石階,賞院過程中,對心靈引入清水的澀澤之意,洗濯身心,方可入席,禪茶一味,一期一會,茶人在樟子門後的四疊席里,無尊無悲。
由於日本並非茶樹的原產地,日本的茶樹最早都是由中國帶去培育而成,基本上都是已經經過人工培育相對比較成熟的品種,而且加之日本適宜種茶的地區和中國相比要狹窄的多,地理環境也不如中國各個茶區之間差異那麼大,因此,日本茶樹品種相對來說比較單一。
傳統的日本茶道同樣對於茶湯的味道有著嚴苛的要求,但這種要求並非僅僅停留在感官體驗的滋味而是通過一系列儀式化的程序,將這種對於味道追求,轉化成了一種對於味道之外的「味道」的追求。中國茶道就像是茶樹上的葉子,它是一切和茶有關的文化存在的基礎,而日本的茶道則像是茶花,雖然人們無法通過花製作出一杯香茶,但它卻能帶來其他的體驗。
日本茶道,以抹茶來說,非常注重每一個動作,每一道程序,通過成千上萬次的動作去規範整個茶道的儀式。從而達到心不逾矩,去體認到道的存在,也就是茶道。其實所謂的日本工匠精神也是這樣。
待客的心意是最高的細節。日本茶道講「一期一會」。一期是人的一生,一會則是僅有一次的相會。每一次喝茶,一生只有一次這樣的機會。即使是同一批烘焙的茶葉也有不同的味道,甚至茶湯的顏色、溫度,更無論曾和你對飲的那個人。此時此刻之景,再無二次。諸事無常,當珍惜這一生僅有一次的機緣。日本茶道所追求的禪意在每一個細節里被體現。
「能讓我低頭的,只有美麗的事物。」
至此,阿衡對於茶道的理解也到了自身極致,喝茶講究喝茶的本味,不需要浮於表面的形式和茶具來烘托,自然燒制的粗陶,不須名匠之作,無濃墨重彩。清茶入口,茶葉的淡淡苦澀與和果子的甘甜交織在一起,苦甜相雜,別有一番風味。而品茶時,不允高談闊論賣弄自身之才。多語自然情趣之事,內省內悟,想想箇中滋味。就如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提出的:「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籠統的說,日本茶道講究漸悟,走的是時時勤拂拭的路子。中國茶道,講究頓悟,走的是本來無一物的路子。
於此,本次關於茶道的探討就此end了,如果你對茶道有不一樣的見解和看法,那就請你繼續保持,畢竟阿衡是個俗人,喝茶對於我來說,確實是為了,解渴~~
謝謝閱讀,祝好~
推薦閱讀:
※中國蘇制坦克與火炮裝備歷程
※民國,中國最老的茶只賣老外,如今內銷…
※中國著名的摩登舞冠軍---張浩&宋曉蓉
※中國占星術-七政四餘《果老星宗》
※《中國古典舞《踏歌》賞析》